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士生姓名:Kieu Dinh Son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75年10月1日 4. 出生地点:广宁省
5.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2016 年 9 月 30 日第 3253/2016/QD-XHNV 号关于承认博士生的决定
6. 培训流程的变化:
- 培训期从2019年10月1日延长至2021年9月30日;
- 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返回工作单位。
7. 论文题目:广宁省同朝陈朝寺庙遗迹
8. 专业:考古学 9. 代码:62 22 03 17
10. 科学指导老师:
副教授 Tong Trung Tin 博士;副教授 Dang Hong Son 博士
11.论文新成果总结:
- 综合、系统化同朝陈朝寺庙遗迹的考古、历史、文化资料;
- 确定同朝地区与陈朝有关的寺庙遗址的结构和特点,包括:规模、地面结构和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工艺、其他类型的遗迹。从而提供陈朝王子安生宫和陈朝泰庙的整体地面结构;
- 同朝寺庙遗物对于陈朝的作用;这些寺庙从陈朝至今的历史和祭祀过程;黎阮王朝对同朝陈朝相关寺庙的态度;
- 确定同朝陈朝寺庙遗物系统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价值;
- 提供考古文献,以查明陈朝历史上的若干问题:在王宫内建造太庙的问题;陈朝君主制的“分散”权力结构的问题;安生王陈僚及其唐木村在陈朝初期的作用和地位;
- 为制定保护、修复、重建和提升同朝两组陈朝寺庙遗址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价值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当安子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时)。
12. 实用性:论文成果为文物价值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文物价值的教育和宣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文献;论文成果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依据;为历代寺庙、神社建筑文物的研究和鉴定提供了高度可靠的文献资料。
13.进一步研究方向:越南历代君主王朝寺庙舍利制度特点研究。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1)阮文英、乔廷山(2018),《广宁省同朝陈朝寺庙体系》,《科学技术学报》(60),第38-41页;
(2) Dang Hong Son、Kieu Dinh Son、Do Minh Nghia(2019),《安生寺遗址(广宁省):通过历史和考古文献的解读》,《考古学杂志》(5),第89-100页;
(3)乔廷山(2023),《安生寺(同朝-广宁省)发现陈朝陶器群中的安生大陶盆》,《第一届社会科学与人文问题国际社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页518-535;
(4) 乔廷山(2023),《从考古材料看同朝(广宁)陈朝寺庙的遗迹》,《第一届社会科学与人文问题国际社会科学研讨会》,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页536-550;
(5) Dang Hong Son、Nguyen Van Anh、Kieu Dinh Son(2023),“李陈时期(越南11至13世纪)的佛塔遗产”,《大众考古学杂志》(4),第77-85页,ISSN 2095-5685。
(邓鸿山、阮文英、乔丁山:《11-13越南李朝的佛教寺塔遗产》,《大众考古》第4(118)期,2023年,77~85页,ISSN 2095-5685)。
博士论文信息
1.姓名:Kieu Dinh Son 2.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75年10月1日 4. 出生地点:广宁省
5.录取决定编号:
关于承认博士学位学习者的决定第 3253/2016 号/决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2016 年 9 月 30 日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 培训期限由2019年10月1日延长至2021年9月30日;
- 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返回工作岗位。
7. 论文题目:广宁省同朝陈朝寺庙及神社遗迹
8. 专业:考古学 9. 代码:62 22 03 17
10. 监事:
Tong Trung Tin 副教授
Dang Hong Son 副教授
11.论文新发现总结:
- 保存并系统化整理同朝地区与陈朝有关的寺庙、神社(小庙)遗址的考古、历史、文化资料。
- 了解和认识同朝陈朝寺庙神社遗址的规模、地基结构、建筑形式、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及其他各类遗迹的结构特点。从而为研究安生宫陈朝王室及陈朝王祖庙(泰庙)的整体地基结构奠定基础。
- 同朝寺庙神社遗迹对于陈朝的作用,包括从陈朝至今这些遗迹的历史和崇拜过程;黎阮朝对同朝与陈朝有关的寺庙神社的态度。
- 确定同朝陈朝寺庙、神社遗迹体系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价值。
- 提供考古资料,以查明陈朝的一些历史问题,如在皇城外的王府地区建造宗庙的问题;陈朝君主权力分散的问题,陈銮(安生国王)在陈朝初期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他自己的土地被赐予的问题。
- 为制定保护、修复、重建和弘扬同朝两组陈朝寺庙和神社遗址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价值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以适应当前和未来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当安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时)。
12. 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文物价值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可靠的科学文献,有助于开展文物价值的宣传教育工作。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依据,也为研究和鉴定不同历史时期的寺庙、神社等建筑文物提供了高度可靠的文献资料。
13.进一步研究方向:越南历代君主制寺庙、神社遗物制度特点研究。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1) 阮文英、乔廷山(2018),《广宁省同朝陈朝寺庙体系》,《科学技术学报》(60),第38-41页;
(2)邓洪山、乔廷山、杜明义(2019),《安生寺遗址(广宁省):通过历史和考古文献的认可》,《考古学杂志》(5),第89-100页;
(3)乔廷山(2023),《安生寺(同朝-广宁省)发现陈朝陶器群中的安生大陶盆》,《第一届社会科学与人文问题国际社会科学研讨会》,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页518-535;
(4)Kieu Dinh Son(2023),《从考古材料看同朝(广宁)陈朝寺庙的遗迹》,《第一届社会科学与人文问题国际社会科学研讨会》,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第536-550页;
(5)邓洪山、阮文英、乔廷山(2023),《李陈时期(越南11至13世纪)佛塔遗产》,《大众考古学》(4),第77-85页,ISSN 2095-5685。
(邓鸿山、阮文英、乔丁山:《11-13越南李朝的佛教寺塔遗产》,《大众考古》第4(118)期,2023年,77~85页,ISSN 2095-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