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10 月 20 日举行的“大学质量文化”科学会议上,副教授 Nguyen Chi Hoa 博士和质量保证中心 Vu Minh Hien 主任发表的文章。
1. 问题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是国家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评估其自我评估结果的 20 所大学之一。理事会以 92.86% 的投票认可该学校符合教育质量标准。然而,这一结果的实际影响似乎并未波及学院的所有官员、讲师和工作人员。由此可见,除了质量控制工作之外,学院还需要其他解决方案,以便质量保证和改进工作成为学院所有成员的永久意识和经常性活动。本文将基于质量评估的结果,提出理论和实践依据,肯定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学院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解决方案。
2.从质量控制...
2.1. 2006年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质量状况2009年2月5日,国家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召开会议,对20所高校的自评估和外部评估结果进行审查。理事会讨论并得出结论,决定成立越南河内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1]。理事会同意外部评估小组的意见,具体结果如下:(图1a)
标准类型 |
学校自我评估 |
外部评估小组评估 |
不符合标准 |
没有 |
|
没有 |
|
未评估标准 |
没有 |
|
没有 |
|
达到 1 级的标准 |
07 标准 |
13% |
15个标准 |
|
达到 2 级的标准 |
46个标准 |
87% |
38个标准 |
|
达到 3 级的标准 |
0 个条件 |
|
0 个条件 |
|
表 1:
截至2006年6月的评估结果理事会一致评估了外部评估小组对学校的优势、劣势和建议 [2]。
2.2. 2009年中期审查的质量状况在收到外部评估小组的建议后,学院积极改进,提高了38/53标准的水平。评审结果对学院的发展步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标准类型 |
学校自我评估 |
审查的审查 |
不符合标准 |
没有 |
0% |
没有 |
0% |
未评估标准 |
没有 |
0% |
没有 |
0% |
达到 1 级的标准 |
没有 |
0% |
没有 |
0% |
达到 2 级的标准 |
24个标准 |
45.3% |
32个标准 |
60.4% |
达到 3 级的标准 |
29个标准 |
54.7% |
21个标准 |
39.6% |
表 2:
截至2009年9月的评估结果由此可见,通过两次考察,学院的发展道路已经取得了进步。
3. ......建立和发展优质文化,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
3.1.发展质量文化的必要性人们对质量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项理解是:
品质卓越。在这个概念中,高标准的资格受到重视。品质必须最好、最卓越。追求卓越显然是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为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质量保证体系不可避免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越南河内国立大学在过去十年中建立了内部质量体系。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也是这一共同发展的一部分。如今,大学的自主权正在不断增强。这是一个优势,但也增加了高校问责的压力。最近,根据 AUN 标准对两所国立大学的培训项目进行评估,也对尚未获得该系统认证的单位施加了很大压力。高等教育市场的增长提高了“客户”(学生、雇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显然,区域化和全球化是给越南大学带来压力的重要因素,迫使它们努力与区域和国际大学保持同步。在越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政府和大学的目标,也是发展的客观要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国际视野和吸引外国学生和教师的能力。尽管大学排名基于许多不同的指标和标准,尤其是科学研究,但教学质量仍然是大学的核心因素。吸引外国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到越南大学学习是国际一流大学的客观要求,但首先,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培养计划必须达到国际质量。那么,什么决定了该项目的国际质量呢?也许正是评估标准(措施)必须基于对质量评估有深远影响的标准。事实上,质量影响着大学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共同作用,才使得大学能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但不同地区的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换句话说,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与其他大学相同的要求,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自身特色。追求卓越意味着要建立质量保证的基本机制。卓越就像一座“冰山”,用于排名的指标只是可见的部分,而质量体系还有隐藏的、不可见的部分。不基于质量保证体系的指标
“可持续的”很脆弱。另一方面,正如 Vu Phuong Anh 博士所评论的那样,“
研究人员还指出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即使排名确实可靠且有价值,但它们仍然不能说明大学为何取得某个排名。排名告诉我们目的地,但却没有规划出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或许从图表上我们不应该期待出现这样的结果。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很多,这取决于每所大学和每个国家的当前地位、能力、条件和情况。这个道路必须由学校领导自己根据国家整体发展定位来确定。”[3a] 因此,要保持或者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保证质量,否则,大学将面临真正的挑战。大学的目标不仅是建立和运行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而且要发展与质量维护和改进紧密相关的体系;同时,必须创造自己独特的、系统的所有权特权。为此,大学里的每个人都需要了解质量保证流程并加以实施。这就是在大学里建立一种质量文化。由于国家和国际标准,大学拥有一个共同的框架,据此可以创建一个方法正确的质量体系。然而,文献和实践分析表明,这一首要条件不足以提高质量。多项研究表明,一些质量保证流程并没有对教学、研究和其他活动的质量产生影响,至少没有达到设定的预期。质量认证并不总能带来良好的质量改进。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高大学的质量,
品质文化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在高等教育中,
品质文化已被欧洲大学协会 (EUA) 采用,以传达质量作为大学所有成员(包括学生和行政人员)的共同价值观和集体责任的概念。优质文化需要通过有效的社区建设,在大学社区内达成共识,并改变大学内部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从而确保成员之间达成共识[3b]。概念
品质文化也用于指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质量为宗旨的组织文化;它的特点是两个不同的元素;一是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期望和对质量的承诺的文化/心理成分;其次,质量文化是一个制度/行政要素,具有明确的流程来提高质量并旨在整合个人的努力[4]。根据 Lanarès [5] 的说法,
品质文化有两层含义。从第一个意义上讲,“质量”是组织的首要任务,是组织文化的价值观之一。质量是一个确定的值。在第二种理解中,质量文化被视为组织文化中的文化特征,并受其他价值观的约束。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质量文化始终受其他价值观的约束,并被视为大学组织文化中的文化特征。一般来说,质量文化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然而,Brenan 和 Shah (2000) 对文化有一个定义,强调了研究人员一致认可的三个最常见的方面
“文化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6]。由于态度和行为都以价值观为基础,因此价值观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的根本、核心基础。
3.2.如何培育质量文化?质量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文化变革,朝着在质量方面的思考和行动更加广泛地融合的方向发展。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做事方式,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理解这些行为的方式。因此,文化发展的第一步是
确定核心价值观和
建立共识核心价值观。例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核心价值之一已被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认定为:
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全国著名的社会科学院校。该校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出版了许多伟大的科学著作,有的还获得了胡志明奖。这是该学院的一大优势,其他学校很难具备。在确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下一步是
传达核心价值观向学校所有成员传授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概念。
。然而,公开的价值观和潜在的价值观之间总是存在着妥协,而这些妥协实际上会影响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和决策。因此,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如何向他人和自己展示我们独特的价值观?组织内外的人们基于什么理由接受这些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领导者在发展优质文化、在学校成员中创造自愿凝聚力和创造性共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为例。过去5年的质量评估/检查过程一直是定期和连续的。学校层面评估(每5年一次,包括中期评估);院系分别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学院除了努力衡量培训单元的质量外,还通过学生的反馈等对讲师进行评估。通过检查和评估,提高质量,克服不足。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测量是有计划的,并且与质量改进紧密相关。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董事会的领导和全校师生的高度共识。质量文化发展体系包括不同层次的测量,如图2所示。起点是一组累积和接受的价值观(1),其次是质量评估的原则和方法(2)。然后将这些原则和方法转化为评估工具,根据评估结果,对不足之处进行个体和集体改进(3)。通过评估和改进,品质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创造新的价值。

一个问题是
如何衡量质量文化的发展?质量文化的考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表层层面和深层层面。表面看,可以清晰地观察、计算;例如,参与质量发展过程的人数、项目数量、评估的教师数量等。从深层次来看,质量文化的发展与个人或组织对质量问题的行为变化有关,与其表层相对应。因此,在建立质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两个目的和要求: (1)参与建立质量文化工作的人数和达成共识的范围; (2)个人或组织从共识出发,将认识转化为行动(质量改进);如图3所示:

由于质量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往往具有隐蔽性,因此需要找到方法来“标记”质量文化的发展。那么,如何衡量文化发展的质量?简而言之,当今使用的衡量标准基本有三种类型:(1)人们对其价值观和信念对该单位质量的看法; (2)人们对他们为该单位的质量所做的事情或正在做的事情的评价; (3)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取得了什么结果?为了观察整个学校、学校各单位以及个人的素质文化发展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从个人层面来说,为了了解学院成员对教学质量的看法和评价,我们可以根据外部评估专家的问题答案,以及他们在学院/学院质量评估期间向每位讲师发送的调查问卷的答案来了解。还可以通过系/院/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等讨论,了解个人对质量的看法和评论……另一方面,还需要确定认同单位质量方针和价值观的人数比例。同时,要确定某位讲师的质量保证和提高,需要确定该讲师如何参与质量改进过程:该个人是否对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估;个人是否对教学评估做出回应。特别是对于讲师来说,他们是否改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大多数成员都参与了质量保证流程。社会人文大学自2007-2008学年至今,每年都会对讲师的授课进行评估。学生们回答了一份问卷,评价讲师的教学表现,指出了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们积极改进教学活动。大多数讲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果,下学期的评价比上学期好,下一年的评价比上一年好。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系级、院级等评估。
在集体层面,需要确定
(二)单位所采用的质量理念、质量标准、制定的声明或承诺以及单位每年进行的质量调整、改进情况;每年品质创新;另外,还需要考虑实际的调整(质量改进),研究该单位的行动方向。教师/学校质量观点
除了概念之外,标准还经常在有关该组织各个层面的发展战略和质量保证流程的公开声明中表达。为了找出
制定并调整(改进),可以基于学院/学校制定了哪些法规、政策或创新承诺来改变自己以满足质量要求,以及学院/学校是否任命了负责质量工作的副职。评估后学校和部门行动计划的改进要求将质量保证和改进流程纳入日常运营中。只有这样,质量文化建设才会取得良好的成效。例如,2006年外部评估小组指出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缺点之一是“
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量仍然较少,且很多课题进度落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解决方案。 2006年至2009年期间,学院承担科研项目01项,国家级科研课题05项; 177个国家大学水平课题; 120个校级课题,其中95%的课题按时被接受;验收结果:80%良好,15%合格,5%通过。每位讲师的平均项目资助比例为2,800,000越南盾。主题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强劲增长[7]。优质文化也与沟通和媒体活动相关。学校组织召开会议来提高工作质量。在这些会议上,TTDBCL描述了当前的状况、改进目标、要做的任务以及具体的完成时间。
4. 结论
任何一所大学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都必须建立内部质量体系,发展质量文化,使大学所有成员都了解质量保证问题,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质量保证过程。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特征。创建和发展质量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价值观、特色和独特优势,并传播质量理念及其效应以影响群体和个人的实践。发展优质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来“纠正”其“独特之处”的发展。 “人品”的评价,是根据一个人的言行来判断的。这两个方面对于大学优质文化的根植都很重要。
参考
[1] 教育和培训部,
国家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会议结果通知,第11/TB-BGDĐT号,2009年2月25日。[2] 国家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对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自我评估结果进行了评估,并确认:
-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校。该校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出版了许多伟大的科学著作,有的还获得了胡志明奖。这是该学院的一大优势,其他学校很难具备。
- 学校在网站上设有论坛,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表达他们的关切,帮助确保基层民主。
- 学校拥有完整的本科、研究生培养体系;这些计划印在为学生出版的书籍中,以帮助他们掌握有关学校学习过程的信息。
-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职业和就业博览会,为学生创造与雇主见面、了解雇主要求以及寻找工作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收集信息来调整培训计划,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 在培训方面,学校积极构建学分制转换规划,如准备设施、改变课程设置、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等,为学习者创造更多便利。
——学校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有财政政策支持和鼓励讲师签订合同,创新教学方法。
- 学校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学校近年来课题、文章数量较多;每年每位讲师接受的主题数量相当高(平均6位讲师有1个主题,2位讲师有1篇文章)。
——学校在国际关系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对华联合培养方面。一切对外交往活动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通过国际关系,获得资金建设泰国研究、中国研究和日本研究等系。
-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活动的资源和资金,因为这是学院的优势。如果我们大胆投入,效率肯定会更高。... [3a]大学排名: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http://www.baomoi.com/Xep-hang-dai-hoc-Moi-quan-he-nao-voi-chat-luong/59/6741156.epi[3b] EUA,(2006)
欧洲大学的优质文化:自下而上的方法,布鲁塞尔,美国。 [4] EUA, (2006) 欧洲大学的优质文化:自下而上的方法,布鲁塞尔,EUA.(第 10 页)[5] Lanarè, J. (2008)
发展质量文化,载于 Froment,E;科勒,J; Purser, L. 和 Wilson L(编辑),EUA 博洛尼亚手册,文章 C.2.1-1,柏林,Raabe Verlag [6] Brennan, j 和 Shah.T (2000)
质量评估和制度变革:14个国家的经验,高等教育, 40, 331-349 [7]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自我评估报告,H.1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