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士生的全名:邓黄岸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9年1月14日 4. 出生地:河内
5. 关于博士学位授予的第3216/2014/QD-XHNV-SDH号决定,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
6. 培训过程中的变更:根据2016年3月29日第1017/QD-XHNV号决定更改博士论文名称
7. 论文题目:控制点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8. 专业:心理学 9. 代码:62 31 04 01
10. 科研指导教师:副教授阮氏明姮博士
副教授、Nguyen Sinh Phuc 博士
11. 本论文新成果总结:
控制点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比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更大。
内控型人格能够预测更高的幸福感,尤其在生活规划、个人成长和自我接纳方面预测效果最为显著,但在群体归属感方面预测效果并不显著。外控型人格能够预测更低的幸福感,但预测效果并不显著。
将内控倾向降低到适中水平与更高的幸福感相关(例如男性、恋爱中的学生、年幼的孩子)。此外,外控倾向高并不总是与较低的幸福感相关。当人们相信外部因素对生活有显著影响时,许多目标群体(例如女性、长子、独生子女、中等收入、贫困和宗教信仰的学生)在幸福感的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迹象。
间接影响模型认为:平等主义个人主义和等级森严的社群会增强内在控制点,从而提升幸福感。外在控制点会导致压力,进而降低幸福感。内在控制点可以减轻压力,使个体更快乐。基于内部资源的应对方式会增强内在控制点,从而提升幸福感。对外部控制、运气和命运的信念会减少计划行为,增加自责行为,从而降低个体的自我接纳度。
12. 实际应用性:根据研究结果,本论文提出了一些通过调整控制点和相关变量来改善幸福感的应用措施。
对于培训机构而言:由于内部控制点对学生的自我实现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具体活动的理念和构建应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掌握感。
对于学生和所有对幸福感兴趣的人来说:认识到自己的不快乐程度是让自己更快乐的第一步。接下来,找出阻碍你获得幸福的控制性信念。找到、坚持并尝试与这些控制性信念相对应的应对策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1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考虑到概念本身所反映的东亚文化差异。
- 研究控制点对不同年龄组人群感知幸福感的影响。
- 对患有心理障碍或有心理损伤风险的人群进行研究。
- 考虑导致控制信念产生的各种情境因素。
- 一项关于控制点与感知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纵向研究,旨在检验人们对控制的信念如何随着时间和学习经验而改变。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
[1]. Dang Hoang Ngan (2016),“在学生受试者中检验 Julian Rotter 的内部-外部控制点量表”,心理学杂志(7),第 69-81 页。
[2]. Dang Hoang Ngan (2017),“将 Carol Ryff 的心理健康量表应用于学生群体”,心理学杂志(2),第 77-89 页。
[3]. Dang Hoang Ngan (2017),“幸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心理学杂志(10),第 90-99 页。
[4]. Dang Hoang Ngan (2017),“控制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届东南亚国际心理学会议论文集“人类幸福与可持续发展”第 1 卷,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第 122-130 页。
[5]. Dang Hoang Ngan (2018).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幸福感评估的一些问题。2017年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科学会议论文集:“全球化进程中的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第288-302页。
博士论文信息
1. 全名:邓黄岸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4th1989年1月4日。出生地:河内
5. 录取决定编号:3216/2014/QD-XHNV-SDH,日期为31日英石2014年12月
6. 学术流程变更:论文题目变更,详见决定编号:1017/QD-XHNV,日期:29th2016年3月
7. 正式论文题目:控制点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8. 专业:心理学 9. 代码:62 31 04 01
10. 导师:副教授。阮氏明恒
副教授阮生福
11. 本论文新发现的总结:
控制点比生活满意度更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
内控型人格能提升幸福感,尤其对人生目标、自我发展和自我接纳有一定影响,对群体归属感也有轻微影响。外控型人格则会降低幸福感,但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将内部控制点降低到平均水平代表着更高的幸福感(例如男性、有恋爱关系的学生、家中最小的孩子)。此外,高度的外部控制点并不总是导致不幸福。许多群体(例如女性、家中排行中间的孩子、学业成绩中等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认为外部因素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影响,因此他们在幸福感的诸多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调节模型显示,垂直个人主义和等级集体主义会增强个体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从而提升幸福感。外控型人格会导致压力,进而降低幸福感。内控型人格可以减轻压力,使个体达到更好的幸福状态。基于内部资源的应对方式会增强内控型人格,从而提升幸福感。外控型人格(例如依赖运气和命运)会减少计划行为,增加自责行为,从而降低个体的自我接纳度。
12. 实际应用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对于大学而言:由于内部控制点对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因此,学习过程和大学活动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而言:达到良好状态有以下几个阶段:(1)认识到自己不满意的领域;(2)确定涉及的控制点风格;(3)识别、体验与控制点风格相关的应对方式。
13. 未来研究方向:
- 调查不同文化中关于幸福感和控制点等概念的差异
- 研究控制点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幸福感的影响。
- 研究控制点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人群幸福感的影响。
- 调查定义控制信念的情境。
- 开展一项纵向研究,探讨控制点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人们的学习经历如何调节这种影响。
14.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
[1]. Dang Hoang Ngan (2016),“在学生中测试 Julian Rotter 的 IE 量表”,心理学杂志(7),第 69-81 页。
[2]. Dang Hoang Ngan (2017),“学生心理健康卡罗尔·里夫量表的改编”,心理学杂志(2),第 77-89 页。
[3]. Dang Hoang Ngan (2017),“幸福感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心理学杂志(10),第 90-99 页。
[4]. Dang Hoang Ngan (2017),“控制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届东南亚心理学国际会议论文集“幸福与可持续发展”第 1 卷,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第 122-130 页。
[5]. Dang Hoang Ngan (2018). “心理学研究中的幸福感评估问题”,2017年青年员工和毕业生会议论文集:“全球化进程中的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第288-302页。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