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我的老师阮禄

星期三 - 2015年12月2日 04:08
当时在普通科学大学文学院的培养中,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971年,我才有机会跟随阮禄先生学习。我对他的印象首先是他热情、温暖、亲切的声音;一张清新的面孔,带着灿烂的笑容;一双聪慧的眼睛。经过多年的四处奔波,他的广义口音比黎廷祺先生的广南口音更容易听。他的讲座很吸引人,很有影响力。必须说,Loc先生的演讲和讲座非常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后来,当我有机会定期去他家时,我了解到他经常受到各机关和地方的邀请,有时在河内市工会,有时在河南宁省文化厅,有时在太平省文化厅进行文学演讲。有时还会带一些当地的礼物,甚至一对鸡带回河内。回想起来,那时的一切都那么简单,那么美好。
Thầy Nguyễn Lộc của tôi
我的老师阮禄

Nguyen Loc 先生教授的课程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越南文学,大概60节课我们学习的时候,这本教材还在老师编写中。 1973—1974年,我的论文(大三第二学期)和毕业论文(当时叫学位论文,后改称毕业论文)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有时他会让我去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李常杰街26号)对我那些还很不成熟的文章进行评论和修改。我看到他勤奋地处理文件、旧书和报纸,包括当时仍存放在图书馆的韩农书籍(我也经常看到丁嘉庆先生在这个地址看书)。线圈19世纪下半叶的越南文学阮禄于 1974 年首次出版,该系列的第一卷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越南文学1976 年首次向读者推出,第二卷于 1978 年由大学和职业高中出版社出版,由梁文登先生编辑。他与系里其他老师撰写的数千页著作,是1975年以前十余年古代文学研究的典型成果。

副教授、功勋教师 Nguyen Loc

必须说,撰写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的越南文学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书籍大纲好的草稿由先前的研究人员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编制。然而,由于多种原因,首先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中世纪诗歌和文学的翻译情况尚处于起步阶段,上述书籍涵盖文学材料的能力仍然有限。此外,文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也不够完善。可以说,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河内理工大学文学系对中世纪诗歌、文学译注、理论书籍和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投资策略非常正确。翻译如下小说的起源(科伊诺夫)中国历史小说(鲁迅)中国文学批评史(郭少宇)文学之心(刘勰)诗歌艺术(亚里士多德)古代俄罗斯文学诗学(Likhachiov)等……为老师们的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禄先生与古今民文学系的老师们(以及其他系的老师们)利用汉侬文学翻译的成果,获得了研究世界文学史的理论成果和方法;特别是凭借他的勤奋和才华,完成了一套至今仍具有科学价值和国际地位的越南文学史教材。

从阮禄先生发表的作品数量来看,他很少为报纸或杂志撰写文章,尽管很早就在 1957 年、1958 年发表了杂志 文学 历史 地理当时他只有二十多岁,还没有上大学,在党的中央国际工作指导委员会担任中文翻译。九年后,老师又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角色语言 《翘传》多于文学杂志。直到近20年后,他才在该网站上再次发帖。文学杂志讨论文学分期。记得当时我被聘为教授同一门学科,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他之所以很少在这个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因为他和某位期刊主管要员的关系有私人原因。

但每朵乌云背后都有一线光明。如今,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研究人员,一年到头都在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议和研讨会,很少有人能像Loc先生那一代人一样,有规模、有学术性的著作。由于很少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而专注于研究,洛克先生留下了数千页宝贵的著作。阮禄出版的数十部著作中,有五部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9世纪下半叶的越南文学(大学职业高中出版社1971年,1976年重印)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越南文学(2卷,大学职业高中出版社,1976年、1978年);西山文学(义平文化信息部,1986 年,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印)(越南文学集,第 9A、9B 卷,1993 年);越南戏曲艺术(文化信息出版社,1994年)Hat Boi 艺术词典(主编,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对他来说,撰写西山文学和传统文学不仅是一项学术课题,更是身处北方的中原子民的神圣职责。

阅读阮禄的作品,很容易看到权限 非常细腻和敏感的诗歌评论 理论与方法 新的现代研究。凡是在他的研究范围内的作者或作品,都被他赋予了新的光芒。阮禄不接受当代一些学者著作中随处可见的简单、随和、略带粗俗的社会学写作风格。他向我吐露了他的策略:以评论家的灵感和通才研究者的能力去寻找和发掘作者或作品的精神。这种写作风格乍一看似乎简单,但学起来并不容易。 Loc 先生经常用筛米的人的形象来比喻他的研究工作。筛米工双手托着盛满稻谷和谷壳的筛子,稍向一侧倾斜(惯用手高,另一只手低),均匀地旋转几圈,使谷壳、部分未脱壳的米粒和杂质聚集在筛子的中间,然后把它们捡起来除去,只留下米粒。然后将米放入研钵内捣至白色,最后将米和麸皮倒入筛子内,按过筛时的操作,使麸皮落到盘上,即可得到干净的米。研究人员还需要过滤掉混在米里的麸皮,以筛选出精髓的米粒。能否从浩如烟海的著作中,辨别出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什么是核心,是衡量一个研究者才华的标准。 Loc先生还经常给我讲毛线卷的形象:一个好的编织者可以用5盎司的毛线卷织出一件漂亮的毛衣,而一个笨拙的编织者则会织出一卷缠结的毛线,虽然重5盎司,但却没有形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第一个通过与前几个文学时期的比较,概括出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越南文学的基本特征的人,他所作的概括简洁、扎实、自信、易记:10世纪至15世纪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国家肯定;16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肯定封建国家;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发现人并肯定真正的人类价值。他的论点通常非常清晰、简洁、自信,带着一种抓住了所描述的主题的精神的自信。关于何春香,我想象她是一位女性诗人、一位讽刺诗人、一位热爱生活的抒情诗人;关于高八四,老师总结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有着同情心和爱心的灵魂。老师所呈现的有关阮攸的章节,都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素材进行筛选的结果。他对阮攸的汉诗史学评论犀利精炼,与儒家学者枯燥的历史诗截然不同……总之,阮禄是少数能将理论思维与批判分析细微文本的能力巧妙结合的研究者之一。他的写作和教学风格是我多年来在大学讲台上默默效仿的榜样,可惜很难像他那样。

他的作品与当前的许多博士论文相比,在很多方面确实更胜一筹。不幸的是,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一项相当机械的政策,教授们必须为其已发表的作品进行答辩才能获得博士学位。虽然文学学院和普通科学大学与师范大学两所大学的大多数研究人员和教师都接受了这一规定,但我的同系老师,如陈廷友先生、阮禄先生、朱春田先生和裴维新先生却坚决不接受这种形式(黄如梅女士、阮禄女士和陈友达女士甚至邀请陈红军部长到胡志明市文学研究与教学协会总部,对这种不科学的做法提出质疑,但遗憾的是,什么也没有改变)。但如果你没有博士学位,就不会被授予教授头衔。这就是为什么老一代教师,拥有如此多的科研和培训成果,却仅仅停留在副教授的级别。我不知道人们现在是否已经纠正了过去对教师非常正式和机械的政策。但这终究对老师们来说意义不大,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有自己的选择。真相胜过虚构。听说几年前,胡志明市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曾要求Loc先生准备一份简介,以授予他“人民教师”称号,但他没有这样做。看来楚玄殿先生也一样。我们,陈玉王、阮雄伟和河内国立大学文学院古代-现代-民俗系的兄弟,非常幸运能够与丁家庆、陈廷和、裴维新、阮禄、朱春田等严肃而有自尊心的科学家老师一起工作和学习。

对了,还必须提一下过去的版税。在短篇小说中河内人阮献夫人的丈夫阮开在1946年至1954年间撰写了教科书。他用卖书的钱在河内买了两栋房子。 Loc 先生曾经向我透露,这本书的版税19世纪下半叶的越南文学加上卖自行车的钱,用一盘收录机,他买下了阮公筹公寓D1栋一楼的一套两居室(此前,他们一家住在Lo Duc——今天的Cam Hoi胡同)的学校公寓楼里。他说,当他搬到胡志明市时,他以大约五六两黄金的价格转让了那套公寓(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今书籍的出版数量大约在500至1000册左右,版税最多也就两三两黄金。自 1990 年代以来,Loc 先生的书籍不断重印。这次老师把这两套书都放进了一本很厚的书里,书名叫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的越南文学,每版印刷数量最多为3,000份(截至2012年6月,已出版第九版)。我想这也是对老师付出的努力的部分补偿,尽管这并不值得,特别是与今天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科学课题相比。

自从阮禄先生转入胡志明市理工大学文学院后,我很少有机会见到他。我才知道他开始参加社会活动。除担任文学院院长外,他还与黄如梅教授等教师共同创立了胡志明市文学教学研究协会。他也是第一所专门从事社会科学的私立大学万贤大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但以科学家淳朴直率的性格,他在这些社交活动中有时也会遭遇“意外”。这是一个“比斯卡特做”的故事,还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研究人员无法完全理解的残酷现实的故事?有一次我去看他,我告诉他:“你只能在干净的环境中工作。”我多次不禁感叹:如果他继续研究、继续写作,我们就会得到更多高水平的科学著作。

副教授,优秀教师 NGUYEN LOC

  • 出生年份:1936年。
  • 家乡:广义省。
  • 1960年毕业于河内大学文学系。
  • 1984年被评为副教授。
  • 1992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 在校工作时间:1962年-1988年。

+ 工作单位:

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

+ 管理职位:

文学学院古今通俗文学(越南文学)系主任。

  • 主要研究方向:古代和中世纪越南文学和艺术——理论和实践问题。
  • 典型科研著作:

1.19世纪下半叶的越南文学大学技术教育出版社,1971; 1976年重印

2.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越南文学(2卷),出版社

大学和职业学院,1976 年,1978 年; 1992年重印

3.阮杜,这个人和他的生活岘港出版社,1985年; 1990年重印

4.胡春香诗歌(研究、导论),文献出版社,1985年。

5.宫廷哀歌(研究、导论),文献出版社,1986年。

作者:副教授陈汝廷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