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分制是越南国家大学(VNU)提升教育质量、迈向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政策。作为该政策的先行者之一,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VNU)已推行学分制四年,并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副校长阮金山副教授博士分享了经验教训,并指出了新的挑战。
- 阮金山副教授博士,请您介绍一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实施学分制培训方法4年后的主要成果?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自2003年起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并于2007-2008学年正式实施。由于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缺乏了解和经验,学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决心。初步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职工对学分制教学要求的认识显著提高。第一学年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想要恢复学年制教学的疑虑情绪。但在接下来的学年里,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认识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指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难,以完善学分制教学。其次,尽管过去四年组织和实施工作量巨大,但学院仍按计划成功完成了学分制教学改革。第三,学院在培训项目建设、课程大纲、课程学习指南、教材编写以及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根本性改革。第四,提高了学生适应学分制培训和学习质量的条件得到了保障。通过学习成果和质量评估活动可以看出,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我们需要尽快对培训项目进行现代化改造。经过两年的学分制转换培训项目运行,我们发现学分和课程数量过多,这源于项目改革之初的横向转换方向。此外,目前的培训项目不仅选修课时间少,更重要的是,不同项目之间缺乏衔接。在建设双学位培训项目时,双学位项目的学分大多在85到90学分之间,这意味着总学时相差高达65%。这限制了学生全年选修课程的机会。因此,有必要考虑根据“按需学习”的理念设定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即学生可以从学校主修或更高专业组的“选修课库”中进行选择。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筛选现有课程,还能提高“热门课程”的利用率,这些热门课程是许多学生选择的。丁越海硕士 - 培训部副主任
那么,先生,转换培训表格最根本的困难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变革的恐惧和旧习惯的惯性,也就是意识形态问题。第二个困难在于缺乏广泛实施所需的一些重要条件,例如设施和人力资源。
据悉,学院将2011年至2015年定为学分制培训的深度发展时期。请问这一时期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我们将过去四年称为转型过程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转型主要体现在形式、技术、管理周期和培训理念等方面,最初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面。2011年至2015年是深度转型阶段。深度培训转型的实施正值良机,诸多有利因素为其提供了绝佳契机。过去四年在学分制下的运作为整个转型过程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当前学分制培训已成为必然趋势,与培训管理国际化和创新发展趋势相符。深度学分制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面,尤其体现在对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评估与指导方面。这是真正提升培训质量的关键一步,它充分发挥了学分制培训的优势,即激发学习者和教师的主动性。
那么,这所学校将面临哪些挑战?它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面临几项重大挑战:一是人员挑战,即师资问题。教师的自我认知、培训技术熟练程度、专业素养以及培训要求的严格执行,都是学分制培训的重要环节。此外,在第二阶段,我们计划根据课程需求、性质和作用,每年组织教师注册并安排课程,以便教师具备科研条件。然而,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越来越大,而收入却没有增长或增长甚微的情况下,思想问题不可避免。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将人员问题视为突破口,它不仅是解决培训问题的关键,也是决定学校其他活动的关键。第二个挑战是设施和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便捷查找资料”的口号可能还遥不可及。第三个挑战是培训管理和学生管理系统需要现代化和标准化。目前的管理体系可以暂时维持运行,但为了确保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以满足第二阶段的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标准化。符合IS 9000:2001标准的操作系统可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还面临着集中化与分散化之间的矛盾:是将管理权集中于各部门,还是将部分培训领域的管理权分散到各院系和培训单位?第四个挑战是如何提高整体培训质量,以及如何为各群体提供解决方案。必须重申,转向学分制是实现培训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发展国际一流培训和高质量培训的政策是一项伟大且必要的政策,但它也存在一个矛盾,即整体解决方案与群体优先之间的矛盾。投资高质量课程与大规模实施之间存在诸多冲突。因此,学院的任务是:制定一套适合学院的国际一流培训方案,并在学分制环境下提供高质量的培训。
在实施学分制培训时,需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组织机制这三个因素,其中最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师。这是学分制培训中最关键的变量。教师的改变会促使相对被动的学生也随之改变。教师的改变也会影响组织机制,因为组织机制是由人创造的。简而言之,学分制培训必须从教师开始,这才是向学分制培训转变的主要驱动力。组织机制和学生的改变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师不改变,这些改变就无法带来实质性的、根本性的和长期的成效。副教授,黄克南博士 - 国际研究学院
- 在上一阶段,学生们反映选择老师和科目的机会不多。这个问题在下一阶段会得到改善吗?在近期的教学方法转型期,学生虽然可以选课,但主要仅限于选择学习计划中的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数量仍然有限。这需要多方面的时间和准备。至于选课问题,则更为复杂。要让学生自主选课,首先需要课程有较多的教师参与授课,即教学人员数量充足,培训人力资源必须充足。但这并不现实,因为大多数专业课程通常只有一位教师负责授课。另一方面,心理因素和传统习惯也不利于这种教学方式。未来几年,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将首先在通识教育知识模块中推行学生选课制度。至于专业课程是否允许学生选课,则将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发展情况。
- 有些人认为,将旧课程转移到新的学分制培训计划中只是简单的横向转移,并不能真正满足学分的要求?当然,在转型过程中,课程的转型至关重要。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转型并非机械式的转换。许多学科被整合,知识模块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创新,选修课数量增加,课程的先修要求和顺序也得到了改进。为了有效运行转型后的课程,学校编制了课程大纲和指导文件,以服务于适应学分制的新教学方法。然而,目前的课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数量仍然过多,2学分课程的比例过高,导致课程分散,难以管理和实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模块内各课程之间的兼容性仍然较低。
作为哲学系提前一年毕业的学生,我们的经验是依靠团结的力量克服困难,例如小组学习、交流学习资料、分享学分培训方法等等。我们互相帮助,在疲惫和沮丧时互相鼓励。因为要快速学习并取得好成绩并非易事,毕竟没有前人的经验或先例可循。Duong Thi Oanh Thanh - 哲学学院 QH-2007-X 课程前学生
- 学校对越南国立大学在校内实施学分制培训以及在越南国立大学范围内推广学分制培训有何建议?首先,越南国立大学(VNU)需要在学分制教学条件方面取得突破性、革命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图书馆、学习资料、信息技术和其他教学设施。其次,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主权,同时也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必须制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路线图,使其与设施、学习资料的改进以及教职工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相协调。第三,越南国立大学需要研究并制定合适的方案,将高质量的国际标准教学模式转化为适合学分制教学环境的模式。第四,需要研究和创新青年团和学生会的运作模式,使其适应学分制教学,避免像学年制教学那样僵化和被动。第五,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规章制度,并辅以严格的奖惩措施,甚至淘汰不合格人员,以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越南国立大学需要在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提高各教学单位的自主权之间找到一个合适且协调的解决方案。
谢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