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您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

星期五 - 2013年3月22日 10:38
阮海克副教授住院十余天后去世的消息,令历史学院众多师生、同事、朋友和学生感到震惊和悲痛。近两周来,朋友、同事和学生轮流守在医院,希望能够尽快为教授及其家人送去鼓励和力量。然而,事态发展来得太突然。尽管大家的爱心如潮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先进的医疗技术,都无法帮助教授回到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身边。
Thầy luôn trong trái tim mọi người!
您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
阮海克副教授住院十余天后去世的消息,令历史学院众多师生、同事、朋友和学生感到震惊和悲痛。近两周来,朋友、同事和学生轮流守在医院,希望能够尽快为教授及其家人送去鼓励和力量。然而,事态发展来得太突然。尽管大家的爱心如潮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先进的医疗技术,都无法帮助教授回到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身边。此时此刻,来到历史学院——老师的第二个家和家人——学院的师生们似乎仍然无法相信这个事实。失落感如此强烈!悲伤和痛苦似乎难以言表。历史学院和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一位尽职尽责的管理者;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失去了一位性格开朗、讲授越南历史文化课程引人入胜且独具特色的伟大教师;同事们失去了一位朋友,一位始终友善、朴实、对每个人都很忠诚的兄弟;社会失去了一位始终奉献、热情、充满爱心的人。

“柯老师在大家的缅怀中离世”

阮光玉教授(原历史系主任、原越南国立大学越南研究与发展科学研究所所长)至今仍感到震惊:“上午我们还在聊天,下午就听说柯住院了。我马上就赶过去……结果我们没能再见面。简直像个笑话!”阮光玉教授与阮海柯副教授自幼相识,后来一起上大学学习历史,在超过45年的友谊中,他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感受和回忆:“柯教授在我心中一直都是这样一种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满怀青春的热情,这很特别。他高中时很早就开始写诗,我记得他的诗《大炮》(Dat Cannon)还得了奖。上学时,他骑着自行车,一边骑一边读诗。他看起来虽然有点“老”,但又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活力。从小到大,柯教授一直是一个幽默风趣、热情洋溢的人。” 阮海柯副教授出生于一个充满才华和敬业精神的父亲和一位擅长汉字和诗歌的母亲的家庭,因此他们很早就把孩子们引导到学习、考试、通过考试,然后从事教育事业的道路上。柯老师是在长征阮平谦的土地上,伴随着笛声、风筝和爆竹的摇篮曲长大的。

阮光玉教授回忆道:“我刚进历史系的时候,就很钦佩他,因为他学识渊博。他一进系,没上过什么课,就能通读《大越全史》、《越史纲要》等史书……他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异,很快又得到了潘辉黎先生、潘大端先生、范氏心女士等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可以说,柯先生成才早,是一位年轻有为、德高望重、深受学生爱戴的讲师。他不断学习,尤其获得了出国留学、在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的宝贵机会。”阮光玉教授博士评价说,柯先生身上流淌着热情奔放的青年“血液”,很早就积极参加团组织,在组织和动员团活动方面非常有才华。柯先生曾任河内大学历史系青年团书记、青年团书记,入党很早,也很早就加入了河内大学党委。他还参与了市青年团、中央青年团的工作,将青年史、青年团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我从未见过像柯先生这样对青年、青年活动、青年运动和青年发展如此热情和投入的人。这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里了。当他放弃青年团工作去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时,他非常难过,有时会哭。” 阮玉教授悲伤地说道。

阮海柯副教授在俄罗斯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回到历史学院,阮光玉教授担任系主任。历史学院拥有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本”,那就是传说中的“四大支柱”,其中包括丁春林教授、何文晋教授、陈国旺教授和潘辉黎教授。学院成员互相商议,并约定“紧跟”这“四大支柱”学习。阮海柯副教授被指定“紧跟”陈国旺教授。文化史系成立,陈国旺教授担任系主任。阮海柯副教授被任命为副系主任,协助陈国旺教授工作。阮海柯副教授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化史领域。他从90年代起的著作和出版物都涉及文化史和文化研究。 2004年,阮光玉教授执掌越南国立大学(VNU)时,阮海柯副教授被任命为历史系主任。阮光玉教授称赞道:“柯教授是一位敬业的人,一旦接受工作,就会全力以赴。自担任系主任以来,柯教授将系里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从2004年至今,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史系在人才培养、科研、人员组织和工作安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系在全国历史教学和科研单位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历史系的最新成果和骄傲是四卷本的《越南史》,其中阮海柯副教授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前,在庆祝升龙-河内建城1000周年之际,阮海柯副教授参与编辑和合作撰写了多部著作,主要是文化教育方面的著作。他还主持了“升龙-河内教育”国家级科研项目。此外,柯教授还有很多宝贵的贡献,例如关于德慈村的《越南乡村文化》一书,这是一本系统严谨的研究著作,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但最重要的是,教授。阮光玉说:“柯老师是一位为人尽心尽力、深受大家爱戴的人。柯老师在大家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中离世。这份爱源于他对每个人的爱。这是他身上最‘人性化’的特质,也是他最特别之处。”

“老师总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工作和他的学生中!”

历史系副主任武文君副教授博士感慨万千,似乎久久无法平静,无法释怀恩师的突然离世。他哽咽道:“这对历史系、历史系乃至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谈及与他相伴三十多年的恩师、兄弟兼同事,武文君副教授博士说道:“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柯老师是一位热爱科学的光辉典范。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专攻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后来又拓展到文化研究领域,尤其是越南文化史。他的热情和努力,加上他与生俱来的智慧,造就了他关于越南文化史的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知识体系。” 与同龄的其他老师相比,柯老师的著作并不多,但他的著作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著作从不肤浅,总是基于新颖独特的观点,因此他的科研成果常常被人们铭记。在学术方面,他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业界和社会的影响都非常深刻。

柯老师的社会影响力也非常巨大。他没有以知识传播者的陈词滥调出现在电视上,而是经常提及历史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阮海柯副教授、理学博士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他传授知识,教导学生如何自学、自探索、自研究、自挖掘、自创造。柯老师从小,尤其是从(前)苏联回国后,就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他话不多,但懂得如何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习中集思广益,而不是照搬老师的讲课。柯老师从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他非常严格,即使生气时也会大声呵斥,但肯定没有学生真正意义上地“害怕”柯老师,也没有学生在被老师呵斥后会生气。柯先生是学生最多的老师之一,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作为历史系的领导者,柯先生具备成为学院基础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社会各界领先的教学与研究系主任所需的所有能力和专业声望。谈及历史系和柯先生——系主任,人们立刻就能联想到这个在国内享有领先地位和声望的历史教学与研究系。“他就像学院团结的核心,这是非常宝贵的传统,也是历史系引以为豪的。学院成员相处非常融洽,柯先生是学院团结传统的延续者。”武文君副教授说道,“他总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大家服务,却不知如何照顾自己,也不知如何为他人谋福利。”

“学院的年轻教职员工和学生失去了强大的支持”

杜氏香草硕士生自1996年起师从阮海柯副教授,并自2001年起在历史系与他共事。谈及这位她深爱的老师时,她感动不已:“直到他去世,我才明白,他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他是一位老师,一位同事,甚至是一位挚友。在每个人心中,他不仅是一位深刻的人,也是一位永远闪耀的人。”

在学院里,阮海柯副教授以其启发学生理解越南文化而闻名——他不只是学生看到的、表面的东西,而是从传统中理解越南文化,深入解读文化问题,从而理解文化、理解越南社会和人民。“王先生去世后,文化系失去了一位极其伟大的栋梁,但下一代还有另一位可以依靠的老师,那就是阮海柯先生。但直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都失去了一个支柱,一棵他们在职业和精神上,以及生活中可以依靠的大树。”——杜氏香草硕士说道。她说,柯先生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非常深情地生活。最难管教的学生正是他最爱的学生。这位老师可能是唯一一位在年终报告中专门统计了有多少年轻干部没有房子、没有结婚、没有足够的工资来维持生活的领导。他从小事做起,与干部们分享,关心孩子们是否乖巧听话,是否上学。不仅学生喜欢他,系里的儿媳、女婿也喜欢他,学院里的孩子们也喜欢他。有些故事,学生或许难以向这位老师或那位老师诉说,但见到柯老师,无需老师询问,他们也能倾诉。生活简朴和谐,真诚待人,是所有与柯老师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的共同感受:“即使出现在媒体上,老师依然是朴实、质朴的,依然是那种知己般的风范。在社会科学领域,优秀的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和年轻干部都需要像阮海柯先生这样的优秀老师。”

为阮海科叔叔哭泣

哪怕是“随机死亡” 蓝天一文不值,大叔!不爱这世上好人,就把它撕碎吧……蓝天!你走了,我又如何留下?金币丢了,铜币还在…… 青春的岁月又在哪儿?匆匆写下的诗句洋溢着山河,梅特里家的乡下孩子,糖果香肠,一杯水,也快乐着…… 古老的乡间小路,赤裸的双脚,零星的破衣在哪里?山峦和天际的角落,大叔的身影摇曳瘦削,蹚水而出…… 夜里,我们吟唱着那首甜美的歌,流浪人间,我为何要老去?明天又在哪儿?山,水,漫漫征程……又在哪儿! 可是爱,遗憾,痛苦, 我们头顶的蓝天,还是那样吗?……

2013年3月19日河内夜景 阮雄蔚

送你!

探访阮海克副教授博士的灵魂

你突然走了 郊外骤雨 我一生都划着小船 在文字的河流里 忧虑着日子 记得我们曾经相爱 秋月,金色的秋日飞过天空 故乡的三角洲村庄 文化交流,苦难的一生 历史与抗击外敌 多少风浪在心中咆哮 捧着沉默的死神 依然为了文字,追寻着梦想…… 风雨过后枯萎的校魂 校门前的排树,头巾 深深感恩的一生 轮回后久远的美名

苏玉石

作者:清河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