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潘国海
论文题目:越南今日移动新闻业
论文领域:新闻学
专业:新闻学 代码:62 32 01 01
研究生培训单位名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1. 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1.1 研究目的
本论文基于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内容、形式、制作方式、信息传播和受众,对越南手机新闻产品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论文将从新闻学的角度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同时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提高未来手机新闻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1.2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今越南的移动新闻业。
2. 研究方法
2.1. 方法论:
- 一般方法论:本论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胡志明思想、党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观点。
- 专业方法论:运用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竹内郁夫、伊莱休·卡茨和丹尼斯·麦奎尔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及克劳德·香农和沃伦·韦弗的传播模型理论。
2.2. 工具法:
- 定性研究方法(文件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者访谈)。
- 定量研究方法(Anket访谈)。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构建移动新闻的理论体系,包括概念、特点、制作和发布过程。
- 通过界面、视频、音频和图像来确定移动报纸产品的形式。这些元素与网页版有很多不同之处。
- 手机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重点关注政治社会、娱乐和教育领域。
-越南的移动新闻受众群体年轻,对时事新闻和娱乐信息的需求很高,他们通常很忙,喜欢获取简洁、生动和个性化的信息。
移动新闻的生产方式是多源、多维度、多组成部分的,包含来自生产者和用户的众多内容。移动新闻的发布方式是多平台、多渠道的,旨在寻找用户、衡量用户并向用户推荐内容。
移动新闻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信息源生态系统、渠道生态系统、内容生态系统和用户生态系统。
3.2 结论
如今越南的移动新闻是一种相对独立于网络版的新闻形式。除了少数专门为手机制作的广播和电视频道外,其内容主要重复利用网络版的内容。
在手机上制作和发布报纸的过程既有其共性,又与网络制作有所不同。其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三合一媒体:智能手机既是制作工具,又是发布渠道和信息接收设备;公众直接参与产品制作过程;内容通过应用程序主动触达用户;以及多平台发布。
越南已经形成了一个移动媒体受众群体。这个群体与越南媒体的普通受众关系密切,但在特征、需求、习惯和兴趣方面却有所不同。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PHAN QUOC HAI
论文题目:今天越南手机新闻
论文的科学分支:新闻学
专业:新闻学 代码:62 32 01 01
研究生培训机构名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1. 论文目的和目标
本论文以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内容、形式、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群体,对越南当前手机新闻产品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论文将从新闻学的角度归纳出相关问题,预测未来手机新闻产品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提升其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当今越南手机中的媒体报道。
2. 研究方法
- 一般方法:本论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胡志明思想以及越南共产党的传播和新闻思想。
- 专门方法: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竹内郁夫、伊莱休·卡茨、丹尼斯·麦奎尔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克劳德·香农和沃伦·韦弗的传播模型理论以及传播模型 4.0。
- 定性研究方法(文件分析、深度访谈、现场访谈)。
- 定量研究方法(Anket访谈)。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建立一套关于手机新闻理论的体系,包括概念、特点、制作和出版流程。
- 确定手机端新闻产品的形式,包括界面、视频、音频和图片。这些方面与网页版有很多不同之处。
- 手机上的新闻内容简明扼要,优先考虑政治社会、娱乐和教育领域。
- 越南手机上的新闻受众是年轻人,他们对新闻和娱乐的需求很高,经常很忙,喜欢获取简短精炼且个性化的信息。
手机新闻的生产方式是多源、多维度、多组成部分的。手机新闻的内容来源于生产者和用户。手机新闻的发布方式是多平台、多渠道、自主搜索、用户评价和用户建议的。
移动媒体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信息源生态系统、渠道生态系统、内容生态系统和用户生态系统。
3.2.结论
越南的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媒体形式。其主要内容依赖于网络媒体的内容,而广播和电视节目则属于自主制作。
越南手机媒体采用三合一模式:生产工具、发布渠道和信息接收设备;公众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用户通过应用程序主动获取内容。产品通过多平台发布。
-越南已经出现了手机新闻读者群体。这个群体与越南报纸的普通读者群体关系密切,但在特点、需求、习惯和兴趣方面却有所不同。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