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廷权副教授(原档案史系主任、1996-2000 年学院科学与培训委员会主席)在档案研究与办公室管理学院成立 15 周年(1996-2011 年)之际发表的文章。20世纪60年代末,河内理工大学历史系开设了新专业——档案学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历史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档案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在中央档案局从事研究和业务指导工作,在各部委担任管理人员,并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在完成档案工作的同时,作为历史研究人员的科研合作者。”基于上述培养目标,本专业与该学院20世纪50年代末开设的越南古代和中世纪史、越南近现代史、民族学、考古学等专业一样,属于历史专业。 1967年,学校成立档案学系,承担该专业的培养任务,当时仅有5名教职工。他们是历史学院第八、九期课程的学生,包括:Nguyen Van Tham、Nguyen Van Ham、Nguyen Minh Phuong、Phan Dinh Nham、Vuong Dinh Quyen。这些学生在完成三年级历史课程后,被历史系选拔到总理府档案局(当时已疏散到宣光省山阳县安全区(ATK))学习、研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撰写档案学毕业论文。最初,我们部门是由Kieu Xuan Ba先生直接管理的。 1970年,我被学院任命为系主任。专业建设初期,我系师资队伍比较年轻,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在专业建设、学科讲义编写、教学组织、专业课管理等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困惑。但凭借着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意志和决心,尽快承担起系里成员的培训任务,加上系里领导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以及总理办公室档案局、特别是副局长武阳环、专业制度部部长阮春农的负责支持,上述困难都逐渐被克服了。培训工作逐步系统化,培训质量不断提高。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编写了不少专业基础教材,有的出版发行并在档案界广泛流传。此外,该部门工作人员的数十部科学专著已在行业和其他行业期刊上发表。期间,该系有3名人员被国家授予副教授职称,1名人员顺利通过副博士论文(现已改为博士论文)答辩。这充分体现了档案学系工作人员的成熟度。截至 1995-1996 学年末,来自正规、非全日制和延长培训系统的学生近 500 名从河内理工大学和随后从河内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获得档案学学士学位。这些受过大学教育的档案人才是推动我国在革新初期文献档案工作发生质的变化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也是国家创新和工业化加速的时期。特别是党和国家主张改革国家行政体制,以建设富强国家。因此,对档案和办公室管理领域高素质人力资源(大学和研究生)的需求非常大。不仅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而且其他经济部门都有利用这一人力资源的需求。迄今为止,与社会对档案人才的需求相比,历史学院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暴露出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质量的局限性 二十五年多以来,档案学一直被视为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历史专业,因此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仅限于按照3+1(3年学习历史常识,1年学习专业知识)或2.5+1.5(2年半学习历史常识,1年半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的公式计算的1年(2个学期)至1.5年(3个学期)左右。由于时间有限,学习存储理论的时间限制在400至500节课左右,实际实习时间也限制在8至12周。因此,这些时间不足以设计一个包括必要科目的广泛培训计划,让学生掌握档案、办公室管理、国家管理、信息技术等知识,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力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2.控制学生人数:根据学校分配名额,历史学院每门课程通常招收不超过100名学生。学生完成通史课程后,将根据专业分班学习。由于只是7个专业培训科目中的1个,档案学专业每门课程的招生人数限制在15至20人。意思是:每年,历史学院或更广义上的前综合大学,即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仅向社会提供不超过20名人力资源从事大学层面的档案工作。这个数字相对于当时的社会需求来说太少了。上述限制是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以满足国家革新、工业化和现代化时期社会对文件、档案和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障碍。如何破除上述障碍,是当时困扰档案系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一个大问题,也是困扰档案系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一个难题。我们深知,作为全国唯一承担培养大学级档案工作者的院校,我们深感荣幸,但同时也对党、国家和社会负有重大责任。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的方案是将历史系从学院中分离出来,成立学院级的培训单位。此时,人文社科大学也正在推行扩大多元化培养专业规模的政策。在历史领域,成立了东方学系和国际学系两个新院系,以越南古代和中世纪史系和世界史系的人员为核心。我们向历史学院领导提出了设立新学院的想法,得到了批准,并纳入了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向学院反映此事时,学院领导起初有些犹豫,认为条件尚不成熟。作为档案学系主管组织、教职工队伍建设的副系主任(当时系主任是阮文涵副教授)(1992年至1996年),我们也直接向校长和学校党委领导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在党委和学校组织人事部领导来院调研组织工作期间,我们也更充分、更具体、更系统地讲了档案系从历史系分离出来设立单独培养单位的迫切性和客观性。我们用实践数据证明,建立独立的档案学人才培养单位与开设东方学院、国际学院一样紧迫。开完会后没多久,下午学校组织人事处处长就打来电话通知说:校长让我们做一个关于成立新学院的提案,上报学校。

在开展新项目时,系里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学院的名称和新学院的培养目标。关于学院的名称,系里一致同意命名为“档案科学与办公室管理学院”。虽然对于是否将“办公室行政”放在“档案”之前(办公室行政及档案学系)存在一些犹豫,因为社会对办公室行政人力资源的需求大于对档案人力资源的需求,但通过分析发现,将“档案”放在前面更为合适,因为这体现了该系近30年来培养档案人才的传统和优势的延续。然而,在向学校提交项目时,领导将该学院的名称改为“档案学院”,以便更容易获得河内国立大学的批准。因为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办公室行政”这个概念在北方还不太常用。我们的项目在提交给河内国立大学审批之前,已在学校科学委员会进行了答辩。在当天的答辩会上,多位担任理事会成员的科学家发言,均赞同学校设立记录档案学部的方针。百分之百的理事会成员投了赞成票。 1996年6月20日,河内国家大学校长签署决定,在将档案系与历史系分离的基础上,成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档案系。档案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为越南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档案员和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该学院最初只是历史学院的一个培训专业,现在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培训单位,前途一片光明。这确实是一件大事,它极大地鼓舞、激励和鼓舞了当时档案学院的教职员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对教学和学习的热情、激情和责任感。 1997年12月,为适应社会对办公室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档案学院收到学校决定,更名为档案与办公室管理学院。该学院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具有基础科学学历,掌握档案和办公室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本科生;能够在党和国家档案管理机关、国家档案中心、部委机关、党政机关、省、区、国有和私营企业从事文件档案工作、综合秘书工作、办公室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此次更名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学院未来几年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条件。时光荏苒,档案学与办公室管理系已成立15周年。对于一个培训科研单位来说,15岁可以说是非常年轻了。但回顾过去,学院取得了许多成功:本科培养方案不断补充和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形式多样:普通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学院进大学)、短期培训;开设研究生培养体系,目前已培养文献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近百人,在读研究生50余人,有9名研究生在本院教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档案学与办公室管理系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中吸引了众多校内外档案工作者和其他科学领域的学者的参与。学院还实施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直接服务于培训工作。本系教师研究编写的多部教材、讲义被全国大多数档案学、办公室管理领域的培训机构采用。学院正值建院15周年,为成为全国档案学和办公室管理领域强大的培训和科学研究中心,学院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例如: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完成培训计划,编写培训系统各学科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促进科学研究;加强培训和研究设施......从15年前的明智决策开始,该学院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学生、实习生和研究生不断努力,树立了威望和品牌,不愧为越南档案研究和办公室管理领域培训机构体系的先驱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