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A:隋唐时期交州-安南的统治阶级

星期五 - 2017年8月18日 04:56

博士论文信息

1. 博士生姓名:范黎辉                        

2.性别:男

3.出生日期:1981年10月4日

4.出生地:河内

5.关于承认博士生的决定(2011年11月21日第2213/2011/QD-XHNV-SDH号)

6.培训流程的变化: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2014 年 12 月 31 日第 3203/QD-XHNV-SDH 号关于延长学习时间的决定。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2016 年 11 月 24 日第 3919/QD-XHNV 号关于调整论文主题的决定。

7.论文题目名称:隋唐时期交州-安南的统治阶级

8.专业:越南史 代码:62.22.03.13

9. 科学指导老师:阮光玉教授

10.论文新成果总结

- 透过补充考古资料,结合对都氏族长(朱田、九禅)活动区域与大江交通路线关系的分析,厘清二征夫人起义后,三角洲及洞穴地区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论文指出六朝至隋唐时期移民群体的“本土化”及发展成为地方领导阶层的过程,以及移民出身领袖与唐朝交州-安南起义之间的关系。

- 在对冯兴起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重新评价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冯兴故土问题,并结合具体时间节点分析起义的发展历程。论文并结合安南地区之外的唐朝在海南岛的活动,探讨此次起义,以明晰隋唐时期交州—安南领导人的政治离心、起义自治等活动及其动向。

- 利用一些新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墓志铭,重新审视梅实垸起义和杨青起义的具体时间、发展以及成败的原因。由此,论文阐明了还州地区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过程,表明了交州-安南领导阶层的起义与桂南领导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 本论文的实证研究与 H. Maspéro、Tran Quoc Vuong、K. Taylor、Truong Huu Quynh 和 Nguyen Danh Phiet 等人的前期研究相衔接,指出了隋唐时期交州-安南统治阶层中存在移民成分。

- 无论是移民背景还是土著背景,隋唐时期交州安南的统治阶级都明显地表现出他们的“土著”性质,并且将自己视为并自我视为中国“文明”世界之外的居民群体。

- 论文分析了交州-安南统治阶级与隋唐王朝关系的双面性。唐朝依靠土司阶级扩张疆土,间接统治新土地,并收取部分赋税、徭役和兵役。与此同时,地方酋长最初与殖民政府合作,避免与帝国直接对抗,维护其家族的世袭统治和地方经济利益。

- 上述双边关系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内在矛盾,当殖民政府试图消除领导阶层的权力并加大对“地佬”族人的剥削时,这些矛盾不可避免地会爆发起义。

- 基于自身不是“中国人”的共同认知,面临着首领被剥夺特权和利益的共同风险,首领所代表的“社群”必须承担更重的赋税和劳力,通过同宗首领之间或异宗首领之间关系的联系,在隋唐时期,满—狄—寮“社群”相互联系成为“跨社群”,更宽泛地说,成为“超级社群”。这是民族意识发展的基础,帮助交州-安南这片土地摆脱了中国长达千年的统治,度过了10世纪的过渡时期,并在李陈王朝时期发展成为大越民族。

11.实际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隋唐这一历史时期,并可用于纠正各级各类教材(包括部分高校课程)中的一些错误之处。另一方面,总体而言,本论文通过地方领袖的作用,为解释在反抗北方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阶层的发展、成熟和分化,为国家开启长期独立时代、大越文明复兴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1. 范黎辉(2012a),《唐代安南都护府的面貌与地理位置》,《历史研究学刊》(429),页34-51。

2. 范黎辉(2012b),《唐代安南都护府的面貌与地理位置》,《历史研究期刊》(430),页42-51。

3. Pham Le Huy (2012c),《再论杨城起义(819-820)》,《历史研究杂志》(440页),第 20-36 页。

4. 范黎辉(2012d),《论唐朝至李朝(8-11世纪)的一些羁縻省》,第二届亚洲世界历史学家协会(AAWH)大会,梨花女子大学,首尔。

5. 范黎辉(2012e),《从文献看唐代驿路制度——以安南都护府为例》,第二届古代交响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明治大学。

6. 范黎辉(2012f),“关于同俄(河内慈廉)古墓发现事件的一些思考”,韩农通讯 2010-2011 年,第 704-712 页。

7.范黎辉(2013b),《关于史学方法论及梅淑媛起义爆发时间的若干问题》,《历史研究期刊》(444),页20-36。

8. 范黎辉(2015),“高边在安南的魔法——从幻象到真实”,宗教研究期刊(141),页105-132。

9. Pham Le Huy (2016a),“道黄寺碑研究(清怀村寺庙,顺清,北宁)”,考古学杂志(1),第48-59页。

10. 范黎辉(2016b),《7世纪日本都城与李朝升龙都城的设计思路——以中国历代“窥伺”思想与都城设计为例》,《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报》2016年第15期。 2(4),第384-427页。

 

博士论文信息

1. 全名:Pham Le Huy 2. 性别:男

3.出生日期:1981年10月4日 4.出生地点:河内

5. 录取决定编号:2213/2011/QD-XHNV-SDH,2011年11月21日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 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Hanoi)2017 年 3 月 31 日第 3203/QD-SĐH 号决定英石2014年12月延长博士课程。

- 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Hanoi)24 日第 3919/QD-XHNV 号决定2016年11月修改论文题目。

7. 论文题目:《隋唐时期交州-安南的土司》

8.专业:越南史 代码:62.22.03.13

9. 导师:Nguyen Quang Ngoc 教授、博士

10.论文新发现总结:

- 借助考古学证据,分析都氏的管辖范围(竹田和九禅),并建立在戴河流域的背景,本文试图阐明在忠姐妹起义之后,交州-安南低地和所谓的“溪东”地区的地方权力结构的逐渐变化。论文展现了六朝至隋唐时期移民的本土化过程、他们作为地方首领的出现,以及他们与唐代爆发的重大叛乱的关系。

- 通过对冯兴起义相关史料的整理与考证,重新思考冯氏的管辖权问题,并从特定的时间节点重新审视冯兴起义。本文也尝试将这次起义放在区域背景中考察,例如唐朝在海南岛的活动,从而解释隋唐时期交州-安南土司所领导的政治分裂主义倾向和自治叛乱。

- 通过利用墓志铭,论文重新审视了还州族首领梅实垸和杨青领导的起义的具体时间线、发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论文探讨了该地区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并强调了交州-安南土司领导的起义与桂南土司活动的相互关联性。

- 本论文以实证主义为基础,尝试结合亨利·马斯佩罗 (Henri Maspéro)、陈国旺 (Tran Quoc Vuong)、基思·韦勒·泰勒 (Keith Weller Taylor)、张有琼 (Truong Huu Quynh) 和阮丹披 (Nguyen Danh Phiet) 等人的研究成果,证明隋唐时期交州-安南地区存在移民出身的土司。

- 无论是移民还是本地人,交州-安南部落的酋长都呈现出“土著”特征。他们被帝国和他们自己描述为“满族”、“彝族”或“老挝族”——生活在“文明世界”之外的人口。

- 论文分析了隋唐时期土司与朝廷关系的双重性。帝国依靠酋长扩张领土,对新土地实行间接统治,并没收部分税收、劳动力和兵役。地方首领则决定与帝国官员合作,避免与帝国直接对抗,以维护其世袭特权,并保证其管辖范围内的经济利益。

——这种关系本身就包含着很大的内在矛盾,当朝廷试图剥夺地方土司的权力,加剧他们对“夷佬”的剥削时,必然引发民众起义。

- 由于酋长们都认为自己不属于“文明世界”,面临着被剥夺特权和福利的威胁,而他们的统治“社区”也面临着被帝国征收重税和奴役的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形成所谓的“跨社区”或“超级社区”。这种合作上升到了一种民族意识,帮助交州——安南这片土地摆脱了北方列强一千年的统治,经历了10世纪的过渡时期,然后在李陈时期发展成为大越。

11.实际适用性: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越南受中国隋唐统治时期的历史的认识。同时,它们可以为纠正目前高中教科书和大学教材中存在的某些错误概念和事实错误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通过分析地方首领的角色,本论文有助于解释曾经领导国家战胜中国统治的社会阶层的成长与瓦解,标志着大越民族持久独立的新时代和大越文明辉煌复兴。

1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如有):

13. 论文相关出版物:

1)范黎辉(2012a),《唐代安南都护府组织架构与地理位置考》,《历史研究》(429),页34-51。

2)范黎辉(2012b),《唐代安南都护府组织架构与地理位置考》,《历史研究》(430),页42-51。

3)范黎辉(2012c),《关于阳清起义(819-820)的再思考》,《历史研究》(440),页20-36。

4) 范黎辉(2012d),《论唐朝至李朝(8-11世纪)的一些羁縻省》,第二届亚洲世界历史学家协会(AAWH)大会,梨花女子大学,首尔。

5) 范黎辉(2012e),《基于文献记载的唐代交通体系研究——以安南都护府为例》,《中国古代史研究》第二卷nd研讨会“古代交响曲”,东京明治大学。

6)范黎辉(2012f),《同俄(河内慈廉郡)古墓发现的几个问题》,《韩侬研究集刊》2010-2011年,第704-712页。

7)范黎辉(2013b),《关于史学研究方法及梅淑债案爆发时间的若干问题》,《历史研究》(444),页20-36。

8)范黎辉(2015),《安南的高骈巫术——从虚幻到真实》,《宗教研究》(141),页105-132。

9) Pham Le Huy (2016a),“道黄神社碑石研究(北宁省顺清区清怀公社)”,越南考古学(1),第48-59页。

10)范黎辉(2016b),《7世纪日本皇宫与李朝升龙皇城的设计理念——基于“昭建”理念在都城设计中的体现及与中国都城模式的比较》,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报,第2卷,第4期(2016),第384-427页。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