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德孝教授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他于2003年春天,公历3月27日(归梅年二月二十五日,正午)逝世。我对他的记忆,依然像我出入他位于杭白街26号那间狭小阁楼的那些日子一样。那时,我还住在中央大街。每周都会去看望他一两次。很多时候,只有他们俩坐在一起,整天聊着文学、生活、工作、家庭、孩子。他的家庭也不太幸福。他似乎最疼爱的女儿,已经和丈夫儿女在波兰安顿下来,儿子在俄罗斯,但他的生意也每况愈下,日子过得并不顺利,妻儿一家人并不温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子俩相处得并不融洽。我经常去看望他,却几乎没见过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他的妻子是隔壁忠王学校的退休教师。从我80年代初第一次来到学校认识他,直到他去世,前后23年,我一直看到他悲伤、忧郁、孤独,即使在他难得的欢笑时刻,也总是带着一丝愤世嫉俗的神情。他捂着嘴,声音嘶哑,仿佛想要掩饰什么。我对他80年代之前的生活了解不多,但想必他有过一些信念,也经历过一些失败。请重温本书末尾的文章《几句自信的话(与阮忠德先生访谈录)》。阅读和评论的创新对你来说,我有点理解你了。
教授、功勋教师杜德孝(1924-2003)
2.他只有在谈论文学、研究和写作时才会感到快乐和热情。作为一名热爱文学之美的人,他充满激情,沉浸其中。他做研究非常认真。每一篇他计划写的文章之前,他总是仔细阅读、做笔记,并仔细拟定提纲,直到付印,这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他一生都在与文字打交道,但我认为80年代和90年代是他最成功的时期。在一篇纪念他75岁生日的文章中,我对此做了一些总结。
这些年来,他担任该部门的主编。文学词典(两卷本),分别出版于1983年和1984年,于2004年,即他去世一年后,由Gioi出版社重印并补充成一套新的。共两卷本文学词典他为 67 个不同类型的条目做出了贡献:趋势、运动、术语、作家、哲学家及其作品 -存在主义、自然主义、新小说、新现实主义、巴洛克、笛卡尔、高乃依、拉辛、莫里哀、贝朗热、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普鲁斯特、阿波利奈尔、……涵盖了三个世纪以来法国文学和思想的大部分巅峰。更不用说他还收录了保加利亚、德国、比利时和美国作家及其作品。每一篇条目都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收集文献、研读作者、作品、时代背景、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筛选、整理、汇编等等。持续阅读他的条目,你将对那些世纪的文学状况、历史、作家和哲学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项工作需要坚持不懈、诚实的付出,以及对文学和美的热爱。
3.他通常很早就睡觉,晚上八九点左右关灯(他提醒我:“过了这个时间就别来找我,也别给我打电话”);凌晨一点两点起床,泡茶、抽烟,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中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经常从街上叫些食物(叫做“玉米粉”)来吃。我记得有一次,潘贵碧先生出点钱,请整个西方文学小组到歌剧院附近的一家西餐厅吃饭。饭菜美味可口,十分豪华。他回来时,一走到街上,就悠闲地用尖细的声音说:“没有玉米粉好吃。”全班哄堂大笑。后来,邓氏行女士一直笑着回忆这件事。他的胃只剩下三分之二,当然吃不下多少,但他也不喜欢吃东西。对他来说,吃饭就是“补充”最基本的能量,让瘦弱的身体撑过一天。他望向窗外遥远的目光中不时闪过厌食和厌世,故事突然停顿了几秒钟。
4.重返写作生涯,他还与同事主编了10册教材。法国文学史从中世纪到现在。文学批评的创新他的著作于1993年在社会科学出版社-梅金瓯出版社出版,出版后不久就重印;随后文学批评的创新,作协出版社,1999年;现代诗学,他的文学“冒险”永无止境,直到有一天,他运用文学理论,带着《胡春香的诗歌世界》、《水侨的离别之路》重返越南文学;然后他“和阮如法一起去参加香寺节”;聆听《刘仲禄的秋声、诗歌和音乐》;幸运数字、生活在苦难中、地区街道、武如苏的悲剧……那些关于越南文学的文章引起了共鸣。回到东海岸后,他带着《承天达诺,别再来打扰我了》、《我去范湾的田园诗》、《鱼儿在嘴里说出来》等作品,重温了昔日的学生时代……许多在电视台工作的昔日学生想拍纪录片,但他却断然拒绝(很少看到他如此坚决):“我不拍。别带相机!”或许他明白这种共鸣的毫无意义。
已故杜德孝教授、人民教师黎红三、文学系讲师陈兴先生
5.先生晚年生活颇为坎坷,妻子谭太太在他之前几年去世,儿女们也各自创业,有的远走高飞,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先生去世后不久,那栋小屋也转手他人。2016年也是原综合科学大学文学院成立60周年,先生是该学院创建和发展的先驱之一。本文选自与先生的一些回忆,也算是一炷香,缅怀先生。或许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局限,先生心中多少有些伤感,但最重要的是,他仍然是一位诚实的人,以科学的方式生活和工作。这些,都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
教授、优秀教师 杜德孝
+ 工作单位:语言学院(河内理工大学)。
陈德雄的文学与诗歌 (与黄玉帕、黎氏合著),教育部出版社,河内,1957 年。 越南诗歌文学选集第3卷(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文学出版社,河内,1963年。 西方文学史 (合著),河内大学与职业高中出版社,1963 年。 巴黎公社文学,文学出版社,河内,1978年。 存在主义文学批评文学出版社,河内,1978年。 文学词典,主编,2卷,文学出版社,河内,1983年 法国文学史,5 卷,联合编辑,Gioi 出版社,河内,1992-1994 年 文学批评的创新,社会科学出版社及金瓯出版社,1994年。 文献参考(与 Mai Thuc 合著),教育出版社,河内,1996 年。 阅读和评论的创新,河内作家协会出版社,1999 年。 现代诗学,杜莱水选编,河内作家协会出版社,2000 年。 现代诗学-一些理论和应用问题陈兴精选导读,教育出版社,2013。 |
作者:Dao Duy Hiep 博士副教授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