先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获得比1954年日内瓦会议所达成的协议更有利的条件。您能否详细解释一下?

确实有人认为,越南本可以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他们认为,凭借奠边府战役的辉煌胜利,越南可以朝着彻底解放国家的方向迈进。然而,我们必须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明白从奠边府到日内瓦,越南取得的胜利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胜利。
奠边府战役胜利后,越南与法国之间以及越南盟友与法国盟友之间的力量平衡对越南不利。具体而言,在印度支那战场上,法军仍有超过30万兵力,其兵力远胜于我方。其次,美国干预印度支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第三,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越南盟友带着各自的利益来到日内瓦谈判桌前。
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各国都希望结束印度支那半岛的冲突,实现各自的目标。如果我们不接受这项协议,会发生什么?战争可能会继续,冲突会持续下去,我们将无法获得和平。盟国也不会支持我们。毕竟,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我们虽然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但在国家的解放和统一方面取得了部分胜利。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大国利用日内瓦会议瓜分越南。您对此有何看法?越南是如何克服大国算计的?
在任何世界秩序中,大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自1954年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四方会谈以来,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同意召开国际会议以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后来,应苏联邀请,中国也参加了会议,尽管最初遭到美国的反对。可以说,当时的国际新趋势是缓和发展,因此苏联和美国都希望结束德国、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冲突。这一缓和趋势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小国也无法置身事外。
日内瓦会议召开之际,各国各怀心思。苏联的目标是与美国保持平衡与和平共处。此外,苏联的战略要地是欧洲,因此希望获得法国的支持,以在欧洲建立与美国的战略平衡。法国也希望在印度支那战争中全身而退,避免蒙受耻辱,因为法国人民已经厌倦了那里的损失。与此同时,美国则希望取代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地位。

由此可见,小国的利益往往受制于包括越南在内的大国。然而,越南巧妙地规避了大国的算计。自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第一天起,由越南副总理范文同率领的越南外交代表团就提出了八点立场。我们明确阐述并坚定地表明了我们的目标,希望所有国家都能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最后,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各国均承诺尊重越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越南主权、领土完整以及未来统一的重要法律基础。日内瓦会议的成果对越南以及我们年轻的外交而言都是一次重要的胜利。胡志明主席肯定地说:“日内瓦会议结束了。我们的外交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国家利益是最高目标。
六十年来,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面临诸多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特别是东海的侵占和主权争端局势错综复杂。您认为,我们可以从日内瓦会议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应用于当前的实践?
外交斗争的第一课是胡志明主席“保持不变,应对一切变化”的观点,即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目标是所有谈判和外交斗争中不变的因素。
我们绝不能对大国的战略目标和利益抱有偏见。即使是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也有各自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研究和思考大国的战略,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应对措施。
胡志明主席曾说:“实力如同钟,外交如同钟声。钟越大,声音越响亮。” 因此,我们始终需要做的,是增强国家实力,夯实外交基础,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胜利使越南从一个在世界地图上默默无闻的国家,一跃成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在当前东海问题上,世界各国对东海问题的了解仍然有限。因此,越南外交必须让世界理解越南在东海的主权和正义。
先生,日内瓦会议的哪些结果体现了越南对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的主权?
我们知道,在日内瓦会议之前,1951年9月7日,在旧金山(美国)举行的有51个国家参加的会议上,保大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文友郑重宣布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是越南领土:“我们确认我们对长沙群岛和黄沙群岛的长期主权。”这一确认并未引起越南政府的任何反应或主张。
日内瓦会议是一次主要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最后宣言的13条要点之一指出:“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国家在与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关系中,尊重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参与国,中国也承诺尊重越南的领土主权,并重申承认越南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
谢谢你!
(来源:《天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