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关注考试多年的人,您能否对从考试第一年到2013年的大学文学入学考试做一个总体评价?
教育部三年一度的综合考试始于2002年,至今已有12年历史。12年来,我注意到考试的一些稳定特点和一些变化,具体如下:
关于稳定性:截至2013年,考试题目结构仍为3道题(2分、3分和5分)。考试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框架内(包括11年级和12年级)。根据这两个项目的统计数据,我发现大约有40个单元的课程需要学习。这也“负担过重”。
关于改变:2009年之前,三分法考试的题目中,第一题经常考阅读理解(主要是背诵,比如概括作家生平、写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第二题是议论文(通常是分析或评论一首或几首诗);第三题是散文(通常是散文作品)。但从2009年开始,随着2分制的出现,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考察阅读理解,比如文学作品中细节、图像的含义,或者隐喻、对比的含义;到了3分制的考试中,人们用社会议论文题代替了议论文题。这是最有争议的改变,因为有些人认为社会议论文题和文学作品有些距离。但大多数人还是同意支持,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考试,可以考察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文学知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认为这个问题尚未解决,因为仍然有人反对过度申请,但大多数人都同意。我个人同意,但我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更准确的评估学生的方法。
陈兴先生(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系)。(图片:Thanh Long/USSH)
- 从去年毕业考试开始,按照教育部的精神,文学考试有了新的改革:考试题目缩短为2道,考试时间仅为120分钟。您如何看待这一举措?今年的高考方式会遵循这一方向吗?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时确认,今年的高考也将朝这个方向进行。教育部希望通过几场考试,确定未来几年考试的题型方向,并希望从2017年起,全国统一考试。
至于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就像最近的毕业考试一样,我非常支持。从结构上看,最近的毕业考试只有两道题,但仔细观察,仍然包含阅读理解和社会讨论题。唯一遗憾的是,在如此充裕的时间内,这道题应该值5分,而第二题写作应该只值5分(毕业考试是7分)。其次,从内容上看,我认为教育部非常大胆,将题目拓展到外部,减少了对教科书的依赖。例如,那道3分的题目,他们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文字,并询问学生文章的风格,总结文章内容(阅读理解);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海洋和岛屿现状的短文(社会讨论);第二题(7分)仍然像往常一样是一篇作文。唯一的区别是,他们选择并引导作者思考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我认为今年的高考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由于考试时间仍然是180分钟,所以考试结构仍然可以包含3道题。
- 那么,您认为,在文学考试题目的出题方式上,文学论证和社会论证这两个选项,应该优先考虑哪一个呢?
说实话,虽然我强烈支持文学考试中的社会论证题,但我仍然不认为选择社会论证方向更好。我认为生活与文学之间应该保持和谐。过去,从70年代到80年代,我们看到大学文学考试通常只有一道社会论证题,或者混合了社会论证和文学。这样的题目,人们仍然能选出好学生,这有什么问题呢?
我注意到,多年来,我们对文学考试的推行有些过度,有时甚至显得非常反文学。例如,在1985年或1990年,教育部曾“倡议”推出一套包含样题的文学入学考试。当时的考试院只是随机抽取了这套试题。自那以后,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备考中心。有些中心只是供学生抄写阅读材料。
我认为教育部改革考试题目的方向是好的,但还不够激进。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革,这意味着改变目前高中文学的教学方式。
考生参加2013年高考。(图片:成龙/USSH)
- 请给今年高考文学类考生一些最实用的建议?
你应该吸取最近毕业考试的教训。这次考试可能更少教科书内容,更多实践性。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你还应该注意作文的呈现方式:考试前,你应该用15分钟仔细思考和分析试卷,然后列出一个简明的提纲,避免写作时语无伦次。作文应使用清晰锐利的墨水书写,不得涂改;论点应从行首开始,尽可能纠正所有拼写和句子错误;表达应流畅、清晰、条理清晰;你应该尽量完成考试的所有题目,不要留下任何未完成的题目。祝你考试取得好成绩。
作者:陈阮芳维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