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阮氏红娥
论文题目:社论话语分析(基于1964-1975年《人民报》语料库)
论文领域:语言学
专业:语言学 代码:62.22.02.40
1.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本论文旨在分析在意识形态、经验、人际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组织话语的策略,旨在将文化和社会因素纳入话语建构过程,并依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通过语言分析来解释这一过程,同时阐明话语经验所传达的文本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关系来使用语言来组织和解码文本。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1964年至1975年《人民报》的编辑话语。
2. 研究方法
- 话语分析方法:本文从结构、语义组织、话语结构等方面,分析编辑话语在发挥其语言特性的过程中,与语境、传播渠道、传播目的、话语发送者/接收者的互动关系。
- 逻辑和语义分析方法;语言学中的描述方法,包括分布技术、直接成分分析、上下文分析等。
3.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论文对编辑语篇的形式结构进行了调查、分类和描述,形式结构是组织语篇信息的一种传播策略,具有从形式结构到语义组织结构的典型特征。
- 论文还分析了使用语境,并解释了该功能是履行编辑话语的人际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和文本功能的重要语用动机。
- 论文指出编辑语篇中论证关系的类型和网络,通过典型的体裁语言方式来反映、传达和影响接受者,以达到最高的传播效率。
3.2. 主要结论
- 论文基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对编辑语篇进行研究,指出了新闻语篇在媒体传播中展现影响力和控制力、引导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在语言运作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中,指出了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政治语篇的操控力、影响力和人际性。
- 说话者通过准确把握交际角色关系,选择人称词语来展现人际关系,并运用礼貌策略拉近/缩小双方距离。在组织话语的过程中,说话者同时运用人称词语、情态组合、言语行为、形式结构等人际交往技巧,这些技巧相互交织、协调一致。
- 从宏观结构的角度看,话语信息的组织方式为组织和处理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文本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视角;基于文本中主题的标记,文本处理者可以组织和调整文本,使其系统化、连贯化。
通过对 1964 年至 1975 年《人民报》社论话语的分析,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阮氏芳雅
论文题目:社论话语分析(1964-1975年《人民报》)
专业:语言学
副专业:语言学 代码:62.22.02.40
研究生院名称: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Hanoi)。
1.论文目的与目标:
本论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在意识形态、经验和人际功能的影响下,将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话语形成过程的话语组织策略,并运用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语言分析方法解释这一过程,并探讨人类通过语言组织和解读文献,从而探究话语经验所传达的文献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1964年至1975年期间《人民报》社论的论述。
2.研究方法
- 话语分析方法:本文从语义组织与结构、与语境相关的话语结构、传播渠道、传播目的、话语生产者/接受者等方面,对具有典型语言特征的编辑话语的功能进行分析。
- 逻辑和语义分析方法;语言学中的描述方法以及一些分析程序,例如:分布分析、直接构成分析(IC分析)、上下文分析等。
3. 主要结果与结论
3.1. 主要结果
- 论文对编辑语篇的构成结构以及作为一种传播策略的语篇的信息组织方法进行了研究、分类和描述,其典型特征是从构成结构到语义结构。
- 论文还分析了语境,并解释了功能是实现编辑话语的人际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和文本功能的重要因素。
- 论文通过典型的分类语言方法指出编辑语篇中的关系类型和论证关系网络,以反映、传达和影响最大化交际效率的方案。
3.2. 主要结论
- 论文以韩礼德的三大超功能理论为基础,对编辑语篇进行分析,指出了体现编辑语篇影响力和控制力、引导力的交际方式。在语言发挥作用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中,编辑语篇的语言力量、变革力、冲击力和人际功能得以凸显。
- 制作人通过清晰地识别交际角色关系,选择恰当的代词来体现人际关系,并运用礼貌策略来拉近/缩短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在话语组织中,代词、情态组合、动作词、模式结构等人际手段被制作人连续、灵活、交织地运用。
- 从宏观结构上看,论述的信息组织方法,使组织处理各级各类文献时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视角,在突出文献中主题/系统主题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重新组织和调整,使之结构更完善、系统化。
对1964年至1975年《人民报》社论话语的研究表明,要分析话语的功能,首先要分析话语功能所处的语境特征。
作者:阮氏红娥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