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一个关于河内的专门研究领域!
清河
2010-10-07T02:00:22-04:00
2010-10-07T02:00:22-04:00
https://ussh.vnu.edu.vn/vi/news/nhan-vat-su-kien/can-co-ngay-mot-nganh-nghien-cuu-chuyen-biet-ve-ha-noi-6975.html
/主题/ussh_v2/images/no_image.gif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VNU
https://ussh.vnu.edu.vn/uploads/ussh/logo.png
“河内首都、文化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10月7日下午开幕。这是国内外科学家发表和讨论河内综合研究项目最新成果的跨学科科学论坛。值此之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授阮海克博士就河内学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河内首都、文化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10月7日下午开幕。这是国内外科学家发表和讨论河内综合研究项目最新成果的跨学科科学论坛。值此之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授阮海克博士就河内学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尊敬的阮海克副教授,河内研究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应该如何理解?——“河内研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但如果它被认为是关于河内的科学领域的名称,那么就像任何其他研究领域一样,“河内”这个词本身已经为我们定义了一个特定的研究空间。河内研究研究所有经济因素、地理、地质、自然环境、气候、天气……以及社会和历史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正在和将要形成并影响河内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潜在的、有形的或无形的因素,决定了河内地区作为一个国家行政中心的形成、发展过程和运作形式,不仅在一个世纪内,而且在多个世纪内,作为大越民族的首都、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现在作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历史上,河内的行政边界在特定情况下不断变动。例如,在 19 世纪 30 年代,它向南扩展到府里 (Phu Ly),覆盖了整个现今的河南省。 1978年和1979年,首都扩展到美灵地区、山西、清治、嘉林、慈廉、朔山的大部分地区,但随后河内市的范围缩小到几个市中心区和一些东英区。 2008年8月1日,其范围扩大到整个旧河西省,并扩展到永福省的一个区和和平的几个公社,仍使用河内的名称。但河内早期和持久的核心基础必须提到苏里江和红河沿岸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治行政中心,即国家的大脑。- 那么副教授如何评价河内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 与其他地区不同,该地区是越南全国的政治中心、行政和文化神经中枢,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河内作为河内学的组成部分已经很早就存在了。历史学、文化学、地质学等所有科学,无论以何种方式,一般都把河内地区视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尽管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门正式的科学学科被称为河内学。例如,早在1430-1434年,阮廌就在《读底志》中写了关于上京的部分,论述了京城的河流和地形,其中蕴含了河内学的早期内容。 1960年,首都解放后,河内出版了《河内史》。这些是构建河内景观的基础。 1985年,阮永福研究员——一位热爱河内、研究河内的人——被陈国王教授等众多教授亲切地称为“河内学者”,从此,“河内学”一词变得更加熟悉和流行。在庆祝升龙城建城1000周年活动中,河内市文化局、河内市教育局设计了河内学课程,编写了全套历史、地理等通识教育教材。作者编写的常识是自 1980 年代以来在河内担任地理、历史和文学老师。一年多前,我在河内师范大学研读了《河内学》教材的初稿,并参与了编写工作。所以事实上,关于河内和古升龙的地理和自然是研究最多的地方。河内本身是各个领域研究的对象,其中最强的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如历史、风俗、习惯、文学和文化。但将这些研究整合在一起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领域来看待尚未实现。但显然现在是时候审视河内研究领域及其非常明显的成果了。- 那么,未来河内研究是否应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或研究领域,至少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当今和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第二是科学家团队。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学科领域的基本条件。关于科学家队伍,我们相信,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继承了革命前研究人员和来河内学习的日本、法国、韩国、美国等外国研究人员的成果。历史学院河内学研究的学科总数为5700个,我们对河内文化研究的总结更是“骇人听闻”,仅河内地理方面的研究就有3000多个条目。或许从地理位置来看,河内位居榜首。在越南,没有哪个地区或省份作为一个空间区域,像河内一样,在过去和现在受到如此多的研究。如果你问这个研究领域是否有必要,我作为一名科学家会说,非常有必要。河内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有助于总结经验、总结做法、确定发展方向等,为首都发展作出积极、有效的贡献。显然,对河内本身的研究成果已经催生了设立河内学专业的迫切需求,以直接服务于工业化、现代化条件下首都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但问题在于,河内研究只有真正服务于中央和首都的决策,才能发挥其作用。管理者是否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将上述研究应用到他们的管理政策中?那么我们就来建立河内研究吧。- 那么,目前河内学成为一门专门学科面临哪些困难和障碍?- 正如我告诉你的,一门科学是建立起来的,培训产品需要被使用。否则对于受训者来说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但是,教授,如果我们需要预测河内学这门基础科学的正式形成呢?——任何对管理的不完善的认识都只是暂时的,而科学的自然流动必然会经过人的主观思想。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碍科学,没有什么能够阻碍客观规律。比如,人们曾经建立过高级农业合作社,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土地承包给老百姓的模式,但这花费的时间很长,成本也很高。或者河内的发展规划中出现了多少问题和不合理的事情?建好了就拆,填了就挖出来……这是因为管理与科学不相容。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区别在于,管理者倾向于自愿,用行政命令来统一和简化,而科学则极其丰富、多面,需要创造力和绝对的自由,超越人类意志的一切界限。目前,科学家只在接到命令后才对河内进行研究。历史系之所以接到这些命令,而不是其他单位接到,是因为我们在意识和潜力上已经做好了迎接这些机会的准备。这表明科学也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和长期的投资。- 副教授您如何评价“河内首都、文化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对于河内研究的发展以及整个首都发展的意义?- 这或许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河内学相关研究者聚集最多的一次会议和论坛。这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因为 VNU——该国的一所大型多学科大学中心——是实施的重点单位。应该说,我们的会议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研究者,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首都”,所以这是一个总结成果的机会,是一个庆祝首都1000周年的产物。但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展示了科学对首都河内发展的重要影响和影响力。社会特别是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在河内未来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这次研讨会之后,管理人员的职责是什么?管理者的最终看法是什么,他们能否利用科学家的贡献为河内首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谢谢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