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4年来改变训练方法

星期二 - 2010年8月17日 02:52
ussh.edu.vn 隆重介绍越南社会科学大学副校长阮金山副教授在越南国立大学党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题为“社会科学大学转变教育方式的四年:经验教训、机遇和挑战”的讲话全文。
ussh.edu.vn 隆重介绍越南社会科学大学副校长阮金山副教授在越南国立大学党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题为“社会科学大学转变教育方式的四年:经验教训、机遇和挑战”的讲话全文。 根据2010年的工作计划,人文社科大学要到10月份才能召开一次会议,评估为期四年的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培养模式的过渡。更重要的是,要到2011年6月,也就是首批完全基于学分制的培养班毕业生毕业之际,我们才能初步对学院培养模式的过渡进程、已经开展的工作以及未来几年需要开展的工作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评估。在这次论坛上,我想就我们已开展的工作以及目前面临的、迫使我们警醒并寻求克服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一些概括性且略带感性的评估。

1. 回顾四年转型

到目前为止,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诸如课程注册、课程大纲、课程班级等概念都非常熟悉。或许再过几年,人们就不会再使用转换和学分制培训等词语了,因为到那时,它们将成为培训运作中人人皆知的自然之物。这项工作始于2003年至2005年左右,当时大学就如何以最佳方式规范培训管理技术、实现大学所有培训活动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改用学分制培训组织方式被选为一项系统性、全面性和长远的解决方案。当时,教育部的法律文件和指导方针体系才刚刚开始编制,并发布了一些初步的指导性文件。当时,国立大学尚未实施任何具体的措施。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解决方案。紧急组织考察学习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经验,研究国外文献为转换服务,特别是咨询并参与了国外高校学分制培养体系建设的众多教职员工和学生。2006年,转换工作开始,克服重重困难。目前,整个培养体系已初步形成学分制的雏形。学生们开始习惯熬夜等待选课、等待空课、寻找新课,这与欧美、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地学校的景象如出一辙……教师们开始按照新的课程大纲、考核和考试规定授课,教学方法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提前毕业的学生,​​攻读双学位、第二学位、主修和辅修学位的条件也比以往更加开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显著增强。回顾四年来的培训转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思想问题是决定胜利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思路清晰,全体干部的高度共识是决定性的)——周密的准备和预见到的困难——决心坚定,指挥果断及时(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积极应对、调整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正确找准关键和中心阶段(技术和干部)——需要为转型过程准备必要的经济和物质条件。

二、下一阶段的机遇、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过去四年称为转型过程的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5年为第二阶段,即深度转型阶段。第一阶段的转型主要在形式、技术、管理流程和培训思路等方面进行,最初是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面。深度培训转型的实施正值良机,诸多有利因素相伴而生。过去四年学分制运行的经验为整个转型过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初步经验对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实施下一阶段的转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教育培训部和国立大学已就培训方式转变问题同步下达了更多指示。学分制培训是必然趋势,与当前培训管理国际化和创新的趋势相契合。然而,在良机下,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想提出并分析以下几个典型的困难和挑战:——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仍然是人的问题,即员工的问题。学分制的深入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测试评估,尤其是测试评估和自学自研指导等方面。在学分制培训中,讲师的付出比以往要多得多,学生也一样。如果教学和评估方式没有显著的改变,对高质量培训的期盼就只是一场空想。讲师的自我认知、培训技术的熟练程度、专业素养以及严格执行培训要求,在实施学分制培训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第二阶段,我们计划组织教师注册,并根据学科性质和作用,每年安排课程,以确保讲师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如果教职员工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将非常困难。教职员工问题、资金和待遇问题始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问题。在对讲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繁重,而收入却没有增加或增长甚微的情况下,思想观念问题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师资问题是突破口,是关键,是决定性的一步,不仅关系到培训问题,也关系到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第二个困难和挑战是设施和技术问题。目前,设施问题对我们,甚至对国立大学所有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文献、教材、阅览室系统以及学习和研究服务都存在问题。“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方便地找到书籍”的口号可能还遥不可及。教室系统无法满足需求,而且越来越捉襟见肘。其他用于培训和培训管理的物理设施,例如网络系统、管理软件、办公设备……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三个挑战是培训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需要现代化和标准化。目前的培训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可以暂时维持运行。但为了确保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持续发展,以满足第二阶段转型的要求,这一管理系统需要标准化。按照IS 9000.2001标准运行的体系或许是必不可少的。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我们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矛盾,那就是集中与分散的矛盾。部门管理集中,而培训领域则分散管理,或者说,部分管理权被分割给院系和培训单位。学分制下的体系需要高度集中和高技术,但某些部门很容易超负荷运转,而在直接培训层面,则容易出现工作量过大的情况。第四个挑战是,国立大学这个庞大的体系在培训管理方面缺乏统一性。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稳定运行,但未来,当所有学院都更加有力、全面地推行学分制培训时,国立大学将需要进行更多的宏观调整和方向调整,届时我们的运营体系也必须再次调整。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中,牵头单位将面临诸多挑战。第五个挑战是,如何提高整体培训质量,以及如何为团体提供解决方案。必须重申,转为学分制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国立大学发展国际一流、高质量培养的方针是一项重大、必要且正确的政策,但它也带来了一个矛盾,即整体解决方案与群体优先之间的矛盾。投资高质量、国际一流的课程与大规模实施存在诸多矛盾。高质量课程几乎总是有固定的学习计划,或者在选择科目和教师方面比普通课程的选择空间要小得多。人文社科学院未来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提出适合人文社科学院自身特点的国际一流培养方案,二是在学分制培养环境下开展高质量培养。当然,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思想认识问题、培养方案问题、资金问题……在意见范围内,我们仅提及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果说有什么意见可以算作对国立大学的建议,那就是尽快完善培训管理以及国立大学各项活动的信息技术条件;及时审议并发布补充管理文件制度,使国立大学内部更加同步兼容,同时进一步加强附属单位在培训领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调整课程、培训规模、培训形式等方面)。鉴于迁往和乐新校址的时间尚长,国立大学需要一个立即的过渡性解决方案,以免影响现有的培训质量。在过去四年的过渡期中,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这主要归功于内部因素,但我们也感谢国立大学领导在政策和及时指导方面创造的良好条件,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培训部,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与我们学校合作,及时解决了困难,并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感谢各单位的支持,特别是理工大学、外国语大学、图书信息中心等单位的配合和帮助。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大会圆满成功!

作者:行政

 标签:消息活动人物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