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档案学与办公管理学院成立 15 周年之际(1996-2011 年),副教授 Vuong Dinh Quyen(档案历史系前系主任,学院科学与培训委员会主席,1996-2000 年)撰写了这篇文章。20世纪60年代末,河内科技大学历史学院增设了档案学专业。当时,高等学校和职业中学部为该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大学历史学基础知识,并掌握档案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干部,使其毕业后能够在中央档案馆从事研究和指导专业工作,在各部委担任管理人员,或在档案学专科学校任教。同时,他们还能为历史研究人员提供科研协助”。基于上述培养目标,该专业与20世纪50年代末在历史学院开设的古代和中世纪越南史、近代越南史、民族学、考古学等专业一样,被视为历史学专业。档案学系成立于1967年,负责该专业的培养工作,当时仅有5名教职工。他们是历史系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包括:阮文谭、阮文咸、阮明芳、潘廷岩和王廷权。完成三年级历史学课程后,这些学生被历史系选派到总理府档案馆(当时已迁至宣光省山阳县的安全区)学习、研究档案学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撰写毕业论文。起初,我们系由邱春巴先生直接负责。1970年,我被学院任命为系主任。在专业建设初期,由于教职工团队专业经验尚浅,理论知识和档案学实践经验有限,我们系在课程设置、课程编写、教学组织和管理专业班级等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和困惑。然而,凭借着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的意愿和决心,以及系里领导在各方面的关注和帮助,再加上总理府档案馆(特别是副馆长武阳欢和职业制度司司长阮春农)的大力支持,上述困难逐渐得以克服。培训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培训质量也持续提升。到20世纪90年代初,该专业已编写了多部基础教材,其中一些已出版并在档案领域广泛流传。此外,系里教职工还在行业期刊和其他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专著。在此期间,3名系里教职工被授予国家副教授职称,1名教职工成功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现已改为博士论文)。这充分体现了档案学系教职工的专业水平日臻成熟。到1995-1996学年结束时,近500名来自正规、非全日制和强化培训体系的学生获得了河内理工大学和越南国家大学(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的档案学学士学位。这批高校级的档案学人才,是我国革新初期文件和档案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也是我国革新和工业化进程推进的时期。特别是,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改革国家行政体制,旨在建设富强国家。因此,社会对高素质的档案和行政人才(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需求非常大。不仅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需要这类人才,其他经济部门也同样需要。迄今为止,与社会的人力资源需求相比,历史系档案人员的培养暴露出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培养质量受限。二十多年来,档案学一直与其他学科一样,仅被视为历史专业,因此,根据“3+1”(3年历史通识学习,1年档案学专业知识学习)或“2.5+1.5”(2.5年历史通识学习,1.5年档案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公式,档案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仅限于1年(2个学期)至1.5年(3个学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下,档案学理论学习时间仅为400至500课时,实践实习时间也仅限于8至12周。因此,时间不足以设计一个涵盖必要科目的全面培训项目,使学生掌握档案学、行政管理、国家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力资源的多样化需求。2. 学生人数受到控制:根据学院的招生名额,历史学院每个课程通常招收不超过100名学生。完成通识历史课程后,学生将根据专业方向分组学习。由于档案学只是七个专业培训系之一,每个课程的档案学专业学生人数限制在15至20人。这意味着:历史学院,或者更广义地说,当时的综合大学,后来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河内国家大学,每年只能为社会提供不超过20名从事大学层面档案工作的人才。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比,这个数字太少了。上述种种限制是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以满足国家在创新、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对文献、档案和办公管理领域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是当时档案学系全体教职工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深知,作为全国唯一被指定为高校档案人才培养机构的单位,我们既是党、国家和社会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将档案学系从历史学院分离出来,成立一个院级培训单位。与此同时,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也在推行扩大专业多元化规模的政策。在历史学专业方面,学校新成立了东方学系和国际学系,其核心师资力量来自原越南古代和中世纪史系和世界史系。我们向历史学院领导提出了设立新系的想法,该想法获得批准,并被纳入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最初,在向学院汇报此事时,学院领导犹豫不决,因为他们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作为历史学院负责档案学系组织、人事和教职工事务的副院长(当时系主任是阮文咸副教授)(1992年至1996年),我们也直接向校长和学院党委领导汇报了此事。后来,在一次党委和学院人事部门领导到学院与档案学系共同开展组织工作时,我们有机会更全面、更具体地阐述了将档案学系从历史学院分离出来,设立独立教学单位的迫切性和客观必要性。我们用实际数据证明,建立一个独立的档案学培训单位与成立东方学系和国际研究系一样迫切。会议结束后当天下午,学院人事处处长就打电话来通知我们:校长要求我们向学院提交一份关于成立新学院的提案。

在制定新项目时,系里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学院的名称和新学院的培养目标。关于学院名称,系里一致同意将其命名为“档案学与办公管理学院”。尽管对于是否应该将“办公管理”放在“档案学”之前(即“办公管理与档案学学院”)存在一些犹豫,因为社会对办公管理人才的需求大于对档案学人才的需求,但经过分析,认为将“档案学”放在前面更为合适,因为它体现了系里近三十年来培养档案人员的传统和实力。然而,在向学校提交项目时,领导层将学院名称改为“档案学与记录学院”,理由是更容易获得河内国家大学的批准。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办公管理”的概念在北方并不普遍。我们的项目在提交河内国家大学审批前,已在学校科学委员会进行答辩。在答辩会议上,许多委员会成员(均为学者)赞同设立学校档案与记录学院的政策。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投票赞成。1996年6月20日,河内国家大学校长签署决议,正式成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档案与记录学院,其基础是将历史系档案学分部分离出来。档案与记录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开启了越南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档案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培养的新篇章。该学院从历史系的一个专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培养单位,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极大地激发了当时档案学系全体教职工和全日制、非全日制学生的教学热情、激情和责任感。1997年12月,为适应办公管理领域的社会发展需求,档案学系获学校批准更名为档案与办公管理学院。学院的培养目标也更加明确:培养具备扎实科学基础、掌握档案工作和办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本科毕业生;使其能够在党政档案管理机构、国家档案馆、部委机关、党政机关、省、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从事文献、档案、文书、办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此次更名是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学院未来几年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转眼间,档案学与办公管理系已走过十五载。对于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单位而言,十五年可谓十分年轻。然而,回顾过往,该系已取得诸多成就:本科生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涵盖全日制、非全日制、跨校(校际合作)、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研究生培养体系也已建立,迄今为止,已有近百名学生获得文献学与档案学硕士学位,五十余名学生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九名研究生正在本系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博士论文。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档案学与办公管理系吸引了校内外众多档案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与。该系也已开展并完成了多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本学院的讲师们研究编写了许多教材和讲义,这些教材和讲义已被全国大多数档案学和办公管理领域的培训机构采用。值此建院十五周年之际,为了成为全国档案学和办公管理领域强大的培训和科研中心,学院制定了多项重要任务,例如: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完善培训体系,编写培训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推进科研;加强培训和科研设施建设……自十五年前做出明智的决定以来,学院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工、学生、实习生和研究生不断努力,树立了声誉和品牌,成为越南档案学和办公管理领域培训机构体系的先驱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