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回到历史学院——这位老师的第二个家、他的家人——学院的师生们似乎仍然难以置信。失去亲人的悲痛如此巨大!悲伤和痛苦难以言表。历史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一位尽职尽责的管理者;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失去了一位人格魅力四射、讲授越南历史文化精彩绝伦的伟大教师;同事们失去了一位朋友、一位兄弟,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朴实无华、对每个人都尽心尽力;而社会失去了一位终其一生都充满奉献精神、热情洋溢、充满爱心的人。
“柯老师在大家的爱中安详离世”
阮光玉教授(越南国家大学历史系前系主任、越南研究与发展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至今仍感到震惊:“我们早上还在聊天,下午就听说柯进了医院。我立刻赶了过去……结果我们再也没能见面。这简直太讽刺了!”他们从小就认识,大学时又都考入了历史系。阮光玉教授与阮海克副教授相识四十余载,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我一直觉得克就是这样一个人: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对青春充满热情,这非常特别。他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我记得他那首得过奖的诗《大炮》。他上学时,会把自行车侧放,边骑边读诗。从外表上看,他虽然有些‘老’了,但依然非常年轻,非常有活力。从孩提时代到现在,克一直都是一个幽默风趣、热情洋溢的人。”
阮海克副教授、理学博士出生于一个父亲是才华横溢、兢兢业业的教师,母亲精通中文和诗歌的家庭。因此,父亲从小就引导孩子们走上学习、考试、通过考试,然后成为教师的道路。阮海克先生在长治阮平谦的故乡长大,耳濡目染着笛声和鞭炮声。
玉教授回忆道:“我刚进历史系时,就非常钦佩他,因为他学识渊博。他一进系,还没上过课,就已经能流利地谈论历史书籍,比如《大越史记全书》、《越史通牒强记》……他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异,很快就得到了潘辉黎先生、潘大端先生、范氏谭女士等优秀老师的指导……可以说,柯先生很早就成熟了,成为一位年轻有为、备受尊敬的讲师,深受学生爱戴。他能够不断学习,尤其幸运地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在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
阮光玉教授说,柯老师身上流淌着青春的血液,他很早就加入了青年团,在组织和动员青年团活动方面极具天赋。柯老师曾任历史系青年团书记、河内大学青年团书记,很早就加入了党,并很早就加入了河内大学党委。之后,他还积极参与市青年团、中央青年团的工作,并将青年史、青年团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我从未见过像柯老师这样对青年、青年活动、青年运动和青年发展充满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人。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当他停止青年团工作去俄罗斯攻读博士学位时,他非常难过,有时甚至会哭泣。”阮光玉教授惋惜地说。
阮海克副教授在俄罗斯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返回历史系,当时历史系主任是阮光玉教授。历史系拥有一批非常宝贵的专家人才,他们被誉为“四大支柱”,分别是丁春林教授、何文坦教授、陈国旺教授和潘辉黎教授。系里互相商议,安排师生密切学习这“四大支柱”的学术成果。阮海克副教授被安排密切学习陈国旺教授的学术成果。文化史系成立后,陈国旺教授担任系主任,阮海克副教授被任命为系副主任,协助陈国旺教授开展工作。阮海克副教授在文化史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著作和出版物主要集中在文化史和文化研究方面。 2004 年,阮光玉教授接管越南国家大学越南研究与发展科学研究所时,阮海克副教授被任命为历史系主任。
玉教授肯定道:“柯教授是一位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一旦接受了任务,就会全力以赴。自担任系主任以来,柯教授将系里的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从2004年至今,尽管条件十分艰苦,系里在人员和工作的培养、研究、组织安排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系里仍然保持着在全国历史学培养和研究机构中的领先地位。”
历史系最新成就和骄傲之作是四卷本的《越南史》,阮海克副教授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前,在升龙-河内建城千年之际,阮海克副教授也参与编辑和合著了多部书籍,主要涉及文化和教育领域。他还主持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升龙-河内教育”。此外,阮海克副教授还有许多其他宝贵贡献,例如他撰写的关于德子村的《越南乡村文化》一书——这是一部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学术著作,深受业内人士好评。
但最重要的是,阮光玉教授说:“他是一位全心全意为所有人奉献的人,也是一位深受大家爱戴的人。柯老师在大家的悉心照料和关爱中安详离世。这份爱源于他对每个人的爱。这是他身上最‘人性化’的品质,也是他最特别的地方。”
“一位老师总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学生中!”
情绪激动的武文泉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似乎无法平静下来,也无法克服老师突然离世的悲痛,他哽咽着说:“这对历史系、历史系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谈及与他相识三十余年的恩师、兄长兼同事柯老师,武文泉副教授说道:“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柯老师堪称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典范。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专攻古代和中世纪史,后拓展至文化研究领域,尤其精于越南文化史。他的热情与努力,加上他与生俱来的智慧,共同造就了他对越南文化史的丰富而深刻的理解。”
与其他同龄教师相比,柯先生的著述并不多,但他的文章却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文章从不流于表面,总是基于新颖独特的思想,因此他的学术成果常常被人们铭记。在学术方面,他对一代又一代学生、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都令人瞩目。
这位大师的社会影响力也非常大。他不像其他一些名人那样以知识传播者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上,而是经常谈及一些非常热门的历史文化话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阮海克副教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教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挖掘和自主创造。早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在从前苏联回国后,阮海克先生就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他话不多,却懂得如何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老师的讲课内容。
柯老师从不与学生保持距离。他非常严格,即使生气也会大声呵斥,但没有哪个学生真正意义上害怕柯老师,也没有哪个学生被他训斥后会生他的气。柯老师是学生最多的老师之一,师生关系非常真诚。
就历史系主任这一角色而言,柯先生具备领导学院、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先的历史系这一一流科研机构的所有素质和专业声望。谈及历史系和柯先生——系主任,人们会立刻联想到全国领先的历史系科研机构。
“他就像学院团结的核心,这是历史学院非常珍贵和引以为豪的传统。学院成员和睦相处,彼此友爱,而柯先生正是维系学院这种团结传统的纽带。”副教授武文泉博士分享道,“他总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为所有人奉献,从不考虑自身利益,也从不追求私利。”
“学院的年轻教职工和学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支持者。”
自1996年起师从阮海克副教授,并于2001年起在历史系与他共事的杜氏香草硕士,在谈及这位她深深敬爱的老师时,不禁动容:“直到他去世,我才明白,对我而言,他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作为老师、同事,还是作为挚友。在每个人的心中,他不仅是一位博学之士,更是一位光芒四射的人。”
在学院里,副教授阮海克博士是一位著名的老师,他总是激励学生去理解越南文化——不是看表面现象,而是从传统的角度去理解越南文化,深入解读文化问题,从而能够理解文化、理解越南社会和人民。
“Vuong先生去世后,文化研究系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支柱,但下一代还有另一位老师可以依靠,那就是Nguyen Hai Ke先生。然而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失去了一位支柱,一棵他们可以在专业和精神上都依靠的大树。”——杜氏香草老师说道。
她说,柯老师最棒的地方在于他为人非常和蔼可亲。那些最困难的学生,他反而最疼爱。他可能是唯一一位在年终报告中专门统计有多少青年干部没有房子、没有婚姻、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的领导。他甚至会和干部们分享一些琐碎的小事,关心他们的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是否已经入学。不仅学生喜欢他,系里的儿媳女婿们也喜欢他,学院的孩子们也喜欢他。有些事情学生可能不好意思跟其他老师说,但见到柯老师,他们却能毫无顾忌地倾诉,无需老师开口。
生活简朴和谐,忠于自我和他人,是所有与阮海克老师一起生活和工作过的人的共同感受:“即使老师出现在媒体上,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风格。在社会科学领域,优秀的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年轻一代的学生和干部也始终需要像阮海克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
为阮海克叔叔哭泣
假设是“不择手段地死去”。
天空算什么,伙计!
不要爱上生活中那些善良的人
然后就把它撕碎……我的天哪!
你走,我留
金币遗失了,但铜币依然存在……
青春岁月都去哪儿了?
这首诗写得仓促,山川河流泛滥。
我,特里,乡下孩子
把糖果和香肠放在一碗水里也很有趣……
旧时的田间小路在哪里?
到处可见光着的脚和破烂的衬衫
山峰与地平线的交界处在哪里?
老人的瘦削身影涉水走了出来……
夜晚,让我们一起想一些甜美的歌曲吧。
环游世界,我怎么会变老呢?
直到明天
只要有山、有河、有湖,就会有更多的山!
但爱、悔恨和痛苦
那是我们头顶上的蓝天吗?
2013年3月19日,河内之夜
阮雄维
再见!
探访副教授阮海克博士的灵魂
你走得如此突然
郊区突然下起了雨。
一生都在划船
日复一日,在忧虑的河流中。
还记得我们相爱的那段时光吗?
俄罗斯的秋天,金色的天空漫天飞舞。
“三角洲村”是我的家乡
人类生活的“文化交流”
“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历史”。
心中有多少风暴在咆哮
死亡的无声掌控
仍在为文字追寻梦想……
风暴过后,学校一片狼藉。
大门前一排树上戴着头巾
充满感恩的人生
遥远过去的美名在轮回中得以延续。
致 Ngoc Th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