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士生姓名:Bui Thi Bich Ngoc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9年6月26日 4. 出生地点:和平省
5. 博士生招生名额认定决定:
4618/QD-SDH,2016年12月29日。
6. 培训流程的变化:
- 关于调整研究生博士论文选题的决定。编号:579/QD-XHNV。2018年3月9日。
旧论文题目:升龙-河内地区社区机构在教育中的作用(1945年以前)
新论文题目:阮朝西南边疆管理体制(1802-1858)
- 关于强制研究生退学并遣返原籍/工作单位的决定。第98/QD-XHNV-DT号决定。2022年1月12日。
7. 论文题目:阮朝西南边疆管理体制(1802-1858)
8. 专业:越南史 9. 代码:62.22.03.13
10. 科学顾问:副教授,Vu Van Quan 博士
11.论文新成果总结:
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初步厘清了阮朝(1802-1858)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有助于厘清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状况。特别是,本论文基于19世纪文献资料,对自然条件进行了重构,从而揭示了自然条件对西南边疆地区组织和管理问题的巨大影响。
论文对19世纪上半叶西南边疆组织管理问题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从而评价了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
论文详细描述并分析了阮朝从嘉隆至嗣德年间西南边疆各省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阐明了阮朝至明命年间在该地区设立和存在的“道”单位的作用。统计并评估了阮朝初期“真腊护国公”官职的重要性。描述了明命年间行政改革后西南边疆各省行政机构的运作和变迁。
本文梳理了19世纪上半叶西南边疆各民族的自治制度。具体而言,这些自治制度包括:越南人的村落、小村落;高棉人的索罗(srok)和普姆(phum);华人的邦(bang)和普(pho);以及占族的波莱(plei)。并由此指出了这些自治制度的典型组织特征,以及它们对阮朝西南边疆民居组织管理的影响。
论文指出了19世纪上半叶阮朝在西南边疆地区建立和运作管理活动的途径,明确了其中的重点活动包括:确立领土主权、建立卫所制度、土地管理、税收征收、管理商贸活动等。
12.实际应用: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具有现实意义,为当今西南边疆地区存在的冲突和问题提供了必要的认识和解释。从阮朝的教训中可以看出,民族问题和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边疆安全的活动中始终具有战略地位。同时,动用军事力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疆问题、国防安全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
13. 进一步研究方向:
——19世纪西南边疆民族社区和宗教社区的自治机构。
- 西南边境地区的环境历史。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著作:
1. 裴氏碧玉、阮辉迭(2020),嘉隆年间(1802-1820)西南边疆地区的军事活动,《军事史学》第348期,第102-108页。
2. Bui Thi Bich Ngoc (2021),18 至 19 世纪中叶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组织中的 Dao 单位,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第 7 卷 (3),ISSN 2354-1172,第 274-288 页。
3. 裴氏碧玉(2021),《嘉隆时期西南边防政策研究》,明命年间(1802-1841),《西南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会议论文集:现状与对策》,国家文化出版社,第203-224页。
4. Bui Thi Bich Ngoc、Nguyen Ky Nam(2021),“阮朝对19世纪上半叶(1802-1858)湄公河三角洲自然灾害的应对”,载于“当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际会议”,VJU、USSH、VNU,河内,越南,第127-134页。
5. 裴氏碧玉(2022),“从环境史的角度研究19世纪初的西南边境地区”,载于《第一届社会科学与人文问题国际会议》,越南国立大学出版社,河内,ISBN:978-604-9990-98-4,第360-382页。
6. 裴氏碧玉、胡氏莲香(2022),“19世纪上半叶安江土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安江会议190年的形成和发展(1832-2022)论文集,第69-80页。
博士论文信息
1. 全名:Bui Thi Bich Ngoc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9年6月26日 4. 出生地点:和平省
5. 录取决定编号:4618/QD-SĐH 日期:2016年12月29日
6. 学术流程的变化:
- 关于调整博士生博士论文选题的决定。编号:579/QD-XHNV。日期:2018年3月9日。
- 决定:关于开除该博士生学籍并要求其返回原籍/工作单位的决定。编号:98/QD-XHNV-DT。日期:2022年1月12日。
7. 论文题目:阮朝西南边疆地区管理机构(1802-1858年)。
8. 专业:越南史 9. 代码:62.22.03.13
10. 主管:副教授。武文泉教授
11.论文新发现总结:
本论文探讨阮朝(1802-1858)西南边疆地区的特点,重点关注19世纪上半叶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结构。通过分析19世纪的文献,本文揭示了环境因素对该地区治理的重大影响。此外,本文结合现有学术成果,评估了西南边疆地区组织管理研究的成果,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论文深入探讨了阮朝的行政机构,详细分析了其从嘉隆朝到嗣德朝的演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阐明了“道”(Dao)行政单位的作用、它们自阮主时期以来的存在以及它们在明命王时期的演变。此外,本文还评估了“真腊都护府”称号在阮朝初期的意义。最后,论文描述了明命改革后西南边境地区省级行政机构的运作和变革。
本论文旨在阐释19世纪上半叶西南边疆地区基于族群的自治制度。论文考察了越南人的村落、高棉人的村庄、华人的邦和城镇以及占族人的城邑的组织结构。论文不仅强调了这些制度的特征,还探讨了它们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本论文分析19世纪上半叶阮朝在西南边疆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作,探讨其确立领土主权、设置军事哨所制度、推行土地管理政策、征收赋税、规范贸易等关键活动。
12. 实际适用性
本论文的研究课题具有实践意义,为当代西南边境地区的关切与挑战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和答案。阮朝的经验教训表明,民族问题和民族团结在保障国家边境安全中始终具有战略意义。此外,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无法解决领土、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核心边境问题。
1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19世纪西南边疆地区民族社区和宗教社区的管理结构。
- 西南边境地区的环境历史。
14. 论文相关出版物:
1. 裴氏碧玉、阮辉蝶(2020),嘉隆年间(1802-1820)西南边疆地区的军事活动,《军史杂志》(第348期),页102-108。
2. Bui Thi Bich Ngoc (2021),《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中叶越南西南边境行政管理中的“宗教”单位》,《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期刊》,第 7 卷(第 3 期),ISSN 2354-1172,第 274-288 页。
3. 裴氏碧玉(2021),《嘉隆明命年间(1802-1841)西南边疆地区国防政策研究》,《西南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讨会论文集》,民族文化出版社,第203-224页。
4. Bui Thi Bich Ngoc、Nguyen Ky Nam(2021),“阮朝对19世纪上半叶(1802-1858)湄公河三角洲自然灾害的应对”,载于“当代可持续发展问题国际会议”,VJU、USSH、VNU,河内,越南,第127-134页。
5. 裴氏碧玉(2022),“从环境史的角度研究19世纪初的西南边境地区”,载于《第一届社会科学与人文问题国际会议》,越南国立大学出版社,河内,ISBN:978-604-9990-98-4,第360-382页。
6. 裴氏碧玉、胡氏莲香(2022),“19世纪上半叶安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安江190年的形成与发展(1832-2022)》会议论文集,第69-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