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这位科学家毕生致力于实现性别平等的梦想。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21:38
多年来,黎氏贵教授以其在性别平等领域的积极贡献而闻名于世,尤其致力于帮助遭受家庭暴力和人口贩运的妇女。她为许多地区的家庭暴力预防模式奠定了基础;她是第一个发出警示,呼吁开展跨境贩运妇女儿童预防研究的人;并于1997年至2000年间,与青年研究所合作,在谅山、广宁和海阳等地建立了帮助返乡妇女的模式。
Nhà khoa học suốt đời cho
终身科学家

在越南,黎氏贵教授也是性别科学、女权主义理论、家庭研究和家庭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她为2007年《家庭暴力预防和控制法》以及其他与性别相关的法律(如《性别平等法》、《婚姻家庭法》)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我国家庭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家庭研究(政治理论出版社,2007年;2009年再版)——由黎氏贵教授和邓景庆教授合著——是越南第一本将家庭研究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引入越南的著作。该书被认为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研究。家庭研究本书不仅探讨了越南家庭在世界和越南的现状,还呈现并分析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是作者历经十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涵盖了从封建社会到现代越南家庭的方方面面。本书从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兼顾理论与实践,探讨了当代越南家庭的诸多问题: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和特征;个人-家庭-社会关系;家庭与教育问题;少数民族的性别与家庭问题;贫困家庭儿童问题;婆媳关系;家庭价值观的偏差;家庭暴力;离婚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家庭在社区和社会中的作用……

与黎氏贵教授见面后,每个人都会惊叹于这位65岁高龄的女科学家的敏捷、年轻、果断和热情。当被问及性别与女权主义的研究课题时,她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几个小时,丝毫不觉厌倦或疲惫。尤其是在谈到太平省和南定省的家庭暴力预防模式时——这些模式因其人性化和有效性而受到社区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位女教授的语气中总是流露出对许多地区家庭暴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遗憾和悲伤。她对在生活中遭受诸多不公的同性群体深表同情,并分享了她亲眼目睹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所带来的愤怒和心痛。正是由于这份深切的敏感和同理心,曾是历史系学生、后攻读博士学位、并担任越南通讯社记者的黎氏贵教授,注定要从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尤其是在性别研究领域,这迫使她接触到生活中诸多棘手的问题,例如:针对妇女的暴力、卖淫、贩卖妇女儿童……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热情、毅力,甚至需要做出许多牺牲才能取得成果,黎氏贵教授的经历正是如此。她性格坚毅、积极主动,出生于一个儒家传统家庭,成长于战乱国家,很早就培养了独立意识,懂得接受现实,并总是努力克服困难。她从小就热爱学习,尤其擅长文学和历史。进入河内国家大学后,她选择了历史专业——至今她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国家顶尖的科学摇篮之一,师从名师,学习历史为她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客观、全面、深入地看待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这些都是任何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于一位社会学研究者和实践者而言,始终全心全意、充满热情地投入工作,并对所有工作负责,这条道路对黎氏贵教授来说也充满了回忆。她说,1972年,她成为越南通讯社的记者,常驻海防。有一次,她清晨骑车前往水原县采访,途中经过一个熙熙攘攘、充满欢声笑语的小市场。傍晚,她过河返回时再次经过那个市场,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那个小市场已被美军的炸弹夷为平地。在她眼前,只见一片遍地无辜的顾客尸体。人们用草席盖住尸体,周围香烟缭绕。哀嚎声震耳欲聋,令人心碎。仇恨让她哭不出来,喉咙哽咽,之后好几个小时都吃不下东西。

多年以后,战争的残酷景象依然萦绕在她心头。她感到心如刀绞,痛苦不堪,却哭不出来。对同胞的爱和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在她心中燃起了为平等和正义而战的渴望,她决心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在如此年轻的年纪,经历了生死边缘,她对各种复杂的情感感受得更加清晰。她说:“生活教会了我这样的女人要坚韧不拔,要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但也教会了我去爱,去同情那些不幸的人们。”

黎氏贵教授是一位积极倡导制定保护妇女法律的科学家;同时,她也鼓励和支持妇女克服困难,为自己和家人寻求幸福。

1975年,南方解放后,黎氏贵教授的人生和事业迎来了转折点。她和家人搬到胡志明市,在胡志明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系工作。在此期间,她不仅学习历史,还通过她的伴侣——邓景庆教授(前青年研究所所长)开始接触社会学。

1977年至1981年是整个国家,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都经历着一段艰难时期。尽管物质匮乏,她依然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夫妇俩的收入仅够维持简单的蔬菜和腌菜。丈夫兼职授课,她则靠开借书券来补贴家用。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她常常从早到晚坐在图书馆里,忍受着饥饿。正是在这段时期,她开始了对西贡卖淫现象的首次研究。

她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生活的种种困难,为了换取多年远离家人、丈夫和孩子的机会,她前往苏联进行研究,并于 1989 年获得苏联科学院博士学位。回到河内后,她被分配到编辑部担任秘书。《科学与女性》杂志她隶属于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妇女研究中心。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惊讶地发现,在越南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有许多妇女遭受丈夫的残酷殴打,却只能默默忍受;许多妇女被贩卖,被迫卖淫。她不相信这就是她们的命运。她进一步了解了卖淫、贩卖妇女儿童、家庭暴力等在当时被视为“敏感”话题、无人愿意触及的问题……并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许多女性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个残酷的循环。在上世纪90年代,这些问题难以触及和深入探讨。当时,她在进行这项研究时遇到了诸多困难,例如来自各方的阻挠以及受害者自身的不配合。在此期间,她经常骑自行车前往东英省的禄河康复中心,直接前往河内卖淫活动猖獗的地区,采访并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这种自我牺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敢于承担。正是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帮助她在将卖淫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课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并为当时的国家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贡献了许多解决方案。随后,她又在河内、富寿省、太平省、南定省、承天顺化省等省份开展了预防家庭暴力的研究。这些利用社区力量打击家庭暴力的社区模式,后来在其他许多地方得到了推广……

她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活动激励了许多女性。

1996年,黎氏贵教授与一些荷兰、柬埔寨和泰国的研究人员一起,率先实施了一个项目,该项目旨在……防止跨境贩运妇女在越南。该项目的成果是建设。跨境贩运妇女和儿童问题该报告于2000年出版后不久,人口贩运问题便在许多官方的国内和国际会议上被提上议程进行讨论。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开始提出保护和帮助人口贩运受害者融入社会、稳定生活的计划。

自1992年以来,她凭借在越南性别平等领域开创性的卓越研究,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及众多国家邀请,出席会议、开展研究、发表演讲,并受富布赖特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克拉克大学(马萨诸塞州)讲学。2005年,她成为全球1000名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女性之一。时至今日,她依然是越南在性别、女权主义、社会工作等诸多国际论坛和学术活动中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2010年,她成为越南首位女性社会学教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她直到40岁才开始学习英语。在取得成功之前,她也曾经历过挫折和挣扎:几次演讲因英语表达能力不足而“失败”,令她倍感沮丧;无数个夜晚,她不得不熬夜,靠浓茶来克服困倦,奋笔疾书。为了进行研究并向社区汇报,她曾远赴越北、西北、西原等地奔波;即便疲惫不堪,她依然坚持去讲堂……对于渴望提升自身能力、融入国际的越南科学家而言,这些并非易事。然而,正是她那份坚韧不拔、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直面科学难题的品质,帮助她克服了人生中的种种挑战,最终走向成功。

除了在科学和社会活动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外,黎氏贵教授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一个几代人都从事科学研究,几乎每个人都留下了学术成果的家族。或许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赋予了她这样一位看似“柔弱”的女性以勇气,让她敢于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争取女性性别平等的斗争中。

黎氏桂教授、博士

  • 出生年份:1950年。
  • 家乡:北宁。
  • 1967年毕业于河内大学历史系。
  • 1989年获得苏联科学院历史学博士学位。
  • 2002年被授予副教授职称。
  • 2010年被授予教授职称。
  • 在校工作时间:2001-2010年。

+ 工作单元: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

+ 管理职位:

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2-2013)。

越南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会性别与发展研究所所长(2013-2015)。

  • 主要研究方向:女权主义理论、女性与社会弊病。
  • 典型的科学著作

越南防止贩卖妇女问题劳动社会出版社,2000 年。

家庭暴力——一种价值扭曲(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卖淫:视角与解决方案(主编),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出版,2000 年。

家庭研究(合著),政治理论出版社,2007 年。

性别社会学教科书越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

家庭社会学教科书政治行政出版社,2011年。

作者:Thanh Ha

该文章总评分为:10 分(基于 2 条评论)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