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系列讲座拉开帷幕,凯瑟琳·格古特教授以“欧洲对非洲的干预”为题发表了演讲。演讲首先列举了1986年至2016年间法国、英国和欧盟在非洲的直接军事干预,并解释了这些干预的动机,包括安全、经济、声誉、人道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动机。
因此,干预的动机可以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排序。安全是主要动机,包括确保与执政政权保持良好关系、打击恐怖主义和移民潮、保护军事基地、保护本国公民以及帮助美国维护其霸权。其次是经济利益,前提是安全利益得到保障。第三,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希望通过干预来赢得尊重并维持权力,鼓励民众信任和尊重以巩固其地位,同时他们也希望在被干预国、与美国处于同一地理区域和/或拥有相同文化价值观的国家以及联合国成员国中建立声誉。最后是道德动机,即他们对本国领土以外的人民负有人道主义责任。然而,这是最终动机,并且只有在满足前三个目标的前提下才会实施。
接下来,凯瑟琳·阿德尼教授分享了她在诺丁汉大学的一些教学和研究方法经验。她区分了不同的教学类型,例如互动式讲座、问题解决练习、模拟练习、在线教学和辩论。此外,还有不同类型的作业,例如文章、论文、报告、学位论文和项目。她还提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抄袭。抄袭指的是:将他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模仿、抄袭、串通,以及未经引用而使用他人的文字/思想。同时,学生常常无法区分何时应该释义,何时应该直接引用,以及注释的恰当程度。最后,她区分了两种学生评估方式。形成性反馈旨在帮助学生改进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在该学科的学习成绩;而总结性反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未来学习的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凯瑟琳·阿德尼教授向学院内外的研究生和教职员工发表了题为“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民主是否受到威胁?”的演讲。
本次演讲介绍了印度民主的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及前景。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后,印度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宗教信仰不同。两国都拥有多元的语言和宗教群体。凯瑟琳·阿德尼教授认为,印度的民主并非源于继承和利用英国悠久的议会传统,也并非源于庞大的印度教人口。相反,她认为印度民主的三大主要来源是:印度国民大会党的政治能力,以及圣雄甘地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等民族主义领袖;独立前印度民主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建立在多种语言的政治团结之上;以及对多元化的开放态度。

凯瑟琳·阿德尼教授作报告
自独立以来,印度民主经历了诸多变革,例如低种姓群体的崛起、低种姓群体在政党中代表性的增强,以及印度人民党在选举和议会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印度人民党鼓吹宗教民族主义,主张印度教徒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它剥夺基督徒和穆斯林信奉自身宗教的权利,压制异议之声和“反民族分子”,并将文化权力集中于印度教徒手中。
凯瑟琳·阿德尼教授认为,这给印度民主带来了威胁,尤其是在纳伦德拉·莫迪2014年当选总统之后。政府似乎有意动用军队镇压异见人士,例如穆斯林。然而,上述积极变化将继续促进民主发展,尽管它并非完美无缺。
|
凯瑟琳·阿德尼教授
|
|
凯瑟琳·格古特教授
|
作者:陈明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