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雄维先生(原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文学院讲师)
将行为文化从家庭传播到社会
谈及此问题,文化专家、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前讲师阮雄维先生指出,数千年来,家庭一直是越南人民培育和传承良好文化价值观的场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育是家庭的基本和主要功能之一。事实上,重视道德教育、生活方式和人格培养的家庭,往往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生活方式健康的子女,反之亦然。因此,每个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人格正是塑造对家庭、社区和社会有益之人的价值观基石。在每个家庭中,父母和祖父母都必须真正成为子女和孙辈的榜样,将文化教育融入家庭,使其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摇篮。
然而,如今我们面临着许多紧迫的问题,例如道德沦丧、实用主义的生活方式、冷漠、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从家庭内部一直延伸到社会。
针对这一问题,维先生提出解决方案,认为有必要大力推进文化家庭建设和文明生活方式建设。建设文化家庭和文化村时,应重视无家庭暴力、无酗酒、无赌博、无吸毒等标准,以此作为文化家庭的认定依据。
每个地方和每个家庭都必须努力限制并逐步消除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主义生活方式、社会弊病和家庭暴力,不允许这些弊病在当今文化生活中存在和延续。
“必须严格按照家庭暴力预防和控制领域的行政处罚规定处理家庭暴力犯罪者。同时,必须建设可持续的家庭制度,预防家庭暴力;同时,必须加强各级党委、地方政府的领导作用,并与各部门、各组织协调合作,共同预防和打击家庭暴力,促进性别平等。”维先生强调说。
克服家庭建设工作中成就与形式主义的弊病
文化专家阮雄维指出,目前仍有许多家庭没有登记参加文化住宅区和文化家庭的评选。不仅如此,由于成绩的缘故,在评审会议上往往存在“表扬好,掩盖坏”的心态,从而营造出一种集体主义的氛围,使那些因达到文化标准而获得荣誉的个人不敢直言,不敢指出邻居的缺点,害怕得罪人。因此,在一个住宅社区中,与其将所有住户都认定为“文化家庭”,不如只对少数真正杰出优秀的家庭进行评选和授衔,以示表彰和奖励,这样更有价值。
据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屈秋红博士称,近期公布的家庭暴力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因为仍有许多受害者默默承受痛苦,她们害怕“露馅”或“让丈夫难堪”。与此同时,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然有限,许多人仍然认为丈夫打妻子几下或父母打孩子并非暴力的根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平等意识薄弱,加上经济因素以及酗酒、赌博、吸毒、卖淫等社会弊病,使得家庭暴力依然“存在”。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党员和成年人要以身作则,为全家树立榜样。一旦发现家庭暴力,必须依法严惩,予以制止,而不是过分强调调解。
此外,“文化家庭”和“模范家庭”的评定和认可,必须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执行,必须基于公开、民主的评价,并得到居住社区的认可和尊重。鼓励居住社区弘扬团结精神,提出坦诚真挚的意见,确保获得“文化家庭”称号的家庭确实是模范家庭。
必须认识到,尊重文化家庭是“全民团结起来建设居民区文化生活”运动的核心内容。因此,道德教育和生活方式始终是建设幸福进步家庭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日益现代化和发达的社会中。
作者:范东
来源:越南劳动网
最新新闻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