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A:《全唐诗》中的女性诗人的诗歌(与《万叶集》中的女性诗人的诗歌相比)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23:30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阮英俊

论文题目:《全唐诗》女性诗人诗歌(与《万叶集》女性诗人诗歌比较)

论文领域:东方研究

专业:中国研究 代码:62.31.06.02

研究生培养单位名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 研究目的:阐明《全唐诗》女性诗人诗歌在创作主题和内容上的特征,并把这些特征置于当代文化社会的语境中,阐释和评价女性诗人的贡献以及女性诗歌的地位,从而提供更全面的唐诗视野。此外,通过对《全唐诗》与《万叶集》女性诗歌的比较,阐明中国唐五代女性诗人和日本飞鸟-奈良时代女性诗人诗歌的共通之处和独特之处。

- 研究对象:本论文以《全唐诗》与《万叶集》中的女性诗人诗歌为研究对象。其中,以《全唐诗》中的女性诗人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万叶集》中的女性诗人诗歌为次要研究对象,并以此进行比较,以凸显在同一时期语境下,《全唐诗》中女性诗歌的共性与独特性。

2. 研究方法

跨学科方法;文学作家类型学;比较方法;定量方法。

3.主要结果和结论

3.1. 主要结果

- 本论文首次对《全唐诗》中全部129位女性诗人及其687首诗歌进行全面考察,以呈现女性诗人群体形成、发展的特征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唐五代女性的生命体验。

- 本论文验证并补充了前人关于《全唐诗》女性诗人诗歌创作分化的理论,并首次对导致这种分化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 论文首次对调查范围内的687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同时结合当代社会文化背景、各个阶层女性以及每个作者的生存状态,阐明了它们的价值,解释了它们存在的理由。

- 本论文首次对《全唐诗》和《万叶集》中的女性诗人的诗歌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指出了她们诗歌中作者团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类经验的共同和特定的价值。

3.2. 结论

- 《全唐诗》中129位女诗人、687首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女性诗歌的繁荣时期。这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唐代诗歌的繁荣以及当时女子教育基础的相对发达。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不同阶层女性的地位以及一些激发女性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因素,这些因素同时也对不同时期女性诗人队伍的变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 以唐五代男权社会为背景,女性道德观念极其严格,尤其禁止受教育,言论受到限制。《唐诗三百首》中的女性诗人的诗歌创作,不仅仅是当代女性的呼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们对话语权的认识,即便她们自身并未意识到女性的权利,也为争取性别平等而发声。如此意义,使得这部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

唐五代女性诗人创作的687首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她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史常常忽略的一个方面。具体而言,在心理情感领域,描写男女情爱、亲情的诗歌不仅肯定了人类普遍的、超越时代的价值观,也直击女性内心深处的自身问题,让我们能够从局内人的视角更全面地了解唐代女性的生活、情感和地位。此外,尽管数量不多,但这些诗歌的存在表明,一些女性勇敢地走出了她们狭小的天地,开阔了视野,表达了她们对社会议题的态度,而这一领域并非男性诗人的专属。同时,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五代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也是社会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 通过对《全唐诗》和《万叶集》女性诗人诗歌的比较,我们尤其强调创作队伍发展(创作队伍的兴盛或由宫廷女性向其他类型女性作家的转变)和诗歌内容特征(关注男女爱情、亲情)的相似性,并非日本对中华文明的照搬,而是体现了当时诗歌创作和女子教育发展背景下普遍的、永恒的价值观。同时,上述两方面的差异并非中日女性诗人创作水平的优劣之分,而是体现了两个民族社会文化的独特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评价《全唐诗》和《万叶集》女性诗人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 在越南古典东方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学研究的强劲发展相比仍存在许多局限性,特别是女性文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的背景下,对《全唐诗》(和《万叶集》)中女性诗人诗歌的研究不仅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诗歌),部分填补男性文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之间的不平衡,而且在涉及该国文学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关于越南中世纪女性作家诗歌的发展。

 

博士论文摘要

作者姓名:阮英俊

论文题目:《全堂诗》中的女性诗歌(兼与《万叶集》中的女性诗歌比较)

论文的科学分支:东方研究

专业:中国研究 代码:62.31.06.02

研究生培养机构名称: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1. 论文目的与目标

- 研究目的:厘清《全唐诗》女性诗人诗歌在创作主体和内容两个方面的特点,并将其置于唐五代社会文化语境中,阐释和评价女性诗人的贡献以及女性诗歌的地位,从而更全面地审视唐诗。此外,通过比较《全唐诗》与《万叶集》的女性诗歌,本论文旨在揭示中国唐五代女性诗歌与日本飞鸟-奈良时代女性诗歌的共通之处和独特之处。

- 研究目的:研究《全堂诗》与《万叶集》中女性诗人的诗歌,其中以《全堂诗》的女性诗歌为主,并以《万叶集》的女性诗歌作比较,突显其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共性与独特性。

2.研究方法

跨学科方法;类型学方法;比较方法;定量方法。

3. 主要结果与结论

3.1 主要结果

- 本论文首次对《全唐诗》全部129位女性诗人及其687首诗歌进行全面考察,旨在探究女性诗人群体的形成、发展特点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唐五代女性的生活体验。

- 本论文不仅验证和补充了前人关于《全唐诗》女性诗歌分期的理论,而且首次对《全唐诗》女性诗歌分期变化的原因作出了较为系统细致的阐述。

- 本论文首次将《全堂诗》687首女性诗人的诗歌纳入统一的内容分类体系,并阐明其价值,解释其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存在,以及各个女性群体和每位作者的生存状况。

- 本论文首次对《全唐诗》与《万叶集》中的女性诗人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女性诗人群体的形成、发展以及她们诗歌中所体现的生命体验等共通与独特的价值观念。

3.2. 结论

- 《全唐诗》共出现129位女性诗人,共计687首诗歌,使唐五代成为中国女性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女子教育的基础。此外,不可忽视的是,不同女性阶层的境遇以及激发女性诗歌创作的语境因素,对不同时期女性诗人群体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

- 在唐五代僧俗社会对女性伦理规范严苛,尤其是禁止女性受教育、束缚女性言语表达的背景下,《全唐诗》中的女性诗歌不仅代表了当代女性的声音,也体现了她们对话语权的认识,即便她们自身并未意识到女性的权利,也未曾为性别平等而奋斗。正因如此,这些作品才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全唐诗687首,真实地反映了她们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这些经历往往被史学家所忽视。具体而言,在情感生活方面,描写浪漫爱情、亲情爱情的诗歌的存在,不仅印证了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也表达了女性对自身问题的感悟,从而让我们能够从局内人的视角更全面地了解当代女性的生活。此外,尽管数量不多,但探讨社会问题的诗歌表明,唐五代女性已经走出了狭隘的个体空间,开阔了视野,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态度,而这一领域并非留给男性诗人。同时,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当代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也为研究社会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 通过对《全唐诗》和《万叶集》中女性诗人诗歌的比较,强调女诗人群体演变和诗歌内容的相似性,并非意味着日本女性诗歌受到了中国女性诗歌的影响,而是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永恒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国唐五代女性诗歌与日本飞鸟-奈良时代女性诗歌在以上两方面的差异,并非源于写作水平的差异,而是受两国社会文化特定特征的影响。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正确评判《全唐诗》和《万叶集》中女性诗歌的价值。

- 在研究越南古典东方文学的语境中,与蓬勃发展的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女性文学研究(几乎始终以白人为主)相比,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对《全唐诗》(及《万叶集》)中女性诗歌的研究,不仅为了解中国(及日本)古典诗歌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部分弥补了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研究之间的不平衡,也提出了许多与越南文学,尤其是中世纪越南女性诗歌演变相关的问题。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