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年的抗美战争和保卫祖国的斗争,1975年初春,抗美战争最高指挥部——包括政治局、中央军委……决定果断推进抗美战争和保卫越南人民祖国的斗争,从全面胜利走向决定性胜利。
在本文中,我们仅具体地提出这个问题:1974 年末和 1975 年初最高指挥部会议决定在最短时间内解放南方,其科学依据是什么?
这些客观依据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既包括前期指导成果,也包括新出现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表述和分析如下:
1. 继承运用革命力量解放南方的连贯性
在多年克制和坚持和平统一国家政策却遭到敌人拒绝后,1959年,越南革命最高指挥部主张以革命暴力解放南方。此后,越南人民经历了与美国三种残酷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不懈地以暴力手段战胜了特别战争和局部战争,到1972年,从根本上击败了美国在南方的越南化战争。随着1972年南方战线的胜利,越南人民彻底摆脱了美国的侵略,走向了统一。奠边府在空中迫使对手签署了《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1973年)。
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美国被迫从南方撤军,并承诺结束其在越南的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开启了南方革命“推翻傀儡政权”的时期。然而,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该协定规定……恢复和平,结束敌对行动承认存在两个政府、两个受控区域……然后推翻从未执行该协议的西贡政权——迫使革命一方……超出协议范围这将如何发生?这是当时全党、全人民、全军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党的二十一次中央会议(1973年10月)决议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主要内容如下:
随着南北双方军队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胜利,迫使敌人签署了《巴黎协定》,这是越南人民在抗击美国侵略、拯救国家的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胜利。该协定规定越南人民将举行自由选举以实现国家统一。然而,敌人本性难移,仍然企图永久分裂我们的国家。[1]而对方则严重违反了该协议。[2]。
当时南方局势的发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越南人民逐步迫使敌人执行协议,和平真正恢复,南方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独立和民主。二是敌人破坏协议,导致……我们必须再次发动一场激烈而坚决的革命战争,以击败敌人,取得彻底胜利。[3](决议强调)。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第二十一届会议确认,完成民族统一斗争的关键问题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掌控军队。 [4]。
当时南方战场上,协议签订后,一些地方由于对敌方阴谋了解不透彻,遭到敌军侵占,损失了土地和人口。与此同时,第九区虽然兵力增援不如其他地区,却主动出击,反击敌军的侵占,从而巩固并扩大了解放区。
从上述背景来看,党中央指挥南方革命力量“我们必须坚决反击和攻击敌人,在各个方面保持和推进我们的主动权。“[5]。
总之,党中央第二十一次会议最基本的精神,彻底传达给全党、全军、全人民,就是要做好使用革命暴力的准备,保持南方革命的战略进攻地位,如果对手不履行已签署的条款,就要准备超越协议。
自1973年10月起,这一连贯的意识形态被彻底灌输到所有革命力量中,并由此在战略进攻和意识形态立场上形成同步态势,最终将抗美战争、拯救国家推向胜利的彼岸。一些地区因在1973年1月后未能坚决抵抗西贡军队的侵略而失去土地和人口的现象很快得到纠正。秉持着第21号决议的精神,从1974年初开始,解放军不仅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还直接向西贡军队入侵的中心地带发起进攻。
利用革命暴力解放南方的想法,是最高总参谋部在 1974 年 12 月/1975 年 1 月召开的扩大政治局会议上继续推进并提升到最高级别的前提。
2. 对手的意图和能力
《巴黎协定》之后,南方革命指导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当南方革命别无选择只能……时,敌人会作何反应。超出协议范围完成彻底解放南方、统一全国的任务。问题的本质在于,当我们推进彻底解放南方时,美国会作何反应。事实上,美国随时准备在必要时撕毁一切承诺。越战期间,美国就是如此行事。1968年,美国承诺停止轰炸北方,但到了1972年,却对北方发动了更加残酷的攻击……因此,如果南方革命推进到推翻西贡政权、彻底解放南方,美国会作何反应?这是中央委员会在1973年至1974年以及1975年初反复思考和权衡的关键问题。
此外,在上述历史时期,许多国家也对美国的真实态度感到担忧,即美国的真实态度是……留下还是离开来自南方和东南亚的各方都在权衡利弊,以制定战略。西贡政府也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但他们的意图却另有深意。因此,河内和西贡都在试图试探美国的态度。
美国对南方局势做出反应的第一个事件是同乐真事件。同乐真基地位于平福省平隆县明潭乡,是西贡军队的一个前哨站,驻扎着一支西贡突击队。但由于该基地地处解放区深处,与世隔绝,西贡向驻扎在此的部队增援非常困难,只能依靠直升机。
由于被解放军严密包围,西贡陷入两难境地:坚守此地弊大于利,因此西贡计划从通乐禅撤军,并且非常希望解放军(他们称之为)夺取此地。被淹)向国际社会谴责。但解放军了解西贡军队在此的困境,因此只包围了敌军,准备从空中摧毁敌军增援部队。最终,1974年4月11日,驻扎在通利真(Tong Le Chan)的西贡军队秘密撤离了基地,后来指责解放军袭击了他们的哨所。
阮文绍总统下令广播系统“谴责”越共。被淹他赞扬了同乐禅事件,称“西贡军队的每一位士兵都是英雄!”并希望美国能够关注此事,尽管这是西贡方面策划的。但美国对来自西贡的所有关于同乐禅事件的信息置之不理。[6]。
与此同时,在华盛顿,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之间就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其中越南是关键)展开的斗争也日益激烈。
1973年11月7日,《战争权力法》获得通过。战争法该法案由美国国会通过。尽管关于《战争权力法》的可行性仍存在争议,但该法案限制了美国总统滥用其在海外使用武力作战的权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的颁布时间和内容对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产生了影响,当时美国已承诺结束在南方的军事介入。因此,自1973年底以来,美国总统不再像1964年8月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以来那样,拥有在越南和印度支那战场上几乎不受限制地使用武力的权力。[7]。
当时对西贡和美国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件事是水门事件——正如美国公众所评论的那样,这是美国民主的耻辱。
在水门事件曝光之前,尼克松总统和基辛格就打算找个借口再次轰炸北越。他们认为《巴黎协定》对美国有利,因为根据协定,北越会归还两次越战中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在著名的《……》一书中,尼克松和基辛格讨论了美国的这一意图。没有和平,就没有荣耀“美国研究越南战争的著名学者拉里·伯曼曾担任约翰逊总统的政治顾问,他评论说:‘该条约沦为美国撤军和遣返战俘的仪式,而不是为了实现持久和平。’”[8]。
美国近期解密的历史文件显示,尼克松和基辛格都希望继续轰炸北方。尼克松希望在北方最后一批飞行员返回美国后(1973年3月29日)继续轰炸,并持续到1976年——尼克松第二任总统任期结束之时。而基辛格则希望在他因促成越南和平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继续进行“鸭岩行动”(即轰炸直至北方精疲力竭)。
在参与越南战争的五位美国总统中,尼克松总统最为咄咄逼人、阴险狡诈。但水门事件阻碍了他的计划实施。基辛格对尼克松总统处理越南问题的态度做出了非常精辟的评价:他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异常混乱,他放弃了。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完成这项工作。[9]。
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8月9日年1974尼克松总统宣布辞职。
尼克松被迫辞职对西贡政权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这一点,阮文绍总统在1975年4月21日的辞职演说中不得不承认。然而,就解放南方的事业而言,这一事件标志着,无论美国是否愿意,一旦越南人民奋起反抗,彻底解放自己的国家,美国就很难再回到南方。
尼克松辞职四个月后,南越解放军发动了14号公路-福隆战役。在1974年末至1975年初的三周内,解放军攻占并彻底解放了福隆省。这是在抗美战争期间,南方第一个被完全解放的省份。
在东南部失去一个据点后,西贡政府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希望得到美国的有力回应。阮文绍总统下令全国哀悼三天,悼念福龙的陷落。然而,白宫在做出象征性的回应后,便宣布越南战争已从美国的议程中移除。
福隆战役发生时,政治局正在开会讨论解放南方的计划。福隆事件是一次战略侦察,旨在试探如果南方革命力量推翻西贡政权,美国会作何反应。这为中央委员会当时制定解放南方的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因此,经过两年的探索,结合上述三个关键事件,解放南方的机遇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党中央科学地得出结论:如果南方人民能够推翻阮文绍政权,实现国家统一,美国就不太可能再次干预南方事务。
3. 双方在战场上的位置和实力
1973年至1974年间,北方后方向南方战场增派了数十万兵力。在抗美保卫祖国的历史上,南方革命军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大规模的增援。尽管西贡军队仍有约100万人,但来自北方的约29万增援部队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方与敌方在战场上的战局。
随着军队的加强,各主要军种相继建立。1973年10月24日,第一军(又称胜利军)在三叠县成立。1974年5月17日,第二军(又称香江军)成立。1974年7月20日,第四军(湄公河军)成立。其他军种(如中央高地军和第232军)随后也相继成立。
军团的建立标志着革命军队各方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每个军团相当于三到四个师。但这并非仅仅是越南人民军主力师突破能力的简单增强,而是主力部队的一次质的飞跃。军团犹如铁拳,能够粉碎敌军主力,这一点在后文中将得到充分展现。同年,该地区的主力团也被合并成强大的师。
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加和强大的机动主力部队的组建,1973年至1974年间,数万名来自北方的文职和技术干部被调往南方,加强了南方军队的战斗力。许多过去曾前往北方的文职、政治、党务干部现在也已返回家乡继续履行职责。
自1973年初以来,后勤系统进行了重组。运输部和长山司令部(原559司令部)的运输和仓储能力得到了加强。近十个摩托化运输团在胡志明小道上定期运作。战略要道和战役要道上的仓库和堆场也新建和扩建。仅在1973年的前9个月,北部后方就向战场运送了14万吨物资,是1972年的4倍。到1974年底,南部各方面军备储备了数万吨武器装备。仅南部后勤区就储存了超过10万吨的物资。[10]。
胡志明小道扩建成为多车道战略公路系统。此前,胡志明小道的终点止于越老边境或越柬边境,但到1974年,它已深入越南南部内陆腹地。[11]除了战略公路系统外,连接胡志明小道与南方前线的数万公里战役道路也在1973年至1974年间建成。这一战略运输系统使得部队能够在短短20天内从后方抵达南方战场。在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期间,每天都有数千辆汽车向南方运送物资和部队。
在建设战略战术公路系统的同时,1973年至1974年间建成的石油系统将广阔的后方地区与战场连接起来。这条长达1700公里的石油管道系统足以在远距离战场上为机械化部队提供充足及时的补给。
1973-1974年的后勤系统和战场设计为1975年南方军队和人民春季起义的发生创造了“一日等于20年”的节奏。
与此同时,解放军积极反击西贡军队的扩张。解放军在上德、明隆、嘉武等地的胜利表明,西贡军队,包括战略预备队在内,实力已明显削弱。1974年,西贡军队主力部队的一系列基地和据点相继建立……
上述两年间,南方革命人力资源,特别是革命武装力量的全面加强,为即将到来的最终胜利之战奠定了基础。
然而,西贡军队的规模依然庞大,总兵力超过一百万。单就步兵力量而言,它位列世界前五六。西贡军队的炮兵火力强大,装备精良,不仅现代化程度高,而且数量也远超抵抗力量。
南方的大部分战略要地仍由西贡军队控制。到1974年底,南方没有一个省份得到完全解放。解放区仍然仅限于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解放区的人口约占南方总人口的10%。
西贡军队在东西两端都占据着强大的战略位置(北部是广治地区,北部是西贡北部防线),无论从位置还是实力上来说,仍然非常强大……西贡军队的致命弱点在于,当美军从南方撤军后,其战斗意志严重下降。失败的念头在所有士兵中蔓延开来……
从上述因素的共鸣来看,到1974年底,南方人民为拯救祖国而进行的抗美战争,虽然仍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已具备取得全面胜利的足够条件。
全国人民和军队正全力以赴地向革命胜利迈进之际,出现了一些新的客观因素。
早在1974年1月,当美国从南方撤军,西贡政府陷入混乱时,中国军队就怀有这样的意图,入侵了越南主权下的黄沙群岛。
此外,由于外部阴谋,在越南主动签署《巴黎协定》后,这些势力也开始出现。红色高棉他们企图破坏我国人民为拯救国家而进行的抗美战争。自1974年中期南方解放军在柬埔寨边境附近向西贡军队发起进攻以来,红色高棉军队便反复袭击南方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医疗站,并洗劫后勤设施。因此,许多南方解放军被迫放弃大量兵力,包括坦克,以防止波尔布特军队进行报复。1975年5月之后,波尔布特集团对越南的进攻只不过是其预先策划的行动的延续。
与此同时,在西贡市区堤岸地区,有些人被称为外国人一直计划建立多个受外部势力操控的党支部……
显然,上述所有看似独立的事件,都是一个旨在控制和限制越南人民民族解放斗争最终决战的周密计划的一部分。因为越南人民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阻止其大国扩张主义战略意图的实现。
上述事件向全党和人民提出了尽快结束和解决南越问题的必要性,避免其怀有邪恶意图,从而实施其扩张主义民族主义战略。
考虑到上述所有情况,最高统帅部在包括1974年末至1975年初在总司令部召开的会议在内的各次会议上决定,南方革命可能合格且必要必须继续前进,解放南方,统一国家。
最高统帅部正确地预见了这种可能性,决心在短时间内取得南方革命的彻底胜利,并为这一精心制定的科学计划选择了地点和突破前线。
1975年春季的辉煌胜利是越南人民抗美解放战争的成果和巅峰。这场历史性的胜利是党领导的长期抗美战争的结晶,但从根本上讲,它源于越南革命最高指挥部紧迫、周密、科学的准备和及时的指挥。在众多胜利原因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最高指挥部正确把握了问题的根源,迅速指挥全国人民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1975年春季彻底解放了南方。
[1]越南共产党:党的文件全集,第34卷(1973)。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227页。
[2]如上所述,第 226 页。
[3]如上所述,第 231 页。
[4]越南共产党:党的文件全集,第34卷(1973)。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243页。
[5]如上所述,第 237 页。
[6]1975 年 4 月 21 日,阮文绍在辞职演说中承认,童黎真事件是美国支持西贡政府能力的第一次考验。
[7]上述法案的内容规定,总统在向海外派遣军队之前必须通知国会,如果国会不批准,总统必须在六个月内撤回军队。
[8]拉里·伯曼:没有和平,就没有荣誉。越战浪潮(美国)2003 年,第 329 页。
[9]引自:Larry Berman,SDd,第 343、344 页。
[10]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保卫国家抗战史(1954-1975),第八卷,全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8 年,第 210 页。
[11]黎茂汉(主编):越南史,第四卷越南教育出版社,H,2013,第413页。
作者:Nguyen Dinh Le(河内国立大学)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