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关于学分制度和学业指导的评论

2011年3月15日,星期二,上午9:07
USH – 阮秋江硕士(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将在 12 月 4 日举行的会议上作总结 4 年学分制大学培训的报告。
USH – 阮秋江硕士(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将在 12 月 4 日举行的会议上作总结 4 年学分制大学培训的报告。 在本次发言中,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首先,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分制改革初期的助理,其次,作为学术顾问,最后,作为讲师。首先,我必须声明,从一开始,我就一直支持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改革。下文我将阐述我达成共识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我接下来的观点。在我看来,从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改革就像一次变革,即使失败,也很难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我相信,我是学院里少数从一开始就支持这项改革的人之一。当时,我发现大多数人并不支持,因为很多人认为新的教育体系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换句话说,当时似乎每个人都认为学年制仍然相当稳定。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年级制度需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因为如果我们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很有可能有一天我们的学校将不再有很多学生可教。
年级制度需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因为如果我们继续沿用旧的学习方式,很有可能有一天我们的学校将不再有很多学生可教。
我再次提及此事,是为了向大家表达我对训练部各位领导的敬意和赞赏(我至今仍记得每次讨论学分问题时,范嘉林先生和丁越海先生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正是他们直面挑战,不断试错,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解释,才最终促成了两种训练体系之间较为清晰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形式上。坦白地说,这种转变的本质和内容并非训练部的责任或能力所能及,而是全校师生长期努力的成果。在我看来,他们是甘愿赴汤蹈火的人,尽管他们并非不明白每个人都可能受伤,失败的可能性也不低(或许他们才是最明白这一点的人)。然而,与按年计分的体系相比,这种尝试至少带来了一线成功的希望。我还必须澄清,学年制的停滞不前并非源于该教育体系本身的性质(许多地方仍然沿用这种旧的教育体系,例如牛津大学),而是因为除非被迫,否则没有人愿意面对变革。因此,如同越南的大多数发展里程碑一样,这里的变革并非渐进式的,而是令人遗憾的革命性变革。正是这种革命性暴露了转型过程中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准备不足、利益冲突,以及有时出现的鲁莽行事。然而,我认为转型从根本上来说并非失败。基于以上论述,我想在本次讨论中提出几点看法。尽管我的观点可能流于表面、直白,有时甚至略显悲观,但它们都源于我对这所学校积极而深刻变革的渴望。作为学院学分制框架编制的助理,我认为我们(我仅敢于谈论我们学院的情况)错失了一次改革自身课程体系的宝贵机会。由于能力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我负责的课程框架编制工作基本上只是横向移植。具体来说,我们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结构中理论与实践未能得到适当的互补,仅实现了模块的松散组合,理论不足以支撑实践,因此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都大大降低。- 错失了将课程框架细分为不同专业的机会,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地灵活安排模块,也无法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精力。
作为学院学分制课程框架的助理编辑,我认为我们(我只敢谈论我们学院的情况)错失了一次改革我们自身课程的宝贵机会。
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或许不宜在此过多赘述。我只想提一个请求:经过几年的学分制实践,或许我们应该吸取学分制的教训,正视自身的不足,反思所犯的错误。此时,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对课程框架进行相应的调整。作为一名学术顾问,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首先,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例如,很多学生问我:“我想成为一名电视记者,我的课程应该如何安排?” 我当然只能回答:“亲爱的,你只需要学习平面新闻、摄影新闻、广播新闻、公共关系和广告等所有相关课程。因为我们学院不设专业,你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所有课程都必须学习;我们无法为你量身定制课程。” 显然,这样的回答证明了课程模块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从这个回答来看,我认为学院设立细分专业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对学院的发展战略极其有效。——其次,如果咨询工作仅仅停留在技术咨询层面,就很难取得成效。学术咨询工作首先必须指导学习策略(就我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这方面我做得并不理想),其次才是指导学习态度。目前的学生(就我所了解的新闻学院学生而言)学习态度出奇地散漫懒散。这很可能是由于模块制的碎片化造成的,因为在学年期间,我发现他们的学习氛围更加积极。这种脱节需要以某种方式弥合(我目前还没有想到具体方法,只是通过经常与他们交谈、分享我的感受以及鼓励他们学习来自发地进行——这是一项非常辛苦且没有报酬的工作)。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过几年的信用制度实践,或许我们应该认真吸取信用制度的教训,反思其优缺点,并认识到我们所犯的错误。现在正是我们重新审视并完善方案框架,使其更加适用的时候。
作为一名讲师,我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太差,因为我们(以新闻学院为例)提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体系过于教条。这应该被称为“理论”,而不是“理论”。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无法开放和自主获取新知识。这也扼杀了学生提问和批判的欲望。这再次源于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学年制下存在这个问题,但在学分制下则更加明显。——我们的学习资料体系也十分匮乏。学生的图书馆藏书不足,而且馆藏书籍匮乏。我想指出的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与普及的学习资料截然不同,因为只有图书馆系统普及的学习资料才能使阅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和关键环节。教师是唯一能够提供学习资料的人,这使得他们显得专断片面,仿佛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这显然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削弱了他们的批判性和质疑能力(因为教材是由教师决定的)。以上是我基于几年使用这套教学体系的经验总结。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值得探讨,但考虑到我们学校在改革中面临的混乱局面,我认为以上几点已经足够了。非常感谢。

作者:行政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