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国际一体化。

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凌晨1点51分
10月7日下午,在“第二届红河流域大学校长论坛”期间,红河流域17所大学的校长代表围绕两大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国际一体化;二是开展科研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双方探讨了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该协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了共同的思路。
Đào tạo nhân lực chất lượng cao và nghiên cứu khoa học phục vụ phát triển khu vực và hội nhập quốc tế
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国际一体化。

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文金副教授(发言)和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教授主持了第一场讨论会。

红河流域面积约为16.9万平方公里2 其中,越南面积最大,达87,840平方公里;中国位居第二,约81,200平方公里;老挝上游地区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近年来,越中两国教育合作取得了诸多优势。1993年2月,两国签署了关于越中教育合作的会谈纪要。1996年,两国签署了关于加强1997-2000年教育培训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4月18日,两国继续签署了关于2001-2004年交流与合作的协议。2009年,两国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大学学位的协议。这为红河流域各大学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文化、体育和旅游交流也日益广泛。两国加强了在文化产业和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每年双方互派多个艺术团体,组织多项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切实落实体育合作协议,并积极推动一方在另一方设立文化中心。

此外,越中经贸合作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越中进出口总额达400亿美元;2013年增至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越中投资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对越直接投资达23亿美元。尤其在云南地区,与越南北部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体现在诸多具体活动中,例如举办云南-越南经济论坛,以及与河口-红河建立金城-老街跨国经济合作区等。

红河流域高校的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促使双方在培养高质量人才方面开展合作。目前,中国每年为越南学生提供约130个长期奖学金名额。约有13500名越南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反之,约有3500名中国留学生在越南学习。其中,仅云南省就有约2000名越南留学生,约占云南省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国际一体化

以“红河流域学校人力资源培训合作”为主题的介绍性报告提出了许多关于红河流域学校高质量人力资源培训方向的重要建议和解决方案,例如:学生和教师交流;短期培训 1+3、1+4;2+2 培训;研究生培训。

在学生和学者交流活动方面,学校可以互认学分,以促进同专业或相关领域学校之间的学生交流。同时,应增加派学者赴其他院校任教和开展研究,以交流知识和专业知识。

阮文孝副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作题为“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于融合”的介绍性报告。

在“1+4”合作模式下,学生第一年在合作学校学习语言,之后转入合作国家的学校继续攻读大学课程。或者在“1+3”模式下,学生在合作学校学习三年语言,并在合作国家进行一年的实习以提高语言水平。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为期2至6周的暑期和寒假短期培训项目。学生可以学习专业课程,并体验不同地区的生活和文化。

采用“2+2”教育模式,学生用两年时间在越南学习外语和基础课程,掌握基本知识。剩余两年时间,学生在中国或越南的大学学习专业课程并进行实习。学位可由一方授予,也可采用联合学位的形式。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降低学习和生活成本。

该报还指出,红河流域高校间师范合作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成员学校间专业信息有限;语言障碍也是一大难题;专业培养模式,特别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各学校设施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是推动红河流域高校高质量师范合作进程中的障碍。

在讨论中,红河流域各高校总体上就加强师生培养合作方向达成共识。具体而言,将根据各校专业特点,采用2+2、1+3、1+4等多种师生培养模式。此外,各校校长还一致同意增加师生交流、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加强团结,促进教育合作。因为文化是连接彼此最快捷的途径之一。

海防大学校长范文强先生拥有与中国20多所大学合作的经验,他建议“除了师生交流外,各院校还应增加领导层交流。直接互访将有助于更快、更深入地达成合作决策。”

文化大学校长补充道:“我们应该在培训与合作这两个领域更频繁地组织会议。具体而言,培训部门负责人和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需要定期交流会晤,以获取多维度的信息。由此,可以向董事会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

海防大学校长范如强先生正在论坛上发言。

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的优势、特色和独特的、互不重叠的文化。因此,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共同区域,打造跨国交流平台,构建强大的社群。昆明大学副校长表示,以交流为主题,加强师资交流合作是关键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解决方案,例如学费资助以减少两国学校培训成本的差异;促进论坛秘书处的有效运作;在论坛成员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数据系统。

科研合作服务区域发展

除了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外,推动科研合作服务区域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洪河流域乃至整个世界都面临着诸多需要多国多民族共同努力应对的全球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等。

通过科研合作,提升科研能力将有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优质科研成果,对整个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产生影响,并加强两国及红河流域两相连地区的友好合作。所有这些目标最终都旨在为国家发展乃至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范光明副教授(发言)和洪河学院院长锦雪宣教授主持第二场讨论会。

在讨论过程中,各高校领导指出,流域内各大学可以关注并探讨一些议题,这些议题不仅可以在今天的论坛上讨论,还可以作为未来论坛的跨学科议题,例如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议题;与文化、旅游、民族相关的问题;城市化、现代化;旅游与文化发展问题……

海防大学领导对未来的研究合作提出了两项​​建议:重点研究促进云南-海防经济走廊交流的课题;发展云南省和越南北部省份走廊的文化和旅游活动。

大理大学认为,近期可重点研究五个方向:生态环境、农业活动、医药、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大理大学校长还提议,各院校可以合作开展与当地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财政预算。此外,还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以提升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

下午讨论会概述

在资金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国家财政资源,重点关注国家重点课题,例如越南优先发展西部三县和云南地区的研究,中国政府也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大量资金……此外,研究课题还可以与当地实际活动相结合,将研究成果转化到现实生活中,并利用地方政府的投资支持资源。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企业,进行相关领域的投资。

还提出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分享科研成果、发挥学校优势以及建立共同的科研信息数据。

作者:方志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