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阮氏红娥
论文题目:社论话语分析(基于1964-1975年《人民报》的报纸文件)
论文研究领域:语言学
专业:语言学 代码:62.22.02.40
1. 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目的是分析在意识形态、经验和人际功能的影响下,话语组织策略如何将文化和社会因素融入话语建构过程,并根据MA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主义理论,通过语言分析来解释这一过程,同时阐明文本与话语经验所传达的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这种关系,人们才能利用语言来组织和解码文本。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1964-1975年间《人民报》的社论话语。
2. 研究方法
- 话语分析方法:本论文从结构、语义组织和话语结构层面,结合语境、沟通渠道、沟通目的和话语发送者/接收者等因素,分析了履行公务时的编辑话语的语言特征。
- 逻辑和语义分析方法;语言学中的描述方法,包括分布技术、直接成分分析、语境分析等。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该论文调查、分类和描述了社论话语的形式结构,以及社论话语组织信息作为一种沟通策略的方式,并分析了其从形式结构到语义组织结构的典型特征。
- 该论文还分析了使用背景,并解释了其功能,认为这是执行编辑话语的人际、意识形态和文本功能的重要实用动机。
- 该论文通过典型的语言体裁方法,指出社论话语中论证关系的类型和网络,以反映、传达和影响受众,从而达到最高的沟通效率。
3.2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对新闻话语的调查结果(运用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指出了媒体传播中新闻话语对社会进行控制和引导的影响力和力量。在语言发挥作用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中,本文还探讨了意识形态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话语体裁的操纵能力、影响力功能和人际功能。
通过准确判断交际角色之间的关系,说话者选择使用人称词汇来揭示人际关系,从而运用礼貌策略来拉近或拉大双方之间的距离。在组织话语的过程中,说话者同时运用、交织并流畅地运用了多种人际交往方法:人称词汇、情态组合、言语行为、正式结构等等。
从宏观结构的角度来看,话语信息的组织方式为组织和处理各个层次和各种文本类型的文本提供了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视角;基于文本中主题/主题系统的标记,文本处理者可以组织和调整文本,使其变得系统和连贯。
通过对1964-1975年间《人民报》社论话语的分析,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阮氏红牙
论文题目:社论话语分析(以1964-1975年《人民报》为例)
专业:语言学
副专业:语言学 代码:62.22.02.40
研究生院名称:越南国家大学河内分校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 论文目的和目标:
本论文旨在探讨和分析意识形态、经验和人际功能对话语组织策略的影响,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如何融入话语形成过程,并运用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语言分析方法解释这一过程。此外,本论文还探讨了话语经验所传达的文献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运用语言来组织和解读文献。
本研究的对象是《人民报》1964-1975 年间的社论论述。
2. 研究方法
- 话语分析方法:本论文从语义组织和结构、与语境相关的语篇结构、沟通渠道、沟通目的以及话语生产者/接收者等方面,分析了社论话语的典型语言特征及其功能。
- 逻辑语义分析方法;语言学中的描述方法,包含一些分析程序,例如:分布分析、直接构成分析(IC 分析)、语境分析等。
3. 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本论文研究、分类和描述了社论话语的形成结构和信息组织方法,将其作为一种传播策略,并分析了其从形成结构到语义结构的典型特征。
- 该论文还分析了语境,并解释了功能作为执行社论话语的人际、意识形态和文本功能的重要因素。
- 该论文通过典型的语言分类方法,指出编辑话语中各种关系和论证关系网络,以反映、传达和影响最大沟通效率的方案。
3.2 主要结论
本文基于对韩礼德话语三大超功能的分析,指出了反映其对社会控制和引导作用的传播方式。在语言发挥作用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中,本文着重阐述了语言的力量、变革能力、影响功能以及人际功能。
通过清晰地识别交际角色之间的关系,语篇构建者选择恰当的代词来反映人际关系,并运用礼貌策略来拉近或拉大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在语篇组织中,语篇构建者会连续、灵活、交织地使用代词、情态动词组合、行动词、句式结构等各种人际沟通技巧。
从宏观结构的角度来看,话语的信息组织方法在组织和处理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文档时,带来了一种系统和全面的视角;基于文档中主题/系统主题的突出,可以对文档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使其结构更好、更系统。
对《人民报》1964-1975年社论的研究证实,要分析话语的功能,必须先分析话语发挥作用的语境特征。
作者:阮氏红娥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