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超过1110名K50学生正式毕业。毕业典礼给每个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既充满喜悦,又隐隐约约有些许忧虑。让我们聆听新毕业生们倾诉他们的感受,畅谈他们对未来的美好规划。
2009年6月25日,超过1110名K50学生正式毕业。毕业典礼给每个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既充满喜悦,又隐隐约约有些许忧虑。让我们聆听新毕业生们倾诉他们的感受,畅谈他们对未来的美好规划。
今天,我的心情激动万分。我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在这里,在这个宽敞的大厅里,在这么多同龄的老师和朋友中间,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这种感觉难以言表,我既想出去飞翔,尽情玩耍,又想回来继续留恋这所学校。
可以说,大学四年里,最难忘的回忆莫过于暑假的志愿者活动。我和兄弟姐妹、朋友们一起去和平、河西和山罗等地做志愿者,帮助那里的人们改善生活。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的纪律性和团队精神,让我更加成熟,也让我在人生中领悟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人仍在遭受苦难,这更让我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为大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我最近的计划是完成转学研究生的手续。至于工作,我还不确定,我希望将来能在大学任教。此外,我也非常喜欢经商——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愿望,也是我探索自身能力的途径。
我等待毕业证的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尤其是从校长手中接过优异的毕业证时,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我感到选择人文社科大学作为学习和成长之地的决定非常正确,因为今天,当我手捧毕业证时,我也正式被越南电视台VTV1录用,担任《精明消费》节目的编辑。很多人说大学文凭并非万能,但对我来说,这将是我在职业生涯中取得诸多成功和新机遇的重要基石。
我的大学时光有很多回忆,但最难忘的或许是开学第一天走进大学教室时,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阮守江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信封,说:把你们的职业梦想写在信封里,封好,我会帮你们保管,直到四年后,当你们快毕业的时候,我会把这些信封寄回来,看看你们的成就。最近,我把信封寄回来了。那天,我满怀迷茫、天真和职业抱负,写下了毕业后想马上工作,成为一名记者的愿望。今天,当我拿到毕业证的时候,我要感谢学校和老师们,是他们帮助我实现了信封里隐藏的愿望,那是我职业道路上的第一个愿望。
今天我的心情百感交集,既有对工作和即将开始的研究生学习的兴奋和担忧。刚进入历史系的时候,班里挤满了人。后来,我被选中进入了高质量的班级,班级规模更小,只有20人,同学们的联系更紧密,学习条件也更好。我和同学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觉得在历史CLC班的学习是我大学生活的转折点。因为如果没有在这门课上学习,也许今天就拿不到一张满意的毕业证书了。在不久的将来,我将继续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边学习边工作。我喜欢做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或者与文化和历史相关的研究。但我觉得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我想尝试,比如新闻和传播相关的工作。
从昨天开始我就很紧张,今天特别开心,因为除了拿到毕业证,我还拿到了学校颁发的奖状(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奖状)。大二的时候,我参加科研,获得了院级三等奖和校级二等奖,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之一,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在K50文学小组学习的日子真的很开心,在工作和学习交流中,我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信任。希望以后大家还能保持联系,还能有这样的感情。
我喜欢研究文学。但也许我会成为一名高中文学老师。我想把我在大学学到的文学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如何学习文学、如何通过考试的经验,以及对文学的热爱。教学将对我今后从事的研究工作更有帮助,我已决定将研究作为我的职业。
我今天的感受?只有两个词:开心和……担心。担心是因为系里很多朋友都找到了工作,而我还没找到。我韩国研究和日本研究的朋友都已经找到工作,而且薪水很高。至于中国研究专业的学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仍然……无忧无虑。我正在寻找一份能让我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的工作。
大四那年,我选修了一门关于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专题课程,由阮文鸿副教授讲授。洪教授被认为是我们系的“灵魂人物”之一。我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但直到大四才有机会直接听他的课。每次有机会与他交流,我都感到自己很渺小,需要读更多的书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一直很珍惜他的教诲,觉得这是对一位既学识渊博又人品高尚的老师的深刻总结。
目前,我会找一份翻译的工作,因为中文是中国研究专业的学生的强项。但从长远来看,翻译对女性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我会找一份长期的工作,可以每天读书,接触很多新事物。也许在研究机构做研究员比较适合我,比如中国文化研究所。
我想说的是,在贵校学习之前,我曾就读于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院。后来我重考并考上了东方学院。人们常说,只有去一所学校学习,才能知道它的好坏。对我来说,选择贵校是一种缘分,一种荣誉,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我的考试成绩是C,但我喜欢外语,所以在这里我可以学习中文。在这里学习不仅能满足我的个人愿望,也必将帮助我获得更多机会获得我热爱的工作。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