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陈廷友副教授——“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人

星期一 - 2015年8月31日 22:54
2001年,陈廷友教授逝世六年后,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以陈廷友教授名字撰写的《东方思想讲座》一书。次年,即2002年,该书再版。这是有史以来最奇怪的出版案例之一:作者本人在去世前并不知道有一天他的讲稿会被他的学生编辑出版。
Phó giáo sư Trần Đình Hượu - người
陈廷友副教授——“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人

参与出版该书的研究员赖阮安是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九年级学生。他回忆说:大四(1967年)学习的众多课题中,最令他感兴趣的是霍鸥先生提出的儒家思想和老子思想的课题。他学习态度认真,把这位老师的讲课速记在一本13x19厘米的笔记本上,足足有130页。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逐渐了解到胡先生新的学术思想,比如不能用现实主义的理论角度去看待一切越南中世纪文学,20世纪前三十年的越南文学是一个文学体系转型的过程,由中世纪、现代文学体系向现代文学体系转变,由诗歌、散文的体裁体系向新诗、戏剧、小说、批评等体裁体系转变。他开始积极参与胡先生主持的学术活动。老师去世后,他才意识到有很多事情他应该问胡先生,但却没有机会。他突然想起1967年冬天在太原省大慈县疏散区一个偏僻的讲堂里,记录着老师讲课的笔记本。 20 世纪 90 年代,还有一些从学生笔记本中抄下来的书籍,例如中国社会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教授讲座。 1965-1968 年汉学班的 Dang Thai Mai 书籍火星之前的思想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教授讲授。 1956-57 年的陈德邵。他制作这些书的方式启发了他在二十多年前研究陈廷友的讲义。他找到了1991年在文化艺术学院举办的有关越南儒学和儒教讲座的全部六盘磁带,以及当年直接听过讲座的评论家阮和的笔记。于是这个项目诞生了。

陈廷胡副教授(1926-1995)

教师对学生学术思维的影响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陈廷友老师对赖阮安、阮化两位学生的影响却有着相当少见的形式:他的思想和学术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人们深刻地认可。几十年后,他的学生们煞费苦心地将他的讲课重写成书。这样的案例至今在我国学术界和大学实践中并不多见。该活动认可了陈廷友先生对几代学生以及广泛学术领域的影响。研究员 Lai Nguyen An 是他的前学生,他称他为老师。评论家阮和没有在大学正式学习他的专业,而只学习了他在文化艺术学院教授的专业,也称他为老师。他身上教师和科学家的结合是和谐、流畅的。

*

陈廷友教授的研究和教学生涯丰富多彩,展现了一位真正的科学家的博学和智慧。他去世后,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陈廷友作品选共2卷,每卷近千页,印刷尺寸为16x24厘米。第 1 卷致力于哲学和思想史研究,第 2 卷致力于文学研究。

他的科学生涯的起点是研究东方哲学思想史,然后站在东方哲学的视角去解读中世纪和近代越南文学。他在历史研究、哲学、文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他的科学遗产的论文和研究文章已经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这一遗产中深厚的科学思想层面。

陈廷友先生的职业生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训?我们想分享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可能对目前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学院继续他们的研究和教学生涯的年轻讲师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吸收世界特别是西方的许多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和解决越南问题。当今一代年轻研究者有良好的条件接受许多西方理论。这非常健康。霍先生一生也吸收了外国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知道,霍先生深受这部作品的影响。西方与东方因 NI Conrad 院士而闻名。这是一部东西方文化、哲学、文学的比较研究,其中系统地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文艺复兴、东方文学中是否存在现实主义的问题、古代东西方史学家的历史观念等极其重要的问题……但胡先生虽然很喜欢康拉德,却仍然选择坚定地站在越南的现实出发来解决越南的问题,来自外国实践的一般理论仅供参考。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在革命浪漫主义时期,许多人呼吁消灭越南的儒家残余,其简单想法是,必须消灭旧的哲学和伦理思想,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彻底胜利铺平道路。

陈廷友认为,这是一种幼稚的想法,不符合越南的现实:“儒家思想的诞生和存在,是与一种经济-政治-社会机制相联系的,而这种机制的集中体现就是东方专制国家。这种机制选择了儒家思想,一方面,它勾勒出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它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受其制约,人们不仅被迫适应,而且也选择了儒家思想,以特定的人类模式生活:国王、达官贵人、官员、富人、权贵、绅士、儒生、小农……当这种机制和社会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时,人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适应它,按照旧的人类模式生活,仍然以儒家化的方式思考、生活。有些人自认为已经摆脱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强烈谴责儒家思想,但仍然以非常“儒家”的方式生活和思考。但在这样的现实中,儒家思想不仅儒家思想依然存在,但外来的新思想也逐渐被儒家化;因此,即使儒家思想被认为已被消灭,它仍然具有再生的能力。无论是在思想史研究中,还是在中世纪和现代文学研究中,陈廷友都坚定地立足于国家现实,“以历史的、完整的、清晰的视角看待现实”,研究和分析现实,并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尽管在越南乃至整个东亚国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作为哲学或宗教教义、伦理教义或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并非唯一的思想,但它显然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处于最持久、最持久的正统意识形态地位,主要贡献于整个地区文化的认同。因此,如果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也就意味着不能在整个历史的整体视野中正确、深入地理解存在的本质。

因此,他的思想史著作也充满务实的服务精神。

副教授著作《儒教与中世纪和现代越南文学》的封面。陈廷友——其科研工作于2000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在文学研究方面,陈廷友也坚定地站在越南文学实践的立场上。当许多同行选择阶级斗争理论来分析文学人物体系、选择现实主义理论来评价文学作品、选择按照生产方式图式的社会形态来阐述越南文学从封建时代向现代的转变过程等等时,陈廷友却如实地描述了越南社会文化的现实。

陈廷和主要对儒家社会中的各种类型的人感兴趣:国王、达官贵人、官员、贵族、强人、绅士、学者、小农……为了分析这些类型的人物,他经常根据标准对他们进行分类。这是他在解读儒家社会文化方面较其他越南作家有新的观点和贡献。从政治角度看,他将人类模式的多样性归结为两类人物:皇帝和臣民。人人皆为臣民,王位神圣。这种观点强调了社会模式的权威性,有助于解读中世纪越南文化意识形态的许多现象。为了看清儒家模式在现实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儒家模式对文学的影响,他将儒家模式分为三种类型:修行者、隐士和业余爱好者。这种方法避免了按照阶级标准对人进行分类的僵化和简单的观点。

陈廷友副教授是东方哲学史、思想史、越南文学和文化史领域的顶尖专家。

中世纪文学中“真实”概念的含义仍然被许多人误解为现实的、真实的。陈廷友煞费苦心地解构了这些真理、现实概念的含义:“当文字与思想、文学与心灵相对照时,他们所说的现实是对心灵的诚实,而不是对场景的诚实。”简单地说,儒家讲的真理、讲的现实,就是道德的真理。要表达亲民思想,作者本人就必须对人民怀有真正的热爱。要讲高尚的人格,诗人本身就必须有人格。关于中世纪文学中的社会形象,他写道:“社会不再是生活,而是人性、秩序和人际关系。人只是按照共同伦理道德的典范……现实被迫失去活力,成为谈论‘道’的模型、符号。”

对于文学现代化的过程,陈廷友认为,这是文学体系从中世纪向现代文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从散文、诗歌向受西方影响的新文体诗歌、戏剧、小说转变的过程。

回顾他的一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他提出的论点也并不是都得到了完成,但重要的教训是:要为了实践而研究,要坚持从实践中去研究。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实践是丰富多样的,没有一种外国理论是完美无缺的。

我们认为对当今的年轻一代来说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教训是陈廷友先生坚定不移的学术精神。 1960年至1970年代期间,霍先生的学术思想新颖独特,未能为广大研究者所认同和理解,一度遭遇了一定的不利。但他依然默默努力,没有改变自己选择的道路。最终,科学胜利了。裴维新先生生前曾说过:胡先生有些作品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他去世后,人们把这些作品都一字不差地发表了出来。陈廷友先生的学术观点最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接受。不仅他的学生把他的讲课抄录成书,不仅出版了近2000页的文集,教育部还将其纳入了教改教材。文献 12书中摘录从传统到现代标题放眼国家文化资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科研人员,霍欧先生的研究思想一直在传播。这是我们的骄傲,他的学生的骄傲,也是我们,他未来的同事的骄傲。

2015年6月

副教授、功勋教师 陈廷友

  • 出生年份:1926年。
  • 去世年份:1995年。
  • 家乡: 义安省。
  • 1953年大学毕业。
  • 1984年被评为副教授。
  • 1990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在校工作时间:1963年-1995年。

+ 工作单位: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

  • 主要研究方向:东方哲学史、思想史、越南文学文化史。
  • 典型科研著作:

1900年至1930年过渡时期的越南文学(编辑)。大学与职业教育出版社,1988。

文学与现实(一起写)。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从传统到现代。 1994年。

儒家思想与中世纪和现代越南文学。文化信息出版社,1995。

东方思想讲座(赖阮安记录)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廷友收藏(2册)(教育出版社2007年)。

  • 典型的科学奖项:

+ 2000年因以下作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从传统走到现在;儒家思想与中世纪和现代越南文学。

作者:副教授,Tran Nho Thin 博士;陈玉王教授

文章总评分为:5 分(满分 1 分)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