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YLA:德语-越南语问句翻译方法研究(基于文学翻译数据)

2019年9月9日星期一 05:26

作者姓名: Le Thi Bich Thuy

论文题目:德语-越南语问句翻译方法研究(基于文学翻译资料)

论文领域:语言学

专业:比较语言学 代码:62 22 02 41

研究生培养单位: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1.1.研究目的

本文阐明了德语疑问句中蕴涵的含义和蕴涵产生的机制,以期确定一般语言中蕴涵的翻译方法,特别是德语-越南语对中的蕴涵的翻译方法。本课题对翻译工作、翻译评价,特别是德越文学翻译,以及翻译领域相关课程的教学也有有益的贡献。

1.2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德语疑问句中的常规含义、会话含义以及将上述含义翻译成越南语的方法。

2. 研究方法

描述方法、比较对比方法、社会学方法、实用分析方法和统计方法。

3.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根据调查,德语疑问句中产生常规含义的机制有四组:直接表达表明说话者态度的实际动词社会直接表达句法;会话含义产生的机制包括遵守违反合作与对话原则,这主要违反了质量准则。

- 通过上述机制浮现出的三组意义是: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期望或建议;说话者对听众/第三人称的态度;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态度。

- 含义翻译方法包括:使用助词/副词/连词/感叹词,语义变化,语法变化翻译问题时不使用疑问词/疑问副词/疑问代理直译

- 根据论文提出的两个翻译批评标准:含义语言标准,论文所考察的两个译本都得到了研究人员、翻译专家以及测试人员的积极评价。

3.2 结论

- 要判断一个问题的含义,不仅要依靠问题本身的语言信号,还要依靠问题周围的语境因素,甚至还要依靠情节。

- 存在跨语言蕴涵的迹象,至少在德语-越南语语言对之间存在,并且存在语言特异性的迹象。

- 将问题的含义从德语翻译成越南语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

-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译评价的主观性,有必要依靠语言学和翻译批评理论以及其他补充研究工具,例如实验。                                      

博士论文摘要

  • 作者: Le Thi Bich Thuy

  • 论文题目:德语疑问句含义到越南语的翻译方法(基于文学翻译)

  • 领域:语言学

  • 专业:比较对比语言学 代码:62 22 02 41

  • 研究生培养机构: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 研究目的和主题

1.1 目标

本论文的研究旨在阐明德语疑问句中的含义以及在一般语言中、特别是在德语-越南语语言对中翻译含义的方法。研究结果对翻译、翻译质量评估(特别是德语-越南语翻译)以及翻译人员培训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2 主题

该研究重点关注常规含义、会话含义以及将德语疑问句中的含义翻译成越南语的方法。

2.研究方法

描述方法、比较方法、社会学方法、实用分析方法和统计方法。

3. 主要结果与结论

3.1 主要结果

- 德语疑问句中,有四组词汇和结构能够形成约定俗成的含义,即:话语指示表达、表情修饰语、社会指示表达和句法结构。问题中发现的会话含义包括对话者对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尤其是质量准则)的遵守或违反。

- 这种机制产生的三组意义是说话者对听者的期望或建议、说话者对听者或第三人的态度、说话者对所说内容的态度。

- 将德语疑问句中的含义转移到越南语的方法包括使用助词/副词/连词/感叹词;语义转换;语法转换;没有疑问词(例如 WH-words)/ 副词 / 小品词的问题;和直译。

- 将翻译评价标准中的两个标准,即含义和语言标准,应用于对研究中调查的两个越南语版本的评估,所有研究人员、翻译专家和消息来源都对这两个越南语版本给出了积极的反馈。

3.2 结论

- 要辨别疑问句中的含义,不仅要考虑疑问句中的语言信号,还要考虑上下文,甚至整个文本。

- 一些含义信号本质上是跨语言的,至少在德语和越南语之间是如此,而其他含义信号则可能是特定于语言的。

- 可以结合多种方法将问题中的含义从德语转移到越南语。

- 为了减少翻译评估人员的直觉判断,提高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以语言因素、翻译评估的扎根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等支持性研究工具为基础。

作者:乌什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