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他留校于河内大学,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激烈时期。回想起职业生涯的早期,他从未提及那些艰苦卓绝的往事,始终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那时他有机会结识并向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参天大树”们学习,例如:丁嘉庆老师、朱春田老师和武光仁老师,以及武玉潘、高辉定、裴文元研究员等。在前几届老师和研究员的钦佩下,他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同时也为当时越南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民间文学科学奠定了基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他走遍了全国各地,包括低地、高地、西北地区、西原等地,撰写了许多关于文化和民间文学的宝贵著作和研究成果,例如:“《我国北方民族民歌的分类》(文学杂志,1975年第6期);“现实生活与信仰要素初探——仪式在“彼时”的形成(《文学杂志》1976年第4期);“谚语、民歌、河西民歌(合著)(河西文化信息部 1975 年出版,1993 年重印);“河岸区(合著)(河内文学艺术协会出版社,1979年)。
教授、博士、功勋教师 Le Chi Que
他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研究中同时关注越南民俗学和少数民族民俗学,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突破性地构建了统一多民族越南民俗学的体裁框架。此前,许多研究者倾向于将越南民俗学与少数民族民俗学区分开来,认为越南民俗学有其独特的分类框架,不同于少数民族民俗学。黎志奎则突破了“中心主义”的倾向,将各民族的民俗学作品和遗产纳入一个共同的分类框架。他对少数民族在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民俗学面貌中所作贡献的认可,在他主编的教材中得到了最清晰的体现:“《越南民间文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年)。在这本教材中,他建立了越南民间文学体裁体系,既遵循历史进程,又具有类型学特征(采用历史类型学方法),体裁按历史进程排列,如:神话、史诗、传说、童话等。
黎志奎的老师们,尤其是丁嘉庆先生,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学校学习期间,深受法国学术的影响,而黎志奎则属于明显受到俄罗斯学术影响的一代人。然而,对他来说,俄罗斯只是通往世界的一扇大门。在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系学习民俗学期间,他除了注重总结俄罗斯学者的民俗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外,还积极研究当时国际上流行的理论,其中最突出的是芬兰和美国民俗学研究者的类型学理论,并努力探索将其应用于越南民俗学研究的方法。后来,他回到越南,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民间文学的类型学时代杂志民俗学(1985-1990)他将这种方法的应用问题发展成越南民间文学教科书的章节。为了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国外,他编辑并撰写了大部分章节。1994年,他撰写了文章芬兰民间文学流派——理论原则与适用性(《文学杂志》1994年第5期)介绍了芬兰民俗学家的类型学理论,并展望了该理论在越南的适用性。他也是第一个将芬兰学派的类型学理论应用于越南童话和传说研究的人,同时,基于类型学理论和越南的实践,将传说确立为越南民间文学的一个独立体裁。
Le Chi Que 致力于研究越南民俗学,这门学科在越南似乎颇具特色,听起来也颇为古老,但他从未停止学习,并始终抓住一切机会与外界学术界交流。他很早就加入了国际民俗叙事研究协会(1995年),这为他不断了解世界民俗学研究的新趋势提供了条件。2001年,他参加了由澳大利亚民俗协会在墨尔本主办的国际民俗大会,并有机会与著名的民俗学者见面交流。2004年,他根据韩国外交部的学者交流项目前往韩国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研究,并发表了题为“韩国和越南的建国神话”在2004年8月首尔举行的越南研究会议上,他发表了“越南研究”的感想。向外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也正是这种学习和提升,帮助他提升了研究能力,为民族民俗学事业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使越南民俗学逐渐登上了国际民俗学版图。或许正是这种开放和国际融合的趋势,造就了众多外国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向他“拜师学艺”的缘分。正是他指导了众多来自韩国、中国等国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
黎志桂教授在河内国家大学(现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任教期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学院民俗学系的教学和工作中。他始终致力于确立民俗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促成民俗学系在文学院独立发展(1985年),并于1987年参与制定和调整民俗学博士培养方案,使其得以正式运行;此外,他于2008年成功创办了民俗学硕士培养方案。
Hiện nay, khi đã bước vào tuổi “thập cổ lai hy”, GS. Lê Chí Quế vẫn chưa cho phép mình ngơi nghỉ. Giáo sư vẫn không ngừng trăn trở với vận mệnh và sự vận động của văn học dân gian trong xã hội đương đại. Mới đây ông đã cùng một học trò cũ của mình (PGS.TS. Ngô Thị Thanh Quý) cho công bố công trình nghiên cứu trên Tạp chí 文艺批评理论 số 4 năm 2014 có tên 传统民间文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节日 Việt nam hiên đại. GS. Lê Chí Quế chia sẻ rằng mình vẫn đau đáu ước mong ngành nghiên cứu folklore Việt Nam sẽ phát triển và vững vàng như một chiếc kiềng với ba chân: folklore lý thuyết, folklore thế giới và folklore Việt Nam. GS. tâm niệm rằng, để đóng góp cho nền học thuật của nước nhà, một nhà nghiên cứu folklore mẫu mực phải là người vừa am hiểu những vấn đề lý luận về folklore, vừa am hiểu folklore thế giới, vừa là một chuyên gia về folklore Việt Nam. Với những tiêu chuẩn mà Giáo sư đưa ra, phải chăng chính Giáo sư cũng là một nhà folklore đích thực?
GIÁO SƯ, TIẾN SĨ, NHÀ GIÁO ƯU TÚ LÊ CHÍ QUẾ
+ 工作单位: 文学系(1966年 - 1996年) 旅游学院(1996年 - 2000年) 文学学院(2000年至今) + 管理职位: 文学学院副院长(1985-1989年)。 旅游学院院长(1996-2000 年)。 文学学院民俗学系主任(2006年至今)。
民俗学:调查与研究,出版社。河内国家大学,2001年。 越南民间文学(主编),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丁嘉庆教授,先锋教师和科学家(手稿组织者、编辑、合著者),Thanh Nien 出版社,2014 年。 |
作者:吕氏清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