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美好事物必然难以企及。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上午8:07
文学院讲师裴越胜分享了他对今年大学入学考试文学C组和D组的看法,以及如何教高中生文学。

文学院讲师裴越胜分享了他对今年大学入学考试文学C组和D组的看法,以及如何教高中生文学。 -您如何评价今年C组和D组的文学考试?近三年来,高考文科的难度显著增加。我也在媒体上看到一些舆论认为今年的文科考试虽然好,但难度也大。但我认为,好东西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好事总是与挑战相伴而生。所以,如果一边称赞它好,一边又抱怨它难,那就不合逻辑了。以前,舆论普遍认为D组的文科考试比C组容易。然而,今年C组和D组的文科考试难度都不低。这也是教育部政策的一部分。事实上,阅卷结果也显示,D组考生的文科分数往往高于C组考生。因为D组考生大多来自城市,学习条件更好。每年文科考试的最高分通常都属于D组考生。今年的考试总体来说不错,但作文题的难度与考生的理解能力相比偏高。您对此有何看法?有人说,这两项考试的作文题虽然不错,但对于只有17、18岁的考生来说难度太大。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去感知和分析课本以外的作品,或者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 教师 Bui Viet Thang

这道议论文题目探讨了不负责任和虚伪这两个当今社会的问题。作为问题,它们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学生自身。两年前,教育和培训部长发起了“两个不”运动,旨在消除学校中的消极情绪和“学业病”,该运动的目标群体正是学生。那么,为什么有人说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太过复杂,难以理解呢?以当今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意识水平和社会理解能力来看,考试题目涉及如此重大的社会议题并不令人担忧。我认为题目的内容不会超出考生的理解范围。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学生有很多机会获取信息,并参与到国家诸多重大的社会议题中。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考试要求考生通过作品中的具体细节来分析和理解问题。您对这种类型的考试有何看法?迄今为止,我们在教授文学时,往往侧重于思想、主题、人物分析等一般性问题,却忽略了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即感知文学和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而要感知作品的美,就必须细致入微地分析每一个细节和具体的意象。如果考生能够回答这类问题,就说明他们已经超越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种出题方式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推行,我认为非常值得欢迎。这样的出题方式将促使文学学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将作品和问题与鲜活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进行理解的能力。如何评价考生完成这两个作文题目的能力?正如我前面所说,今年大学入学考试文科C组和D组的难度相当。但是,在单项答题部分,考生可以根据标准题型或进阶题型选择题目。我认为考生会倾向于选择诗歌相关的题目,而不是散文作品的细节分析题。我们批改了某学校的一份试卷,发现选择第3B题(散文题)的考生只占10%到15%,其余85%的考生都选择了诗歌段落的评析题。这或许是因为诗歌中展现的美更容易被感知和理解,而散文中的美则更多地体现在需要记忆的细节上。你预测今年文学科目的分数分布情况如何?如上所述,由于考试既有趣又有难度,我认为在所有5分及以上的试卷中,5-7分的占比约为70%,8-9分的占比约为30%。总体而言,1-5分的占比约为40%,5-7分的占比约为40%,7分以上的占比约为20%。文学科目获得满分非常困难,但我希望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考试委员会能够安排一到两份9.5分的试卷。您对明年大学文学考试的命题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强迫学生记忆过多的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 Bui Viet Thang

自2008年以来,大学文学考试的方向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旨在引导高中学生和教师避免死记硬背和死记硬背。这种出题方式激发了考生的活力,尤其在社会论证题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考试要求考生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具体细节,培养考生的细腻情感,并能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促使考生均衡地学习。未来几年的考题方向应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考题越难越好,越能推动高中文学学习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从今年的高考文学科目来看,你对目前高中文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什么看法?高中文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于其教学受到课程和时间的严格限制。教师必须按照教案逐字逐句地讲解所有内容,从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到作品分析。我也了解到,高中文学教学已经开始使用电子教案。其他学科的情况尚不明朗,但如果文学教学过度依赖投影和电子设备,将会限制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文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此外,教材中包含的内容过多,最终对学生而言却收效甚微。任何内容过多都容易导致冗余和饱和。这是一个系统性错误,也就是我们教育体系在构建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时所犯的错误。我们不知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中阶段的文学课程体系。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为我们尚未明确文学教学的理念。我们强迫学生记忆过多的知识,却忽视了向学生传授审美能力。还有一种提议是,大学入学考试的文学专业将逐步摆脱高中普通教材的束缚,这意味着考试将要求考生鉴赏高中课程以外的文学作品。您对此有何看法?教科书应该只是提供最基本知识的场所,用来训练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鉴赏能力,在教科书之外分析作品,或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许多其他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文学教学方法。但在越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制定路线图,需要时间进行变革,我认为这至少还需要五年时间。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做好学生、教师和公众舆论的心理准备。谢谢你!

作者:Thanh Ha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