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丁嘉庆教授——启蒙之师

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23:12
丁嘉庆教授(1924-2003)属于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开创并奠定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基础的“黄金一代”科学家。这一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如邓泰梅、曹春辉、阮孟祥、黄春二、陶维英……以及后来的阮良玉、陈文觉、阮泰干、黄如梅、张征、丁嘉庆、潘玉……他的生平和事业,正是在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时代氛围中,在越南人民经历诸多历史变迁的时期,为之奋斗的典型学者的写照。
GS.NGND Đinh Gia Khánh – người thầy của những khởi đầu
丁嘉庆教授——启蒙之师

作为一名研究者,丁嘉庆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涵盖文学、民间文学乃至更广泛的文化研究,并在每个领域都拥有开创性的经典研究成果。在管理方面,他是越南首批文化和民间文学研究与教学核心机构的创始人和发展者。作为一名教师,丁嘉庆教授在教学方法、科学思维、人格魅力和简朴生活方式方面堪称典范。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著名专家,例如:裴维新、朱春典、阮禄、苏玉成、阮春京……科研人员和他的学生们敬重丁嘉庆教授的才华和人格魅力,称他为“启蒙老师”、“民间文化宝藏的开拓者”、“双料教授”……

 

自学成绩优异

丁嘉庆教授于1925年12月15日出生于宁平的一个儒家学者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药剂师(东方医学专家)。他本人则拥有法律背景。1945年八月革命爆发,年仅十八、二十岁的丁嘉庆从法学院辍学,投身革命。他曾做过记者,教过高中生英语,后来又在师范学院教授越南文学。1956年,三十岁的丁嘉庆成为河内大学的讲师,教授中世纪文学(当时称为古代越南文学)和民间文学。河内大学是越南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大学之一。他与众多学者一起,肩负起为新政权下第一所大学师范院校奠定科学基础、树立学术形象和声誉的重任。

丁嘉庆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博学睿智之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书籍和科学信息匮乏的环境下,他凭借着罕见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了语言、文学和文化方面的全面知识。他精通英语和法语,同时还学习了俄语和汉语,并掌握了当时顶尖的汉喃语。这些基础使他能够深入钻研,形成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见解,为他日后的专业领域奠定了基础。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他是“将培训过程转化为自我培训”的典范。

他以严谨的态度、对准确性的自觉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而闻名,只写和说自己真正了解且“透彻”的东西。丁嘉庆教授的科学家特质还体现在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是不断学习、思考并努力更新知识。正因如此,他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越南知识分子阶层的典型代表——既拥有扎实的东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基础,又全面吸收了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丰富成果。

“双重”教授

人们称他为“双料教授”,因为他是中世纪文学和越南民间传说领域的权威专家——很少有科学家能在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取得如此成就……

为了服务于河内科技大学的教学工作,丁嘉庆教授编辑和撰写了多部教科书,这些教科书直到21世纪初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宝贵文献,例如“越南民间文学“”、“越南文学(10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这本书“越南文学(10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本书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越南中世纪文学体裁的历史发展,自出版以来,已成为越南中世纪文学教学和学习者的“手册”。

作为一名教师和研究员,丁嘉庆教授很快意识到并重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紧密联系。他的讲课内容极具学术价值。最初的教材仅供学生学习,但其中许多内容后来发展成为简明扼要的专著,例如“越南民间文学的收集与研究“”、“越南民间文学简史相反,他的专著最初也是出于教学需要,例如专著“通过对谭和甘的故事的研究探讨童话故事的问题。在1968年首次出版(文学出版社)之前,丁嘉庆教授曾以该手稿的提纲为河内科技大学文学系四年级学生讲授一门课程。在这部专著中,丁嘉庆教授以其全面的视野和深厚的知识,提出了许多关于民间故事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问题:国际性和民族性;民族斗争传统、伦理和美学传统;民间故事的起源、传播、翻译、演变和变迁。时至今日,这部著作仍然是越南民间文学研究的巅峰之作之一。

探索民间文化

自1983年起,丁嘉庆教授调任民俗研究所担任所长,并创办了《民俗杂志》担任主编。在新职位上,他有更多机会深入研究越南文学和民俗,并创作了该领域的“毕生”著作。

在了解民间文化的路上1989年出版的《》被认为是该研究所成立初期最重要的学术宣言。在这部著作中,丁嘉庆教授阐述了理论问题、研究历程以及民间文化要素。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高度概括性并提出诸多问题的著作。理论与方法论就这门学科而言,它堪称奠定越南民间文化发展基础的著作。本书既总结了基本问题,又为进一步思考作者尚未深入探讨或分析其所有微妙之处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复合性是否是所有民间文化类型的共同属性?它在民间文化元素中是如何体现的?就学术性而言,本书是当时乃至后世民间文化研究的规范性经典之作。

与专著一起在了解民间文化的路上并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民间文化例如《研究民间文化和艺术的目的和意义》、《什么是民俗?》、《民间视觉艺术在民族文化和民俗中的地位》、《民间表演艺术在民俗整体中的研究》、《研究民俗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民俗与现代社会》……丁嘉庆教授真正奠定了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基础。

“东南亚文化背景下的越南民间文化”1993年出版的这部著作不仅是民间文化领域的典型研究成果,也是区域研究和比较文化领域的典型研究成果。书中,读者通过对越南民间文化在东南亚文化空间中的创造、文化交流和适应过程的探讨,得以了解越南民间文化。关于本书的价值,正如潘玉副教授所评价的那样:“本书首次从东南亚文化的视角,不仅探讨越南民间文化,更着眼于越南文化的整体面貌。它帮助对越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找到共同的基础,以此作为研究该地区乃至各国各种文化现象的前提。这对于那些习惯于静态、狭隘地看待文化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广阔的、因而也更深刻的视角……“。”

随着越南社会的发展,越南民间文化也随之发展。《》是另一部按时间顺序研究民间文化的著作。作者深入探讨了民间文化的意义和影响。为寻找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为保护和弘扬越南人民的文化认同做出贡献。他所写的关于村庄、村庄习俗、村庄节日和土著信仰的篇章虽然不是全新的话题,但却以灵活的分析、证据和说服力清晰地呈现出来。

丁嘉庆教授在汉喃作家及其作品的翻译和研究领域也做出了诸多贡献,例如:越南鬼庙,南方奇闻,南方故事,森林溪流奇遇记,阮平谦诗歌与文学对《金云翘传》中的词语及其含义进行深入研究……

丁嘉庆教授另一项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杰出科学著作是编纂了“越南文学选集《越南文学全集》(收录10世纪至1945年间的文学作品)共42卷。正是他发起并构思了这一浩瀚的文学丛书,使其成为越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作品汇编出版系列。作为编辑委员会主席,丁嘉庆教授召集了数百位学者、翻译家和研究人员,对跨越十个世纪、数万页的文献、数百位作者的作品进行编纂、甄选和总结,最终汇集成40余卷。这是一部高度科学严谨、制作精良的丛书,历时20余年完成,从1978年开始,到1998年结束。

丁嘉庆教授是首位提出并组织开展地方民俗文化基础调查,并组织编纂各省县民俗文化地理的学者。作为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他组织编纂了1995年出版的《义静省民俗文化地理》;参与编辑了1991年出版的《升龙-东都-河内民俗文化地理》;并撰写和编辑了1995年出版的《越南文化区域》一书。

Hội thảo khoa học 'GS Đinh Gia Khánh với sự nghiệp nghiên cứu và đào tạo về văn hoá - văn học truyền thống Việt Nam' được tổ chức ngày 14/10/2014. (Ảnh: NA/USSH)
成龙/USSH
2014年10月14日,举办了题为“丁嘉庆教授及其在越南传统文化和文学领域的研究和培训生涯”的科学会议。

杰出的科学管理者

在文学和民俗研究领域,丁嘉庆教授不仅是构建和总结理论观点并直接开展上述研究项目的人,而且还是创建研究机构、建立新闻机构、组建和培训研究团队、指导和构建研究课题体系的人。

丁嘉庆教授在河内科技大学语言学系担任越南民间-古典-现代文学系主任近30年(1956-1983),展现了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战略眼光。他将系视为一个学术单位,而非行政单位。因此,他致力于编写教材、构建专业文献体系和培养年轻教师。他组织和管理学术工作并非依靠命令或强制,而是以一位博学多才、富有教育精神的学者的远见卓识和赤诚之心。

作为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1983-1987年)和《民俗文化》期刊的创办人,丁家庆教授不仅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做出了方法论方面的贡献,而且非常重视培养一批又一批热爱科学的高素质研究人员,从而逐步提升了研究所的学术声誉。此外,他还曾担任越南民间艺术协会秘书长(1982年至1984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南亚文化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越南文学艺术协会中央委员会委员(自1984年起)。

丁嘉庆教授因其在培训和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于 1980 年很早就被授予教授称号;荣获国家主席颁发的一级劳动奖章;并于 1996 年荣获首届胡志明科学技术奖。

教授、人民教师、劳动英雄武乔——丁嘉庆教授的同代好友——曾为他写下两句并列的句子:“博采众长,传授给四方弟子”。丁嘉庆教授对民族文化做出了诸多宝贵贡献,堪称一位功勋卓著的文化人物,为提升越南文化和越南人民的认知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Thanh Ha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