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以为改编剧本只是语言学家胡达一时兴起,一时“狂热”的冲动,却没想到,后来写作成了他的日常工作。直到现在,我们对此也不再感到惊讶,因为胡达近40年来,除了专业工作(语言教学和研究)之外,在文学领域真正是一位“耕耘深耕、勤耕不辍的老农”。他写作速度非常快,数量也非常多(甚至连他至今所著的书都数不清)。从某种角度来看,胡达堪称一个“现象级人物”。何尝不是如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的朋友经常开玩笑地互相问:“不知道这家伙什么时候写作?”(我们还住在C1栋梅特里宿舍的同一间宿舍时,我就观察到,只要胡达一有空,他就会坐在放在床上的学生式折叠桌上,认真地写作)。每个人的一生就那么长,除了工作谋生,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文学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场“游戏”。有些人,即使只是做着本职工作,就已经疲惫不堪,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然而,友达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这个领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已经连续多年被授予副教授的称号)之外,还写了几十本书(既有教材也有专著),完成了一个父亲和一个丈夫(相当于两个人)的职责,还能“添置”如此“厚重”的文学事业。他的作风,真不愧是“老农”!只有真正的农民,才能如此勤奋。
我说 Huu Dat 是“真正的农民”还有另一个原因:近 40 年来写作胡达一生几乎涉猎了所有文学体裁,撰写研究、评论、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舞台剧、电影剧本、散文……或许,“老农”胡达至今仍在耕耘着自己那块“田地”。他唯一还没来得及尝试“播撒新种子”的“一小块地”是诗歌和一本回忆录(尽管胡达还有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回忆录”:肖像文学(曾煽动舆论)。我一直以为,胡达的成就会让他心满意足。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三周前的一个晴朗的日子,他满脸“喜色”地与我见面,递给我一沓装订好的A4纸,里面有近百首诗。这一次,我并不意外。我想,这或许是胡达这样一个充满文学灵魂的人必然会经历的。他人生坎坷,在“耕耘”了熟悉的土地之后,这次想尝试一个新的领域:诗歌。仅此而已。毕竟,对于像胡达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来说,这已是必然。唯一的问题是,胡达那沓装订着近百首诗的A4纸,能否“超越”他曾经的浩瀚散文史迹?然而,它似乎确实“超越”了。收到他诗歌的第一天,我读了一遍,心里立刻就冒出几句鼓励的话:“我觉得胡达的诗好像比他的散文好。” 我担心胡达会“生气”。但他没有,反而很高兴。原来,胡达虽然在散文写作网站上收获了那么多赞美,但收到像我这样并非“诗歌评论家”的人的评论,依然感到“高兴”。这让我在开始写这些诗句时感到无比安心。读者肯定不会责怪我,因为我的诗歌评论并不令人满意。旅行作者:Huu Dat。
诗歌,在文学界普遍被视为“选美皇后”。这么说也没错:散文、舞台剧,甚至电影剧本,有时只需一点天赋,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创作”出一部作品。但说到诗歌,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你不是真正的“天赐之物”,或者像韩麦秋和武黄章所说的那样,既不“疯狂”,也不“醉醺醺”,那么你一生中,无论你多么想写,也只能写出几句诗,而这绝对不是真正的诗歌。然而,友达从第一次“亮相”就为读者带来了一部近百首诗的真正的诗集。这位“文字搬运工”在“文学领域”经历了一段探索的旅程,在“游历”了几乎所有形式和流派之后:语言研究、文学、写作评论、散文、散文集、舞台剧、电影剧本,如今在“六十岁”之时成为了一名诗人(正如我的朋友、文学老师阮伯清副教授博士最近出版的诗集的名字一样)。我不断告诉自己,友达不会止步于此:要么继续出版新的诗集;要么他生命中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写一本回忆录,“这样当我闭上眼睛时,就不会后悔,因为我的一生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人类的文学事业”(模仿Oxtroppxky)……
旅行,Huu Dat 就是这样命名他那本厚厚的近百首诗集的。旅行多么激烈的战斗走得更远……远行未必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与Huu Dat一起,我觉得很特别。因为,从外表来看,他是一个小小的学者,虽然在从事诗歌创作之前,在文学领域已经背负了“足够”的包袱,走得更远对他来说,这依然是一段充满挑战的经历。接受了“远行”的Huu Dat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走到旅程的终点?又或者,即使他走到了终点,他第一次旅程采摘的“果实”对读者来说会是甜蜜的吗?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对于像Huu Dat这样的职业作家来说,即使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的首部作品也必须“不差”。或者说,作品集里没有他的作品。旅行作家胡达并非“清水”,就像棋手们(胡达也是其中一位“棋手”)曾经说过的那样。话虽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我突然声称这本诗集里的数百首诗旅行都是“杰作”。我相信,不仅是友达,所有从事文学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读者接受,但不能轻易地、含糊地认为所有作品都是“杰作”。我不知道我记错了没有,胡志明本人也曾谈到过这个系列监狱日记我幽默地说“有好文章,也有一般文章”。旅行Huu Dat 也不例外。
我之所以肯定这一点,是因为我自己有自己的理由:一个几乎一生都写得太多、对散文如此熟悉的人,当他转而进入诗歌这个被认为是精髓、精挑细选的体裁领域时,他的“Huu Dat”是否被“滥用”了?与散文相比,诗歌包含着许多奥秘、许多难以解释的东西、许多不合逻辑的东西。我记得一位非常著名的保加利亚诗人布拉加·迪米特洛娃(Blaga Dimitrova),她在战争年代来到越南,曾这样评价诗歌:“如果我知道诗歌是什么,我就不会遭受这样的痛苦了?”诗歌与散文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无论一个人多么“熟练”,如果只知道如何依赖“一些预先给定的样本”,写诗都会很困难。我必须详细阐述这一点,因为有人会认为,像“Huu Dat”这样写了太多散文的人很难写出好诗。并非如此,当我们进入诗歌领域时,我们仍然能辨认出一位“专业”的诗人,就像其他真正的诗人一样。例如,从诗集的标题就能看出,旅行作者的文字意味深长:几乎过了一生,也可以说是一段旅程,如今,他回首多年耕耘文坛的成果。我记得,和我同班的清化省著名诗人阮维,也出版过一本诗集,名叫《长途有一首诗,我们当年读到它,浑身都感到“毛骨悚然”:“是的——曾经有一段时光,很雄伟/雄伟,痛苦,雄伟,血腥,骨头/死者的眼睛盯着,不肯闭上……”(远眺祖国伟大的民族诗人阮攸也写道:“路途遥远,我害怕未来。”总之,长途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挑战。Huu Dat 也不例外,但他在这首诗中确实取得了成功。“旅行者”Huu Dat 用镜头捕捉了如此多的回忆、如此多的生活、如此多的信任、爱与遗憾。在诗歌题词的四句中,Huu Dat 概括了最终的精神。旅行我的如下:
环游世界
依然怀念家乡
心追随言语
在灵魂深处
四首绝句,从根本上诠释了诗歌和人物的灵魂与性格。友达自称“游历四方”,生活中,他是一位真正外向的人。年轻时,他游历广泛,热爱探索,就像阮俊一样。一次辉煌Huu Dat 不仅热衷于探索自己国家的不同土地,他还旅行去过很多地方,去过很多陌生的土地。人生中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运气。Huu Dat 经常旅行,性格外向,但在诗歌中,他常常只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煎熬”。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Huu Dat 是一个温柔体贴、珍视感情的人。他身上的诗意往往是内向的。他经常旅行,但那个诗意的人似乎仍然只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自己的内心,带着许多忧虑和担忧。旅行就诗歌而言,对他来说,本质上只是现实生活中漫长旅程的转变。
在馆藏的百余篇文章中旅行,我观察到,胡达的足迹踏遍了许多陌生的土地。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坛的诗人,他每到一处,都会留下几句感慨。来到李白、杜甫的故乡,他留下了关于北京、上海、广东的诗篇(颐和园、故宫、过湘江码头、忆崔浩、龙门城……)。在那些关于中国的感人诗篇中,大多只是几句绝句,带着对四年大学文学修养的回忆,胡达留下了一些感人至深的诗句:
“天空中孤独的花瓣
停泊在码头的一艘船正在捕鱼。
午后的炊烟从黑楼码头升起
“远行的旅人相视思念家乡”
(黑楼码头)
途经俄罗斯,来到莫斯科,这片他曾在那里度过了近六年(研究生时期)的土地,回忆当然并非总是令人愉快。莫斯科有着越南学生和研究生曾经熟知的著名地标:穹顶市场、Dom 5、“赌注”,甚至“赌”上自己的生命,但胡达却很少,甚至几乎从未提及过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这或许就是他的性格:现实生活中的胡达不喜欢喧嚣的生活,不是那种喜欢“动作片”的人。他更喜欢温柔和亲切。因此,在描写普希金的故乡列夫·托尔斯泰时,他只提及美好的回忆:望着俄罗斯的秋天,想起西湖边的秋日:“我坐在这里/想起西湖的水面/午后朦胧/云朵飘回街角的屋顶/阳光炙烤着/秋日的午后灿烂/汗水落在你的脸颊上”(收集);或者说,俄罗斯对他来说是一个除夕,是对异乡同胞的同情(莫斯科的除夕夜);又如白桦林里一片白花瓣,身穿故乡的白衬衫:“松林里阳光芬芳,明媚灿烂/你的身影像万花丛中的风/听着你湿润的眼眸,透过歌声/蓦然间,我仿佛在某处看到了故乡的影子”(白花)。
穿越法国,前往巴黎,参观古老的凡尔赛城堡(凡尔赛宫旁边来到比利时,路过首都布鲁塞尔,还有一个在Huu Dat文学中著名的地方不容错过:滑铁卢要塞,一个与天才将军拿破仑·波拿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参观滑铁卢要塞在访问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时,Huu Dat 不禁被这片“橙色旋风”土地上温柔善良的人们所感动: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如同大地般温柔。
绿色的宁静城市
海浪在睡眠周围低语
火车开动时,远处传来呼喊声……”
(途经阿姆斯特丹)。
光是读一读友达去过的国家的地名,或是名人的名字,任何人,包括我,偶尔旅行几次,都会“渴望”。我们怎能不渴望呢?因为在我看来,人生的价值,是由我们去过的地方的数量来衡量的。“旅行就是生活”,“走吧,走吧,聆听许多新的声音”……阮俊、范进达、阮维……都是这样的诗人。或许正因如此,我才在阅读职业作家友达的第一本诗集时,意识到这本诗集旅行日记友达写诗就像写日记。虽然他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也没有在每首诗里记录详细的日期,但单从他所写的内容来看,友达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一个充满情感的旅人。诗集里洋溢着回忆的意境。旅行路过黑楼码头,想起诗人孝;在慈河码头歇息,别离岁月的乡愁涌上心头;想起李白曾渡河,在月下把酒……在记忆的长河中,与中国这个国家对话,友达的诗歌带有一丝东方古典诗意。他大量运用绝句,那是中国著名的少言寡语的诗歌。与此同时,关于更远的国度——莫斯科、巴黎、布鲁塞尔——的记忆之流,仿佛在绵延延伸。我想,对俄罗斯——这片桦树之乡的记忆,对友达来说,或许是难以忘怀的,“生而为之”。当然,他怀念俄罗斯,但也想起在为生计而奋斗的“命运”,想起故乡“挚爱”远在他乡的日子,友达去追寻那朵白花(或一位身着白衬衫的姑娘)的记忆:
“白色的花就像你的白衬衫
花也是山林之花。
他是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
我站着做白日梦,变成了一棵白桦树
旅行者的人生已过半
我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遇见你?
我行走在两岸的渴望之间
野花芬芳,蜜蜂飞舞。
(白色花朵)
旅行有一连串的诗句写这 返回那是回到记忆的尽头。许多回忆、追忆、旧影,伴随一生。旅行与诗人同在。这些诗句表达了对旧学校、旧宿舍、旧老师、故乡、母亲、挚爱之人的思念,或许更特别的是,诗中还包含着一些故人“如今他们在哪里?”的身影(武廷莲)。诗集中的许多诗歌都展现了对学校和学生生活的回忆。旅行。仿佛在师生情缘近半个世纪之后,即将与心爱的学生们的面孔告别,友达想要通过人生寻找一段时光的酸甜苦辣。返回……作为一名年轻英俊、博学多才的教师,尽管受其职业模范性的束缚和束缚,我仍然不相信“诗人”友达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没有被“几段模糊的恋情”所困扰。因此,在诗集中旅行,我们看到他有很多的寻找,有很多的“模糊”的记忆,有很多的“如果,遗憾”:“或许是造物主的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们爱/所以我们一见面就变成了石头/在悲伤的思念中持续了一千年“; 或者: ”每次上课都想念母校 / 每次回家都回响着那首歌 / 冬末的冷风,盛夏的烈日 / 哪把伞倾斜,为你挡住风?”而有时,当怀旧之情涌上心头时,这位旅行诗人仍像年轻时一样继续追寻:““我寻找那摇曳的风/草儿纠结了一下午”;“我寻找那清凉的微风/徘徊在冬日里“(我发现); 或者: ”我又回到了童年的旧码头/河水依然潺潺流淌/船儿在半岸等候水流/水很清澈/却不见你的身影”(《重回旧码头》);或更多:“仿佛还能看见你/下午去上课的时候/你的眼睛抬头/望向遥远的午后”(仿佛我还能看见你)…
年近“花甲”的年纪,与伴侣Huu Dat有时也会流露出非常年轻人的情感、忧虑和悲伤:
“晚上好冷,有毯子吗?”
当风向转变的时候,你是否想念远方的人?
在微风中,我听到妻子低声说
“房间角落里令人作呕的强光”
(离家一夜)
胡达对母亲以及“一时之婚”所生的孩子们始终怀有真挚的感情。每当他想起母亲,想起那为了“孩子们”牺牲了一生的母亲,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的心绪便会哽咽起来。胡达诗中的母亲与诗中的母亲有着一模一样的容貌。在 Duong 河的另一边黄锦:“为了不挨饿,母亲外出做生意/每天二十公里/瘦弱的身躯扛起沉重的负担/身影如绳”(我的母亲在另一种关系,父子关系中,他对已成年的儿女,依然带着一个负责任的父亲的语气:“父母养儿育女,辛苦了/省下每一碗饭里的每一粒盐/盼着有一天儿女长大/报答养育之恩”(父亲的话)或许最感人的是他写给老师的诗——正是这些老师给了他“语言”,让他成为了如今的诗人胡达。胡达的这一系列诗歌,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感悟。这些诗句如下:爱老师,有信仰,教书不能成就大师,大学老师,LHS老师,HTC老师他为过去敬爱的老师所写的诗,虽然没有完整地写出来,但只要有人陪伴他走过这半个世纪(比如我),读一读,就能立刻知道他写的是哪位老师。比如关于HTP教授的诗:“还是年轻时的长发/还是年轻时的灿烂笑容/八十岁了,还是骑车去上课/一周两三次/双手像艺术家一样舞动着圆圈/声音像风筝的笛声一样高低/抬腿追着鹤的身影优雅地走着/每节课的教案上都飞舞着影子“(要有信念)。Huu Dat 写到 DTH 副教授、LHS 人民教师、HTC 人民教师……都带着敬意,带着学生爱师的情怀。但或许,我最喜欢的是那位最慈爱的老师的画像,尽管我们学生时代,由于某种原因(L 老师从事专业管理工作),Huu Dat 和我未能亲自去听他的课。然而,他满怀感激之情,仍然对这位老师留下了美好的赞美之词:“一生无所顾忌/为何师出无名/舟车劳顿/载着上一代又等待着下一代/头上白发飘飘/为何还要日晒雨淋/早出晚归/独自一人……拾掇自己/无德无荣/一朵莲花,不怕泥土的腥臭味……“(教书但未成为大师)
本集精彩内容旅行或许,这些诗歌展现了胡达对诗歌形式的研究和创新的热情。六八韵诗体对许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许多诗人也曾以这种形式进行过独特的创新。而胡达也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为这个民族的传统诗歌形式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 6/3/5 节拍中断:“一年的承诺/时间流逝/月亮已亏缺“(错过预约一年)。
+ 打破节拍 2/4/2/2/4:“让我/来挑井/让你/来挑鱼/在夏末的风雨之夜” (为你)。
+ 打破 2/2/2/2:“逝去的/白衬衫/过去的/珍贵的/紫色墨水/几张/复写纸”(给你)
+ 双字诗:“他坐着/仿佛喝醉了/看着天空/雨在飞舞/在某个地方/很远的地方/听着风在/无边无际的地方呼啸”(野雨)。
+ 四字诗:“我哄你入睡/一个秋天的早晨/当你醒来/黄叶摇曳/我哄你入睡/冬天来了/当你醒来/雪花从天而降“(四季摇篮曲)。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集中旅行胡达有不少以拼图形式创作的诗歌。这是一种诗歌形式,要求作者除了敏锐的感知力之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或许胡达正是利用了他的专业能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记得在法国诗歌中,波德莱尔和阿波利奈尔都写过非常特别的图画诗。我不敢将胡达与上述诗人相提并论,但不得不肯定,像胡达这样初入诗歌领域,就“敢于”探索和创新诗歌形式的人,确实难得。再看看那些杯子的图片(秋意漫风)、菱形金字塔(秋日午后)、弓形(梦), 箭 (季节变化)、堆叠金字塔(我梦见山城)……我们不禁感到欣喜。即使我们尚未读懂这些有趣的“图画”中文字的含义,但至少在视觉上,诗歌在“视听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或许正因如此,我才意识到,不仅在谜题诗中,而且在游记集里的其他一些诗歌中,也总能带给我们“视觉”的愉悦。友达诗歌的创作本质显而易见:
你的肩膀
胖乎乎的满月
撅嘴
一朵含羞草花
曲线
像笔迹一样温柔
画一个圆圈
蜿蜒穿越太空
长腿
像丹顶鹤
跨过去
泥裸体
柔软的手
爱抚
燃烧
非常热情的人
我好像说得太啰嗦了,以至于在谈话中迷失了方向。旅行和胡达。或许是因为我很久没有工作和追随他的文学之路了,所以当“作家”胡达让我品尝他独特的新“菜”时,我感到很惊讶。通常,品尝新菜时,人们很容易“陶醉”,忘记自己已经吃得太多了。我不知道我写的东西是否“触动”了胡达在文集中的任何思想。旅行没有?不过我相信我写的这些,都是非常真诚地,为了我敬爱的同学Huu Dat的成就。
作者:陈兴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