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研究学院讲师梁文科博士,发表于《中国研究学报》第 3(91)/2009 期,第 69-74 页。
本文作者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研究学院讲师梁文科博士,发表于《中国研究学报》第 3(91)/2009 期,第 69-74 页。
中国和越南的社会经济改革本质上是一场遵循西方价值观的全面、系统和根本性变革。迄今为止,这一改革进程相当成功,为这两个相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像中国和越南这样的民族国家,其整个生活始终深受政治或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研究西方政治价值体系及其对中国和越南等东亚社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将为国际研究带来诸多益处,并为越南高层政治家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的范围涵盖三个基本方面:
一、西方的政治价值观是什么?
政治价值体系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最深层,其地位可以形象化地表述如下:
人们在谈论西方政治的价值观时,常常提到以下几个核心方面:1
上述整套价值观体系不仅渗透于政治,事实上,它们是欧美各国人民在数百年血泪发展史中建立起来的整个民主社会的标准。事实上,这些价值观渗透于每个人的每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甚至渗透于欧美各国政治、经济和宏伟的文化城堡之中。但这绝非一种只存在于西方、只适用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体系,而是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指出的,它是客观历史运动的产物,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是所有人民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他写道:“东亚历史上的领袖们不仅强调自由与宽容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还拥有清晰的理论,阐明了这样做的合理性。” 这一伟大的价值体系,通过和平与战争、贸易与宣传,有时甚至是炮舰与原子弹,以各种方式,已经并将继续传播给世界其他民族,尤其是东亚民族。而东亚人对这种传播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二、东亚接受西方价值观的一些特点
本文试图以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例进行分析。这样的选择对我们很有帮助,因为这两个地区虽然不同,发展历程也不同,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却拥有同质的种族和文化基础。
阿玛蒂亚·森(Amatya Se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回忆道,在1997年维也纳世界人权大会上,各国政府代表团强调了亚洲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新加坡外交部长认为“普遍接受人权理想可能会有害”。中国代表团特别强调了各地区的不同特点。中国外交部长也在文件中指出“个人必须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3 森认为,“基于亚洲价值观独特性对亚洲威权主义的合理性,需要从历史角度进行详细考察”。4 在民主与发展关系的方法论问题上,森呼吁不仅要关注统计关系,还要分析增长和发展的成因。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一致认可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这些政策都与更大的民主开放度相关。
西方民主价值观在台湾成功采纳的案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案例:
欧美价值体系对中国的影响逐渐由单向的胁迫、强制转变为交流、融合、转化。西方价值体系的影响在一些方面带来了积极的结果,也在另一些方面带来了消极的结果,但总体上是积极的。消极的一面则体现在,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1979年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处于弱势或过于激进的民众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骚乱和不稳定。中国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视角看待西方价值体系,其中最基本的有两个视角:从执政党(共产党及其控制的国家)的视角和从民众的视角。本文着重分析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领导人和精英阶层接受西方价值体系的行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20世纪初以“新书”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三民主义”为代表的进步政治思想的创造性吸收。接受并转化西方思想、形式、价值观的经验,融入到改革开放建设今天中国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要成功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有一套改革开放理论。这套理论体系就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它汲取了西方经济学家的成功经验。在西方经济改革理论宝库中,学说纷纭,但中国选择了既先进又符合自身国情的改革理论。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套理论就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1889-1946)“新古典”学派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同时,中国也借鉴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五大发展周期理论。罗斯托的五阶段发展理论展现了经济发展从传统社会(封建、半封建)到大众消费社会的演变历史。这些现代理念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被中国吸收、转化和创造性运用,并卓有成效,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和高度评价。具体来说,我们看到:
- 中国构建了一套经济改革模式:既要改革振兴国内经济,又要大力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国内改革,优先推进农业、农村和农民改革;其次是城市改革,包括产品承包、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市场体系: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改革价格体系:国家定价、市场价格、调节价格;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就业制度;行政改革等等。
——关于对外经济关系:建设经济特区、开放建设沿海战略、开放沿江经济、开放沿边经济、开放经济、建设西部经济。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又有严格的国家调控,保持稳定的增长节奏,确保人民生活的最终改善……吸收西方改革理论,有选择地运用,并加以改进,以实现国家效益最大化,这是中国处理好内外辩证关系的最终目标。
——改革方式已经转变,从初期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为要求。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其他国家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吸收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三个代表”学说(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
三、中国吸收西方政治价值观的经验
第一个体会:中国文化在接受和与欧美文化交流中,只是吸收了某些价值观,或者对其进行了改造,以适合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二个经验:在对待欧美文化时,中国有时接受整个体系,但会根据不同的价值尺度对其进行重新整理。比如,中国接受马列主义,但不是教条式地接受,只是吸收其精髓,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重新整理。
第三个经验:中国吸收并改造西方政治制度的形式,以表达中国文化独特价值观的内涵。在这里,人们看到了同音异义的现象。例如,它也是国民大会,但中国国民大会由党选举产生,每年只召开一次会议,批准党的政策。它也是直接选举,但没有竞争。它也是多党制,但所有政党都承认(根据宪法)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领导,并且是其盟友……
简而言之,西方政治价值体系对包括中国和越南在内的东亚社会产生了强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吸收和运用这些价值体系的经验,值得我们在制定政策、组织政治机构以及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借鉴。在当今政治中运用这一价值体系需要优先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尊重民主价值,保护并赋予个人自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正、民主文明的目标。
作者:i333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