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出生日期:26/01990 4. 出生地点:Gia Van - Gia Vien - Ninh Binh
5.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校长 2019 年 7 月 30 日第 3014/2019/QD-XHNV 号关于承认学生的决定
6.培训流程的变化:
7. 论文题目: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幸福感的关系
8.专业:心理学;代码: 8310401.01
9. 科学顾问:Truong Quang Lam 博士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系
10.论文成果总结: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
(1)。这项研究针对河内市东大区和宁平省嘉元区的 210 名中学生及其 420 名家长进行。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父母教育行为量表(APQ)和简略心理健康谱量表(MHC-SF)。
(2)。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在陪同孩子参加活动、积极关心孩子、监督孩子等方面的教育行为最高。存在统计学差异:母亲参与子女活动的程度高于父亲;城市家长在参与陪伴孩子、积极教育孩子、管教孩子、监督孩子等方面的教育行为高于农村家长……文化和心理的解释都表明了这种显著的差异。
(3)。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总体幸福感处于平均水平。但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学生对情感幸福感的评价最高,心理幸福感次之,社会幸福感第三。不同群体学生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学业成绩良好和优秀的学生,整体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高于学业成绩良好的学生;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高于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
(4)。关于父母教育行为与儿童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参与度、积极的子女教育与儿童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据报道,父母使用体罚等消极的养育方式与孩子的幸福感呈负相关。因此,当父母有积极的教育行为时,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反之,当父母有消极的教育行为时,容易导致幸福感的降低。
(5)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家长以适合孩子年龄心理特点的方式教育孩子,从而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养成孩子的良好人格。
11.实际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家长了解中学生阶段孩子的心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孩子心理的教育措施。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今儿童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研究者、家长和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
13.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无
1.全名:黎氏通(Le Thi Thom); 2.性别:女
3. 出生日期:26/01990 4. 出生地点:Gia Van – Gia Vien – Ninh Binh
5. 录取决定编号:3014/2019/QD-XHNV 日期:2019 年 7 月 30 日,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7. 论文正式题目: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8.专业:心理学;代码: 8310401.01
9. 指导老师:张光林博士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系
10.论文研究结果总结:
(1)。这项研究针对河内市东大区和宁平省嘉元区的 210 名中学生及其 420 名家长进行。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阿拉巴马州育儿问卷(APQ)和心理健康连续体简表(MHC-SF)。
(2)。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子女的活动参与度、积极养育、监督等行为的满意度最高。存在一些统计上的差异,如:母亲参与子女活动的程度高于父亲;城市家长在对子女的参与度、积极养育、对子女的监管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家长……从文化角度和心理学角度的解释都表明了这些明显的差异。
(3)。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整体主观幸福感的自我评价处于平均水平。但各方面幸福感中大学生的情感幸福感最高,心理幸福感次之,社会幸福感第三。不同学生群体感知到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学业成绩良好和优秀的学生,其总体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学业成绩良好的学生;六、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幸福感高于八、九年级学生。
(4)。关于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参与方面、儿童教育的积极方面与儿童感知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据报道,儿童教育的消极方面(例如体罚)与儿童的幸福感呈负相关。因此,当父母有积极的教养行为时,可以提高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反之,当父母有消极的教养行为时,容易导致孩子主观幸福感的下降。
(5)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根据孩子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养成孩子良好的人格。
11.实际适用性:
研究结果有助于家长了解中学生阶段孩子的心理,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孩子心理的育儿行为。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今儿童青少年品格教育的研究者、家长和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进一步研究方向:(如有)
13. 论文相关发表成果:无
作者:武峨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