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设立专门研究河内问题的领域!
Thanh Ha
2010-10-07T02:00:22-04:00
2010-10-07T02:00:22-04:00
https://ussh.vnu.edu.vn/vi/news/nhan-vat-su-kien/can-co-ngay-mot-nganh-nghien-cuu-chuyen-biet-ve-ha-noi-6975.html
/themes/ussh_v2/images/no_image.gif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https://ussh.vnu.edu.vn/uploads/ussh/logo-ussh-2_100_100.png
“河内首都、文化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10月7日下午开幕。本次会议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论坛,国内外学者将在此发布和讨论有关河内的综合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届时,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系主任阮海克副教授博士将分享他对河内研究未来发展的见解。
“河内首都、文化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10月7日下午开幕。本次会议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论坛,国内外学者将在此发布和讨论有关河内的综合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届时,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历史系主任阮海克副教授博士将分享他对河内研究未来发展的见解。
尊敬的阮海克副教授,请问河内研究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应该如何理解它?“河内研究”是我们彼此之间经常提及的一个词。但如果将其视为一门关于河内的学科,那么如同任何其他研究领域一样,“河内”一词本身就为我们划定了一个特定的研究空间。河内研究涵盖了所有经济因素、地质地理、自然环境、气候、天气……以及社会和历史问题……这些因素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影响河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潜在因素,无论有形还是无形,都决定了河内地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决定了河内地区作为国家行政中心(不仅在一个世纪,而是几个世纪以来)的活动形式,它曾是大越民族的首都,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如今又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历史上,河内的行政边界在特定情况下曾发生过变动。例如,在19世纪30年代,河内的行政区域向南扩展至富里,涵盖了如今整个河南省。 1978年和1979年,首都范围扩大到美灵地区、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清治省、嘉林省、慈廉省和朔山省,但随后河内又缩小到几个内城区和东英省的部分地区。2008年8月1日,首都范围再次扩大,覆盖了整个原河西省,并延伸至永福省的一个县和和平省的几个乡,但仍沿用河内这个名称。然而,河内的核心、早期和持久的根基必须追溯到苏沥河和红河沿岸的自然和社会基础,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政治和行政中心形成,国家大脑得以确立。那么,这位副教授如何评价河内大学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呢?与其他地区不同,河内是越南全国的政治、行政和文化中心,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对河内的研究作为“河内研究”的组成部分,很早就已存在。历史、文化、地质等所有学科,无论从哪个角度,从总体上都将河内地区视为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尽管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门名为“河内研究”的正式学科。例如,早在1430-1434年,阮廌在《都底志》中就撰写了关于上京的章节,其中论述了都城的河流和地形,其中就蕴含着早期“河内研究”的雏形。1960年,越南解放首都后,河内出版了《河内史》。这些都为构建“河内观”奠定了基础。 1985年,致力于研究河内的研究员阮永福(Nguyen Vinh Phuc)被陈国旺(Tran Quoc Vuong)教授等多位教授亲切地称为“河内学家”,自此,“河内学”一词逐渐为人熟知。在为纪念升龙建城1000周年而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河内市文化厅和教育培训厅共同设计了“河内学”课程,并编写了一整套历史地理教材,供普通学校使用。作者本人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在河内从事地理、历史和文学教学工作。一年多前,我在河内师范大学阅读并参与编写了“河内学”教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事实上,关于古河内和升龙的地理和自然风光是阮永福研究最为深入的领域。河内本身就是各个领域的研究对象,其中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最为深入,例如历史、风俗习惯、文学和文化。然而,将这些研究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目前尚未实现。但显然,鉴于目前已取得的诸多显著成果,现在正是深入研究河内这一领域的良机。那么,未来河内研究是否应该、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呢?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少需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当今和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需求;二是科研团队。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就能为该学科领域的形成创造基本条件。关于科研团队,我们有信心,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我们继承了革命前研究者以及来自日本、法国、韩国和美国的外国研究者在河内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历史系关于河内研究的成果总计达5700篇。我们在河内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更为“惊人”,仅关于河内地理的研究就有3000篇。或许就地域而言,河内首屈一指,越南没有任何一个地区或省份像河内一样,在过去和现在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研究。如果你问这个学科领域是否必要,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会说,非常必要。河内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有助于借鉴经验、总结实践、确定发展方向等等,从而对首都的发展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显然,对河内自身的研究成果已经凸显了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展河内研究,以直接服务于首都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但问题在于,只有当河内研究真正服务于中央和首都的决策时,它才能发挥作用。管理者们是否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他们的管理政策中?那么,让我们共同构建河内研究。那么,目前将河内研究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存在哪些困难和障碍?正如我之前所说,科学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培训产品就必须得到应用。否则,这对受训人员来说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决定。——但是,如果我们需要对一门名为“河内研究”的基础科学的正式形成做出预测,教授呢?任何对管理的片面理解都只是暂时的,而科学的自然发展必然会受到人们主观意愿的影响。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科学,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客观规律。例如,人们曾经建立过一个高水平的农业合作社,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土地承包的老路,而这需要付出漫长而昂贵的代价。又比如,河内市的发展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建成后又被拆除,填埋后又被挖开……这是因为管理与科学并不相符。管理者和科学家的区别在于,管理倾向于主观意愿、统一化和行政命令式的简化,而科学则极其丰富、多元,需要创造力和绝对的自由,超越一切人类意志的界限。目前,科学家们只有在接到命令时才会对河内进行研究。历史系而非其他部门接到这些命令的原因在于,我们事先在意识和潜力方面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些机遇。这表明,科学也是一项长期的愿景和投资。- 副教授如何评价“河内首都、文化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对河内研究发展以及河内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或许,这是迄今为止汇聚国内外众多河内研究领域学者的会议和论坛。这意义非凡,尤其因为越南国家大学(VNU)——越南一所大型综合性大学——是本次会议的牵头单位。必须指出的是,本次会议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学者,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资本”,因此这是一个总结成果、庆祝建都千年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本次活动展现了科学对河内发展的重要影响。社会各界,尤其是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在河内未来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会议之后,管理者的责任是什么?管理者最终会如何看待本次会议?他们能否充分利用科学家的贡献,实现河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谢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