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胡志明领导的八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2016年8月28日,星期日,23:05
胡志明关于沿着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实现民族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现了激进的革命性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解放人民,使其摆脱一切民族压迫、阶级剥削和精神奴役,首先是解放人民,使其摆脱民族压迫。1945年八月革命的优势之一在于其全面而有原则的准备。作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灵魂人物,越南民主共和国民族独立和政治制度的缔造者,胡志明是越南人民渴望独立和自由的象征。
Hồ Chí Minh với thắng lợi của Cách mạng Tháng tám và thiết lập thể chế cộng hòa dân chủ Việt Nam
胡志明领导的八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1. 按照无产阶级倾向和民族起义方法构建民族解放革命理论

在法国殖民统治下,越南社会存在诸多相互交织的矛盾,但最根本、最主要的矛盾是越南人民与侵略的法国殖民者及其反动走狗之间的矛盾。随着统治、压迫和剥削的加剧,这种矛盾也愈发深刻,民族的抵抗和生存斗争也随之发展,性质更加激烈,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民族内部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有所减少,阶级斗争也不如反抗国家敌人的斗争那样激烈。认识到这一现实,从20世纪20年代起,胡志明创造性地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应用于越南,构建了民族解放革命理论,并将其传播给广大人民。革命之路他区分了两种类型的革命(革命阶级革命人民同时确定越南革命在初期阶段的性质和任务是“民族革命”。

第一个政治平台阮爱国起草的党章强烈强调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反对帝国主义的任务:“推翻法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使越南完全独立,建立工农兵政府,组织工农军队”;“没收帝国主义者的所有大型工业财产,并移交给工农兵政府”;“没收帝国主义者的土地作为公有财产,并分配给贫苦农民”。

胡志明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工作方法”,分析了殖民地越南的社会现实,他没有将殖民地民族问题的本质视为农民问题,也没有将越南农民在殖民时期最迫切的愿望视为土地问题。他强调殖民地革命历史的客观要求是为整个民族,特别是农民,争取独立和自由。

在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越南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教条主义倾向,因此胡志明的民族解放革命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受到了批评和严峻挑战,但他和党中央坚持不懈,巧妙地克服了这些挑战。

1941年5月,胡志明主持召开了越共中央第八次代表大会。大会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越南社会各阶层政治态度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日本和法国的双重压迫下,“各阶层利益遭到践踏,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法国殖民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工农的敌人,也是全民族的共同敌人。

会议决定:“必须改变战略”,并指出:“当前印度支那的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必须解决反帝和土地两个问题的革命,而是必须解决一个紧迫问题的革命——‘民族解放’。”会议分析道:“此时此刻,各阶层和各阶级的利益必须置于民族和人民的生死存亡之下。”此时,如果民族解放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全国人民不争取独立自由,不仅全国人民将继续遭受马牛般的命运,而且各阶层的利益也一万年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打倒地主,分地给农民”的口号必须暂时搁置。农民的利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适当解决:没收帝国主义和叛国者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重新分配公有土地;减租减息。

会议主张在印度支那各国的框架内解决各自的民族问题,以落实“民族自决”政策。“生活在印度支那的人民将根据自己的意愿,组织成民主共和国联盟,或者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独立存在。”“各民族的自由和独立将得到承认和尊重。”[1]该方案既能增强各国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实力,又能粉碎敌人关于民族问题的歪曲论调,同时为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团结起来对抗共同敌人创造条件。

胡志明高度重视全国起义的方法。他主张全体人民起义,不分老幼,男女老少,平民百姓,士兵百姓,都要参与革命。越共中央第八次代表大会(1941年5月)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强调在拯救国家的直接动员阶段,准备武装起义是全党和全体越南人民的核心任务。大会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时刻准备一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队伍,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与敌人作战……”。在某些情况下,“凭借现有力量,我们可以在各地发动局部起义,并取得胜利,为大规模全国起义铺平道路。”[2]

胡志明高举民族解放旗帜的政策和他对民族起义的看法,是为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和方法所做的准备。

2. 建立越盟阵线,加强民族团结,培养政治力量

运动的规律是自我运动。解放被压迫民族的工作不能被动地等待外援,而必须首先依靠各民族自身的内部力量。殖民地联盟宣言1921年,胡志明起草的《解放宣言》指出:“运用马克思的公式,我们想告诉你们,你们的解放只能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实现。”[3]

要想在印度支那取得胜利,武装起义“必须具有群众起义的性质,而不是叛乱的性质。起义必须在群众中组织起来。”[4]他认为武装人民的力量是击败一切侵略者的绝对优势。在这部作品中,革命之路他认为:“革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民族解放革命的力量涵盖整个民族:“革命民族还没有分裂成阶级,这意味着学者、农民、工人、商人都在反对暴政,其中“工人和农民是革命的根基”,是“革命的所有者”,而“学生、小商人、小地主……是革命的朋友”。

第一个政治平台党的政策是团结全国人民的力量,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中农;争取或削弱富农、中小地主和越南资产阶级的力量……;体现了胡志明关于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为了推进起义夺取革命政权,建设政治力量是他最关心的问题。这既是建立武装力量和革命基地的基础,也是自下而上直接战斗的力量。政治力量是一支庞大的革命军队,包括所有开明且有组织的群众。“要拥有武装力量,首先必须有宣传军队、政治军队,所以必须立即行动,使政治军队不断壮大。必须有政治开明的群众自愿拿起武器去赢得胜利。”[5]

胡志明初回国后(1941年初),在高平指导越盟前线的试点建设,以积累经验,为全国运动做准备。越共中央第八次代表大会(1941年5月)主张“以极其热情的号召唤醒人民的民族精神”。因此,该前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称为反印度支那民族团结阵线,而必须改用一个更具民族主义色彩的名称”,即越南独立同盟(简称越盟)。越盟下属的各个组织都沿用了这个名称。民族救团结所有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越南人民。“组织民族救国组织时,最重要的是成员要有民族救国精神,愿意为拯救国家而奋斗,而不是理解共产主义。”[6]信中亲爱的同胞们,1941年6月6日,胡志明写道:“目前,要与法国人和日本人作战,我们只需要一样东西:

民族团结“。”

“同时民族解放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和越南叛徒,拯救我们的民族于水火之中。“拯救国家是全民共同的责任。每个越南人都必须承担起一部分责任:有钱的贡献金钱,有财产的贡献财产,有才干的贡献才干。”[7]

胡志明号召群众加入越盟,目的是:

“决心让这个国家……”

“独立旗帜高高飘扬,平等基石铸就国家。”[8]

游击队之歌1942年,他号召所有老少、男女老少、士兵加入到对抗敌人的战斗中。在关于建立……的指令中越南宣传解放军(1944年12月22日)他断言:我们的抵抗是一场抵抗的战争。人民的抵抗, 正确的动员人民,武装人民武装起义并非纯粹的军事斗争。在工作中通往解放之路他认为:武装起义是指人民奋起反抗,用武器驱逐侵略者。这是一场伟大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事关重大;如果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失败。

越盟是越南伟大的民族团结组织,它凝聚了来自社会各界、各政党和各爱国宗教的大量民众,其作用在于孤立帝国主义敌人及其走狗,从而集中斗争的矛头打击他们。越盟是组织、启迪和训练革命政治力量的场所,是夺取政权的全民起义中一支至关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力量。

3. 逐步指导武装力量和革命基地的建设

在建党时期,胡志明非常重视军事干部培训、军事理论研究,为越南革命武装力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国际活动家,胡志明研究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问题,有选择地吸收了世界各国军事精英的积极和恰当的经验。在研究中国军队时,《记录者》军事基础知识他还对研究和传播基层武装力量的组织、建设和运作经验很感兴趣。在1941年至1944年间,他撰写了……中国游击战经历、法国游击战经历、俄罗斯游击战经历古代东方军事遗产通过翻译得以提炼。孙子的《孙子兵法》(1943年)将军的魔力 诸葛亮的他尤其编写了许多军官训练文件,通常包括:游击战术

革命必须站稳脚跟才能解决潜在问题。胡志明认为,革命必须站稳脚跟,而最稳固的站稳脚跟就是人民的心灵。他非常重视和谐因素和有利的地理位置。1940年,胡志明还在桂林时,就考虑在高平建立基地,然后向下发展到太原。1941年初,他回到越南后,选择高平作为第一个基地,因为那里“运动良好”,“有群众的保护屏障”,而且地形险峻,“前进可以进攻,后退可以防守”。但从高平出发,必须向下游发展,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越北解放区扩大,包括高平、北干、谅山、河江、宣光、太原等省份,胡志明指示建立……解放区并巩固成为全国革命基地。

在曹平强大的政治力量推动下,国民防卫队应运而生。1941年底,他指示组建一支由12名士兵组成的小型武装队伍,负责保卫总部、维护通讯以及训练国民防卫队。

1944年底,他离开了。关于成立越南宣传解放军的指令明确了军队的组织原则、作战方法和战斗格言。这是党的第一个军事纲领。根据这一指示,1944年12月22日,在陈兴道森林,越南宣传解放军成立,最初由34名士兵组成,由武元甲指挥。三天后,该部队在派卡和那银连战连胜。这支部队被称为“老兵军”。“虽然起初规模很小,但前途无量。它是解放军的起点,可以从南到北,横扫越南。”[9]

贯彻胡志明武装革命群众、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越南宣传解放军和国民救世军统一越南解放军(1945 年 5 月),与此同时,包括游击队、自卫队和自卫战斗队在内的准军事部队在各地和基地不断壮大。

准备力量的过程是组织与斗争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斗争来训练力量、巩固组织。革命暴力是群众的暴力。政治力量和武装力量是革命暴力的基础,是政治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在全体人民总起义中形成压倒性力量,瓦解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行政机构,建立革命政府的条件。

4. 主动评估机会,果断抓住时机,发动全面起义夺取政权。

要成功发动起义,必须具备充足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并且必须在合适的时机爆发。胡志明和党中央除了精心准备力量外,还高度重视革命时机问题。1940年11月,他在中国桂林听到南方起义的消息时说:“世界大局对我们越来越有利,但时机尚未到来,我们不能发动起义。但既然起义已经爆发,我们就需要巧妙撤退,以维持运动。”作为一位善于创造力量、确立地位和把握时机的大师,胡志明深刻认识到时机的重要性。他在诗歌《学下棋》中写道:“时机到来,一善必胜。”[10]

党中央第八次代表大会(1941年5月)确认:“印度支那革命必须以武装起义结束。”我们必须“时刻准备一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队伍,伺机向敌人发起反击。”[11]

将列宁关于革命形势的论述应用于工作中通往解放之路该纲领是在胡志明的指导下编写的,其中列出了发动起义的三个条件:

一是帝国主义殖民政府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们感到自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坐视不理,维持现状了。

二是饥饿的民众极其憎恨殖民者和帝国主义者,他们意识到必须团结起来,奋起反抗殖民者的统治,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如果他们袖手旁观,就会丧命。

三是存在一个革命政党,能够按照正确的路线和合适的计划组织和领导群众起来发动起义,从而确保起义的胜利。

党的中央第八次会议指出,发动武装起义必须针对主观条件:

“1)民族救国阵线已经团结了全国。

2)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法国和日本的统治,他们准备牺牲自己,走上起义之路。

3)印度支那的统治派系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陷入了极端的全面危机。

4)客观条件有利于印度支那起义,例如中国军队战胜日本军队、法国大革命或日本革命、民主派在太平洋取得伟大胜利、苏联取得伟大胜利、法国和日本殖民革命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国军队或英国和美国军队涌入印度支那。[12]

1941年6月,在信中亲爱的同胞们,胡志明指出,以往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时机尚未成熟。1944 年秋,他下令推迟曹北陵起义,因为当时全国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敌人可以集中兵力镇压一处起义。

党和胡志明总是能积极主动地预测机遇。准确评估时代发展趋势后,胡志明于1944年10月向全国人民发出信函,指出:“侵略者即将被消灭。盟军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我们民族解放的机会只有一年或五年半的时间。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必须迅速行动!”[13]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向盟军无条件投降。驻印支那的日军指挥部内部极度分裂;日军士兵被解散,士气低落;亲日的越南军队也惊恐万分。“印支那爆发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争取独立的好机会来了。”

然而,这样的机会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一旦盟军进入印度支那解除日军武装,机会就会消失。盟军的帝国主义殖民本质决定了他们有可能建立一个违背越南人民意愿和愿望的政府。法国正试图恢复其在印度支那的旧势力。越南国内的反动势力也试图更换统治者。革命的契机只存在于日本军国主义向盟军投降到盟军进入印度支那之前的这段时期。那时,旧敌已败,新敌尚未到来,双方力量对比对革命最为有利。

1945年8月16日,胡志明发出号召:“决定我们民族命运的时刻已经到来。所有同胞们,请站起来,用我们的力量解放自己……我们不能再拖延了。”[14]他以果断抓住机遇的精神告诫大家:现在,绝佳的机遇已经到来。无论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即使要将整个长山山脉夷为平地,我们也必须坚决争取自由和独立。他以长远的眼光指出:我们必须夺取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迎接盟军前来解除日军的武装。

在党和胡志明的领导下,越南城乡人民都奋起反抗。越南革命取得了巨大飞跃:迅速从抗日斗争高潮中的局部起义发展成为席卷全国、夺取政权的全面起义。

由于精心准备的兵力部署和恰当的时机,八月革命取得了“迅速、干净、不流血”的胜利。这是创造机会、预测机会、准确评估机会并果断抓住机会,发动全国性起义夺取政权的成功典范。

5. 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孕育越南民主共和国

在工作中革命之路胡志明指出:“我们为了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我们应该彻底完成革命,这意味着革命之后,权力应该交给大多数人民,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付出多次牺牲,也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幸福。”[15]

胡志明对研究美国、法国和苏联的国家模式和政治制度非常感兴趣。简要概述他主张“建立工农兵政府”。这指的是被压迫的劳动群众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起来建立的国家政府。然而,到了1941年,他主张用民主共和国取代工农政府,以适应殖民地的性质和革命力量。“这个新民主国家的革命政府不属于任何特定阶级,而是属于全体人民,但法日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叛徒、敌人除外,他们不被允许掌权。所有生活在越南土地上的人民都有权参与执政,并且必须承担起维护和保卫这个政府的责任。”[16]在宣传“我们不应该谈论推翻南方封建王朝、没收地主土地,而应该谈论消灭越南的叛徒和叛国者……,我们不应该谈论联合工农、建立苏维埃政府,而应该谈论……”的同时,却又鼓吹“我们不应该谈论推翻南方封建王朝、没收地主土地,而应该谈论消灭越南的叛徒和叛国者……,我们不应该谈论联合工农、建立苏维埃政府,而应该谈论……”所有人民团结起来,建立民主共和政府[17]“驱逐法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后,将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人民政府……该政府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8]

当解放越南民族的机会临近时,致全国同胞的信1944年10月,胡志明说: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代表全国人民诚意和一致行动的政府,包括全国所有当选的革命政党和爱国组织。“只有这样的机构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在内部领导民族拯救和国家建设工作,在外部与友好国家沟通。”[19]

从工农兵国家模式向代表民族团结的国家模式的转变,是胡志明的明智之举,反映了殖民时期越南民族独立斗争的独特特点,以及封建残余的严重性,也符合革命在拯救国家的直接斗争中战略战术的转变。

在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策下,党和胡志明并未将阮朝,特别是保大国王,视为革命的敌人,尽管他们并未反对法国,其存在是建立在臣服和法国殖民统治的宽容之上的。1945年3月9日,日本发动政变推翻法国后,保大国王抱有“获得独立”的幻想,组建了陈仲金内阁,并聚集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20]但却没有对日本军国主义者采取任何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向盟军投降。1945年8月16日至17日在丹潮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胡志明担任主席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领导全国人民坚决争取民族独立”。[21]

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了成功。日本政府及其傀儡政权被镇压。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维持的专制君主制残余势力,随着保大皇帝的退位宣言而被废除。[22]“越南全体人民的热情参与,以最光荣的方式承认并确立了革命政府的合法性。”[23]

1945年8月25日,胡志明主席返回河内后,应其要求,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进行了改组。临时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国由15名成员组成,胡志明担任主席。临时政府宣言(1945年8月28日)提出了“全民团结起来!争取完全独立!”的口号。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民族政府,肩负着领导全国的责任,等待着国民议会召开选举正式民主共和国政府的那一天”。[24]

1945年9月2日,在巴亭广场举行了庄严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临时政府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胡志明代表临时政府宣读了讲话稿。独立宣言他缔造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一个民族国家,由民族建立,为民族服务。他肯定地说:

“越南有权享有自由和独立,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全体越南人民决心倾尽全力,牺牲生命和财产,捍卫这一自由和独立。”[25]

作为1945年八月革命的灵魂人物,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缔造者,他随后与全国人民一道,以“宁死不屈,绝不为奴”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抵抗法国殖民统治(1945-1954);又以“独立自由至上”的决心,抵抗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1954-1975)。“胡志明主席是整个民族决心的杰出象征,他毕生致力于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为世界各国争取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斗争做出了贡献。”[26]

 

 

[1]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7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0年,第113页

[2]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 7 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00 年,第 112-132 页。

[3] 胡志明:全集,第 2 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 年,第 137 页。

[4] 胡志明:全集,第 1 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 年,第 520 页。

[5] Vu Anh:胡志明回忆录,河内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20页。

[6]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 7 卷,同上,第 124-125 页。

[7] 胡志明:全集,第 3 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 年,第 230 页。

[8] 胡志明:全集,第3卷,同上,第242页

[9] 胡志明:全集,第 3 卷,同上,第 508 页。

[10] 胡志明:全集,第 3 卷,同上,第 324 页。

[11]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 7 卷,同上,第 131 页。

[12]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7卷,同上,第130页

[13]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7卷,同上,第130页

[14] 胡志明:全集,第 3 卷,同上,第 596 页。

[15] 胡志明:全集,第 2 卷,同上,第 292 页。

[16]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 7 卷,同上,第 114 页。

[17]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 7 卷,同上,第 127 页。

[18] 越南共产党:完整的政党文件,第 7 卷,同上,第 150 页。

[19] 胡志明:全集,第 3 卷,同上,第 537 页。

[20] 1945年3月9日,日本发动政变推翻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统治。此后,保大王邀请了陈仲金——一位不偏不倚的知识分子,曾从事教育管理和历史写作,虽然热爱祖国,但并非革命者。保大王曾对陈仲金说:“以前,我们的人民并不独立;现在,我们有机会了。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独立,但我们必须证明我们有能力独立。如果我们没有政府,日本人就会说我们无能为力,他们会建立军国主义统治,这对我们国家极为有害……”参见:陈仲金:沙尘暴永山出版社,1969 年,西贡,第 51 页。

[21] 胡志明:全集,第 3 卷,同上,第 595 页。

[22] 面对八月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精神,北方大臣潘基托辞职。保大组建的内阁中许多知识分子明确表示支持越盟,敬佩胡志明。越盟不仅没有逮捕或报复陈仲金政府中的任何人,反而吸引了许多部长后来加入联合政府。凭借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的信任,以及胡志明的信任,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继续为人民和国家贡献才华和力量,例如黄道水、谢光宝、范玉石……

[23]对法国在越南殖民统治的判决,劳动出版社,河内,1977年,第102页。

[24]越南共和国官方公报1945年9月29日。

[25] 胡志明:全集,第 4 卷,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 年,第 3 页。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国际会议胡志明主席,民族解放英雄,伟大的文化人物社会科学出版社,河内,1990年,第5页。

作者:Vu Quang Hien 副教授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