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胡伯伯书信中的教育改革

星期日 - 2013年10月13日 12:02
在纪念胡志明主席致教育界最后一封信45周年的“胡伯伯与学校”研讨会上,越南人民教师大学恭敬地介绍了该校原教师协会主席、人民教师武阳宁教授的文章。
Bác Hồ và công cuộc cải cách giáo dục qua những bức thư của Người
胡伯伯书信中的教育改革

Bác Hồ và công cuộc cải cách giáo dục qua những bức thư của Người
成龙/USSH

人民教师武阳宁教授(中)在学校胡伯伯研讨会上发言。


1.
1945年八月革命后,胡志明主席立即提出三项紧迫任务。那就是与饥饿作斗争,与无知作斗争,与外国侵略者作斗争。因此,“无知”被认为是一种不亚于饥荒和外国入侵的危险。

 

1945年9月,民主共和国开学第一天,胡伯伯给全体学生发了一封信,内容如下:“越南的山河将来能不能变得美丽,越南人民能不能走上辉煌的舞台,与五大洲的大国比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学习。”(1)

在抗美救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1968年10月,胡伯伯在新学年开始时给各学校发了一封信,提醒道:“不管有多难,我们都要继续争分夺秒,教好、学好。”(2)。这是他去世前给教育界发的最后一封信。

在这两次信函之间,胡志明主席在视察学校时以及在信函中多次提及教育工作,赞扬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从幼儿园教师、大众教育教师到普通学校和大学的干部和学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许多体现胡志明教育思想的宝贵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透彻掌握。

2。胡志明主席从来没有使用过“教育哲学”这个术语,但通过他的言论和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教育的三个主要主题:学什么、学什么、怎么学。换言之,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即“教育哲学”。

关于教育目的。他指出,一个独立国家的教育体系必须培养有用的公民,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内在能力的教育体系。 1952年,他在给清化大学预科学校师生的一封信中提出:“教育应以真诚为人民服务为宗旨”。(3)。 1955年北方解放后,他指出:要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教书育人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消除奴化教育的残余影响,如:对社会漠不关心,脱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斗争;学以致用,传授知识。他在另一封信中强调:“家庭、学校、社会重视教育,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未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好公民、好干部、好主人”。(4)。上述教诲表明,胡志明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人类问题培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师生。这是历史上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和始终如一的目的。

关于教育内容。 1955年10月24日,胡伯伯以笔名CB在《人民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智力、美育和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和清洁;智力教育是回顾所学知识,学习新知识;审美教育,懂得辨别美与丑;道德教育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公共财产(“五爱”)的教育。人们重视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差异,以构建合适的教育内容。居住初级,需要培养“5种爱”(5);践行诚实和勇气;在学校里,尊敬师长,热爱朋友,互相帮助。在家里爱护和帮助父母;在社会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些有益于公共利益的活动。教学方法必须温和有趣,不要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模式。必须特别注意维护他们的健康。(6.)居住中学,“确保学生掌握扎实、实用的常识,适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和未来,并删除与现实生活无关的部分”(7)。居住大学“要把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结合我国实际,切实帮助国家建设事业”(8)。胡伯伯教导说,我们必须选择知识。流行、坚固、实用、合适是提出标准学生今天需要掌握并应该考虑的基本知识是座右铭程序精简,缩小规模以删除现实生活中不必要的部分。

1968年10月新学年开始之际,他在给全体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的信中强调:“在做好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实际的解决我国革命的课题,在不远的将来达到科学技术的顶峰”(9)。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仅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需要,也是为了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这对于学校科研人员来说,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鼓励。

关于教育方法。他指出: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人民生活。学习要联系实践,理论要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他经常提醒如何把学校教育与宣传、对人民的普遍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显然,“学而思行”、“理论联系实际”始终是胡志明主席反复告诫教师、学生和整个教育界的教育座右铭。

3.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什么?从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教育改革建设教师队伍。

越南诞生时,其教育体系就从殖民政权主导的殖民教育体系转变为由人民控制的民主教育体系。因此,早在1948年7月,胡志明主席就提出了这一要求。教育改革内容非常具体:必须彻底修改教育计划,以适应抵抗和国家建设事业;学校必须有关于抵抗和国家建设的书籍;必须修改教学方法,以适应抗战和建国人才的培养;必须按照抗战和建国的原则,培养新干部,帮助老干部;大多数人都能够读写,因此必须有一个计划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10)。这是“适应抗战和建国事业”的政策、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的全面教育改革方向。 1951年,他在致全国教育代表大会的信中指示:“要认真地检查‘改革’工作的纲领、政策和实现方式,找出缺点,加以弥补,找出优点,加以发扬”。(11)

胡志明主席始终关心教师团队。他肯定教师的职责十分重要、十分光荣。该人士建议:做幼儿园老师意味着教孩子,而不是教妈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你必须爱孩子。孩子们常常很淘气,你必须要有耐心和努力才能养育他们。教育孩子就像种植小树。如果你栽种好的幼树,你的孩子就会长大成为好人。他高度评价“为人民普及知识,为民族建设初步文化”的大众教育教师队伍。(12 )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份荣誉比不上任何一座铜像或石碑”(13)。他对教师写道:“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干部的重任,也是光荣的。”(14)。他还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多方关心学校,鼓励家庭和家长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伸出援手:“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人民全心全意地支持教育事业。我希望今后,我们的人民能够更加努力地帮助学校,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15)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胡志明教育思想概括在确定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培养党和人民伟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光荣职责(16); “教育是人民的事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深入贯彻胡志明教育思想,抗战时期教育改革完成了繁重的使命,有效服务于全民族抗战建国事业。

4.进入国家创新和国际融合时期,我国教育面临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但胡志明主席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仍然是当今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指南针。

胡志明主席在给清化大学预科学校师生的一封信(1952 年 4 月)中建议:教育必须以诚实的为人民服务,师生员工必须诚实的团结民主,诚实的自我批评与批评互相帮助才能有力地进步,永远进步。很显然,上述信中表明胡伯伯特别关心的是:诚实。因为只有诚实才能教好、学好。也就是说,要想教好、学好,就必须诚实教、诚实学,也就是要真教、真学。但需要补充的是,除了教与学两个因素之外,良好的管理也很重要。管理虚幻意味着追求成就虚幻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压力,从而产生产品虚幻。多年来高中毕业考试几乎100%的通过率是假冒产品整个教育领域所遭受的损失是任何人都有目共睹的,这将给整个社会、给国家的命运带来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

因此,在整个教育领域“根本性、全面性”的教育改革中,应该考虑的一个突破是创造诚实的精神,诚实的态度,所有学校真正的教学、真正的学习和真正的管理培养一代又一代真正的教师、真正的学生、真正的管理者,为建设一个真正富裕、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学习胡伯伯给教育界的信,以及回应胡伯伯对学校的期望最实际、最有效的方式。

___________

(1、2、3、4、6、7、8、8、9、10、11、12、13、14、15、16)。胡志明:全集,出版社。国家政治,河内,2011 年,第 4 卷,第页。 35;第15卷,第507页;第7卷,第400页;第 10、176、186 页;第5卷,第575页;第7卷,第139页;第4卷,第556页;第7卷,第400页;第12卷第648页,第15卷第508页。

(5)。 1961年,胡伯伯在给全国少年儿童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五件事:爱祖国、爱同胞;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团结友爱,纪律严明,保持廉洁自律。诚实、勇敢。参见《胡志明全集》,上文。引文,卷13,页132.

作者:武阳宁教授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