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高一娇
论文题目:云南省红河区行政地名研究
论文研究领域:语言学
专业:语言学 代码:62220240
研究生培训单位名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1. 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调查周红河行政地名的结构特征、含义,阐明其语言渊源、命名缘由,以及该地名与周红河地区历史、地理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论文对地名单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究周红河行政地名的起源、特征和文化语言规律。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云南省红河州的行政地名,包括村、公社、镇、区、乡和州级行政区划名称。
2. 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描述法、跨学科研究法、统计数据技术、分类技术、系统研究技术等研究方法。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我们收集了村、区、镇、县级行政地名 1419 个,根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地名分为两大类。
研究结果表明,这里的地名源自不同的语言,例如汉语、汉语方言、狄语、哈尼语、泰语、苗语、张家语、博伊语,还有一些地名是这些元素混合而成的。
红河区行政地名由两部分组成:公共要素和专用要素。行政地名中的公共要素包括村、区、乡、镇、县/镇和县。专用要素有三种语法关系:主谓关系、并列关系和主谓关系。汉语地名通常遵循主谓在后的顺序,这符合汉语的语法特点;而少数民族地名则有两种顺序:主谓在前和主谓在后,这取决于地名所使用的语言类型。
我们将地名分为两大类:自然因素地名和人为因素地名,共计23类。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交融在混合地名中留下了印记。汉文化在红河区行政地名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红河区行政地名进行文化层面的研究,并分析其语义内涵,我们得以生动地了解当地的生活、文化和历史。
3.2 结论
红河区行政地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对象。这是首次对红河区行政地名进行系统调查研究。论文从语言渊源、命名方法、结构模式以及地名语义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价值等方面,对1419个地名进行了研究和调查。研究成果对诸多科学领域,特别是地名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高一娇
论文题目:云南省红河州行政地名研究
论文的科学分支:语言学
专业:语言学 代码:62220240
研究生培训机构名称:论文目的和目标
越南国立大学——河内社会与人文大学
1. 研究方法
本论文旨在探究红河州地名的结构特征和含义,阐明其词源和命名原则,以及红河行政地名与红河历史、地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论文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究红河行政地名的特征及其文化语言学原理。
研究对象为中国云南省红河地区的地名,包括村、区、县、直辖市和地级市。
2.主要结果和结论
2.1 主要结果
我们收集了村、区、县、市、地级行政区划的1419个地名。这些地名的由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地名有多种来源,例如标准汉语、地方汉语方言、彝语、哈尼语、傣语、苗语、壮语、布依语以及以上几种语言的混合。
红河地区的地名由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复合而成。普通名词包括村、街、区、镇、县、州等。专有名词复合词的语法关系包括修饰语和被修饰语、并列结构以及主谓结构。汉语地名的词序通常是修饰语在后,修饰语在前,这是汉语语法的特征。但少数民族语言地名的词序则取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类型,可能是修饰语-修饰语,也可能是修饰语-被修饰语。
红河地区地名的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后者又细分为23种。混合词源的地名中留存着民族、语言和文化交流的痕迹。中华文化在红河地区行政地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对红河地区行政地名语义的研究,可以展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呈现一幅生动的生活、文化和历史画卷。
2.2.结论
红河行政区划地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对象。这是首个对红河区划地名进行科学研究的项目。该论文收集并分析了1419个地名的词源、命名方法、词语结构以及地名语义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价值。研究成果对多个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有助于地名规范化工作。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