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战争记忆必须转化为动力。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21:49
范清雄副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15届毕业生,曾是河内国家大学数百名学生中的一员,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穿上军装奔赴前线,履行公民的义务。时至今日,战争的残酷与悲剧仍然像难以磨灭的伤痛一样,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Kí ức chiến tranh phải thành động lực
战争记忆必须转化为动力。
范清雄副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文学院15届毕业生,曾是河内国家大学数百名学生中的一员,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穿上军装奔赴前线,履行公民的义务。时至今日,战争的残酷与悲剧仍然像难以磨灭的伤痛一样,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 您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河内国家大学读书期间参军的经历?1971年秋天,我和数百名河内大学的学生一起出发了。那年九月正值汛期,河内处于红色警戒状态,因为红河堤坝随时可能决堤。出发前,我还参与了文学院的防洪工作。工作很简单,就是把图书馆的书籍从一楼搬到四楼,以防堤坝决堤,学校被淹,书籍受损。扛着沉重的教科书爬楼梯,我的内心充满不安:我到底是在为自己保留这些书,还是在为别人保留?战后,我还能活着回来阅读这些教科书吗?越南诗歌中有很多关于抗战日河内士兵出发的优美诗句:“还记得我离开的那晚吗?天地燃起熊熊烈火,整座城市都在我身后燃烧。…“ 或者 ”离开的人头也不回 / 阳光明媚的门廊后,落叶纷飞……1971年,我们出发时,身后没有战火,台阶上也没有阳光。在我们这些学生兵的身后,是一片片银色的洪水。洪水淹没了城外的土豆田,整个安园车站,许多即将运往战场的粮仓都被淹没了数米深。我们把没写完的笔记本送给了女朋友。那时纸张非常稀缺,我们只能用小字小心翼翼地、精打细算地写每一页。朋友们没有太多时间道别和哭泣。有些人去了战场,有些人去救灾。北方匆忙地准备弹药、大米和新兵。南方没有枪声,一片寂静。但这寂静中透着战争的诡异。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士兵,屏住呼吸,准备扣动扳机:1972年的战役即将开始。当时,像你这样的年轻知识分子对战争的印象有多深刻?战争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我第一次以士兵身份参加战斗的时候。一颗敌军子弹擦伤了我,头盔被打翻了半圈,我头晕目眩……渡过奔海河时,我心想无论如何,我都要成为英雄,或者至少成为一名诗人。当第一颗子弹击中我时,我感到一阵寒意,心想:也许我的神经根本无法成为英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都还颤抖着,哪还有心思写诗!

-当时,这些学生兵参战与他们的战友之间肯定存在一些差异吧?参军的学生通常会被分配到技术单位,或者从事需要计算的工作。例如,和我同在数学系接受训练的烈士阮文泽,被分配到步兵师(F 325),当时负责操作2W无线电台。他牺牲时,肩上扛着那台2W无线电台。总的来说,与敌人进行肉搏战的学生士兵并不多。学生士兵的特殊之处或许在于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经验胜过渴望胜利。他们战斗,并试图理解战争的本质。他们努力收集信息,了解战役形势,预测前线局势和国际新闻。他们忧虑重重,思考良多。每个参战的学生都会带一本日记或笔记本。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写作是必要的,因为每个人都隐隐觉得,这可能是他们留下的最后文字。至于当时文学院和历史学院的学生们,他们记笔记另有原因:他们需要积累文献资料,因为他们有责任见证一个罕见而悲惨的时代。大学生活的滋味让他们在思想上变得像枪手一样。- 到目前为止,作为一名士兵直接持枪在战场上战斗的时光对你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去年七月中旬,我和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退伍老兵们一起去了广治。几乎每年我都会去广治,去九号公路公墓,为长眠于此的战友和朋友们烧香。每次从公墓回来,我都感到内心更加平静,更加热爱生命,觉得自己是个幸运而幸福的人。我为自己曾经和那些静静长眠于墓碑下的烈士们并肩作战而感到骄傲。他们像英雄一样牺牲,像纯真无邪、高尚的年轻人一样,他们默默无闻地倒下,无需任何人的认可。我告诫自己不要“沉湎过去”,不要试图抹去战争的痛苦记忆,要努力展望未来,但战争的过去显然是我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每当我感到悲伤时,我都会拿出这笔财富来慰藉自己:在我的青春岁月里,我曾做过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回味这些回忆,我变得宽容大度,对他人也宽容自己。- “军人素质”或军人性格如何影响您目前作为科学家和讲师的工作?我认为“军人素质”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有时甚至有些模糊。因为军人种类繁多,有和平时期的军人、战争时期的军人、文职人员、技术兵、步兵等等。或许我们正在讨论,也应该讨论“军人素质”。事实上,在我看来,军人的生活方式对科研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胜利在望,死亡随时可能降临,战场上的士兵往往缺乏长时间思考和深思熟虑的习惯。放荡不羁、自由奔放、鲁莽行事、漠视生命,这些都是军人与生俱来的特质。这种性格特征并非完全负面,正是这种狂野不羁的风格和匪帮般的血统,造就了军人的魅力和风采。但这种魅力和风格只对艺术有益,对科学却无益。然而,在讨论教学工作、课堂活动时,“军人素质”却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催化剂。每当我想起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一名1972年从广治战场负伤而来的老兵,我都会感到与学生们更加亲近。很多学生在见到我、听我讲了几句话之后,就发现我是一名军人。他们既聪明又敏感。当然,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把我当成了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我们这一代人握枪的时间比握笔的时间还长。- 您曾是一名士兵,现在是一名教师,您想通过您的讲课向学生传达什么信息?我每年都呼吁同学们:放下四处游荡的闲散生活,抽出时间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力曾经被用来记录武器,识别炸弹和地雷的类型。战争已经结束,无需再浪费记忆力。趁着大脑还年轻,好好利用它吧。外语将为我们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走得更远、更深入地体验人生。感谢您的精彩分享!

作者:Thanh Ha

 标签:消息事件角色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