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研究学院讲师梁文科博士,发表于《中国研究学报》第 3(91)/2009 期,第 177 页。 69-74。
本文作者是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研究学院讲师梁文科博士,发表于《中国研究学报》第 3(91)/2009 期,第 177 页。 69-74。
中国和越南的社会经济改革,本质上都是按照西方价值观进行的全面、系统、根本性的变革。到目前为止,这一改革进程相当成功。这对两个相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像中国或越南这样的民族国家的整个生活总是受到政治或国家政策的极大影响。因此,研究西方政治价值体系及其对中国、越南等东亚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必要的,将为国际研究带来诸多益处,也有助于为越南高层政治家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的范围涵盖三个基本方面:
一、西方的政治价值观是什么?
政治价值体系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最深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形象化地了解它的位置:
人们在谈论西方政治的价值观时,常常提到以下几个核心方面:1
上述整个价值体系不仅渗透在政治中,本质上是欧美各国人民几百年来用血泪浸透的发展历史所建立起来的整个民主社会的标准。事实上,这些价值观渗透在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思维方式中,也渗透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宏伟的文化体系中。但这绝不是一种只存在于西方、只适合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指出的,这是客观历史运动的结果,是全人类的普遍现象,也是各国人民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他写道:“东亚历史上的领袖们不仅强调自由和宽容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还对为什么这样做是适当的有清晰的理论。” 这一伟大的价值体系,通过和平与战争、贸易与宣传,有时甚至通过西方帝国主义殖民列强的炮舰和原子弹,以某种方式传播到并将继续传播到世界其他民族,特别是东亚民族。东亚人对这种扩散的反应截然不同。
二.东亚接受西方价值观的一些特点
这里本文想分析一下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情况。这个选择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发展,但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中,却具有同质的种族和文化基础。
阿玛蒂亚·森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回忆说,1997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权大会上,各国政府代表团强调了亚洲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新加坡外交部长表示“全球承认人权理想可能会有害”。中国代表团特别强调了各地区的不同特点。中国外长在备忘录中也指出,“个人必须把祖国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3 森认为,“基于亚洲价值观的独特性对东亚威权主义的正当性,需要进行历史性的详细研究”。4 在研究民主与发展关系的方法论问题上,森呼吁不仅要关注统计关系,还要分析增长和发展的成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可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这些政策都与更大的民主开放相关。
西方民主价值观在台湾成功采纳的案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案例:
欧美文明价值体系对中国的影响逐渐由单向的胁迫、强制向交流、融合、转化转变。西方价值体系影响的过程,其结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总体上是积极的。消极的一面则体现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特别是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一些处于弱势或过于激进的民众,造成了一定的骚乱和不稳定。中国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西方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其中最基本的是两个角度:从执政党(共产党及其控制的国家)的角度和从人民的角度。在此,文章重点分析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领导人和精英接受西方价值观的行为。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对20世纪初“新书”、“戊戌变法”、“三民主义”等进步政治思想的创造性吸收。西方思想、形式、价值观接受和转化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改革开放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改革开放的理论。它是西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体系,汲取了西方经济学家的成功经验。在西方经济改革理论的宝库中,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和理论,但中国选择了既先进又适合中国特点的改革理论。有研究者认为,它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1889-1946年)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同时,中国也采纳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五大发展周期的观点。五个发展阶段理论呈现了经济发展从传统社会(封建、半封建)向高度大众消费社会的历史。这些现代思想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被中国吸收、转化并创造性运用。这些举措卓有成效,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高度赞赏。具体来说,我们看到:
——中国构建了既通过改革振兴国内经济,又通过强力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经济改革模式。国内改革,把农业、农村、农民改革放在首位;然后,城市改革,产品承包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市场体系: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国家定价、市场价格、管制价格;薪酬改革;就业改革;行政改革等
- 对外经济方面:建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建设、沿江经济开放、沿边经济开放、西部开放建设。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又有严格的国家调控,保持稳定的增长节奏,确保人民生活的最终改善……吸收西方改革理论,有选择地运用,并加以改造,以实现国家效率的最高水平,这是中国处理好内外辩证关系的最终目标。
——改革方式转变,由初期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坚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这是一个大课题,不仅对中国有意义,对其他国家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 吸收和创造性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说、“三个代表”学说(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最先进的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
三中国吸收西方政治价值观的经验
第一个体会:中国文化在接受和与欧美文化交流中,只是吸收了某些价值观,或者对其进行了改造,以适合自己的文化传统。
第二个体会:在对待欧美文化时,中国有时接受整个体系,但又根据不同的价值尺度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例如,中国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不是教条地接受,而是吸收了其精神,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重新安排。
第三个经验:中国吸收、改造西方政治制度形式,以体现中国文化独特价值观的内容。这里我们看到了同音异义的现象。例如,它也是一个国民议会,但中国国民议会是由党选举产生的,每年只召开一次会议来批准党的政策。这也是一次直接选举,但没有竞争。它也是多党制,但所有政党都承认(宪法上)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领导权,并且是其盟友......
总之,可以说西方政治价值体系对包括中国、越南在内的东亚社会产生了强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吸收运用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政策制定、组织政治机器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借鉴。当今政治在运用这一价值体系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尊重民主价值,保护和赋予人们作为个体的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正、民主、文明的目标。
作者:i333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