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国家大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VU THI HAI
哲学思想
奥古斯蒂诺
专业:CNDVBC 和 CNDVLS
代码:62 22 03 02
哲学博士论文摘要
河内 - 2019
该项目于以下时间竣工: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
科研导师:1. 副教授,阮光雄博士
反对意见1:
反对意见2:
反对意见3:
该论文于2020年某月某日某时在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了答辩。
论文全文可在以下网址找到:
越南国家图书馆
- 信息中心 - 图书馆,越南国家大学,河内
介绍
1. 选择原因话题
奥古斯丁是天主教会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一位被尊为圣人的著名主教,一位不朽的知识分子。他奉献的生活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对天主教会以及从中世纪至今的西方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学者兼哲学家大卫·E·库珀曾说:“基督教哲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涌现出像奥古斯丁这样杰出的人物”[14, 148]。
可以说,奥古斯蒂诺对西方思想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人类学,他尤其以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独特发现而闻名。奥古斯蒂诺对人类学的精妙探索为伦理和灵性实践提供了切实的指导,引领人们走向真正的幸福。他对天主教会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实践层面。
自1986年越南革新运动实施至今已逾三十年,伴随着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进程,越南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使越南在20世纪90年代摆脱了世界十大最贫困国家之列。然而,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我们却目睹了社会道德和精神文化诸多领域的衰落。人们沉迷于追求权力、名望、金钱、地位等世俗欲望,遗忘了高尚的人文价值。在此背景下,越南大力推广东西方哲学研究,旨在传承人性的精髓,以期发展民族文化,并克服人类道德和生活方式的衰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督教哲学,尤其是奥古斯丁哲学,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基督教哲学是一种独特的哲学,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塑造了西方人的性格。长期以来,越南对基督教哲学的研究相当有限,主要集中在天主教神学院,且主要从宗教和神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此外,在当今越南,人们对基督教哲学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例如将中世纪西欧哲学视为“黑暗时代”,认为那是一个文化和科学停滞不前的漫长时期。然而,历史已经证明,基督教哲学通过基督教本身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引导西方人的生活价值观、伦理和灵性实践方面,同时也为西方文化的辉煌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越南面临生活方式伦理衰落的背景下,对基督教哲学,尤其是奥古斯丁哲学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前所述,奥古斯蒂诺是天主教会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天主教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越南对奥古斯蒂诺哲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奥古斯蒂诺某些哲学和神学思想的局部考察,缺乏系统性的专著。因此,本文作者希望为研究和阐释奥古斯蒂诺的哲学和神学思想贡献一份力量,因为我们相信他的许多思想对于当今越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研究者选择了“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帮我写论文
2.宗旨和使命论文
本论文的目的是系统、深入地介绍奥古斯蒂诺的哲学思想,从而指出该思想体系的贡献和局限性。
具体任务如下:
- 阐明奥古斯丁哲学诞生的条件和前提。
- 研究并阐明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本体论、人类学、伦理学和认识论。
- 分析和评价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性。
3. 论文研究的主题和范围
论文研究对象:奥古斯蒂诺的哲学思想。
论文范围:在内容方面,本论文以人为本,旨在阐明奥古斯丁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即本体论、人类学、认识论和伦理学。在文献方面,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奥古斯丁的著作。自传(忏悔录奥古斯蒂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外,该论文还引用了这位哲学家其他一些著作中的语句,例如:独白,论灵魂的不朽(De immortalitate animae),论自由意志(De libero arbitrio)、三位一体(De Trinitate)、上帝之城(De civitate)。
4.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本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观点为基础进行。
研究方法: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如:由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统一、分析与综合统一、归纳与演绎统一、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等。
5. 本论文的贡献
- 该论文分析并阐明了奥古斯丁哲学诞生的最重要条件和前提。
- 该论文系统地、深入地分析了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如:本体论、人类学、伦理学和认识论。
- 该论文从文化视角和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和阐明了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性。
6. 本论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上在完成上述研究任务的基础上,本论文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实际应用因此,该论文可作为基督教哲学乃至西方哲学研究与教学的参考资料。此外,该论文也可作为人类学和宗教哲学领域学习与研究的参考资料。
7.结构论文
除了引言、结论、参考文献列表和作者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列表外,该论文由 4 章 10 节组成。
内容
第一章 关于“奥古斯蒂诺的哲学思想”这一主题的研究概述
1.1. 与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前提相关的研究工作
-一些国内研究著作提到了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前提: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史作者:陈德草(1995 年)古代西方哲学对基督教产生了影响作者:潘文廷(2010);回归本源:教父时代(第二卷)作者:潘坦清(2013)。
- 一些国外研究著作提到了奥古斯丁哲学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前提,通常包括:哲学故事布莱恩·麦基 (2003);世界上的哲学流派大卫·E·库珀(2005 年)西方思想的转变过程理查德·塔纳斯 (2008) 等
1.2. 与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相关的研究著作
- 国内研究项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概括性研究,例如:西方哲学史 第二卷:中世纪阮仲源(1998 年)西方哲学史。第三卷:中世纪哲学作者:Le Ton Nghiem(2000 年)西欧中世纪哲学作者:Doan Chinh 和 Dinh Ngoc Thach (2008);西方哲学史 第一卷: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Do Minh Hop (2014) 指出,上述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以概括和系统的方式呈现了奥古斯丁哲学中最突出的思想。
在关于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的研究著作中,除了概括性的论述和综合性研究之外,还有一些著作深入探讨了各个具体问题。例如,关于本体论的一些著作包括:福音中的上帝。三位一体的上帝作者:阮文庆三位一体的奥秘谭彦的一些人类学著作:精神生活潘坦清 (2002);基督教人类学作者:Le Van Chinh(2005 年)基督教人类学。第二卷:原罪与恩典作者:Tran Ngoc Anh(2015 年)。
- 国外研究项目:
关于奥古斯蒂诺思想的一些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著作包括:圣奥古斯丁研究简介,艾蒂安·吉尔森(Étienne Gilson)的《Vrin》(1929);哲学史约翰内斯·希尔施伯格 (Johannes Hirschberger) 著《哲学史》(History of Philosophy) (1948 年);哲学史 第二卷:中世纪哲学弗雷德里克·科普尔斯顿 (1993) 著。
一些与本体论问题相关的研究,例如:中世纪文化类别AJA Gurevich (1998) 分析了奥古斯丁的时间概念;三位一体的奥秘米歇尔·龙代著(2010) 是介绍三位一体概念历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者们对创世记的解读格奥尔格·克劳斯关于创造论问题的著作。一些人类学研究包括:奥古斯丁论人类心智的结构:《论三位一体》中的自我反思与对上帝的认识约翰内斯·布拉赫滕多夫 (2000 年);通过作者探讨神学人文主义作者:格奥尔格·朗格迈耶。一些伦理学研究,例如:现代伦理学:起源与问题作者:Elena Vxevolodovna Zolotkhina - Abolina (1998);希波圣奥古斯丁的道德理论和应用在“in Iohannis evangeliumtractatus”和“in epistulam Iohannis ad parthos”中提出约翰·帕斯卡尔·班恩 (1998);西方哲学导论塞缪尔·伊诺克·斯图姆夫和唐纳德·C·阿贝尔(2004 年)中世纪的四大美德:四至十四世纪道德思想研究作者:István P. Bejczy (2011) 等
1.3. 与奥古斯丁哲学评价相关的研究工作
在越南,研究奥古斯蒂诺的生平、事业以及他对当代越南年轻天主教徒的影响的著作中,最著名的著作之一是……奥古斯丁。当代青年的圣人作者:Jorathe Purple Sun(2016)。
一些外国学者撰写的专著或多或少包含了对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的评论和评价,其中包括:撼动世界的圣人:安东尼、奥古斯丁、方济各、伊格内修斯、特蕾莎雷内·富洛普-米勒 (René Fúlop–Miller) (1945);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汉斯·孔(2010 年)探索西方哲学世界的旅程作者:William F. Lawhead(2012 年)。
1.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论文问题
通过对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我们将总结以往研究的成果,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论文问题:
第一个在上述研究工作中,尽管目的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提到了奥古斯丁哲学诞生的条件和前提,然而,还没有任何工作以专门和系统的方式进行研究,因此我们将尝试克服这些局限性,以更系统和全面的方式探讨这个问题。
周一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的典型学者包括:阮仲源、黎尊严、潘晋成、杜明合、段征和丁玉石。基督教哲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专家之一是艾蒂安·吉尔松,此外还有约翰内斯·赫希伯格和弗雷德里克·科普尔斯顿等学者。学者们对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本文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而深入地阐述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并特别基于对其典型著作的研究,提供具体而令人信服的证据。
周二在评价奥古斯蒂诺的哲学思想时,迄今为止几乎没有研究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我们所接触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价值取向,而鲜少提及奥古斯蒂诺思想体系的局限性。本文将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奥古斯蒂诺的哲学思想,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其哲学思想进行评述。我们认为这是本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章 奥古斯蒂诺哲学思想诞生的条件和前提
2.1. 条件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诞生
2.1.1.历史背景
奥古斯丁生活在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正值西方从古典时代向中世纪过渡之际。罗马社会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危机:经济衰退,政治动荡,社会冲突无法化解。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将罗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推向了顶峰。公元476年,日耳曼军事领袖推翻了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称帝并正式确立了封建制度。这一事件标志着奴隶制在历史上的正式终结,西方社会由此步入封建主义道路,中世纪正式拉开帷幕。
2.1.2. 精神和文化背景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于罗马文化繁荣的背景下,涵盖了自然科学、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各个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西方文化转型的一个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人的意识。在公元最初几个世纪,基督教不仅要面对政府的迫害和其他宗教的反对,还要应对因异端邪说和异端邪说的出现而引发的内部冲突,这便是教父学的起源。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80年,基督教被正式确立为国教。这一转折点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父们致力于发展和深化信仰体系,将基督教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于奥古斯丁以及许多基督教知识分子而言,都是一项重要的使命,而这一背景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思想形成和发展。
2.2 奥古斯丁哲学的意识形态前提
2.2.1. 对奥古斯丁产生影响的一些希腊哲学家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形成于希腊哲学传统的氛围之中。他认为希腊哲学是阐释基督教教义、推进神学发展以及使基督教更容易渗透并融入西方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他深受众多哲学家和不同希腊哲学流派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这两个流派在诸多思想领域对他产生了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
2.2.2 圣经
不可否认,希腊哲学对奥古斯丁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但《圣经》才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真正的精神支柱。对奥古斯丁而言,《圣经》是坚实、永恒且无可辩驳的真理基础,他以及所有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任务,就是不断阐明《圣经》所确立的教义体系。本文将着重分析《圣经》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上对奥古斯丁的影响:上帝、创造论、邪恶与罪、知识以及救赎史。
2.2.3. 斐洛与早期教父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首先受到《圣经》启示真理的影响,其次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最后受到教父思想的影响。公元最初几个世纪的教父们为奥古斯丁提供了前提、论证,以及尤为重要的指导,帮助他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教父们尤其在调和启示真理与希腊理性文化方面对他产生了影响,他们为他最终完成希腊传统与犹太-基督教传统的融合铺平了道路。
2.3. 奥古斯蒂诺——其人及其代表作
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11月13日出生于北非塔加斯特(今阿尔及利亚境内,原属罗马帝国),努米底亚省的一座小城。他的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奥古斯丁幼时顽皮好动,恶作剧、撒谎、偷窃等等不计其数。青年时期,他沉迷于世俗生活的种种诱惑:地位、名望、金钱和性等等。他努力学习,并成为当时著名的演说家之一。奥古斯丁人生的转折点是他辞去修辞学教授的职位,请求重返基督教,并于公元387年接受主教安布罗西奥的洗礼。自担任希波主教以来,他为天主教会做出了诸多贡献。公元429年,汪达尔军队入侵北非。公元430年,希波陷落,奥古斯丁于同年8月28日去世,享年76岁。奥古斯丁为教会和西方文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约232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例如:自传、哲学、护教论、教义、驳斥论、圣经注释、伦理学、书信和演讲。这些作品被视为天主教教会的百科全书。
结论第二章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之中,即从古代向中世纪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衰落但封建制度萌芽的时期。罗马帝国陷入了全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因此被认为是罗马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也见证了西方社会诸多文化和精神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冲突。西欧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变得复杂,新旧交织,旧传统逐渐消逝,新传统开始形成和发展。正是这种历史、文化和精神背景,决定了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内容和发展趋势。这表明,任何时代的任何学说或意识形态体系都是从那个时代的所有条件和前提中提炼出来的产物,正如卡尔·马克思曾经断言的那样:“哲学家不是地上长出来的蘑菇。他们是他们所处时代、他们所处民族的产物,这些时代、民族最微妙、最珍贵、最无形的能量都反映在了哲学概念中。”
希腊哲学、圣经和早期教父思想是通往奥古斯丁哲学的路径。在这三大思想源泉中,圣经是精神支柱,是奥古斯丁思想中最重要的信仰真理基础。希腊文化是哲学前提,为强化信仰真理提供了理性论证。教父思想开启了文化传统融合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彻底实现了两种文化传统的融合,并将它们汇聚成一股共同的潮流。这不仅对基督教,而且对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终结了真理多元论的时代,迈向真理一元论,并在其自身内部确立了西方文化的统一性。
对奥古斯丁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是他人生和事业的复杂变迁。他的一生印证了那句名言:“没有圣人没有过去,没有罪人没有未来。”他的一生是一段从沉溺于世俗欲望的浪荡子、放荡不羁之徒,最终回归圣洁生活的旅程。他的一生也是一段对真理孜孜以求的旅程。人生的起伏跌宕、内心的挣扎,都成为了他探寻真理的宝贵素材。他为人类留下了浩瀚的精神遗产,留下了众多蕴含独特思想的不朽著作,在神学、哲学、科学、文学、历史等诸多领域激励着后世。他被誉为基督教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之一。天主教会对他充满感激和敬仰,西方文化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名字及其对自身辉煌成就的贡献。
第三章 奥古斯蒂诺的本体论与人类学
3.1 奥古斯丁的本体论
3.1.1. 上帝存在的证据
奥古斯丁所确立的证明上帝存在的整个过程的起点是“先信后知,先知后信。“(Credo intelligere, intelligere credere)”的意思是,要证明上帝的真实存在,首先必须相信上帝。奥古斯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论证,但这里我们只提及其中最基本的四个论证:从真理出发的论证;从智慧出发的论证;从事物的本质或形状和数量出发的论证;从事物世界出发的论证。上述论证体现了理性反思与信仰体验之间的统一性,它们是追溯永恒源泉——至高无上的上帝——的不同阶段。他似乎更倾向于提醒基督徒一个“真理”,而非系统地论证上帝的存在。
3.1.2 神的本质
证明上帝的存在是奥古斯丁探讨上帝本质的基础。他在多部著作中阐述了上帝的本质问题,例如:自传独白,《天主教伦理学》,《论善的本质》奥古斯丁通过他的著作强调了以下基本论点:上帝是无限的、不变的、永恒的精神存在;上帝是绝对的善;上帝是三位一体;上帝是全能的,是第一因——万因之因。
3.1.3. 神创论
在创世论中,奥古斯丁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上帝从无到有地创造万物、创造的过程、世界的目的和秩序、以及时间的本质。因此,出于爱,上帝在绝对的自由意志下,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万物。上帝从最初的物质和永恒的形式创造了万物。上帝所创造的万物本质上是美好的,它们有序地排列,具有内在的目的,同时又整体上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并且按照永恒的法则或上帝的预定计划运行。关于时间,奥古斯丁阐述了两个问题:时间的本质和时间的计量。他认为时间的本质是永恒的:过去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现在的现在,未来是未来的现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灵魂的感知。因此,在奥古斯丁看来,时间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
3.2 人类学
3.2.1 人类的起源和本质
根据奥古斯丁的观点,人不仅是真实的、有生命的个体,而且是受造世界中卓越非凡的存在。奥古斯丁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了圣经中确立的教义: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肉身的父母只是上帝实现其创造行为的手段。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并非因为他拥有完美的身体,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智慧、有理性的存在,因此他被列为存在中的最高层次。人的本质是灵魂与身体的整体,然而,这种本质主要体现在灵魂之中;灵魂是身体的生命,而身体只是外在的物质外壳。
3.2.2. 关于灵魂
奥古斯丁在其灵魂概念中探讨了两个主要问题:灵魂的起源、本质和结构。。有一件事不容否认: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因此,祂也是灵魂的创造者。然而,为了具体解释人类世代的创造过程,奥古斯丁倾向于转世轮回的理论。灵魂的本质是一个谜,在奥古斯丁之前,西方思想界从未对此进行过明确的阐释。奥古斯丁认为,灵魂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实体,具有简单、不可见的特征。灵魂的另一个本质是不朽,因为灵魂包含着使其不朽的精神(狭义上的精神)。灵魂具有三部分结构,包括:记忆、理性和意志。它们并非身体的三个组成部分,而是同一个灵魂实体所具备的能力。
3.2.3. 自由意志与内在体验
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吗?关于这个问题,奥古斯丁认为,自由意志首先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份美好礼物,然而,绝对意义上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它只存在于上帝预定的范围内。换句话说,上帝创造了人类并赋予他们自由意志,但人类的每一个自由选择都必须在上帝预定的计划之内。
当奥古斯丁深入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他意识到人类存在的本质尤其体现在他称之为“灵魂疾病”的冲突和内在危机中。这是源于上帝的神圣意志与源于人体的庸俗意志之间的冲突。只有当神圣意志战胜庸俗意志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尽管奥古斯丁从诸多方面审视了人类,但他仍然认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奥秘,他的心智无法完全清晰地理解。
第三章结论
可以看出,奥古斯丁深入探讨了源自希腊传统和犹太-基督教传统的本体论核心问题。奥古斯丁的本体论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事物从何而来?它们的本质是什么?是否存在至高无上的存在——上帝?如果存在,上帝的本质又是什么?奥古斯丁立足于基督教信仰真理,并借鉴希腊哲学的理论核心,证明了上帝的存在,祂是无形的、无限的、不变的、永恒的、完美的、全能的、独一无二的灵性存在。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眷顾者。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从其本质就具有目的性、秩序性和善性。事物由形式和质料两个要素构成,其中形式是决定事物本质的关键因素。
奥古斯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反思人类学,论证了人是真实存在的,是万物之巅,是上帝按照祂的形象所创造的。人的本质是拥有磁性身体的理性灵魂。灵魂是无形的、不朽的精神实体,具有记忆、理性和意志三重结构。人是上帝的形象,不仅因为他拥有理性灵魂,还因为他的灵魂具有类似于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三重结构。因此,认识上帝必须通过灵魂,认识灵魂也必须通过上帝。从历史的角度,奥古斯丁指出,人在上帝的预定和恩典中拥有自由意志。人类存在的本质体现在其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中,包括情感的沉溺、危机以及在人生抉择面前的内心冲突。自由意志的选择将引领人类进入道德世界,并踏上寻找终极真理——上帝的旅程。从这里开始,奥古斯丁的人类学将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继续发展,成为思考人类道德和认知能力的扩展人类学。
本体论和人类学是奥古斯丁哲学思想乃至整个基督教哲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它们是伦理学、认识论以及历史哲学等其他领域反思的起点。从基督教的视角来看,奥古斯丁立足于信仰真理的根基,继承了希腊哲学的精髓。他本人将基督教的本体论和人类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凭借其哲学论证超越了犹太教和印度教的本体论和人类学,这是他作为一位教父——一位基督教神学家——的极其重要的贡献。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哲学家,奥古斯丁在本体论和人类学的诸多内容上,尤其是在论证上帝、时间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等问题上,对希腊哲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特点在于追求思想的终极目标。
第四章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和认识论
4.1. 伦理
4.1.1. 邪恶
在讨论道德上的邪恶时,问题在于罪的本质是什么?奥古斯丁认为,罪的本质在于人背离上帝,拒绝服从上帝的诫命和训诫,而遵从自己的意愿。罪的根源在于自由意志,它使灵魂分裂成两个方向,各自拥有对立的意志:善与恶,也被称为至善与至恶,从而使人面临选择。当我们追求至善时,意味着选择正义的生活,服从上帝的诫命也是一种道德上的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相反,当我们选择至恶时,那就是罪。至恶是罪的根源,每一个作恶的人都是其罪恶行为的始作俑者。奥古斯丁认为,贪婪是万恶之源,而贪婪根植于人性之中。
4.1.2. 幸福
奥古斯丁认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各不相同。幸福的本质是喜悦,是当我们实现所渴望的善时,灵魂所感受到的愉悦。奥古斯丁试图区分真幸福和假幸福。假幸福是指人们追求并实现受造世界中的善时所感受到的喜悦。真幸福或至福是指人们追求并实现终极善——即上帝——时所获得的喜悦。奥古斯丁称之为永恒的喜悦、神圣的喜悦、灵魂的纯粹平安,而真理是所有构成真幸福的情感的共同基础,正如他所说:真幸福是在真理中获得的喜悦。
4.1.3. 美德
美德是引导人走向真正幸福的正确生活方式。要获得美德或过上正直的生活,人需要一个塑造的过程,而整个过程必须从谦卑开始,并由此实践三种对上帝的美德:信仰 - 希望 - 爱爱是基督教的灵魂,爱上帝和爱人是基督教道德最根本、最本质的诫命。爱上帝体现在四种基本道德美德中:节制、勇气、正义和智慧。爱人如己也是爱上帝的一种表达。爱人是努力引导他人走向至善,即上帝。爱人、爱自己或爱世间万物,都必须源于对上帝的爱,并指向对上帝的爱。
4.2 认识论
4.2.1. 真理——认知过程的目的
奥古斯丁认为,所有认知过程的目标都是真理,而寻求并坚守真理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真理被理解为普遍的、永恒的、不变的真理;同时,被视为真理的知识必须确保同一性原则,即与真理一致或完美地模仿真理。真理的本质是对永恒形式的最完美反映。真理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因此,为了寻求真理,我们需要回归自身。
4.2.2. 信仰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知过程的手段
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和理性是认识真理的两种基本且必要的方法,尤其对于认识至高真理——即上帝,一切真理之真理——而言更是如此。他写道:先信后知,先知后信。”(intellige ut credas, crede ut intelligas)。信仰的作用在于确立教条,在精神层面确立坚实的真理,而理性则负责提供论证和证明,以解释和阐明这些知识。为了概括奥古斯丁关于理性与信仰关系的理念,我们可以借用圣若望保禄二世在通谕中的另一种表述。信仰与理性((信仰和比率)“信仰和理性就像两翼,帮助人类的心灵在对真理的沉思中翱翔。”
4.2.3. 认知过程与启蒙理论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外部感官知觉、内部感官知觉和理性知觉。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感官知觉和理性知觉,其中感官知觉包括外部感官知觉和内部感官知觉,而理性知觉则对应于理性阶段。奥古斯丁认为,人类若没有内在导师——上帝的启迪,就无法获得真理。而要获得启迪,人类必须始终保持信仰,因此,一切认知过程的运作都不会超出信仰的范畴,一切知识也不会超出教条的界限。
4.3. 对奥古斯蒂诺哲学的一些评论和评价
4.3.1. 奥古斯丁哲学的贡献
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奥古斯丁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留下的著作至今仍被视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化解了文化内部的矛盾,即希腊理性传统与犹太-基督教信仰传统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文化走向统一,并为后世文化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此外,奥古斯丁在许多思想领域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例如:本体论中关于创造和时间的概念;人类学中关于灵魂和内在体验的概念;伦理学中关于恶、幸福和美德概念的发展;认识论中关于真理概念和认知过程的拓展。此外,奥古斯丁对历史哲学的发展也做出了诸多贡献,许多学者认为他是开创这一思想领域的先驱。
4.3.2. 奥古斯丁哲学的局限性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奥古斯蒂诺整个哲学的核心特征是精神生活的绝对化和物质生活的贬低,这反过来又导致了贯穿整个中世纪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层面的负面后果。此外,奥古斯蒂诺的哲学思想在人类学、认识论和历史哲学反思等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章概要
奥古斯丁人类学在伦理学领域的拓展,解决了几个与人类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恶的起源和本质、幸福以及通往幸福的道路。奥古斯丁认为自由意志是解开恶的起源之谜的关键。自由意志使人面临在至善与至恶之间做出选择的困境。选择至善是善的起源,选择至恶则是恶的起源。恶的本质无非是背弃上帝的诫命,转而追随世俗的欲望。恶的最终根源在于贪婪或厌恶,它使人背离至善——上帝。真正的幸福,即在真理中或在上帝中感受到的喜乐,是人生的目标。通往幸福的道路是追求至善——上帝——的道路,换言之,就是一条以“爱上帝和爱邻人”为核心的正义之路或美德之路。通过解决这些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奥古斯丁在信仰层面为实际生活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奥古斯丁伦理学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他认为一切都置于上帝的庇护和监管之下。正是在这方面,他对基督教伦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解释罪恶的起源问题上。
认识论也是奥古斯丁人类学的延伸,但它深入探讨的是人类的认知能力,这是人类作为上帝形象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奥古斯丁毕生致力于证明人类能够完全获得客观真理。信仰和理性是寻求真理的两条不可或缺的途径。认知过程始于纯粹的信仰真理,终于经理性阐明的信仰真理。然而,尽管所有真理都必须由信仰确立,但它们并非必须由理性确立,因此信仰既是认知过程的起点,也是终点。所有真理在人类智慧中确立的绝对条件是内在导师——上帝的神圣启示。奥古斯丁认识论的特点在于,在信仰真理的绝对基础上,将信仰与理性和谐地结合起来。认知对象和认知方式的改变是奥古斯丁认识论与希腊认识论的根本区别。这也证明了西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从纯粹理性的文化转变为崇拜信仰的文化。
如果抛开神秘主义的成分,奥古斯丁的哲学在本体论、人类学、伦理学和认识论等所有基础内容上都做出了诸多贡献。可以说,奥古斯丁对西方哲学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人类学领域——他提出了比旧人类学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论。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发现,也是奥古斯丁对西方哲学最重要的贡献。尽管他对天主教会和西方哲学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也受到时代局限的影响,部分原因在于其意识形态立场的影响。他的哲学体系建立在信仰真理的基础之上,因此带有神秘主义唯心主义的色彩。所以,他所有试图用理性解释问题的努力都非常清晰,但当我们从现代哲学和科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时,它们的价值就有所降低。
结论
作为天主教的伟大圣人和圣师之一,以及西方哲学的伟大思想家,奥古斯丁受到了世界各地学者,特别是天主教和新教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当今越南,对奥古斯丁以及基督教哲学的系统深入研究并不多见,这表明奥古斯丁的哲学,乃至整个基督教哲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正是促使本文作者开展此项研究的原因之一,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并对其思想做出客观的评述。通过对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个奥古斯丁的哲学形成和发展正值古代与中世纪过渡时期。从经济、政治到文化和宗教,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革直接决定了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发展趋势和内容。可以看出,对奥古斯丁哲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基督教早期发展历程中的复杂变迁,包括罗马政府的迫害、受希腊传统影响的知识阶层的反对以及基督教知识分子在教义诠释上的内部冲突。这种背景使基督教面临着生存的巨大挑战,也使基督教思想家肩负起保护和发展基督教的重任,使基督教在西欧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占据稳固的地位。通过融合希腊传统和犹太-基督教传统的价值观,奥古斯丁和其他教父成功地解决了基督教面临的问题,为基督教在西方扎根并深入渗透到西方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两种文化传统的融合不仅对基督教的发展意义重大,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或许,奥古斯丁在选择方向、构建教义体系时,只专注于运用希腊哲学的价值观来服务于基督教教义体系的发展这一最重要目的,而忽略了化解西方文化内部矛盾这一更为宏大的目标。然而,正是由于奥古斯丁实现了上述两种文化传统的融合,他在文化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他化解了内部矛盾,统一了文化中对立的潮流,从而开启了西方文化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走向统一与进步的新纪元。
周一奥古斯丁巧妙地融合并连接了两种文化传统,构建了一幅从始至终的完美宇宙图景。奥古斯丁哲学的出发点是上帝,祂是整个宇宙的创造者和绝对的掌管者。万物皆按照上帝预定的计划被创造、安排和运行。创造的巅峰是人,一个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卓越生物,在存在的等级中占据最高地位,凭借其智慧和精神成为所有物种的主宰。人类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是认知和道德,它们也是通往至善(即上帝)的道路上的两个方面,而归向上帝即获得真正的幸福。如果每个人的道德生活与其幸福直接相关,那么社会道德就是全人类幸福的先决条件。人类历史的变迁直接源于上帝公正审判下的社会道德。整个历史进程的最终目标是上帝的国度或理想的共和国,即上帝神圣预定计划的实现。奥古斯丁的整个哲学思想代表着他孜孜不倦地努力构建一个完美的宇宙全貌,以至于八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人都未能创造出任何类似的图景。
周二尽管奥古斯丁留给人类的全部精神遗产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对西方哲学、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巨大价值和贡献。
如前所述,作为一位哲学家,奥古斯丁对西方哲学的贡献在于构建了一幅从始至终的完整世界图景。他提出并阐释了大多数与世界观和人文主义相关的基本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希腊哲学和犹太-基督教信仰传统。奥古斯丁不仅比他的前人、同时代人乃至后人更深入地探讨了看似古老的主题,而且还提出了全新且独特的问题,特别是关于人类在内心世界的存在以及世界历史的问题。这些主题在几个世纪后,于20世纪的存在主义和18至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哲学中得以重现。奥古斯丁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革命性的转折点,开启了西方哲学史的新篇章。自此,西方哲学正式进入了中世纪时期。
作为一位神学家,奥古斯丁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致力于解决诸如上帝存在、创造论、三位一体,尤其是信仰与理性关系等神学难题,其成果已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典范和标杆,也正因如此,他成为后世基督教思想史上被引用最多的神学家之一。他对异端邪说、内部纷争以及当代基督教神学内部冲突的批判,极大地推动了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使其成为其他宗教所不具备的典范神学之一。因此,基督教在过去和现在都已成为世界宗教中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论及奥古斯丁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在哲学和神学领域影响深远,而且对文学、心理学、物理学等诸多西方文化和科学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仍视他为这些领域的先驱。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奥古斯丁视为天主教神学家,却忽略了他也是西方文化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完成了将西方文化的十字路口汇聚成统一整体的使命,促成了西方文化翻开新篇章的划时代变革。凭借其智慧和不懈努力,他提炼过往的一切素材,塑造并创造了一套全新的价值体系(范式),为旧有的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更清晰、更明确、更完整的答案,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丰富并振奋了西方文化,成为整个中世纪的基石,至今仍影响着西方文化。
最终的尽管作者已做出诸多努力,但上述论文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补充和发展。作者认为,作为一位对天主教会、西方哲学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圣人和圣师,奥古斯丁应被视为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创了文化时代的转折点,自此西方文化的演变进入了统一的轨道。因此,对奥古斯丁思想的研究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补充和发展:首先,需要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要关注上述基本内容,还要探讨其与神学问题的关系;其次,需要撰写专注于特定主题的专著,例如人类学、伦理学或历史哲学等。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位思想家进行更客观、全面和深刻的评价和评述。同时,我们也能继承和学习其思想的精髓,为在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背景下构建先进现代的文化做出贡献。
作者科学著作列表
与论文相关
1. Vu Thi Hai (2018)奥古斯丁哲学中的人性问题《科学杂志》(河内国立教育大学)ISSN 2354 - 1075,第 63 卷,第 5B 期,第 293 - 300 页。
2. Vu Thi Hai (2018):今日越南基督徒眼中的奥古斯丁国际会议“越南及周边地区的基督教思想家:一些比较研究”,宗教出版社,第 211-219 页。
3. Vu Thi Hai (2018):奥古斯丁伦理学中的善与恶,全国师范大学科学会议论文集,ISBN 978 - 604 - 54 - 4525 - 9,第 174 - 178 页。
4. Vu Thi Hai (2019)奥古斯丁的人类学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ISSN 2354-1172,第5卷第2b期,第222-235页。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