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侬文学院成立40周年
行政
2012-11-14T03:51:54-05:00
2012-11-14T03:51:54-05:00
https://ussh.vnu.edu.vn/vi/news/nhan-vat-su-kien/40-nam-nganh-han-nom-khoa-van-hoc-8707.html
/themes/ussh_v2/images/no_image.gif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https://ussh.vnu.edu.vn/uploads/ussh/logo-ussh-2_100_100.png
USH – 今年(2012年),韩语系(文学院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迎来了成立40周年。值此特殊时刻,我们谨向读者介绍韩语系主任、副教授范文奎博士撰写的一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该大学这一独特培训项目的相关信息。
USH – 今年(2012年),韩语系(文学院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迎来了成立40周年。值此特殊时刻,我们谨向读者介绍韩语系主任、副教授范文奎博士撰写的一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该大学这一独特培训项目的相关信息。
1972年,抗美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历史性转折点之际,韩喃文学培训系在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成立,其使命是培养一支队伍,收集、保存、研究、翻译、开发韩喃文学遗产,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价值,服务于当时的革命事业:解放南方,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北方,最终实现国家统一。四十年过去了,回首往昔,这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漫长征程,但也因取得的诸多成就而倍感自豪。“回顾过去,学习现在”,韩喃文学的师生们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同时也深感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负前辈教师的期望——正是他们为韩喃文学培训系——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越南古典文学培训的基石。本文将回顾汉喃族培训和科研事业的主要特点。文章分为以下两部分:- 汉喃族培训部门40年发展历程——初期阶段。- 部门近10年发展(2002-2012)。1. 韩语培训行业四十年——第一步早期,韩喃教学团队按照当时的教学方法和名称组建为韩喃小组。当时的韩喃小组主要成员包括黎文泉先生、阮廷胜先生、陈雪先生,同时兼任古今越南文学小组(古代、现代和民间文学)组长丁嘉庆先生。当时参与韩喃族毕业论文指导培训的教师团队包括韩喃族研究小组的教师以及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的教师,例如黄春二教授、阮泰干先生、裴维坦先生、陈廷虎先生、潘辉黎先生、何文坦先生、陈国旺先生,以及当时许多著名的儒学学者,例如曹春辉教授、汉学家杜玉泰先生……这支声名卓著、备受尊敬的教师团队是保证韩喃族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保障之一。如今,大部分教师已经离世。我们怀着无比的敬意、缅怀和感激之情,铭记他们在韩喃族系艰苦的创建过程中为韩喃族培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份恩情我们永志不忘。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的全体教师,以及整个河内国家大学,他们积极参与了当时大学韩喃语培训项目的韩喃语教学团队的培训工作。当时的大学韩喃语培训项目与文学院的两个专业——文学和语言——紧密结合。除了越南大学体系普遍开设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等课程外,韩喃语、文学和语言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同一课时、使用同一本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教授一系列课程,例如:越南文学(民间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语言导论、越南语音学、越南语法、越南词汇和越南文体学。以文学为共同基础的培训是河内国家大学韩喃语毕业生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关键因素之一。河内国家大学韩语专业毕业生对社会和人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长期以来成就河内国家大学“韩语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品牌已获得接收韩语毕业生就业的机构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同时,这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韩语毕业生适应工作要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找到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可以在直接运用韩语的机构工作,例如韩语研究所、大学、学院、档案馆和文化机构,也可以在其他文化和社会领域工作。从事韩语工作的人员对韩语文化遗产价值的广泛运用能力,部分源于他们从课程学习和师从名师团队所获得的扎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当然,即便拥有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背景知识,若不具备掌握汉喃文字、翻译和注释汉喃文本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展现河内汉喃大学的独特特色、本质和差异。不阅读和理解汉喃文本,就无法探讨文本价值的运用和阐释。阅读和翻译汉喃文本,仅仅掌握文字是不够的,更需要理解文本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内涵指导着文本的创作规则。汉喃知识模块按照时间顺序,在四年半的学制内均衡合理地分布,难度由浅入深,既符合学习者的水平,也符合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汉喃知识模块的设计遵循汉喃文本创作者自身的学习历程。过去,人们从六岁起上学,先学习小学课本,积累一定的知识,然后学习四书、五经、哲学家著作、历史著作和写作。“学问之本,始于足下。小学毕业后,必先学习四书……”“若能理解经典,必能精通四书。如六经,亦可先读四书……”“若能理解经典,必能精通四书。如能读历史著作,亦可先读历史著作……”“若能理解经典,必能精通四书。如能先读四书,亦可先读历史著作……”正如《三子京》一书中所总结的那样。 “分院”时期的第一堂汉语课,在阮廷胜先生的讲座中响起。他引用孔子在旧儒家学校的名言:“阁下,我邱教过三千七十个学生,他们能做人,也精通礼仪。” 属于初等教育范畴的四书和部分五经,由汉喃族先祖的老师们教授。黎文泉先生教授《论语》,陈雪先生教授《孟子》和《礼记》,阮廷胜先生教授《论语》和《礼记》。至于《诗经》,则由越南汉学代表人物、教师的老师曹春辉教授讲授。这位教授学识渊博,嗓音洪亮,铿锵有力地朗诵着《诗经》中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曾参加过古代科举考试的杜玉才先生教授《诗经》。他分析并引导学生寻找与《诗经》相关的文学和诗歌材料。戴着厚眼镜、幽默风趣的张廷阮先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二汉到唐宋时期历史散文课程的词汇。越南语部分由陈雪先生和杜玉才先生共同教授。陈雪先生教授李朝和陈朝的中国文学,杜玉才先生教授黎朝的中国文学。喃字部分由黎文泉先生教授。该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内容涵盖民歌、喃字故事、《金云翘传》、阮廌、阮平谦等民族诗歌等。汉喃字专业的学生还学习了语法和语音方面的课程,例如:黎文泉老师讲授的汉语语音学;阮泰干老师讲授的汉越语阅读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何文坦老师讲授的文本学等。虽然课程数量不多,但对学生在汉喃字的学习方法、解读方式以及论文写作或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都大有裨益。上述大学汉喃字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该系四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和管理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喃语培训项目在大学及其他教育阶段的结构始终根据学校、河内国家大学、教育培训部等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的培训方向以及生活需求进行调整;然而,我们仍然秉承着系里创立之初的培训理念。首届韩喃语学生于1976年毕业,相当于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第十七届毕业生。多年来,该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韩喃语学生。他们是众多科研机构、高校、中学、档案馆、文化管理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从事韩喃语和越南文学文化相关工作的机构的主要人才来源。在众多科研机构中,原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韩喃语系(现越南社会科学院韩喃语研究所)是韩喃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单位。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展现了汉喃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例如:勤奋认真、尊重民族文化价值观、热爱汉喃职业、能够解读、理解并运用汉喃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喃系的汉喃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既有留校生,也有其他来源的教师。同时,培训机构与科研机构之间、培训与招聘之间也逐渐建立起联系与协调。来自科研机构(尤其是汉喃研究所)的学者也参与了汉喃系的培训工作,包括教学和指导论文、学位论文等。值此之际,我谨代表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文学院汉喃系全体教师,向所有为汉喃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汉喃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每五年都会在汉喃系和文学院的周年庆典报告中进行全面回顾。因此,在本报告的这一部分,我仅着重强调在艰难而又意义非凡的建党初期阶段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这些步骤和行动需要在周年纪念日中予以提及。在下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回顾过去十年(2002-2012年)的主要问题。2. 当前韩侬培训行业十年发展现状距离韩民教育学院上次周年校庆(2002年-建校30周年)已过去十年。这十年间,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以下里程碑式的成就:开放本科阶段独立招生名额;将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学分制;开展本科(学士)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培养;提升培养质量;拓展国际合作。学院全体教职工为履行其政治使命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努力体现在以下方面:2.1. 执行训练任务:- 2004年,学校开设了独立的大学韩语专业招生代码(代码610),面向C、D组学生招生,年度招生名额30人。这为大学韩语专业的招生开辟了先河。此前,韩语专业的招生代码是文学专业。想要学习韩语的学生必须先参加文学系的入学考试。在共同学习一年半左右后,专业会进行划分。因此,专业划分遇到了诸多困难,有的年份甚至只有4-5名学生。自实行独立招生以来,韩语专业的招生在选拔方面更加积极主动。49号课程是第一个采用这种独立招生方式的课程。至今,这种积极主动的招生方式已经实施了8年。- 将学制改为学分制是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举措。 2006年至2007年,该系完成了课程转换阶段(第52期),正式实施该课程。学分制的实施与根据课程大纲编写的讲义和教材同步进行。——自2010年起,该系受河内国家大学校长委派,负责建立韩语博士培养项目。2012年,该系根据产出标准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项目。这项工作与系内每位教职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内容都密切相关,因此系内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项目顺利完成,并在验收时获得了良好的评价。2.2. 人员工作和团队发展:过去十年间,该系人员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动。根据国家劳动政策,该系已有四名教职工退休(阮贵友先生、阮文盛先生、陶端决先生、黎英俊先生)。副教授阮金山博士先后担任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2009年)和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副校长(2011年),因此,韩语系亟需补充人力资源。目前,该系仅有7名教职工,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任务却十分繁重。韩语系的大部分员工年龄都在40岁以下,他们正处于完成培训的阶段,例如攻读研究生学位、撰写论文、参与助教工作、协助领导和管理工作等等。与此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多项任务,并且正值家庭事务繁忙的年纪。可以说,为了完成目前繁重的工作量,韩语系的6名韩语员工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韩语系的年轻员工目前主要处于攻读博士学位的阶段。2012年6月,阮俊强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阮福英正在日本进行研究;丁清孝和范文勇正在国内进行研究。在提升员工能力方面,我系特别注重提高员工的外语运用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科学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以及与国际机构的协作和支持。韩农的大多数年轻员工都具备这些能力,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2.3. 科学研究工作和研究方向:科学研究是本系的一大亮点。本系成员按照学院的标准和目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科研活动。所有研究课题都与教学任务紧密相关,研究成果被应用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学位论文等。即使是经费有限的基础性课题,也有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过去十年间,本系教职工完成了多项不同层级的科研项目,例如:由副教授阮文盛博士主持的国家级科技课题“顺化汉喃文化的保护与推广”;由副教授范文魁博士主持的河内国家大学重点课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南汉喃文化在越南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发展”。汉喃系青年干部,如丁清孝、范文勇、潘秋贤、阮福英等,各层次的科研课题均已被采纳。大多数被采纳的课题也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许多汉喃系青年干部参与编写讲义或教材。该系干部的科研方向如下:- 汉学、汉族文学、越南汉族文学、中越交流、东亚文学(以汉字为研究对象)及汉字的使用。- 喃字、喃字文本、喃族民族文学、越南历史(以喃字为研究对象)、汉喃双语现象。- 汉喃文化遗产与越南传统文化结构的关系,以及从汉喃文化遗产的角度探讨如何确保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延续性。- 儒家思想、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在汉喃文化遗产中的传播。 -关于佛教的问题,以及佛教通过汉喃文化遗产的传播。-关于汉喃研究方法论的问题,包括汉喃研究的技巧和操作、汉喃文本的解读和分析、汉喃文化遗产的文本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关于汉喃文本的作者、作品和类型的问题。-关于汉喃文本研究的问题。这些研究方向既有具体专精之处,也有广泛性,与越南汉喃文化遗产的研究对象——一种具有中世纪文化特征的遗产——相契合。2.4. 国内和国际合作:国内外合作旨在明确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汉喃语系与开展汉喃语研究的中心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国内合作已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院汉喃语系与汉喃语研究和培训机构之间取得良好成效,例如:汉喃语研究所;河内国家师范大学文学院汉喃语系;顺化理工大学文学院汉喃语系等。该系众多教职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例如:升龙王朝千年庆典,参与编写和出版了多部庆典相关出版物。过去十年间,国际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该系组织了数十场国际学者就汉喃语相关议题进行的讲座。仅在过去五年(2008-2012年)间,本系就邀请了东京大学、西小学社大学、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的教授就以下主题进行演讲:汉文昆杜;中国教育史、日本儒家思想;古代日本书籍词典;经院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书写视角下的人与社会;中国教育与日汉;安南语翻译研究;通过佛教经典《大报恩经》和《大恩经》中的喃字数据重建15世纪越南语音韵;如何解读汉越语以及《铁云》中重复尼姑的问题……(注:这些演讲的具体内容可在2012年11月16日上午举行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汉喃语40周年培训研究会议论文集中找到摘要)。该系与美国俳句保护协会也保持着合作关系;该系部分教职工曾赴日本学习、研究和交流学术。可以说,近年来,韩俳句系在国际关系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然而,过去十年间,韩俳句研究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人员配备、组织架构等方面。必须正视这些不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适应现状。首先,必须提升韩俳句研究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韩俳句系的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它应该被视为一个拥有三个层次的培训领域,而不仅仅像现在这样被视为文学院众多学科之一。从专业角度来看,韩俳句的认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目标受众。韩俳句遗产是中世纪文化遗产,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专业化的方法。汉喃学科既包含内部层面的问题,也包含外部层面的问题,而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值此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汉喃教学四十周年之际,回顾这四十年,我们这些从事汉喃工作的人们为我们的使命和职责感到无比自豪。我们相信,汉喃工作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文学院的指导。汉喃的两个字清晰地展现了我们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汉喃的两个字既体现了民族文字遗产的本质,又使其具有博物馆或图书馆的性质。保留“汉喃”这一名称固然必要,但我们也应拓宽对它的理解,将其视为越南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语境中,“文明”二字必须蕴含《论语》或《战胜吴国宣言》中所用词语的精神和内涵。越南是一个文明国家,汉喃文化遗产是越南古典文学最具体的“象征”之一。汉喃的跨学科发展必须秉持这种精神。同时,汉喃也必须挺身而出,在汉喃教育已有的基础上,承担起建设越南古典文学的重任。首先,在行业培训项目中,必须设立越南古典文学课程,建立与国家文化遗产的保存、编辑、宣传、出版和推广工作相关的课程内容,明确其在现代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汉喃在社会上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以韩喃为基础,努力打造越南古典文学专业是业界的使命,也是韩喃教育的目标。此外,越南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古典文学专业,而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分校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四十年来韩喃教育与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正是这一专业的基石。四十年,正值“四十不糊涂,四十不犯错”之际,回首往事,我们看到,尽管我们在韩喃教育与研究的道路上仍有许多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体现在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就中,也体现在社会的评价中。值此韩喃教育四十周年之际,我谨作一首对联:四十年后,道家思想已经能够清晰而有序地实践。
额外的天使和学生们成功地将他们的教义传承了下来。(四十年,道路清晰,所以不会出错。上千名学者、教师和学生传承下来,取得了成功。)让我稍作解释。“四十年,不迷茫”出自《论语》。“道、交、隐”出自《中庸》,但在这里指的是在党的指导下,具体来说,是在党委和校董会的领导下,所以我们系不会出错。下半部分出自过去儒家学校开学典礼上常读的词句:“四十年,不迷茫 ...这些冗长的解释也是我文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