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至15日,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老代表团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回归”之旅:对广治古城、长山国家烈士陵园进行“回归”之旅。这次回归更具有意义,因为今年——2012年,举国上下隆重纪念古堡81昼夜大事,这是我国抗美救国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其中不乏曾直接战斗过,并在这里留下过一部分青春的人。老兵团的笔记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次有意义的旅行……
第 11 天...每年七月,当烈日炎炎、战火纷飞之时,河内社会人文大学的老战士们便如往常一样,聚集起来,重返昔日战场。今年的回归之行,选择在两个熟悉、提起名字就让人激动不已的地方:长山国家烈士陵园和广治古城。特别是有了广治古城的参访,代表团此行就更加有意义了:今年全国隆重庆祝广治省解放40周年; 40年前,广治城进行了81个昼夜的战斗,这是越南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广治城在81个昼夜中,仅占地10多公顷,遭到敌军多达32.5万吨的炸弹和子弹的袭击; 81个日日夜夜,数以千计的祖国亲爱的儿女永远长眠在祖国神圣的土地下。有一些牺牲的例子已经成为传奇。越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81个昼夜……不到十天的时间,我两次回到这片曾经充满传奇的土地。代表团的出行得到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退伍军人协会现任主席和副主席阮志华先生和范廷兰先生两位成员的精心准备。代表团选择的路线非常合理:起点为升龙大道,连接历史悠久的胡志明小道,与1号公路交汇,沿途经过伟大民族诗人阮攸的故乡——义春圣地;穿过德昂山口(Deo Ngang Pass),即巴县青关的“夕阳影子”,到达洞海市,这里曾被认为是抗美战争期间的炸弹收集地。旅途劳累但兴奋的一天……
第 12 天...如果我们没有花一整天时间参观天阳洞,那么返回城堡的旅程就不会那么有意义了。天阳洞是饱受战争蹂躏的广平地区的风牙者榜洞穴链中的一处自然奇观,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拥有如此美妙的奇观。陆地上的下龙湾?或者甚至比这更奇妙,因为在31公里的长度上,这里的每一处空间在大自然的巧手之下都变成了“小天堂”。站在这片令人惊叹的美景面前,我们所有的想象力都变得无能为力......沿着长山森林,即现在的胡志明小道,望着广阔的绿色森林,一望无际的纯净绿色,我们重新感受到了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只有来到这里,生活在大自然的苍翠和山林之中,你才会意识到,平静幸福生活的梦想其实很简单:不需要摩天大楼、灰色的水泥楼、喧闹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车流,你才能获得幸福。证据就是,我们在高达 38 摄氏度的夏季高温中行走,但当我们踏入 Thien Duong 洞穴入口,欣赏大自然的杰作时,温度“突然”降至 20 度,就像我们在沙巴或大叻中部时一样。突然间,我对某位发现这一系列奇妙洞穴的英国探险家感到无比钦佩和感激……
第 13 天...直到13号我们才真正到达目的地。司机似乎对这类行程非常熟悉,并建议了一条非常合理的路线。出发从清晨就开始了。第一个目的地是 Hien Luong 桥、Ben Hai 河、曾经著名的北纬 17 度线。一行人停下来拍了一些纪念照片。多么亲爱、受人爱戴的国家。原来,这里就是古代城隍黎巴阳曾经写下过关于石汉江的动人诗句的地方,他曾写下“一支枪托住南北两片天空,一个脚印印下两地土地的颜色”这句“神笔”。来这里之前,我听说过很多关于广治的事情:这是一片贫穷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带着炮火和贫困的痕迹。如今,一个真实的广治省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解放近40年了,这片土地依然贫困潦倒。这里不再有长山森林的无尽绿色,田野贫瘠,水稻贫瘠且矮小如草。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克服那种“尴尬”,看着广治路两旁的稻田,我坚定地告诉老兵阮伯清,那是草。老将武青松一定多次走过这片土地。他知道我错了,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立即“纠正”我。不管怎样,我的“清白”也说明我对广治还是有愧疚感的,我必须为广治做点什么……

这次古堡之旅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悟”,更加了解了那些虽然我每天都生活在他们身边,但我却仍然不完全了解的人。比如,如果我没有去旅行,我怎么会知道,平时沉默寡言的老兵裴维丹,我们师父裴维新的儿子,在攻占Tri Buu教堂的战斗中,竟然是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英勇战士?我也不知道老兵阮文通曾在广治前线作战。这次跟团去,他还不忘带上手持高清摄像机,解释说这台摄像机可以帮他记录影像,让自己“老了”后的生活不那么枯燥。对于老将范青雄来说,这次旅行更加有意义。 9号公路老挝南部战场是他从军期间战斗的地方。这位老兵的身上至今仍留下多处痛苦的伤痕。但对他来说还有一个更严重的“伤口”,那就是在这里,他的很多队友永远地死去了。一路上,我在车后座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心里想着到了广治省,一定要“甩掉”人群,一个人去9号路的墓地,“给五六个朋友上一炷香”,祈祷我的国家少一些坏人,多一些像你这样的“好人”。老将范廷兰虽然没有亲自参加广治战场,但也曾行军经过这里。导游在古迹脚下朗读了他为祖国儿女所写的诗歌,让我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轻步轻语
让我的伙伴们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天空晴朗,风和日丽
尽管很吵,也不要把树摇得太厉害。
轻步轻语
城堡太宽了,我的同伴们感觉很拥挤。
每一寸土地都是真实的生命
今天我哽咽了在车子进入广治城之前,我们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行人来到永灵陵园,烈士陈一定和他的弟弟陈一政也随同一行人前往那里为他上香。在这个墓地,我们偶然遇见了一位女管理员,并听到她讲述了一个有趣而感人的故事,我当时没有时间询问她的确切姓名。我也没有幸运地直接听到她讲述的这个简短而感人的故事。但是,老兵 Luong Van Ke 拍摄了这位妇女的快乐照片,并亲自听她讲述她感人的一生故事,坚持说服我在这里写一些关于这位可爱、沉默的女看护人的事情。我向 Luong Van Ke 承诺,如果有机会,我会满足你的要求。现在,我不想让小组的小笔记被一个应该具有小说范围的故事打断。我们的旅途中还有很多故事值得记录。这就是老兵吴文焕的故事。虽然已经退休一年了,但这次重返古城,还是让他一如既往的“兴奋”。吴文焕透露,他的家人刚刚找到了他挚爱的弟弟的遗体,他曾在广治战场上战斗过。这次,他将和同样是老兵的伙伴一起,回到弟弟“长眠”的土地上,点燃一炷香,祈求这片土地永远安宁。直到我站在大本营的土地上,亲眼目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草木,再看着随军摄影师段功静拍摄的照片,读着黎文黄烈士牺牲前写给亲人的信,我才真正体会到今天我们这一代年轻将士为国家和平付出的代价。仔细观察古城内每一片在炎炎夏日阳光下生长的绿草,我似乎理解了诗人清草在其史诗《奔赴大海的人》中所写的更多东西:“
十八岁和二十岁,尖锐如草/浓密如草/弱小如草/我们无怨无悔地度过一生/(但怎能不悔恨二十岁)/但如果人人都悔恨二十岁,祖国还剩下什么?/草尖锐而温暖,不是吗,亲爱的?”。城堡内柔软的草地下,清澈的石汉江水流旁,数千名年轻士兵的遗骸被缠绕、拥挤地安放于此。数十年后,城堡的伤痛必将依然诉说。我们后来有机会参观的博德学校斑驳的墙壁残骸,诉说着许多……
第 14 天...14日早上,我们离开广治,沿着胡志明小道前往长山国家烈士陵园。我至今仍觉得,我国63个省市中,没有哪个地方的烈士陵园数量能与广治省相比。似乎战争带来的最大痛苦和损失都汇聚在这里。广治省的几乎每一个乡、每一个区、每一块土地上都埋葬着这个国家最亲爱的儿女。当我们到达长山公墓时,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管怎样,今天的人们为逝者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感到些许安慰。今天的长山公墓的美丽程度不亚于我也曾有机会踏足的巴黎拉谢斯神父公墓。我不知道上次战争中到底有多少士兵倒在了战场上?但这些天来到长山公墓,每一寸土地上都弥漫着痛苦的气息。 “
我的战友们留在了整个团/队伍整齐有序。”——士兵兼诗人段忠会抵达长山公墓时写道。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们安排每个人到本省的公墓上香。老兵阮伯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忍不住要讲一讲。他在河静军人的公墓里,发现了一位同乡军人的名字,也埋葬在那里。他满怀感激,立即打电话通知公墓的亲属,得知这位军人如今已无亲人。我们该怎么办?在这座长山公墓,以及南方许多其他公墓,仍然有许多没有姓名和地址的军人遗骸。武清松和范清兴去了宁平公墓为亲人上香。我和黎文生去了清化公墓。大家都争分夺秒地寻找一个熟悉的名字。最后,我们意识到,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在场的战士们,无论远近,无论有名无姓,不都是我们的亲人吗?他们在这里流血牺牲,是为了让我们过上真正和平的日子……
第 15 天...告别广治城和长山烈士陵园,我们沿着胡志明小道返回河内。回顾这次旅程,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我们经历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时刻。五天像家人一样生活:“共用筷子和碗,才是一家人”。前长山军人范进德曾这样写道。女会员唐玄莺虽然年纪轻轻,却像家里的“大姐姐”一样,悉心照顾我们的每一顿饭。代表团团长阮志和、副团长范廷兰经常提醒代表团避免发生不幸事件。老兵阮龙和真正的战地记者没什么区别。他总是在那里拍摄团体的热门照片。阮文通用他的高清摄像机勤奋而安静地记录着每一个画面。老兵Vu Quang Hien、Nguyen Huu Thu、Trinh Duc Hien、Tran Nhat Chinh、Nguyen Van Mao、Tran Van Nhue、Tran Huu Huynh、Tran Thuc Viet、Vuong Kha Dung……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战争记忆。回到古堡的这几天,大家仿佛都年轻了不少……停下脚步,在Cua Lo,这里蔚蓝的海水里寻一丝清凉;在清化的玉乐一家餐馆里意外遇见了来自和平省金杯镇的一大家子人,陌生却又熟悉,回望着长山森林一望无际的绿色,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离开城市”的日子是多么珍贵。感谢人文社科大学老同志们精心组织这次有意义的旅行。只走了不到五分之一的路程,却已经看到我们的国家有多么美丽;日常生活中不再有琐碎的烦恼;因为我们的国家应该“更大、更体面”,所以感到难过;我看到今天活着的每个人都要对那些已经去世的人负责......星期一早上,回到日常工作中,我收到了老兵范青雄(他和家人一起去了新加坡)的短信:“先生,昨天我站在那里看着新加坡飞船,仍然想着广治城堡”,我向组长阮志和确认,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老兵团前往城堡的旅程确实非常成功。你在那里扮演着一个角色......
广治,河内,2012年7月11日至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