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初次见面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位艺术家。我至今还记得大学生活中一件令我难忘的事:当时文学系刚刚从疏散区(河东市罗溪村)搬迁到美池地区(现在的梁世荣街)。 1945年八月革命后的越南文学课上,老师讲了最后三节课,讲的是1946年至1954年的抗战诗歌。当时已经11点了,快下课了。美特里宿舍的学生们下楼到公共厨房吃饭,很多人边走边用勺子敲打着碗里的汤。突然,许多历史系的学生都停在了三年级文学教室的窗前。黄如梅老师正在讲授诗歌。西行军作者:Quang Dung。他的声音时高时低,时而雄辩,时而激昂,充满感情,深刻无比。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小时的课程,老师和同学们都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的飞逝。诗的最后一节,读完并点评之后,老师的双手依然高高举起,像一位指挥家在打着歌曲的节拍。然后突然爆发,然后喘息,然后在学生人群中欢呼。这天,美池宿舍厨房里,文史系的学生们围坐在已经收拾好的桌子旁,聚精会神地评论着黄如梅先生的精彩讲座。
人民教师黄如梅教授(1919-2013)
GS。黄如梅度过了充满令人难忘、英勇和慷慨事件的二十世纪,度过了革新时期,并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为整个民族和每个越南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他活得多,经历得多,感受得多,因此为人风雅潇洒,加上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让他为人慷慨大方。见到老师,第一感觉是信任、同情、分享。作为他的学生之一,我认为他在培训、研究、文化和社会活动等许多领域都是才华横溢的人。
首先,黄如梅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老师。他29岁(1948年)进入教师行业,50余年追求,全身心投入“育人”事业。 1948年8月,太平省越盟省委员会决定设立一所私立专门学校,接收本地学生和疏散到太平的外地学生(当时该省尚未被法军占领)。当时学校的老师大多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所以单位想找一位有教学经验和文化、社会活动经验的人来当校长。黄如梅于1948年9月至1950年初被任命为潘城学校校长。这一年年初,法国军队占领了太平省,潘城学校无法正常运作。有的学生撤离到其他地方,有的自愿加入军队和游击队。此后,他前往越北,在当时位于富寿省的国家教育部找到了一份工作。最初在专业部(3室)工作,后任训练营秘书。 1950年9月,国家教育部在北泰省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名为越北师范学校(小学)。他再次受教育部委派任教,后来被任命为校长。边境胜利(1950 年)后,国民教育部将几所师范学校迁至新址,称为越南校区(位于中国广西南宁)。 1953年,越南校区的师范学校改组为3所学校:高级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中级社会师范学校(培养中学社会科学教师)和中级自然师范学校(培养中学自然科学教师)。黄如梅先生被任命为社会教育中学校长。
黄如梅教授年轻时(左)
那些有机会接近和了解他的人都会尊重和钦佩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文化和社会活动家。 1939年,他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在医学院学习了一年,然后转入法学院,但没有参加学位考试,而是继续自学、撰写文章和书籍。这种行为在八月革命(1945年)之前,在“浪漫派”和“艺术家派”的人身上很常见,并不罕见。黄如梅先生曾参加民族语言宣传协会,并积极参与海阳省青年运动(1943年9月至1945年3月)。他参加了河内总起义,并出席了1945年9月2日在巴亭广场举行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历史性集会。 1946年4月随军南下,从事文艺工作,与友人创办宣传剧团“独立剧团”。 (经营许可证由信息通信部部长Tran Huy Lieu颁发)。独立剧院在顺化开演,并继续在中南地区各省市巡回演出。独立剧团的剧目以爱国主义内容为主,非专业演员的热情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老师也参与其中。 1947年中,黄如梅先生参与成立兴安省抗日文化协会的运动,任总书记,并负责管理剧团,该剧团名为“兴安省抗日文化剧团”。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戏剧,例如河会鼓声(讲述布衣英雄光中——阮惠大举进攻并击败清军的故事);关闭(关于抵抗元蒙军队);战俘(关于抗法战争)……
在奠边府历史性胜利(1954年)和夺回首都(1954年10月)之后,越南校区的师范学校从中国迁至河内。此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所中等师范学校合并为中央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中学教师)。 1956年至1959年,黄如梅先生先后担任副校长和校长。1959年起,他被调到河内师范大学和河内理工大学担任讲师。两校分离后,他在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任教(1960年至1980年)。
GS。 Truong Tuu 和 GS。黄如梅
自此以后,黄如梅教授除了在大学任教之外,还积极参与文化和社会活动:担任河内市祖国阵线委员(2个任期)、越南之声广播电台、CP-90广播电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 - 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政府)的积极合作者,专门撰写有关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文章。他还是河内和一些省份俱乐部的文学演讲者。他的文学艺术演讲常常吸引大批听众。我知道,在这个领域,当时只有少数几位“大师”,如怀清、春耀、黄如梅、河明德、潘居德。因为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必须有“说话的技巧”和“好嘴巴”。但文化基础是决定性的,特别是在一群总是难以相处且聪明的人面前讲话时(例如升龙俱乐部的成员)。
自1980年起,他搬到胡志明市生活和工作。除了在胡志明市理工大学语言文学学院任教外,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他对文化-社会-教育事业依然充满热情。凭借其威望,他被选为胡志明市文学研究与教学协会主席(四届)。他具有出色的能力,能胜任多项工作:胡志明市祖国阵线委员(3届)、胡志明市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自成立以来)、胡志明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3届)、胡志明市教育促进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届)。
黄如梅先生于1990年退休。退休了,但并没有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在胡伯伯市文化、社会和教育部门工作的人们经常会遇见一位老人,他虽然已经七八十岁了,却仍然在各个战线上“战斗”。他还被邀请担任万贤大学名誉校长和胡志明市张永祺私立中学校长。虽然已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南方城市生活了26年,但在这座被誉为“远东明珠”的城市,黄如梅先生仍然有一个“想回去的地方”——河内。生活在胡志明市但他的灵魂永远是“失踪十二人”如同作家武邦的心态,他曾写过许多关于首都河内的令人着迷的杰作。偶尔有机会回到“老地方”,他还是会创造机会在这里与同事、朋友、以前的学生见面。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令师生们都感慨万千……
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热爱工作、保持冷静、安心地尽力而为——这是我和下一代从黄如梅先生身上学到的。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胡伯伯的教诲被数以万计的教师们全心全意地践行。在众多从事“人体养成”职业的人中,黄如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人民教师黄如梅教授
+ 工作单位: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
潘城私立学校校长(1948 年)。 越北师范学校校长(1951 年)。 中央师范学院校长(1953年)。 张永祺高中校长(1997年)。 文学研究与教学协会主席(1988 年至去世)。
现代越南文学,教育出版社,河内,1961年。 剧作家——改组歌剧演员Tran Huu Trang,戏剧出版社,合著,1968 年。 蔡良舞台简介,戏剧出版社,合著,1986 年。 教育文化的回忆与思考,1998 年。 黄如梅收藏,教育出版社,河内,2005年。 |
作者:裴越胜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