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A: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的习语

星期二 - 2019年6月18日 04:24

作者姓名:崔海炯

论文题目:韩语和越南语中评判人的习语

论文方向:语言学

专门:比较语言学代码: 62 22 02 41

研究生培养单位名称: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论文旨在阐明韩国与越南语言和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活动。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韩语和越南语评价人习语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点。

2. 研究方法

- 描述法,采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来描述韩语和越南语评价人的习语的结构和语义:句子成分分析、直接成分分析、词汇意义分析(字面意义)和惯用意义(比喻意义)等。

- 运用比较法,分析比较韩语和越南语成语的结构和语义特点。

3.主要结果和结论

3.1.主要成果:

- 论文对韩语和越南语中的成语概念(包括术语、类别等)进行了比较和对比,并建立了理论基础。

- 论文从形态、句法两个角度对韩国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的习语的结构类型和结构表达形式(短语和短句)进行了描述、分析和比较,并从民族思维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

- 论文还从象征和文化的角度描述、分析和对比了韩语和越南语中人类评价的语义。

3.2.主要结论:

- 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的习语在概念、结构特征(结构类型)、惯用意义特征、构成惯用意义的语料库(使用的词组)、象征性主题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与语言的普遍性有关,尤其与习语的普遍性有关。

- 韩越两国评价人的习语在用语、结构特征(结构类型的使用方法、结构表达形式)、语义特征(意义类型、意义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源于韩越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

- 论文研究表明,语言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互补性原则”(语法的发展是为了补充语言结构的不足)的影响。语言的结构、语义和文化是有机联系的,语言的异同与文化、思维的异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崔海炯

论文题目: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物性格的成语论文的科学分支:语言学

主要的:对比语言学代码:62 22 02 41

研究生培养机构名称: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VNU-Hanoi。

1. 论文目的与目标

本论文旨在阐明韩语和越南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活动。

研究对象是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物性格的习语的结构和语义特点。

2.研究方法

- 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来描述评价韩语和越南语人物性格的习语的结构和语义的描述方法:句子成分分析、直接构成分析、词汇语义(句子意义)分析和惯用语义(隐喻意义)分析等。

- 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分析、对比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物性格的习语的结构和语义特点。

3. 主要结果与结论

3.1.主要成果

- 本论文对韩语、越南语中的成语概念,包括术语、范畴等进行了比较与对比,并构建了理论基础。

- 本论文从形态句法的角度对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物的习语的结构模式和表达形式结构(短语或小句)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对比,并从人的思维方式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 论文还从象征词汇和文化的角度对韩语和越南语中评价人物的习语的语义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对比。

3.2.主要的

- 韩越两国评价人物性格的成语在概念、结构特点(结构模式)、惯用语义特点、构成惯用语义的语言材料(所使用的词汇组)、象征动机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与一般语言的共同概念以及个别成语所具有的包容性特点有关。

- 韩越两国评价人物性格的习语在术语、结构特点(结构模式的使用方法、结构表达的形式)、语义特点(语义模式、语义构成方法)等方面各有特点。这些不同特点的根源在于韩越两国语言类型和文化的不同特点。

- 论文的研究表明,语言在演化过程中受到“辅助性原则”(语法发展成为补充语言结构弱点的方式)的影响。语言的结构、语义、文化与文化、思维具有有机密切、相互联系的特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作者:乌什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