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对学分制和学术指导的评论

星期二 - 2011年3月15日 09:07
USSH——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阮秋江硕士将在12月4日举行的大学学分制四年培训总结会议上发表演讲。
USSH——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阮秋江硕士将在12月4日举行的大学学分制四年培训总结会议上发表演讲。 本次演讲,我想以三个身份发言:第一,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分制改革初期的助理起草人;第二,作为学术顾问;第三,作为讲师。首先,我必须声明,从一开始,我就一直支持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为了解释我接下来的评论,我将阐明我达成这一共识的原因。在我看来,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就像一场变革,即使失败,其后果也几乎不会更糟。我相信我是学院里少数几个从一开始就支持这一过渡的人之一。当时,我看到大多数人并不支持,因为很多人认为新的培训制度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换句话说,当时似乎每个人都预设了学年制仍然相当稳定。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学年制需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因为如果我们继续维持旧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有一天我们的学校将不再有太多学生需要教。
学年制需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因为如果我们继续维持旧的学习方式,很有可能有一天我们的学校将不再有太多学生需要教。
我再次提及此事,是为了与大家分享我对培训部干部的敬意和认可(我至今仍记得每次讨论学分问题时范嘉林先生和丁越海先生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正是他们直面众人,坚持不懈地犯错,坚持不懈地学习,坚持不懈地改变,坚持不懈地解释,才使得两种培训体系之间实现了较为清晰的转变,首先是形式上的转变。坦白说,这种性质上的转变,无论是内容上的转变,都不在培训部的责任范围之内,也并非培训部的能力所能及。这是全校上下、每位教职员工的长期努力。我内心深处认为,这些人是敢于战斗的人,尽管他们并非不明白每个人都可能受伤,失败的可能性也不低(或许他们才是更明白这一点的人)。然而,与学年制相比,这种尝试至少还有一丝成功的希望。我还必须明确指出,学年制的停滞并非源于这种培训制度本身的性质(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古老的培训制度,例如牛津大学),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面对改变,除非被迫。因此,与越南大多数发展里程碑一样,这里的变革并非渐进式的,而是不幸的革命性变革。正是这种革命性揭示了转型过程中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准备不足、利益冲突,以及有时的草率。然而,我认为转型并非从根本上失败。基于以上支持,我想在本次讨论中提出几点看法。尽管我的观点可能肤浅、直白,有时甚至悲观,但它们都源于对这所学校积极而深刻变革的渴望。作为学院学分课程框架编制的助理,我认为我们(我敢只谈我所在学院的情况)错失了一次改革自身课程的宝贵机会。由于能力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我所负责的课程框架制定工作基本只是横向的迁移。具体表现在:——课程结构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理互补,而是实现了模块的松散组合,理论不足以成为实践的基础,实践的意义也大大降低。——忽视了将课程框架拆分到不同专业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块的编排能力,以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成本。
作为学院学分课程框架的助理编辑,我认为我们(我只敢谈论我们学院的情况)错过了一次改革我们自己课程的宝贵机会。
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或许不应在此过多讨论。我只是想提个建议,在实行学分制几年之后,或许是时候让我们吸取学分制的优缺点,并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机会,重新修订课程框架。作为一名学术顾问,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基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无法指导学生。例如,很多学生问我:“我想成为一名电视记者,我的课程设置应该如何设计?” 当然,我只能回答:“亲爱的,你只要学习平面新闻、摄影新闻、广播新闻、公共关系和广告等所有科目就行了。因为我们学院不分专业,所以你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你仍然需要学习所有科目;没有办法为你量身定制一个课程。” 显然,这个答案证明学科模块化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效果。从这个回答来看,我认为学院开设窄专业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学院的发展战略极为有效。其次,如果咨询工作仅仅停留在技术咨询阶段,就很难取得成效。学术咨询工作首先要提供学习策略方面的建议(正如我之前所说,由于项目安排不合理,我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其次才是学习态度方面的建议。目前的学生(就我所认识的新闻学院学生而言)的学习态度出奇地粗心懒惰。这很可能是由于模块制的碎片化造成的,因为在学年期间,我发现大家的学习氛围更加积极。这种脱节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弥补(我还没有想到什么,但我会自发地经常与他们交谈,分享我的感受,并鼓励他们学习——这非常累人,而且很辛苦,没有任何报酬)。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将学生的学习精神与学习精神联系起来。
……经过几年学分制的实践,或许是时候让我们吸取学分制的优缺点,并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机会来重新修改课程框架,使其更加适合。
作为一名讲师,我认为:——学生的自学水平太差,是因为我们(就新闻学院而言)提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过于教条。这应该叫理论,而不是理论。因此,学生获得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无法开放和自主学习新知识。它也扼杀了学生提出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欲望。这又一次源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在学年制下,这个问题在学分制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学习资料体系太差。学生没有足够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也没有重要的书籍。我想指出的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与大众化的学习资料完全不同,因为只有图书馆系统推广的学习资料才能使阅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和关键内容。只有教师才能提供学习资料,这使得他们显得专制和片面,仿佛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这显然限制了学生掌控自身学习过程的能力,也阻碍了他们批判和质疑的能力(因为老师才是强加书本资源的人)。以上是我根据几年来使用这种培训系统的经验总结的几点。还有很多其他问题让我耿耿于怀,但考虑到我们学校在这次变革中面临的混乱局面,我认为以上基本要点已经足够了。非常感谢。

作者:行政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