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信用培训方向深入推进

2011年1月17日星期一 06:54
实施学分制是越南国立大学(VNU)提高教育质量、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政策。作为该政策的先行者之一,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实施学分制已有四年,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副校长阮金山副教授分享了经验教训,并指出了新的挑战。
实施学分制是越南国立大学(VNU)提高教育质量、迈向国际化的重要政策。作为该政策的先行者之一,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实施学分制已有四年,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副校长阮金山副教授分享了经验教训,并指出了新的挑战。 - 阮金山副教授,请您介绍一下社会科学人文大学实行学分培养方式四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自2003年起实施学年制转学分制的政策,并于2007-2008学年正式实行学分制。在对这种新型培训模式缺乏了解和经验的情况下,学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决心。初步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职工和教师对学分制培训要求的认识有所提高。第一学年结束后,出现了一些希望恢复学年制培训的质疑情绪。第二学年,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认识开始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指出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克服哪些问题以改进学分制培训。其次,尽管过去四年组织实施工作量很大,但学院仍然按照路线图成功实施了大学转学分制计划。三是学院在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大纲、课程学习指导、教材编写、考试评估等方面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四是提升学生学分培养适应性和学习质量的条件得到保障。通过学习成果和质量评估活动,可以看出教学质量逐年逐步提高。
我们需要尽快对培养方案进行现代化改造。学分转换培养方案运行两年后,显然学分和科目数量过多,这源于转换培养方案的初衷:水平转学。此外,目前的培养方案不仅选修课时少,更重要的是培养方案之间相互封闭。在实施双学位培养方案建设时,双学位培养方案的学分额度大多在85至90学分之间,这意味着总学时差异高达65%。这限制了为学生开设“全年制”科目的机会。有必要考虑根据“按需学习”这一原则设定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即学生可以从学校专业及以上级别的“选修课篮”中进行选择。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筛选现有科目,还能提高“培养方案资本”的有效性,因为许多学生都会选择这些科目。理学硕士 Dinh Viet Hai - 培训部副主任
——那么,先生,转换训练形式最根本的困难是什么?- 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对改变的恐惧,旧习惯的惯性,也就是意识形态问题。第二个困难是缺乏一些重要的条件,例如设施和人力资源,以支持大规模实施。- 据了解,2011-2015年是学院深入开展学分培训的阶段性任务。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一阶段的目标。我们把过去的四年称为转型过程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转型主要在形式、技术、管理流程和培训思路等方面进行,最初是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面。2011年至2015年将是深度转型阶段。培训深度转型的实施正值良机,诸多有利因素交织。过去四年的学分制运行,为整个转型过程的运行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当前学分制培训是必然趋势,与培训管理的国际化和创新趋势相契合。学分制的深度实施主要在教学方法、考核方面,特别是自学自研的考核和指导方面。这是真正发挥学分制培训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步,即调动学习者和教师的积极性。- 那么学院将面临哪些挑战?又将重点采取哪些解决方案?- 主要挑战有几个:一是人力挑战,即师资力量。讲师的自我认知、培训技术的熟练程度、专业素养以及对培训要求的严格执行是学分培训的重要环节。此外,在第二阶段,我们计划每年组织教师注册,并根据课程要求、性质和作用安排课程,以确保讲师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然而,在对讲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繁重而收入却没有增加或增长甚微的情况下,思想观念问题不可避免。从上述问题出发,我们认为师资力量问题是一个突破口,它不仅决定着培训问题,也决定着学院其他活动的成败。第二个挑战是设施和技术。“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方便地查阅资料”的口号可能仍然遥不可及。第三个挑战是培训管理和学生管理系统需要现代化和规范化。现行管理体系暂时可以维持运行,但为了确保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以满足第二阶段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符合IS 9000.2001标准的运营体系或许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还面临着集中与分散之间的矛盾:是将管理集中到各部门,还是将部分培训领域的管理分散到各院系和培训单位。第四个挑战是提高整体培训质量的解决方案以及针对集团的解决方案。必须重申,转向学分制培训是实现培训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发展国际一流培训和高质量培训的政策是一项伟大而必要的政策,但它也带来了一个矛盾,即整体解决方案与集团优先权之间的矛盾。投资高质量课程与大规模实施存在诸多矛盾。因此,学院的任务是:找到适合学院的国际一流培训解决方案,并在学分制培训环境下开展高质量的培训。
实施学分制培养需要关注的三个因素:教师、学生和组织机制,其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教师的改变。教师是学分制培养中最重要的变量。教师的改变,会带动学生的改变,而学生本来就比较被动。教师的改变也会对机制产生影响,因为机制是人创造的。总之,学分制需要从教师做起,这是转向学分制培养的主要驱动力。组织机制和学生的改变是好的,但如果教师不改变,就不是实质性的、根本性的、长远的改变。国际研究学院副教授黄克南博士
- 上一阶段,学生们反映选择老师和科目的机会不多。下一阶段会克服这个问题吗?- 在近期的培养方式转型期,学生虽然可以选课,但主要还是根据学习计划选择课程,培养方案中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数量仍然不多。这需要时间和多方面的准备。至于教师的选择,这并非易事。要让学生选择教师,首先要求该科目参与教学的人数要多,师资力量,也就是培养的人力资源要充足。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行,因为大多数专业科目只有一名教学负责人。另一方面,心理问题和传统习惯也不利于这项工作。未来几年,人文社科大学将优先安排学生为通识教育知识板块的科目选择教师。在专业科目中,学生能否选择教师,则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发展情况。- 有人认为,将旧课程改为新的学分制培养方案,只是简单的横向转移,并不能真正满足学分要求?- 当然,在转换过程中,培养方案的转换至关重要。人文社科大学已转换的培养方案并非机械转换,而是整合了多门学科,创新了知识板块的布局,增加了选修科目,优化了培养方案的先修内容和顺序。为使转换后的培养方案能够有效运行,制定了学科大纲和学科指导文件体系,以服务于适应学分制的新教学方法的实施。但目前的培养方案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科目数量仍然偏多,2学分科目比例过高,导致培养方案碎片化,培养方案管理和实施难度较大,人文社科板块内培养方案之间的兼容性仍然较低。
作为哲学系提前一年毕业的学生之一,我们的经验是依靠小组学习、交换学习资料、分享学分培养方法等团结的力量克服困难……我们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疲惫和沮丧时互相鼓励。因为快速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没有经验或前辈的先例。Duong Thi Oanh Thanh - 哲学学院 QH-2007-X 课程前学生
- 学校对 VNU 有什么建议,以支持在学校实施学分培训,并在 VNU 范围内推广学分培训?- 首先,河内国立大学需要在学分制培训条件方面取得突破性、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图书馆、学习资料、信息技术和其他培训设施。其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主性,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路线图,与设施、学习资料的改善以及教学和管理人员专业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相适应。第三,河内国立大学需要研究并制定一个合适的项目,将高质量的国际化培训模式转化为适应学分制培训环境的模式。第四,需要研究和创新青年会和学生会的运作模式,使其适应学分制培训,避免像学年制培训那样僵化和被动。第五,应该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结合严格的奖惩措施,甚至淘汰制,逐步提高培训质量。最后,河内国立大学需要在加强单位间联系和提高培训单位自主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且协调的解决方案。谢谢您,教授!

作者:清河

 标签:消息活动人物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