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海云对东方学的热爱始于九年级,这份热爱和她本人一样纯粹。她坦言,读完《我选择职业》这本书后,她对东方学的印象就只有这一个。
离开美丽的岘港,远离家人和朋友,海云前往河内追逐她的梦想。印度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越南语文献资料匮乏,但海云的毕业论文却获得了满分10分,以3.67的总分成为今年东方学系的三位优秀毕业生之一。她还成功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交换生奖学金。
海云取得如此优异的学业成绩,得益于她设定的目标和合理的学习方法。“我反对死记硬背,我认为,要想学好,首先要营造一个舒适的心态,然后坐下来学习时才能真正集中注意力。”海云坦言道。她曾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NCKH)、撰写论文和文章,并总结出以下经验:做作业时,必须查找资料、翻译资料,然后合理地组织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也能更持久地记住所学内容。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海云认为自己性格比较活泼,但她会在最后一刻全力以赴。
当被问及“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你会用哪个词?”时,海云笑着说:“幸运。我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幸运。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的父母支持我的所有决定。我的朋友不多,但他们都是我的挚友。即使我们一两年没见面,但再次相遇时,感觉就像从未有过地理上的距离。”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四个月交换学习经历,是她四年大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光。在这个“狮子之国”,国际学生需要参加志愿活动并撰写图文并茂的报告,海云也不例外。海云透露,在她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她也曾参与过东方学系与各国大使馆的多个联合项目,以及为学校学生翻译和放映电影。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海云很高兴能够再次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对她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也学到了许多新技能。
谈到参与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KLTN)的过程,海云说:“最大的困难在于这个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很少。我利用在新加坡交换学习的机会,找到了更多英文文献用于我的KLTN论文。”最终,凭借80篇英文参考文献以及她自身的专业知识,海云在当天给KLTN评审委员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云的偶像非她的父母莫属——他们对她的性格和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她目前正在申请奖学金前往印度攻读硕士学位,梦想毕业后能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讲师。在生活中,海云的榜样是一位工作上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富有责任感、顾家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