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杜德孝教授——一位充满梦想和创造力的老师

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04:17
杜德孝教授,功勋卓著,1924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内市慈廉郡古如乡,2003年3月27日逝世。作为最早一批为河内理工大学(原名文学院)文学系建系做出贡献的教师之一,杜德孝教授属于第二代,其前辈包括邓泰梅、怀清、曹春辉、阮孟祥、黄春二等文学系领军人物。若要提及当时在文学院这片土地上,在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教学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教师和研究人员,恐怕需要花费大量笔墨才能详尽描述他们的贡献。杜德孝教授的名字也位列其中。
GS.NGƯT Đỗ Đức Hiểu – Người thầy mơ mộng và sáng tạo
杜德孝教授——一位充满梦想和创造力的老师

我知道杜德孝教授参与了其中一部分。有点晚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才与他相识,但我有幸与他亲近,一起学习、工作、分享秘密,也正因如此,我对他有了一些了解。的确,不难想象我们初次见面时的情景,甚至在不得不永远离开他的最后一刻,他的形象依然清晰可见。在河内综合科学大学文学院,他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几乎所有几代他的同事和学生都能轻易地想象出这样的杜德孝教授:瘦削、苍白,有时显得“缺乏活力”,近距离交谈时,他总是轻声细语,但讲课时,他的声音却像狂风中的海浪般洪亮(即使坐在教室后排也能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声音)。杜德孝教授的工作能力确实非凡。很难想象,一个年轻时切除了三分之二胃、身体瘦弱如芦苇的人,竟然风雨无阻地骑着自行车,从杭白街26号到美池宿舍——上世纪70年代,他担任文学院副院长时,那里是文学院和历史学院的所在地。到了晚上,他会弓着背埋头读书(由于视力不好,他不得不戴上度数超过5度的眼镜),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创作出无数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字。我知道,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饱受疾病折磨,杜德孝教授仍然坚持阅读和写作,尽管他的健康状况似乎已经不允许他保持清醒的头脑来记录他的创作灵感。

实际上,如果没有变化如果按照他最初的选择,杜德孝本应该成为一名律师,或者如果情况稍有不同,他本应该成为一名公务员。法律实务1943年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后,他进入法学院学习,与当时攻读哲学的作家阮廷氏同为一代。多年以后,两人最终都选择了文学之路,杜德孝选择了教书和研究,而阮廷氏则选择了写作。两人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没有完全按照最初的选择走下去。抗法战争爆发后,响应党的号召,他们都离开了法国学校,奔赴前线。阮廷氏似乎仍然保留着一些最初的“职业基因”,直到他早期参与抗法战争。他撰写了不少哲学研究著作,发表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而杜德孝最初的选择似乎是成为一名律师,或者至少是一名公务员。涉及他触犯了法律,但最终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酷似17世纪法国喜剧演员莫里哀,并在其教科书中大量引用了莫里哀的作品。法国文学史他也放弃了最初选择的职业。律师,踏上艺术之路。在杜德孝的作品中,他早期职业生涯的唯一痕迹,部分体现在他阐述或谈论他认为重要的问题的方式上;或者体现在他不得不表达对某个他不满意的问题的看法上。那时,他的论点极其尖锐。或许,仅此而已。至于文学,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命中注定的选择”。确切地说,从1945年之后,也就是之后不久。离开在黎圣宗街19号的鲁阿特演讲厅,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只“关心”一条预定的道路——文学——作为一名教师。撞到孩子的头曾在富寿中学任教;后任太原省梁玉权中学任教;曾任河内大学文学院教授;有时也担任教授西方学习从字面上讲,他曾在中国南京教法语;也曾在教育培训部图书馆部门担任公务员,负责组织编写普通教育教材。尽管他涉猎广泛,但所有工作最终都与文学“息息相关”。或许正因如此,我们后来会看到一位在文学创作中始终“涉猎广泛”的杜德孝。很难将他归类于单一领域。狭窄的例如,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专家。排名关于西方文学。这固然没错,但还不够。因为除了他对西方文学的精辟论述之外,我们还能读到他许多关于越南文学的精妙而深刻的著述;许多人甚至认为他一定是越南文学专家。正因如此,在1955年至1958年间,他曾参与越南教育培训部图书馆的教材编写工作,并且是黎贵敦小组的成员,该小组由当时著名的西方和越南学者组成,成员包括武廷莲、黄礼、黎智苑等。可怜的,他的越南语既饱含雨果的精神,又极具越南特色。此外,阅读杜德孝的作品,有时人们会从中感受到他对……的了解。学术的因为从他提出问题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方式,到解释文件和分析文本的方式,他与教授并无二致。法国研究事实上,有时他会写出好几页的文学作品。清晰、清脆就像个“小学生”。而且很难“评价”哪种品质更胜一筹(?)。他的老师,他最亲密的同事,也是多年来最了解他的人,人民教师黎鸿三,在他去世后的一篇短文中,非常准确地评价说,他身上“有很多品质”。雨果最明显的对比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胆怯与勇敢,年老与年轻的思维……”。的确,要做出如此精辟的评论,必须对他非常了解。而且,我认为,这还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澄清一些问题。人的品质工作他就是这样:由于这些矛盾,他也成了一个梦想家。梦幻般的有创造力的这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通过全面了解杜德孝的职业生涯,我们将更清楚地理解这一点。

可以肯定的是,杜德孝开始涉足文学领域是在虚线经验从民族文学,越南文学中。晚年,他在与评论家忠德的一次谈话中写道:在“游历”到“遥远的西方”,沿着长江、前阳江漫步,坐在西湖边,苏州、北京、南京、上海(在他去南京大学教法语期间)之后。有时我会漫步塞纳河畔,徜徉在卢森堡公园,坐在乔治·桑雕像下的长椅上,有时还会去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眺望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先贤祠(那时我曾在巴黎第七大学学习法国文学史的写作方法)……”,他回到自己熟悉的民族文学花园,开始书写他最爱的越南文学。事实上,他从小就对越南文学充满热情。虽然他也热爱法国文学,但杜德孝的写作生涯并非始于法国文学。或许,这完全可以理解: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常规的他最初是一名法学学生。虽然他从事法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近五十年(他的重要成就也集中在这一领域),但直到1958年他离开图书馆部门回到大学语言文学系后,他才真正称得上是“自学”的法国文学知识。与此同时,他对越南文学的了解却是长期积累的。他出生于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和激励。他发自内心地回忆道:“我歌唱……”守卫要塞三年……“南昌的杜氏夫人,眉宇间映着新月,秋日的粉香更添几分哀伤……”另一位与杜德孝教授关系密切、十分了解他的同事,功勋教师邓氏行(Dang Thi Hanh)回忆起她第一次在太原省梁玉权中学见到杜德孝教授并听他讲课的情景:“我刚入学时,有幸旁听了杜德孝先生的文学课。后来,我和他同系多年,但岁月流逝,从初次见面到几十年后他去世,我发现他的外貌和性格几乎没有变化。大约75岁时,一位普通中学的学生多年后再次见到他,说道:‘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年轻,因为他年纪大了。’我们可以借用苏友的一首诗来形容他,诗中描写了一位著名的女英雄(她‘有岁月,却不显老’)。我和同事们一起走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看到一个高瘦的身影。”他总是仰望天空,眼神充满灵感。但当他开始用那种尖锐的声音讲课时(尤其是在他激动的时候)——令人惊讶的是,那种声音和那种表情并不滑稽——全班同学都鸦雀无声了……女孩望着雨,妇女出版社,2008 年)。

作为一名“学者”,杜德孝在向读者传授知识和见解时,始终尊重读者。portée de tous(人人都能理解)。对他而言,纸上的一切文字都必须清晰、明了、易懂。这源于他五十多年来作为一名教师的坚持、训练,以及焦虑和担忧。另一位与他关系密切、相识多年的同事,人民教师黎鸿三,曾讲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面对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当许多人毫不犹豫地‘滔滔不绝’时,他(杜德孝)却温和而犹豫地问道:‘他在说什么?我读了四遍还是不明白。’”这便是杜德孝对那种“冗长、炫耀”的文学研究风格的“礼貌”回应。耀斑读者们,杜德孝从未利用“上级”、“资历”或“大树”的地位来掩盖下属的后辈。在翻译领域,杜德孝留下了许多被人们称为“经典”(通常在学校教授)的作家的译作。人民教师黎鸿三写道:“在我看来,一位如此热爱自己工作的教师在翻译领域——以及批评领域——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除了著名的儿童故事之外,他翻译的作品涵盖了法国文学史上许多典型作家的作品:达尔杜弗,守财奴,守财奴莫里哀(17世纪)保罗和维吉妮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18世纪)的戏剧玛丽昂·德洛姆以及小说悲惨世界(一般译本)作者:V.雨果(19世纪)……系列法国文学作品选集这部双语著作由他和我共同编辑,他编辑并翻译了第二卷(17世纪)的大部分内容。在巴尔扎克诞辰200周年之际,他翻译了自己生命的最后几页。前言《人生喜剧》

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杜德孝教授与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密切合作,留下了数千页的文字作品,包括教科书、理论研究、译著,以及他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典范。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约1992年至2002年),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但他仍然致力于撰写三部关于革新文学阅读方式的著作。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杜德孝教授必须竭尽全力,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梦幻般的有创造力的最后三本书文学批评领域的创新(1993年)阅读和评论方面的创新(1999年)现代诗学(2000年),出版于20世纪末。在他去世十年后,杜德孝教授上述三部作品中最具梦幻性和创造性的文章,由他的学生兼老师陈兴汇编并编纂成册,书名为《教授的梦幻与创造力》。现代诗学——一些理论和应用问题(教育出版社,2012年,700页)。研究员赖阮安曾对他做出如下微妙的评价:“他的著作带有……的印记。”发抖既自信又惊讶,像是一位想要思考新事物的研究者”。

杜德孝教授终其一生都奉行节俭的生活方式,但他从未停止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梦想和创造。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尤其是在研究和教学方面,他最大的恐惧是无法与时俱进。此外,他还害怕自己会变成一个……复制其他人,或者“把其他人”(学生一代)变成复制创意白日梦别让人们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老师的忠告。

是这一代后代低得多高级的我不敢妄自断言自己了解他的一切——他是一位拥有深邃灵魂和渊博知识的人,因此我只能像上面这样,对杜德孝教授这位功勋教师写下几行漫谈。阅读他自己的著作才能了解他。

2013年秋末

作者:Tran Hinh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