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姓名:武氏兰英
论文题目:越南石碑铭文研究
论文研究领域:
专业:汉名代码:62.22.01.04
研究生培训单位名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1. 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通过现存的道乐碑文献,研究道乐碑的出现和发展。首次介绍越南的道乐和道乐碑概念,并参考中国相关术语的使用情况。重点研究道乐碑的诞生和发展阶段的历史,以及道乐碑体裁的特征。通过道乐碑研究越南中世纪国家的道乐政策,例如:政策目标、政策颁布和实施问题、实施管理的权力下放以及政策实施结果。研究道乐政策对越南中世纪社会某些方面的影响,例如:经济生活,包括影响民生和农业的问题;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探讨了文物敬仰、通过文物保管责任促进社区凝聚力、文物历史信息、功德人士的行为、妇女在授予道乐问题上的作用等问题。最后,本文就当代生活中已授予道乐的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出了一些意见。
-研究对象:现藏于越南国家文化遗产博物馆(VNCHN)的汉喃碑文中,记载了17世纪早期至19世纪中期有关陶乐的碑文(陶乐碑)。据我们调查,共有90块碑文,187条碑文。
2. 研究方法
汉喃文本法
- 定量统计方法
诠释学方法
跨学科研究方法
- 实地调查方法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国内外关于创世规则和创世规则碑文的研究概述。
- 该论文系统地研究了越南陶乐石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 通过碑刻规则的内容研究中世纪国家制定规则的政策
- 通过制定规则的石碑,在社会方面制定规则的政策作用。
3.2 结论
本论文概述了越南汉喃碑的研究现状,特别是陶勒碑和陶勒碑的研究现状。论文介绍了陶勒碑和陶勒碑的概念,并以汉喃研究所(简称:VNCHN)现存的全部越南陶勒碑铭为研究对象,系统、全面、深入地展开了论文的研究。
陶乐碑的形成和诞生源于越南中世纪君主制时期的一种祭祀习俗,这种习俗是通过宫廷颁布的法令、命令等,将地方文物供奉于此。这些文物大多与历代皇帝、神灵、功德之士、宫廷亲属等相关。本文基于河内法国远东学院(简称EFEO)和越南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中心(VNCHN)收集的、现存于VNCHN的碑文残片,统计出17至19世纪出现的陶乐碑符号共90种,残片共187个,主要分布于从义安省向北延伸的13个省份,其中以北部三角洲各省最为集中。陶乐碑文主要刻于宝塔、寺庙、祠堂、宫殿、公社、陵墓、祠堂等遗址上。碑文主要使用汉字,也穿插刻有喃字。陶乐碑上出现了六个禁忌字。
《陶乐碑》清晰地反映了国家对文物的管理方式,包括形式、文书、流程、授予陶乐的物品以及官僚机构在授予这些物品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是文物管理和利用的统一性,特别是地方当局的责任以及陶乐民的祭祀规定。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政策实施的结果,包括积极的方面以及在历代王朝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陶乐碑》反映了17至19世纪陶乐政策对越南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为民众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权利,例如免税、与民生相关的物品、与农业相关的特权(例如通过陶乐获得的土地所有权制度)、灌溉堤坝等。此外,碑文也深刻反映了社会文化生活,例如:对文物的尊重、各社区中个人和团体之间的联系、文物历史信息、功勋人物的行为、妇女在授予陶乐方面的作用等等。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世纪越南乡镇和公社各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武氏兰英
论文题目:越南扎里碑文研究
论文的科学分支:汉字
主要的:汉字代码:62 22 01 04
研究生培训机构名称: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分校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
在研究枣李铭文在越南
1. 论文目的和目标
-论文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现存的早理铭文文献的研究,探讨早理铭文的出现与发展。首先,参照中国对早理及早理铭文的用法,阐述越南早理及早理铭文的总体概念。研究内容包括早理铭文的出现历史、发展阶段及类型特征。通过早理铭文研究越南中世纪国家的早理政策,例如政策目标、政策制定及执行问题、管理权力下放的实施情况以及政策执行结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17世纪初早理政策对越南某些社会方面的影响。th19世纪中叶th例如,通过对早里碑文的文献记载,探讨了早里文物在经济生活、民生及农业等方面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方面,探讨了文物敬奉、通过文物保护责任维系沟通、文物历史信息、功勋人物传记、妇女在早里文物补贴中的作用等问题。最后,为当代早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目标:早里汉字(早里铭文)于公元17世纪初th19世纪中叶th这些碑文目前保存在汉名研究所。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勘察,共有90个碑文单元,187个边。
2. 使用的研究方法
- 汉名研究方法的文本学
- 定量统计方法
诠释学方法
跨学科研究方法
- 实地调查方法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越南扎里和扎里铭文的内部和外部研究概述。
- 对越南早里碑文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
- 通过扎奥利铭文的内容研究中世纪扎奥利国家的政策。
- 通过扎奥利铭文了解扎奥利政策对社会方面的影响。
3.2 结论
本论文概述了越南汉喃碑铭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早黎碑铭的研究。论文阐述了早黎碑铭的概念,并针对目前越南汉喃研究所收藏的全部早黎碑铭,提出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方向。
早里碑文的形成和出现,源于越南中世纪君主制时期,宫廷通过颁布法令、命令等方式,对当地文物进行祭祀。这些文物主要与后世帝王、神灵、功勋卓著之人以及宫廷亲属等相关。本文基于法国远东学院(简称EFEO)和汉名研究所收集的碑文(现存于汉名研究所),统计了17世纪至18世纪之间出现的90种早里碑文符号单元,共计187个边。th19世纪th早里文字主要分布于义安以北的13个省份,尤其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北部各省。早里文字主要刻于佛塔、寺庙、祠堂、圣地、公社、墓葬、祠庙等遗址中。文字主要使用汉字,也曾刻有喃字,但未发现用喃字书写的早里文字。
扎里碑文清晰地反映了国家对文物的管理方式,包括碑文的形式、书写方式、程序、获赠文物以及国家机关在获赠文物中所扮演的角色。碑文还体现了文物管理和利用的统一性,特别是地方当局的职责以及对扎里人的祭祀章程。最后,碑文总结了政策实施的成果,包括积极方面和在历代章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局限性。
- 早黎铭文反映了早黎政策在17世纪至18世纪越南社会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th19世纪中叶th在这一世纪里,扎里人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利益,例如生活必需品免税、农业特权(通过扎里获得土地和农田所有权,以及解决灌溉堤坝问题等)。此外,扎里碑文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例如表达对文物敬意的文化活动、社区中个人和群体的凝聚力、文物历史信息、功勋人物传记、妇女在扎里补贴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因此,扎里碑文是研究中世纪越南村落和公社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文献。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