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日本宗教史

星期三 - 2011年2月16日 22:10
USSH 隆重推出由 Sueki Fumihiko 作家撰写、Pham Thi Thu Giang(博士、东洋学部日本研究系讲师)翻译的《日本宗教史》一书。
USSH 隆重推出由 Sueki Fumihiko 作家撰写、Pham Thi Thu Giang(博士、东洋学部日本研究系讲师)翻译的《日本宗教史》一书。 越南和日本都被认为是汉文化区国家,深受中国的影响。两国的宗教也不例外。越南和日本都吸收了佛教、儒教、道教等主要源自中华文明摇篮的思想。因此,人们常常容易认为两国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并认为可以用本国文化作为衡量对方文化的标准。越南和日本都存在这种情况,两国的文化交流大多停留在表面,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研究著作仍然寥寥无几。亲爱的读者,您手中的这本书翻译自末木文彦研究员五年前出版的著作。末木文彦研究员可以说是日本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尤其是在宗教思想史研究方面。他曾长期在东京大学任教,后转至日本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日文研)工作,该中心汇集了众多日本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在日本,每位专家通常专注于一个狭窄的领域。例如,日本佛教史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佛教史等,但其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寺院的经济基础、宗教团体的组织结构、教派的意识形态、寺庙的流派,甚至是一位不知名僧侣的思想……每位专家都深入钻研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不会侵犯其他专家的领域。这得益于日本人一丝不苟的性格,以及良好的研究条件——大量的古代文献和书籍在最佳的环境中保存完好。这既是日本研究人员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尤其是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由于过于专业化,只有一位或少数几位专家能够理解,这意味着研究缺乏社会和实践层面,无法提供全面的视角来解决当今日本社会的难题。末木教授的《日本宗教史》一书弥补了日本研究者上述的不足。他不仅对日本自古至今的佛教思想渊博,而且对神道教、道教、儒教、民族主义以及古典思想家等都有深入的研究……此外,他经常与国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视野全面客观,超越了内向型岛国研究者的典型思维模式。这体现在他对各个宗教在各个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大胆的评估。这些评估超越了既有的“权威科学解释”,在严谨的论证基础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启发了众多年轻研究者。与日本思想研究巨擘丸山昌夫不同,末木文彦在此重构了“古层”的概念,并明确指出这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积累的,而非某种不可改变的身份因素。他以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论证,如同魔术师般,运用这一概念剥去宗教所构建的文化层层外衣,找到了统领日本整个思想体系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古层”。耐人寻味的是,他发现了两种古层来解释现代社会中的日本思想与宗教问题。一种是隐藏在文化地下的真正的古层,另一种是本居宣长“发现”的古层,即虚构的古层。迄今为止,已有众多研究著作从不同角度剖析日本卷入二战、最终惨败并在近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留下严重后果的原因。但直到末木文彦的著作,才使人们得以全面审视导致日本参战的思潮,他将其概括为“虚构古层”的概念,并迫使日本承认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在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思想家和思想研究者对时代的责任。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上古层”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帮助研究者末木文彦探索日本思想世界,但他至今仍未超越丸山正男,因为他未能定义并具体命名“上古层”究竟是什么。此外,对于那些了解日本古代文化发展水平远超中国以外其他东亚国家的人来说,认为“上古层”只能诞生于公元七、八世纪左右,即佛教传入之后的说法,并不合理。因为如果没有文化基础,没有之前积累的财力和智慧,自公元630年以来,朝廷就不可能派遣钦阳使者前往唐朝汲取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也不可能为后人留下如今的建筑杰作和巅峰的文化成就。然而,这仍然是一本罕见的著作,它以逻辑性的方式整合了日本宗教的整个历史。如果不是对日本历史上所有宗教的多维关系有所了解,任何人都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对于越南读者,我们希望您在走进末惠文彦的这本著作时,能够暂时放下以往对宗教的固有观念和认知。只有这样,您才能理解并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因为日本的宗教、佛教、基督教等内涵,以及教义的构建方式、信众的组织方式……都遵循着与越南截然不同的逻辑。可以说,本书的精髓在于最后一章,因为它展现了一位深邃学者的思想中的结论和新的尝试。这一章的不完整性也提示了读者的思考。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献给那些陪伴作者踏上寻觅古老故事的艰难旅程并与之“同行”的读者。没有什么比让每位读者合上书本,都能找到一颗属于自己感悟的璀璨明珠更让我们感到荣幸的了。我们恭敬地将它介绍给您!

作者:行政

 标签:消息新出版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