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何明德教授:毕生致力于越南文学研究和教学

星期三 - 2012年2月15日 12:51
2012年2月18日,2010年度胡志明奖及国家奖颁奖典礼将举行。值此之际,南洋理工大学(USSH)转载了副教授阮氏明泰博士撰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人民教师何明德教授——该时期获得胡志明奖的12位科学家之一。
GS Hà Minh Đức: Một đời nghiên cứu và giảng dạy văn chương Việt
何明德教授:毕生致力于越南文学研究和教学
2012年2月18日,2010年度胡志明奖及国家奖颁奖典礼将举行。值此之际,南洋理工大学(USSH)转载了副教授阮氏明泰博士撰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人民教师何明德教授——该时期获得胡志明奖的12位科学家之一。 他一生深知,要讲好越南文学,必须深入研究越南文学本身实践发展过程——也就是越南文学数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问题。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必须以文字形式深入阐释,而且要非常深入,才能使大学讲台上的教学真正具有吸引力,并具备思想深度,尤其对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最大、也是唯一一所大学——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正是在那时,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学校毕业,并被留校任教,当时他还很年轻。这的确是他当时最准确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而其中,也不难看出他深受师从的大师们的影响,这些大师们是他一生敬仰的:怀清、邓太梅、阮庆全……在讲述他从事现代越南文学研究工作的故事中,他表示,这项工作需要他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始终希望找到并研究越南文学的真正问题,这些问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必须确保长期的科学深度。
何明德教授1935年出生于清化省。他曾任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2010年,他因研究胡志明文学与新闻事业以及越南文化艺术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作品组被提名角逐胡志明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胡志明文学与诗歌事业》、《胡志明新闻事业》(专著和选集)以及《子禄文团:潮流与作者》(专著);他的作品组研究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和丰富艺术形式的文化艺术基础。
在研究胡志明主席的文学生涯时,明德教授有着自己的视角,既科学又具有时代性。因此,尽管他追随邓太梅、怀清、春耀、齐兰媛等学者对胡志明诗歌和散文的研究,但他仍然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来挖掘和处理材料,并在诗人黄忠统的真诚帮助下,于1979年在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研究著作《胡志明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这本书由社科出版社社长范友亲自订购,在明德教授的劝说下出版。根据他自己的评价,这本书可能算不上什么好书,但它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比较基本的问题,并得到了社会舆论的认可。 1985年,他利用研究机会继续撰写《胡志明文学作品集》,并受到阮庆全教授的鼓励。阮教授为该书作序,称赞其为一本严肃认真的著作,尽管他意识到胡志明文学作品中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回忆起那段时光,河明德教授既感激恩师,也理解“能读到‘阮庆全先生’的文字并非易事”。然而,河明德教授并没有停止对胡志明主席文学生涯的研究。回到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系担任系主任后,他感到必须继续研究胡伯伯的新闻事业。他克服重重困难,继续撰写第三部著作《胡志明新闻》,并尽力避免重复。他将胡伯伯独特的新闻风格研究在两条轴线的和谐结合上:时间轴线和新闻问题轴线,胡伯伯对此发现得非常敏锐。仅是这三部有关胡伯伯写作和新闻生涯的专门研究著作,就使河明德教授在其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所展现出的研究勤奋远不止于此。河明德教授按照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对新诗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在他之前和同时,许多研究者已经和正在耕耘这一问题。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自己还可以继续研究并对新诗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坦言:“我真心觉得这是一个研究课题,一个人无法完成,甚至一个时期也无法完成,而必须多次进行。而且,每一次,我都能以比过去更广阔、更深入、更直接的方式展开我的观点,因为当时的客观社会条件并不适合这样做。” 他在1932年至1945年文学时期描写“六文段”问题时,也呈现出与自己一致的倾向和研究方法。关于态度,河明德教授表示,在每一个文学时期,他都以自己所感知到的方式去写作。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文学舆论,有时被社会的热点要求所左右,所以难免会有些冲动,缺乏客观性。有时我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他主张随心所欲地写作,不写出与自己想法相反的东西,也避免过度赞扬该赞扬的,批评该批评的。他基本上不接受自相矛盾的言论,在写作他毕生研究的问题时总是极其谨慎。

他还表示,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撰写了两本关于《新诗》和《Tu Luc Van Doan》的研究著作,这些著作都倾注了他浓厚的研究热情。他也知道,这些书对他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不仅在大学课堂上,而且在课堂上,它们都能激发他们对研究的兴趣。他自言自语,并略带幽默地说,在文学研究领域,他就像一位辛勤劳作的农夫,虽然收获颇丰,但他知道自己创作的许多作品并非自己喜欢,也知道这些作品对大学文学系学生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他喜欢自己的著作《诗歌与现代诗歌中的一些问题》,理由是“这是我精心撰写的一本独立著作(不像与裴文阮教授合著的《诗歌的发展——形式与流派》那样),尽管他也喜欢这本书),而且是一本纯理论性的著作,已经多次再版!他欣然承认:“《南高先生及其作品》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我是最早撰写南高先生研究著作的人之一。或者说,《杜怀——生平与作品》既是一部文学研究著作,也是对作家杜怀的追忆,他与我关系密切,给予我很多帮助……还有,《胡志明主席——伟大的民族诗人》和《胡志明主席文学作品集》都已再版8次……河明德教授的研究有一个特别之处,他相当出色地“扭转乾坤”地进入了写作领域:他突然写诗、写回忆录、写散文……在步入中年、走过人生的秋天、发现自己正处于寒冬之际:“如今只剩下冬天/我独自一人在冬天/岁月流逝,冬日愈发寒冷/凄冷的冬天与孤独为友……”除了研究之外,讲课、指导学生写论文、指导大学生写论文、指导研究生写论文……他把诗歌当成一种慰藉,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一条脱离主流、以平静和谐的方式回归自我的途径。他出版了多本诗集,受到读者的喜爱并非偶然。诗人辉灿曾称赞河明德的诗歌中蕴含着真诚。诗人安寿多次阅读他的诗,称赞他的诗具有现代感,形式自由。诗人武廷明、马江兰、友盛都对他的诗给予了知音般的爱。就这样,他释放出了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潜藏在内心的能量,也展现出一个命中注定将毕生致力于越南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的品质。而他,河明德教授,完全无愧于国家授予他的崇高头衔、职位和奖项:教授、人民教师、国家奖、胡志明奖,以表彰他半个世纪以来在研究和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作者:行政

 标签:消息事件角色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