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2014年招生季前夕的文学院随想

星期日 - 2014年4月27日 23:3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和发展,文学院(原名语言学院,又称普通文学系)如今已接近60岁生日。

我想象一个国内领先的文学培训机构近6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个人人生的60年。比较并发现相似点和不同点很有趣。一个接近60岁的人,很难再像二十几岁、十八岁的时候那么有活力,但是他可以在文学院工作。这就是区别。但人到了60岁左右,就不会再冲动,不会再像十八、二十岁时那样,用蓝色的眼光看待人生。人到了60岁,就会懂得以最科学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永远健康,依然有用。文学院也同样如此。这就是和谐。这几天,随着新一轮招生季的到来,我不断地通过那个有点“奇怪”的对比来想象文学院。

三年多前,我有幸受邀参加系史上学生人数最多的第22届文学课开课30周年大会(仅文学课就有180名学生),与当时已年过“50”的“第22届学长”们重逢,聆听他们的倾诉。看到一代文学系学生的“激动”,他们大多已离开学院、离开学校30年,如今已是“爷爷奶奶”了,我的感动丝毫不亚于刚进校时的心情。原来,我那些比我高六年的同学们,我以为他们早已离开学校,在新的环境中取得了成功(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已成为许多著名报纸的主编和副主编,有些人像阮世祺现在担任中央科教委员会副委员长,邓武草先生现任越南动画工作室主任,冯氏越香女士是戏剧电影大学的副校长……),仍然对“学习”这三个字念念不忘。文献综述。大家遗憾地吐露,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物质生活日益改善,文学院也在不断发展,但我们却总感觉离某种神圣而珍贵的东西越来越远。现在,每次回到学校,想起学校,文学院、语言学院还在,但大家都觉得可惜,那三个字“文献综述。话虽如此,要知道普通文学的摇篮曾经给人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文学16班的学生,现在的文学系老师,我完全理解和体会K22学生的深切感受。相信所有从这里诞生的“孩子”都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

这怎么能不让人感慨,毕竟这个国家首屈一指的人文教育机构,曾经拥有过“明星阵容”,拥有过全国顶尖的文学研究者。老师们的名字,虽然到现在为止,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还健在:邓太梅、黄春妮、杜德孝、孙家银、陈廷有、潘居德、河明德、黎廷祺、黎红参、邓氏行、黄如梅、丁家庆等等,但每次提起他们的名字,我的骄傲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如哽咽一般。只是因为我们曾经是他们的学生,所以这里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之地。不仅如此,从这个文学培养的摇篮里,数百名越南作家协会会员也“起飞”了,飞得更高更远,为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学之美作出了重大贡献:潘志雄、清草、杨香里、阮重定、黄忠恕、阮维、黄润锦、尹毅、贝建国……;数以千计的著名和伟大的记者、编辑、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和教师也从这个摇篮中成长起来,尽管当时的普通文学系和现在的文系不一定是多学科的培养机构。但无可否认,文学院的毕业生,无论在哪个阶段,都不可能成为才华横溢、杰出的研究人员、讲师、记者、社会学家、编辑、社会活动家。重要的是学习者的品质、热爱和决心。曾经,文学院名副其实地“综合”,虽然不是多学科的培养机构,但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无论被分配到什么岗位,都出色地履行了被赋予的社会责任。我手中还保存着原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学院八届毕业生阮富仲(当时担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在文学院建院35周年之际写给文学院的信,信中写道:“我们高兴地看到,35年来,经过不懈努力,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取得了十分有意义的成就。在我们社就体现得非常明显,从第一期到现在,经该系培养并分配到《共产主义杂志》的学生,占编辑部历代人员的比例都相当高。这些同志大多进杂志社后,很快就熟悉了工作,证明自己是合格、有能力的干部。其中有的为提高杂志质量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任命为编辑部负责同志。可以说,《共产党》杂志36年来取得的成就中,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历代干部学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位当时担任共产党杂志最高职务的人,现在担任越南共产党最高职务的人,他的明智而真挚的评论,至今仍然具有价值。文学学院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经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已趋于精简、年轻化,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比以前更加正规、系统(现有教师45人,其中2/3以上年龄在50岁以下,有多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但为什么我还是会疑惑: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不是比以前下降了呢?这是值得我们文学老师深思的。我们并不责怪当今年轻人的选择。生活在快速发展的世界,有时我们很难平静地为自己选择正确的道路。而且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人们的职业选择也必须发生变化。我想,也许大家对文学的热爱还在,但选择它作为谋生的职业,必须“权衡利弊”。因此,文学院要想生存,就只能不断创新。近年来,语言系独立后,文学系仍保留教学和培养许多曾经成为该国领先文学培训机构品牌的基础专业:文学理论,越南文学,民间和中世纪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和韩语。为了创造更多的多样性以及学院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五年前,文学学院开设了一个新且颇具吸引力的系:艺术研究系。该项目建立在福特基金会资助的电影项目基础上,旨在培养当今紧俏的编剧和影视评论家。 2014学年,文学院首个历史理论与影视评论硕士研究生课程正式开始招生。此外,韩语专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也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培养体系。像越南这样的文明国家,不能缺少培养研究国家文化遗产专家的机构,比如文学院的韩喃系。不久的将来,文学、韩语、艺术“三足鼎立”的文学院模式将得以形成并稳步发展。这是文学院现任老师们的心愿。目前的文学专业学生如果符合条件并且有奉献精神,还可以攻读国立大学系统内相关专业的“双”学位。这意味着未来职业的大门永远为年轻人敞开……为什么不相信和选择呢?

经过近60年的创建和发展,文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年轻、活力和创造力,不辜负一代又一代文学院学子的期望。

 

 

                                                                                                          

作者:陈兴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