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历史学院:55年的建设与发展(1956-2011)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09:10
在越南民族千年历史长河中,55年固然短暂,但在新越南66年的征程中,55年却意义非凡。55年来,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现河内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一代又一代干部、学生不断学习、磨练、精益求精,使历史系成为越南领先的历史培训和研究中心之一,并致力于与国际社会深度融合与合作。
在越南民族千年历史长河中,55年固然短暂,但在新越南66年的征程中,55年却意义非凡。55年来,河内国家大学历史系(现河内国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一代又一代干部、学生不断学习、磨练、精益求精,使历史系成为越南领先的历史培训和研究中心之一,并致力于与国际社会深度融合与合作。

新史学的先驱

读完一个多月后《独立宣言》1945年10月10日,胡志明主席签署第45/SL号法令,成立河内文理大学。然而,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扰乱了新越南的建设进程,新政权的大学教育体系也受到影响。1954年“震荡五洲、震动大地”的奠边府大捷之后,北方获得解放,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为解放南方、统一祖国做好了人力和物力的准备。在新政权建设的蓬勃氛围中,总理明确指出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于1956年6月4日颁布第2138/TC号决定,成立河内理工大学,最初设立两个系:理学系和文学系。文学院由陈德草教授任院长,下设两个相对独立的系:历史系和文学系。不久之后,文学院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学院:历史学院和文学学院。尽管在设施和师资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历史学院在成立初期仍发展迅速。学院原址设在二征夫人街,与著名科学家(陈德草、陶维英、陈文饶)、第一代教师(丁春林、潘辉黎、陈国旺、王黄宣等)以及精通中法两国的研究人员和翻译家(陈黎仁、段胜、吴立志、乔友熙、陈黎友等)一起,为将历史学院打造成新越南领先的历史教育和研究中心而努力奋斗。成立一年后,历史学院又补充了新的教师(邓辉黎、何文晋、乔春巴等)。各系也相继成立:越南古代史、越南近代史、越南现代史、世界史等。1959年夏,历史系首届80名学生毕业,17名留校任教,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武阳宁、黎茂汉、潘大团、范氏心等)。同时,系里的一些教职工根据上级安排调动到新的单位(陈德草、陶维英、陈文饶)。除了传统学科外,历史系在成立初期还寻求国际专家的支持,开发新的学科和研究课题。上世纪60年代,历史系曾是许多苏联和中国著名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场所,例如:P.I.鲍里斯科夫斯基、E.P.布克什金、E.P.叶利西耶娃、戴义特等。这些国际科学家参与了民族学和考古学的教学、科研和田野调查,为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做出了贡献。在与国际科学家合作的基础上,历史系成立了民族学和考古学两个新系,为我国历史教学和研究规模和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系以促进科研、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克服了建系初期的困难和不足,努力组织了许多科研活动。许多著名的科研著作(专著和教材)在这一艰难时期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迅速成熟:反入侵越南工人阶级1858年前阮朝封建政权的危机(陈文饶);越南历史(从起源到 19 世纪末)越南人的起源(Dao Duy Anh)越南历史 1897-1914越南近代史[4集](Tran Van Giau、Dinh Xu Lam、Dang Huy Van…);黎朝初期的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潘辉黎);越南封建制度史[3卷](Phan Huy Le、Tran Quoc Vuong、Ha Van Tan、Dinh Xu Lam、Chu Thien、Vuong Hoang Tuyen),越南原共产主义政权的历史(Tran Quoc Vuong、Ha Van Tan);越南原始考古简介(Tran Quoc Vuong、Ha Van Tan);那些 阮长苏的改革建议(邓辉文,章陶)……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翻译活动,为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典型的翻译作品包括:地理信息(哈文坦);军队的命令都是由中央发布的。(潘辉黎);越南简史(陈国王);越南的民族丧失史(《星期四,朱天》章);世界历史[10卷](世界史系)……可以说,历史系在构建新史学基础的第一阶段近十年的征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也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加强(尽管一些人转岗,但固定教职员工的数量仍然保持在30人左右)。多年来,招生和毕业的学生人数保持稳定。学科和主题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更新。科学研究​​、研讨会和专业翻译工作都致力于发展……历史学院已迅速成为新越南教育和科学领域领先的历史培训和研究单位,成为现代越南历史学家群体中强大而先锋的历史中心。这些都是保证学院在未来充满挑战的阶段继续发展的坚实前提:与全国人民一道完成打败美国侵略者的使命。

与民族共度的英雄岁月

美帝国主义在南方失控后,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对我国北方发动轰炸。在战争背景下,为了尽量减少美军轰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历史系师生迅速与学校组织撤离到太原省大慈县万寿乡,后又多次转移到河东县仁河沿岸的村庄、巴维县万胜乡、北宁省安风县桥河沿岸的村庄……美国空军的炮火和枪林弹雨并没有削弱历史系师生的意志:教学工作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美军飞机猛烈轰炸下前往义安省指导入学考试……);科研活动仍然保持,甚至大力开展(出版书籍、组织科学研讨会……);开展群众运动,积极参与生产(运米安远、修筑桂武堤坝……)。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历史系教师们依然坚守在​​教学科研的岗位上,不仅将科学的热情“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更满怀热情地向人们宣扬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击外敌的意志,为维护民族独立、统一祖国的长期抗战增添力量。正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历史系教师们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优秀著作:蓝山起义与15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潘辉黎、潘大端)13世纪抵抗元蒙古入侵(何文谭、范氏心)历史故事少数民族的光辉历史(丁春林、陈国王)、越南北部各民族及居民分布(王黄选)……特别之处在于:有些书籍是由年轻教师完成的,他们刚过30岁或不到30岁(潘辉黎、陈国王、何文晋、范氏心……),并曾收到胡伯伯的来信和表扬(何文晋先生-范氏心女士)。科研活动也定期开展,科研骨干参加或组织科研会议,例如:历史方法论(1967年),巴黎公社百年(1971年),东南亚(1973年)……在举国上下抗美援朝的英雄岁月里,历史系师生不仅在科学战线上贡献力量,参与地方生产,还直接拿起武器,奔赴南北战场。效仿黎英春、吴文硕等师生……在1971-1972年那场激战中,该系数十名干部和学生“收起笔墨“参军——河内大学的学生和全国青年支援南方前线:当通讯社记者、武警、士兵、前线宣传员……大学里学到的历史知识,加上年轻人的热情和自古以来培养的爱国热情,使历史系的师生兵班冲锋陷阵。他们中的许多人英勇牺牲:教师、诗人、烈士曹黎贤(黎英春)在1968年茅山总攻势中英勇牺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越南姿态铭刻世纪”;杨新蓉、黎文聪、陈文俊、黎文团、范文台、阮春全、阮文心……同学们为了祖国统一和独立的胜利,英勇牺牲。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无论是在疏散区(从大慈、双桥到巴维、双新)简陋茅草屋下度过的艰苦岁月,还是被调往美池-上定县中心,历史系的一代又一代师生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职业职责。招生依然有保障,学生每年都能正常入学和毕业。尤其是在炮火连天、学校被疏散、设施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许多外国专家和学生(苏联、中国、波兰、朝鲜、印度尼西亚……)仍然跟随学院和学校前往疏散区进行教学和学习。在越南开展专业实习、调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历史与考古学、民族学等课程仍在定期举办。解放后,学院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其中包括大量从前线归来的学生。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也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除了学院成立初期的院系外,学院还新建了一些院系:越南共产党历史(1974年),博物馆学图书馆研究(转学到河内文化大学)历史方法论(1983年)……历史系自1980年起开始培养研究生,是当时河内大学首批博士生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院系之一。学院继续开展科研活动,组织了多次学术会议:建党50周年阮廌诞辰600周年(1980年),河内奠边府大捷30周年(1984年),反法西斯胜利40周年(1985年)……;大力推进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工作,尤其是在新建院系;大力开展对外科研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科学家(苏联、民主德国、荷兰等)来学院工作,学院教师赴国外(法国、马达加斯加、荷兰、民主德国、苏联等)担任专家、进修、实习和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也迅速增加,为国家转型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了一批高素质、外语水平高的师生人才。可以说,在全民抗美援朝的英雄岁月里,历史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无数师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克服重重困难,扛起炮弹,风雨无阻地坚持学习、坚持授课,组织留守人员参加培训、开展科研,为国家恢复发展培养了人才。

创新、融合、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面临重重困难。历史学院师生与全国人民携手共克时艰,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不断推动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培养计划(特别是新设立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得到保障;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国际关系迅速拓展,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发展服务……特别是在国家推行革新开放进程的背景下,历史学院多次召开会议,探讨如何按照创新整合的思路推进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目标。1980年至1990年的二十年间,由于共同面临的困难,学院的师资队伍几乎没有增加。与此同时,一批教师被调动起来,成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成立的学院(东方学、国际学、旅游学、档案学和办公室管理等)建设的核心力量。然而,这一时期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迅速提升:许多教师在国内外完成了博士和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了教授、副教授、人民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称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及历史学院几代师生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的传统,是学院在革新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前提。历史学院克服了长期财政困难的遗留问题,在国家高等教育创新事业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完善了创新、衔接和整合方向的培养方案;组织编写和更新了新教材(越南历史进程越南历史概述Lịch sử Thế giới世界文明史越南共产党历史胡志明思想…)以及一系列专著、工具书…;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传统价值观与当今越南人民由潘辉黎教授担任主席,越南农村的社会政治制度由潘大团教授担任主席,胡志明大团结思想主席:Phung Huu Phu 教授、博士越南政治体制的历史和现状由教授、理学博士武明江担任主席,越南对黄沙和长沙的主权历史由阮光玉教授博士担任主席,历史上的南部领土和西南边疆主持(武明江教授)、部级、省市级课题;组织国际研讨会(会安古镇1990年,粉贤1992年,越南研究(第一次是在1998年……);促进国际合作,发展员工队伍(学院的许多教职员工继续参加国外专家、实习生和研究生项目;来学院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国际科学家的数量也日益增加)……为了表彰学院几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中取得的杰出成就,从21世纪初开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于2000年11月13日授予历史学院“杰出教师”称号Anh hùng Lao động thời kì Đổi mới。改革初期取得的成就为历史学院迈入21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的目标是继续发展教学、科研,并深入融入区域和世界历史的国际视野。目前,历史学院拥有60多名教职员工(包括全职和兼职)、7个系(Lịch sử Việt Nam Cổ - trung đạiLịch sử Việt Nam Cận - hiện đạiLịch sử Thế giới越南共产党历史考古学Lí luận sử họcVăn hoá học)、02个研究中心(Liên văn hoáNghiên cứu và phát triển nông thôn)、01办公室-文献组;05本科培养方案(越南历史Lịch sử Thế giới越南共产党历史考古学Văn hoá học),每年招生100至150名学生;06个硕士培养项目(越南历史Lịch sử Thế giới越南共产党历史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史与史学史- 并准备开设硕士课程Văn hoá học và Lịch sử Văn hoá Việt Nam自2012年起);08个博士培养项目(Lịch sử Việt Nam Cổ - trung đạiLịch sử Việt Nam Cận - hiện đạiLịch sử Thế giới 脖子- 中世纪现代世界史越南共产党历史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史与史学史),其中在河内国家大学的战略任务框架内培养越南历史硕士和古代和中世纪越南历史博士;与全国约50所大学,研究所 - 国际研究中心和约100个专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世界大学开展科学合作,组织国际会议:东亚-东南亚:历史与当前问题(2004年3月),16-17世纪亚洲贸易体系中的越南(2007年3月),越南的国家建设与国家统一(1500-2000):比较研究(2009年12月),一体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越南历史:理论问题与研究方法(2011年3月),古典与现代之间:近代早期的东南亚,约14世纪末至18世纪末(2011年11月);东南亚研究的未来方向(3/2012)…学院教职工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越南历史由 Nguyen Quang Ngoc 教授、博士、越南政府史由黎茂汉副教授担任主席国家级社科项目南方地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该项目由潘辉黎教授担任项目经理,武明江教授、阮光玉教授、阮文金副教授和武文关副教授担任项目经理。历史系在研究升龙千年历史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在国家级科研项目“关于提升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历史文化价值,服务首都全面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KX.09)的12个项目中,该系教职工直接主持了3个项目(项目负责人:范春恒副教授、阮海克副教授和武文关副教授)。历史系现任教职员、河内国立大学各单位教职员以及越南研究与发展科学研究所共同编辑了“升龙千年文明书架”94部图书中的23部。在5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1956-2011),历史系为国家培养了约5500名本科生、近500名硕士生和112名博士生。历史系的几代学生、实习生和研究生都已成长为成熟的人才,在业界享有盛誉,许多科学家在国内外获得荣誉,许多校友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历史系的许多单位和个人荣获国家级荣誉:历史系及部分系荣获一等、二等、三等劳动奖章;荣获一等、二等、三等劳动奖章的个人有:丁春林教授、潘辉黎教授、河文晋教授、陈国王教授、潘大团教授、武扬宁教授、黎茂汉副教授、黄文宽副教授、韩文汗副教授、阮承熙副教授、武明江教授、阮光玉教授、阮海克副教授、吴登智副教授、范青副教授等;集体和个人荣获政府总理颁发的奖状和河内国家大学校长颁发的奖状;因在庆祝升龙河内千年庆典活动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受到河内市的嘉奖(潘辉黎教授博士、武明江教授博士、阮光玉教授博士、范春恒副教授博士、阮海克副教授博士、武文君副教授博士)。特别是历史系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奖项的认可:陈德草教授、陶维英教授、陈文饶教授、河文陈教授、陈国旺教授获得胡志明科学技术奖;潘大团教授、潘友达教授博士、阮承熙副教授博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陈国旺教授、河文陈教授、河文陈副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范氏心教授、武明江教授、阮文庆教授、范鸿松副教授等获得过河内国家大学的科学技术奖;潘辉黎教授获得过日本福冈国际亚洲文化奖(1996年)、法国政府学术棕榈奖章(2002年)和法国科学院碑文与美术学院外籍通讯院士(2011年)。在55年的发展壮大中,近200名教职员工曾经和现在都在为该学院工作,他们是6000多部科学著作的作者、合著者、主编或联合主编,其中包括教科书、专著、参考书、杂志文章、国内外会议论文等。这些科学成果涵盖了历史的许多领域,但主要集中在五大类成果上:1.为阐明越南民族的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作出贡献;越南历史文化的起源。2. 研究我国民族的爱国传统和顽强战斗精神以及越南军事艺术。3. 研究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乡村制度、宗教信仰等,从而有助于阐明越南农业社会与东方其他社会相比的特点。4. 对历史和世界政治社会形势有基本的了解,深入研究地区历史、社会革命和世界革命运动和潮流,地区和国际组织、主要大国的政策和战略的形成、发展和影响过程,越南的地位以及与一些东方国家相比越南的具体发展道路。5. 有助于阐明越南革命的过程、党的诞生和党在各个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胡志明思想、与地区和世界发展总趋势的结合、党的革新路线。为了继续保持和发扬越南历史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历史系在55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根据国家革新发展、扩大国际关系事业的要求,在遵循国家科研管理机关、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集中开展5个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1.南部地区研究:历史、文化、探索和确立祖国主权的过程、历代王朝对南部地区的政策......2.越南海洋岛屿系统研究:海洋经济环境、海洋意识和开发海洋的传统、确立领土主权的过程、保卫海洋岛屿的传统、东海地区及东海的海上贸易和国际关系研究。如区域和国际海洋...... 3.研究越南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接触:越南文化的中心-地区-空间,现代越南文化,区域文化背景下越南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自然和社会空间,城市规划和管理,人口结构,城市人类学和城市化问题,经济活动,城市文化和城乡关系,越南城市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典型特征与东方和世界其他类型城市地区相比...... 5.研究进一步明确越南的具体发展道路:争取国家统一和维护国家独立的斗争过程,党的主要政策和革新进程的成就,区域一体化进程,主要国​​家的政策,国家在当今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融入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

经过55年历史系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和发展,创造了“通史学院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55年的历史篇章,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干部和学生的心血汗水,铸就了厚重的“历史学院遗产”,供今天的人们阅读、领悟、思考、反思,激发学习、实践、教学、研究和人生的斗志。值此学院建院55周年之际,我谨向为祖国独立自由英勇牺牲的师生们,向逝世的教职工们,敬上一炷香。这些教师、科学家的榜样,这些对人民、对国家的公民责任的典范,将永远闪耀,在今天和明天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院干部和学生心中永垂不朽。

河内,2011年秋季

参考

  • 历史系四十年(1956-1996),国家政治出版社,1996。
  • 历史学院——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1956-2006),世界出版社,2006。
  • 阮文金“50年——历史学院的科研历程”,历史研究杂志,2006年9期(365)。
  • Vu Van Quan,“历史学院——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www.khoalichsu.edu.vn

作者:行政

 标签:消息事件角色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