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他留在河内大学——正值抗美战争的激烈时期。但回忆起早年求学经历,他从未提及那些艰难困苦的往事,反而始终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那时他有机会结识并向他称之为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参天大树”的老师们学习,例如:丁嘉庆、朱春典、武光仁等老师,以及武玉潘、高辉定、裴文阮等学者。在这些前辈老师和学者的敬仰下,他不断提升自我,同时也为当时越南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民间文学学科奠定了基础。他与老师和同事们一起走遍全国各地,包括低地、高原、西北地区、中部高原等,这些经历帮助他撰写了许多关于文化和民间文学的宝贵著作和研究成果,例如:我国北方民族民歌分类”文学杂志,第6期,1975年);对现实生活和信仰要素的初步研究——仪式在“那时”的形成过程中(文学杂志,1976年第4期)河西的谚语、民歌和民歌(合著者)(河西文化及新闻厅1975年出版,1993年重印);尼河沿岸地区”(合著者)(河内文学艺术协会出版,1979 年)。

黎志阙教授、博士、功勋教师
凭借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黎志桂在其研究中始终关注越南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构建统一的多民族越南民间文学通用体裁框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前,许多研究者倾向于将越南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区分开来,认为越南民间文学拥有独立的分类框架,而黎志桂则打破了这种“中心主义”的倾向,将各民族(包括多数族群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和遗产纳入一个共同的分类框架。他对少数民族在塑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间文学面貌中所做贡献的认可,在他主编的教科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越南民间文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 年)。在这部教科书中,他按照历史进程和类型学(通过历史类型学方法)建立了越南民间文学体裁体系,体裁按照历史进程排列,如:神话、史诗、传说、童话等。
虽然他的老师,尤其是丁家庆先生,由于曾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学校接受教育而深受法国学术的影响,但黎志桂属于明显受俄罗斯学术影响的一代。然而,对他而言,俄罗斯仅仅是通往世界的门户。在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语言文学系学习民俗学期间,除了致力于总结俄罗斯学者的民俗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外,他还积极研究当时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理论,尤其是芬兰和美国民俗学研究者的类型学理论,并努力寻找将其应用于越南民俗学研究的方法。后来,他回到越南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的文章。民间文学的类型学杂志上的空间民间文化(1985-1990)他将这种方法的应用问题发展成越南民间文学教科书的章节,该教科书由他编辑并撰写了大部分章节,旨在分享他在国外学到的知识。1994年,他撰写了文章。芬兰民间文学学派——理论原则与应用(《文学杂志》,1994年第5期)介绍了芬兰民俗学家的类型学理论,并探讨了其在越南的应用前景。他也是第一个将芬兰学派的类型学理论应用于越南童话和传说研究的人,同时,基于越南的类型学理论和实践,将传说确立为越南民间文学的一个独立体裁。

黎志桂的研究领域是越南民俗,这门学科看似越南特有,听起来也古老而神秘,但他从未停止学习,总是抓住一切机会与外界学术界交流。他很早就加入了国际民俗叙事研究协会(IAFR),这为他不断了解世界民俗研究的最新趋势提供了保障。2001年,他参加了由澳大利亚民俗协会主办的墨尔本国际民俗大会,并有机会与众多知名民俗学者会面交流。2004年,他通过韩国外交部的学者交流项目前往韩国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研究,并发表了关于“……”的研究成果。韩国和越南的建国神话在2004年8月首尔举行的越南研究会议上,他发表了讲话。向外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也是他提高研究水平、增强对本国民俗产业贡献能力,并逐步将越南民俗推向国际舞台的必要条件。或许正是这种开放和国际融合的趋势,造就了众多外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前来向他“求教”的缘分。他指导过许多来自韩国、中国等地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
在河内国家大学(现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任教和工作期间,黎志桂教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民俗学系(文学院)。他始终致力于提升民俗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并于1985年促成民俗学系从文学院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系;随后,他参与构建和完善民俗学博士培养体系,使该项目于1987年正式启动;并于2008年成功创建了民俗学硕士项目。
如今,步入“晚年”,黎志桂教授依然不肯停歇。他始终关注着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命运与发展。近日,他与一位曾是学生的吴氏清贵副教授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文学与艺术批评理论2014年第4名社会中的传统民间文学 节日 现代越南黎志桂教授表示,他仍然渴望越南民俗学研究产业能够发展壮大,像三脚架一样稳固,三条腿分别是民俗学理论、世界民俗学和越南民俗学。教授认为,一位优秀的民俗学研究者,要为国家的学术基础做出贡献,必须精通民俗学理论、世界民俗学,并且是越南民俗学的专家。按照教授提出的这些标准,他自己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民俗学家吗?
|
教授、医生、荣誉教师 LE CHI QUE
+ 工作单元: 文学院(1966 – 1996) 旅游学院(1996-2000) 文学院(2000年至今) + 管理职位: 文学院副院长(1985-1989)。 旅游学院院长(1996-2000)。 文学系民俗学系主任(2006年至今)。
民俗学:调查与研究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1年。 越南民间文学(主编),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丁嘉庆教授,先驱教师和科学家(手稿整理、编辑、合著者),青年出版社,2014 年。 |
作者:Lu Thi Thanh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