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阮鸿坤博士介绍了丁文德教授博士撰写的《普通语言学——基本内容》一书,该书由越南教育出版社于 2012 年出版。

语言学史表明,尽管语言研究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出现,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起来,但直到20世纪初,当……普通语言学课程费迪南·德·索绪尔于1906年至1911年间在日内瓦大学发表的论文,后于1916年出版,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后,普通语言学诞生,语言学也被正式确立为一门语言科学。自此,普通语言学成为世界各地大学语言学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课程。
普通语言学大约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引入越南,始于 F. de Saussure 的《普通语言学教科书》(翻译版,1973 年首次出版),然后是 Ju 等人的作品。斯捷潘诺夫(《普通语言学基础》,1984)、罗兹德克斯特文斯基(《普通语言学讲义》,1997)、莱昂斯(《理论语言学导论》,1997)、卡塞维奇(《普通语言学基础》,1998)等著述颇丰。此外,越南语言学家也编纂了多部普通语言学讲义和教材,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杜友洲和裴明全合著的《普通语言学教材》(第一卷、第二卷,1991)以及阮来(2002)的《普通语言学讲义》。这些著作从多个不同视角为读者提供了语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要感知、重新感知和更新理论知识和语言学方法,仍然需要一部关于普通语言学的著作,该著作以系统、科学的方式提出现代语言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将世界语言的成就与东方语言学和越南语言学联系起来。普通语言学——主要内容丁文德教授的著作刚刚出版(越南教育出版社 2012 年),该书是作者 30 多年来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和教学的成果,满足了这一迫切需求。
本书共595页(含参考文献),尺寸为16×24英寸,分为12章,呈现了普通语言学最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作者根据三个基本原则、实用原则和教学优先原则(第9页)精心挑选的。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结构并非采用普通语言学著作中常见的传统演绎式结构,即从一般理论到语言层面,而是遵循一种反映认知过程的逻辑,从概念(普通语言学)出发,逐步深入到研究对象(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系统、语言结构)和研究方法(语言学理论)。我们认为,与以往的著作相比,本书的内容组织方式是全新的。
本书第一章概述了普通语言学。作者指出,“普通语言学的全部内容,就理论而言,旨在回答四个问题:(1)什么是语言?(2)语言是如何存在的?(3)语言是如何运作的?(4)人们如何理解语言?”(第14页)。普通语言学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理解至少四个关键问题……,这四个问题也正是以下四个理论内容:
以上就是作者这本书的四个主要内容。
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与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相关的问题——在第二章(语言与交际功能)、第三章(语言的符号性质)和第四章(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中有所阐述。这些都是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语言学著作中已被广泛提及和讨论,并涉及诸多不同的理论概念。但作者从理论和语言学数据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总结和阐释。作者秉持“语言的社会性质是所有语言学理论的根本问题”这一观点,认为“交际功能、思维的工具功能和语言的符号性质……都紧密地联系在语言的社会性质这一共同基础之上”(第25页)。因此,要理解语言的社会性质,首先需要分析语言的功能;同样,要理解语言的符号性质,也必须将其与交际功能和思维的工具功能联系起来考虑。基于该理论,作者更深入地阐述和探讨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为何具有交际功能、交际活动的本质、人类信息与交流、交际活动的要素等)、语言的符号性质(符号作为交流手段、符号的类型、符号的本质和分析方法),尤其关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思维的反思功能、语言作为反思工具、语言与思维关系在语言中的体现等)。作者在第四章中用一百多页的篇幅来阐述和讨论这一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问题。作者假定“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不完全相同”,其中“思维是目标,语言是手段”,并断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因为它涵盖并影响着所有语言现象”(第85页),“因此,所有语言事件只能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解释”(第93页)。所有其他与语言和思维关系相关的具体问题,例如语言的结构、功能、礼貌和交际策略、情态、比喻思维和艺术创造力等,都是从这些重要的理论前提出发来理解和解释的。
本书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语言运作的系统、结构和机制问题——在第五章中得到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本章除了重新介绍与语言系统结构相关的基本概念(例如语言系统、语言结构、语言关系、语言层次和相关单位)之外,还着重讨论和阐明了“语言运作机制”作为“语言系统运作方式”(第219页)的概念,并通过语言与言语的机制、组合与选择的机制(索绪尔)、语言功能与韵律的机制(乔姆斯基)、言语行为的机制(奥斯汀、塞尔等)等来阐释,从而将语言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与现代语言学中语言功能和运作的研究联系起来。乍一看,第五章的篇幅(仅约50页)似乎表明作者并未对语言系统结构和机制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仔细阅读后,便能理解作者为何选择以这种方式呈现。首先,因为与语言系统结构和运作机制特征相关的理论内容,在普通语言学、语言学导论乃至专题专著中已有大量论述,作者认为“没有必要重述……那些未必比同行阐述得更好的问题”(第12页)。然而,我们认为,更重要的第二个原因是,以概括的方式呈现这些问题只适用于语言学导论,而不适用于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著作。事实上,所有关于语言系统结构和运作机制的理论问题都与语言学流派紧密相关,因此无法脱离这些流派的概念进行阐述。这也是作者将剩余章节专门用于内容 4 的原因——详细介绍语言学的方法和研究方法,从而再次阐明语言运作的系统结构和机制问题。
本书第四部分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作者首先介绍了语言结构系统理论创始人弗朗西斯科·德·索绪尔关于语言和语言学的基本论点(第六章)以及生成语言学理论之父尼古拉斯·乔姆斯基的基本语言学论点(第七章),随后回顾了传统语言学的特点(第八章)。接下来,作者还用了相当篇幅阐述了结构语言学(第九章)、功能语言学(第十章)、功能语法(第十一章)和应用语言学(第十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问题。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尽管大部分章节的命名和排列都遵循语言学派别或理论的顺序,但在内容方面,作者“避免了以语言学史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特意选择了理论和研究方法论中最关键的问题作为引言的重点”,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第8页)。例如,在介绍乔姆斯基和生成语法时,作者着重阐述了乔姆斯基的语言概念(重点在于语言习得、普遍语法与特殊语法的区别、功能语言与韵律语言的区别)以及乔姆斯基早期的语言理论模型(转换语法1、标准理论、扩展标准理论),作者称之为语言形式。在介绍结构语言学时,作者着重阐明其出现的背景,阐述结构语言学两大流派——欧洲结构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美国描述主义)——的思想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并探讨其主要方法论问题(分布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在介绍功能语言学时,作者则根据研究趋势(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趋势、关系语法、格语法)和研究问题体系(言语行为、句子及其意义、表达意义范畴等)来选择重点。这种结合历史方向(研究趋势)和研究问题体系的介绍方式,虽然有时略显晦涩,但能为读者提供较为全面的相关问题概览。
本书的另一优点在于,除了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具体的语言学理论知识体系外,作者还在许多问题上运用一般理论,帮助读者清晰地理解越南语言学和越南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点在作者对语言与思维关系、语言结构与功能(尤其是越南语的结构与功能)的生动论述(第四章)以及对语言学理论对越南语言学的影响(从传统语言学和结构主义到功能主义和功能语法等不同流派,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的论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结构较为严谨,各章节内容逻辑连贯,衔接自然。其学术风格严谨科学,但又不失通俗易懂,兼具教学价值,因为作者始终将理论阐述与分析评价相结合,并辅以越南语及其他语言的实践实例。当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现一些编排不够合理之处,或者希望作者能够更加细致、清晰、及时地呈现相关内容。考虑到这是一部超过500页的著作,涵盖了从传统到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大部分重要内容,尽管作者也承认目前仍处于草稿阶段,但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我们重视普通语言学——主要内容丁文德教授的这部著作是一部极具价值的科学著作,也是一本教学意义深远的语言学教材。可以肯定地说,对于科学家、博士生、高等语言学专业学生、语言学学生以及所有热爱语言学并渴望深入了解语言和语言学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籍。我们谨向读者隆重推荐。
堪培拉,2013年8月
作者:副教授 Nguyen Hong Con 博士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